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宏耕的散伙饭之后,宣告的不仅是龙湖中海系谢幕?还有融信刀口舔血的挑战?

 昵称72526320 2020-11-20

艳姐说


这几天,艳姐的朋友圈有一张散伙饭照片广为流传,照片中的主角,是南京龙湖总经理李宏耕。在吃完这顿散伙饭后,他将踏上新的征程,据传李宏耕负责第二事业部,即原上海区域,虽然目前职位还未公布,但理论上应该是第二事业部总裁。

而这张照片,加上之前多名中海系高管离职龙湖,是否透露给我们一个讯号:曾经龙湖的中海时代已经逐渐落幕......曾经,龙湖一度钟情于中海系:为了追求稳定的增长,从2010年开始,龙湖就挖角中海,颜建国、徐爱国、袁春等多名大将都是从中海挖过来的;此外,包括龙湖多个城市的总经理,也都是中海出身。

在经历了一系列中海人离职龙湖事件后,目前在中海系的龙湖高管已经不多。在这背后,究竟映射了龙湖怎样的战略架构调整?龙湖的未来发展方向又会怎样?

至于坊间传闻的会不会给到副总裁抬头,艳姐觉得,融信副总裁那么少,理论上不会轻易给,欧老板应该会留着激励事业部总裁和中心总经理。去年融信第三事业部(原杭州区域)做得好,余丽娟最近就升副总裁了。并且,上海事业部区域总裁其实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的职位,需要刀口舔血的勇气。基于这样的岗位要求,艳姐相信李总应该不是简单的“沉稳忠厚型”,否则接下来需要面对的挑战就需要担心了。

NO. 1

原南京龙湖总经理李宏耕履新融信

近日,艳姐获悉,南京龙湖总经理李宏耕已经离职,他曾经在中海担任苏州公司副总经理。

根据资料显示,李宏耕1996年毕业于重庆建筑大学,在地产界已经有20余年从业经历。

2013年,李宏耕加盟龙湖。在李宏耕的带领下,南京龙湖稳健又快速发展,经过短短3年时间,南京龙湖跃入了南京地产“排头兵”的行列。

尤其在2016年,南京龙湖实现销售金额53亿元,相比2015年27亿元的总销额,几近翻番。

这一年,龙湖在南京只有一个住宅项目春江郦城在售,却依然凭着这一枝独秀,成为南京商品房销售金额TOP3

李宏耕本人较为低调,但他对市场的嗅觉和把控却是稳、准、狠、快。龙湖首入南京,就果断拿下两大住宅用地,在鼓楼滨江和南主城率先树立了标杆,推动了板块的崛起。

2016年下半年调控政策收紧,李宏耕又以敏锐的判断力果断以低价拿下5块稀缺土地,重新定义了南京商业的格局,南京龙湖也至此成功转型为城市综合运营商。

相比2016年在集团综合排名夺得第一名的高光时刻(不是按照销售额,而是按照销售指标完成的综合考评),然而到了2017年坊间传闻排名为倒数第7。

南京龙湖的发展和其他优秀城市相比略显乏力,南京龙湖的造采总和运营总也因各种原因而被调离了。就在2018年新年假期刚结束,龙湖就发布了李宏耕离职的消息,他的下一站,是融信,据传李宏耕负责第二事业部,即原上海区域,虽然目前职位还未公布,但理论上应该是第二事业部总裁。

NO. 2

中海时代将落幕?

在曾经的龙湖管理层团队中,龙湖科班培养的老将占据了半席江山,后来新注入的“中海能力”,则是吴亚军所乐见。

早在2010年,龙湖在内部提出全面学习中海。但是,随着更多中海管理层的列队成型,使得中海高管的比例进一步提升,龙湖地产的高层权力格局亦同步微妙变化。

当时就有业内人士担忧中海系的加入,带来更多的或许是技术层面的修补,有可能加剧团队内部的矛盾激化。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龙湖也确实需要中海系这样的人:

