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度】开山跨国,国家需要啥样的三轮车品牌?

 王厚君 2020-11-20

商情,专注行业20年

不是所有的产业都能够来蹭“一带一路”的边,国家需要的是真正的品牌!

近日,“一带一路”刷遍各个行业,希望是美好的,现实却是很残酷。笔者关注“一带一路”已久,很多时评早在2016年已经捉刀“一带一路”,但是不是所有的产业都能够理解国家的这份苦心!

伴随中国经济的崛起,美国对于中国邻国周边处心积虑设下贸易壁垒,试图阻止大国崛起的速度,但是很显然,中国的领导者非常睿智。在中国这个物产丰富自身条件优厚的国家,缺的是时间与机遇,没有机会就创造机会。“一带一路”的战略无疑是打开中国与西亚、东南亚、欧洲的一条通道,这是国家给予“中国制造”的机会。

打铁还需自身硬

近年来,国家高层提出“大国工匠”,用意深远,旨在为中国“一带一路”打好自身基础,因为接下来的竞争不是国内企业与企业之间不死不休的价格战,而是面向国际真正科技实力抗衡。

清朝的衰弱是因为夜郎自大自恃清高,但是改革开放的过程是残酷的。国内品牌的竞争力对比国外是劣势,在这场与国外对抗的过程中总会有大批的品牌被洗牌,但是这样的竞争也会诞生更加优秀“中国制造”。

因此这次的“一带一路”,中国开山跨国,为的就是给国内的“中国制造”创造机会!

三轮车需苦练内功

优秀的企业总会响应国家战略,在竞争中迅速成长,达到国家的初衷。对于三轮车行业的而言道理也是一样。很多人认为,三轮车行业的微不足道,“一带一路”对于三轮车行业来讲更是没有实质的意义,如果这样想就大错特错。国家不是不重视三轮车产业,而是国家需要的是出色的三轮车品牌。

近年来,三轮车行业也在打出“工匠精神”的旗号,很多三轮车制造厂家曾经是军工企业,对于三轮车的研发有着十分宝贵的经验,但是近年来,产品的透明化程度越来越高,导致各大品牌之间各自为战,价格战成为常态,利润空间不断缩小的事实也在蚕食企业对产业未来的信心,所以三轮车产业力求突变。

很多企业都在讲“变”,试图打开行业的第二春,但是过多的精力投放在销售环节,而对于产品的提升是否也是在不断努力呢?不尽然。因为竞争激烈让产品的销售成了企业重中之重。但是行业的发展其实并没有进入所谓的后期,品牌洗牌的事实并不是代表行业已经步入真正的成熟期,而是进入了真正的品牌沉淀期。优秀的企业懂得收揽产品人才,紧追国家发展方向,潜心潜力为“中国制造”打造基础。

不管是三轮摩托车还是三轮电动车、三轮篷车,“一带一路”能打开东南亚以及西亚诸国的大门,将来产品出口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虽然当下很多品牌都有出口额,但是国家给出的通道比参加国外展会来的,也会更加的合理化。

在机会面前,需要的还是实力。拿摩托车为例子,中国品牌曾经在东南亚的占比非常之高。据行业资深媒体调查显示:越南摩托车市场上,日本品牌占有量超过80%。本世纪初的头几年,中国品牌摩托车在越南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80%,这个阶段因此还被一些学者称为“中国冲击”。仅10年时间,从中摩占8成到日摩超过8成。

三轮车产业的发展目前也是令人担忧,太过注重眼下的市场份额,行业绝大多数的品牌考虑是赚钱生存,本身是没有问题,但是不能单纯的只考虑生存。眼光不能总是停留在如何打败对手,要往前发展,靠什么往前?要定位好核心的价值,建立核心竞争力,而不是各自为战,市场逐渐在饱和,但是新的市场也在逐渐被开发。

为什么中国摩托车干不过日本?

WHY?

是因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不再是核心

如果“中国制造”的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是价格

那么说不定真的会辜负国家“一带一路”的深意

三轮车企业也应该认清自己的位置

以及所处在的时代

稍纵即逝的机会,只留给真实力

......

END

本期编辑:子不语

更多行业新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