分享

赤水河通航考述\龙先绪

 zqbxi 2020-11-20

  作者的话:我出生在赤水河上游,青少年时代是在赤水河边长大的。家史记述我的先祖乐于赤水河的水运交通,于清嘉庆初年卜居赤水河边柑子坪。我青少年时代犹见赤水河各种大木船上下行驶,络绎不绝,还有修河队,淘滩、筑坝、修纤道,一年四季十分热闹,给我们那时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乐趣。曾几何时,赤水河上游不见帆影,一片沉寂,我向人们讲述我当年所见情景,他们则认为是天方夜谈,赤水河上游是不毛之地,一条小河沟怎能航运?因此,我查阅地方历史文献并作实地考察,冒着盛暑放开其他文章不写而赶写此文,旨在引起有共识者的某些思考。

  赤水河是长江上游南岸较大的支流,发源于今云南省东北角镇雄县大湾鱼洞乡大洞口,在云南境内流经镇雄县坡头镇、威信水田乡。至云贵川三省交界处岔河后,一路向东流,至贵州仁怀市茅台镇,是川黔两省的界河。从岔河起南岸有贵州毕节县的团结彝族苗族乡、生机镇、清水铺镇、大屯彝族乡、田坎彝族乡;金沙县清池镇;仁怀市龙井乡、茅坝镇、鲁班镇、茅台镇。北岸有四川叙永县的水潦彝族乡、石坝彝族乡、赤水镇;古蔺县的马蹄乡、马嘶苗族乡、椒园乡、石宝镇、水口镇。又从茅台镇起赤水河转向北流,经仁怀市二合镇、合马镇后,又为川黔界河,东岸有仁怀沙滩乡,习水县习酒镇;西岸有四川古蔺县二郎镇、太平镇。太平镇以下东岸有习水县隆兴镇、民化乡、土城镇;西岸有习水县的醒民镇、同民镇;以下流经赤水市元厚、葫市、旺隆、丙安、复兴、大同等乡镇及文华、市中、金华三个街道办事处入四川,所经场镇有元厚、金沙、葫市、丙安与赤水市区。有大同河连结大同场。再赤水河在赤水境内从元厚至大同切角土丫南北岸皆为黔地,切角土丫往下约2公里与四川合江县九支镇交界,至此,南岸为黔地,北岸为川境。赤水市区往下至鲢鱼溪为赤水、合江界,合江县,东岸有车辋镇,实录乡,西岸有九支镇、二里乡、先市镇、合江镇入长江,全河总长889里。

  赤水河,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贵州四》云:“赤水卫南,源自四川镇雄府,经城西四十五里之红土川东流经此,每遇雨涨,水色深赤……河当川贵驿道,初以舟济,寻为浮桥。其南北近岸处水浅流阔,船不能及岸,人尤病涉。正统中增造小舟相维,始与岸接。”说明了赤水河河名的由来及在上游赤水卫河水流量之大,“人尤病涉。”赤水河在古代称谓很多,秦以前不可考。前汉称大涉水,班固《汉书·地理志》犍为郡南广县(今宜宾兴文县等地)云:“汾关山(今威信县治西),符黑水(今兴文南广河)所出,北至僰道(今宜宾)入江。又有大涉水,北至符(谓巴符关,今合江县)入江,过郡三(犍为、牂柯、巴郡),行八百七十里。”其长度与今天相吻合。“涉”字,《尔雅·释水》曰:“由膝以上为涉。”许慎《说文解字》云:“徒行厉水也。”“厉”字,在中国文献中最早见于《诗·邶风·匏有苦叶》:“深则厉,浅则揭。”方玉润《诗经原始》云:“以衣而涉曰厉,褰衣而涉曰揭,”陈子展《诗经直解》、程俊英《诗经译注》均解“厉”字为连衣过河。由此可知古人过河,膝以下的水牵衣而过,膝以上之水,和衣而过。大涉水即是和衣也难过的水,说明赤水河当时水流量大,是很深的。在东汉称习部水,成书于东汉末年的《水经》云:“江水又东过符县(今合江县)北邪东南,习部水从符关东北注之。”习部水,盖东周时期赤水河中游有习国而得名,清余家驹《通雍余氏宗谱·世系》云:“吾余氏之先曰通雍氏……传至哦海德赫,少子曰德赫辉,其父爱之,命传以国,让于兄德赫隆去,居习部,为习部王,习部即蔺州。”而北魏郦道元注《水经》则云:“符县,故巴夷之地也,县治安乐水会。水源南通宁州平夷敞邑县,北迳安乐县之东,又迳符县北入江。其习部之水,所未闻矣,或是水之殊目,非所究也。”郦氏未亲临考证,故不知也。东晋时称安乐水,因晋穆帝(司马聃)永和三年(347年)割符节县(治所今合江县)置安乐县(治所今合江县九支镇安居坝)而得名。隋唐时称赤虺河,武则天《征云南檄文》、骆宾王《姚州露布》皆提到此名。“虺”字,《博雅》云:“虺虺,声也。《诗·邶风》:“虺虺其雷。”传:“暴若震雷之声。”故虺通豗。豗,《类篇》:“相击也”,韩愈《元和圣德诗》云:“众乐惊怖,轰豗融洽。”李白《蜀道难》诗:“飞湍瀑流争喧豗。”《正韵》:“喧豗,共声。”赤水河水石相击,惊涛拍岸,中原人至此为之胆寒,以为是妖魔鬼怪所为,故骆宾王曰:“川多风雨之妖。”随着对赤水河的开发利用,至宋元时期人们对赤水河有所认识,不再是那样的惊险,大略在元末明初已改称赤水河了。元成宗大德七年(1303年)蔺州阿永蛮雄挫叛,《新元史·云南溪洞诸蛮传》云:“雄挫东接罗鬼,西邻芒部,南进乌撤,姻亲相接,滋蔓力强,合以十月初,云南军入暮晖,湖广军自打鼓寨、会灵关入蛮地蔺州,四川军自长宁、鱼槽进讨,会于赤水河雄挫巢穴。”《明实录》洪武十四年十月戊寅(1382年1月22日)载:“元右丞实卜闻都督胡海洋等兵进自永宁,乃聚兵赤水河以拒之”。《贵州图经新志》卷十七:“洪武二十二年置赤水卫指挥使。”从此赤水河名流传到现在。赤水卫治所在今叙永县南的赤水镇,清代至民国十三年(1934)均置叙永县赤水河分县。今天贵州的赤水市,原名仁怀直隶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省裁粮储道,原由粮储道管辖的仁怀直隶厅隶遵义府。但遵义府属已有仁怀县,为避免厅县同名,乃以赤水而代仁怀二字,遂改名赤水厅。赤水河还有斋郎水、之溪等名称。斋郎水乃吴培《赤水考》,认为赤水河源出仁怀界蒿枝里楚米坡(今桐梓县境),古有苗斋郎居此,故名。之溪是因为赤水河下游至合江段,河道弯曲呈“之”字形而得名。陈熙晋有《之溪棹歌》60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