第一,中海人大多比较靠谱,承诺的事会做到。第二,能够精打细算,因为这个行业已经不允许犯错误,要一点点抠才能抠出利润。第三,有系统化思维,职能之间可以交叉。

根据不完全统计显示,袁春是龙湖来自中海的第一人。袁春之后,张泽林、李宏耕、颜建国及徐爱国等人次第离职中海聚于龙湖,但此之后,中海诸人又从龙湖几乎全部离散。

对于龙湖来说,近期中海的人事的变迁代表龙湖的中海时代落幕,而由“仕官生“升级的“领匠生”所组成的人才链是否能担当起千亿龙湖的扩张雄心呢?这个答案可能会等上好几年才能揭晓。

在此次龙湖高层变动中,还有一则值得注意:现任集团战略发展部总经理王亚军,由于个人原因将离开公开,3月1日生效。

就时间而言,王亚军的辞任甚至没能给龙湖足够的时间寻找合适的继任者,其掌管的整个战略团队不得不向CEO邵明晓汇报,直至新任战略部负责人到岗。

1971年出生的王亚军毕业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2012年加入龙湖,在此之前,其任职于北京环境资源管理公司、联合技术公司、陶氏化学、麦肯锡咨询公司。来到龙湖后,王亚军一直比较低调,较少接受媒体采访,但战略发展部在龙湖内部是非常重要的部门,为高层提供决策帮助。

王亚军的离开,或许也在某种程度上折射了出了龙湖战略方向的调整:结束过往仅追求质量,不追求规模的发展模式,今年1月30日,在集团经营会上,邵明晓发布未来五年的目标和路径,提出新房开发销售业务将推行“5、3、2、1、5”战略。

即未来三年,要出现1-3个500亿元级地区公司,3-5个300亿元级地区公司,5-8个200亿元级的地区公司,8-15个100亿元级的地区公司,消除或合并三年以上仍在50亿元以下的地区公司。新房开发销售业务进入行业规模前十(签约、租金),营销力进入前三。

以上述目标的最低达成率计算,三年以后龙湖的销售额至少在3200亿以上,这和过去龙湖追求中海抠利润的发展模式也大相径庭。

NO. 3

融信的用人哲学

艳姐了解到的情况,对于事业部总裁还有重点城市公司总经理这两个岗位,融信一直在储备着,其实也释放了一个积极的信号:欧老板比较看重经营的技巧


另外,融信中国近年来不断吸收一线房企的人才加盟,也许是欧老板的计划打动了这些人,这也算一个积极的信号。

艳姐从融信内部人士得知,融信的高管来源一个是内部培养,一个就是外部引进。事业部总裁的基本培养路径有两个:一个是在集团某中心担任总经理,和公司高管形成较好的沟通信任,放出去做事业部总裁。第二个则是李宏耕代表的外部优秀人才,在其他房企做出了比较好的成绩,直接挖过来交给他做一个事业部。

据不完全盘点,近一年来融信集团高管级别中,从外部引进的各个中心总经理包括:华润高管张灯(现担任设计研发中心总经理),融创高管张文龙(现担任品牌营销中心总经理),还有暂未公布的阳光城过来的高管(将担任运营管理中心总经理),还有一个就是李宏耕。

融信从一线企业引进优秀人才的机制已经形成。TOP10房企的人员流向雄心勃勃的TOP30房企已经成为行业的重要现象,融信可以说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案例。

艳姐觉得,李宏耕初入融信,给到副总裁的抬头不太可能,因为从目前构架上来分析,融信中国执行总裁为吴剑,融信中国副总裁只有林峻岭,事业部总裁里能够挂上副总裁的只有刚刚升上来的第三事业部总裁余丽娟,几乎不存在其他的候选人了。

欧老板的用人,肯定也有他自己的想法,应该不会一下子给到所有东西,一下子把副总裁这个抬头给到李宏耕。这样的话,事业部总裁、集团的各个中心总,估计入职时都被画过“干的好,每年会提拔一两个副总裁”类似这样的大饼。


艳姐了解到,李宏耕即将履新的岗位,之前欧老板看过一些人选,包括融创的一些人。但最终选择了龙湖的李宏耕,应该还是老板看中了这个李宏耕的某些特质,或者思路上的一致。据融信内部人士透露,在上海这样的市场里,第二事业部目前的企业文化在进取心上还是不够的,需要有领导力和魄力的老大加入,这对于李宏耕来说是个挑战,也是个机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