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度丨三轮车辆价格低,销量不见得高,但坏车的速度一定快

 王厚君 2020-11-20

商情,专注行业22年

目前中国三轮摩托车行业呈现两大品牌走势:一是行业寡头垄断格局形成的利润导向,代表品牌是山东某巨头品牌;二是渠道垄断形成的销量导向,代表品牌是江苏某巨头品牌。

 两大品牌的不分伯仲,引发了行业的思考:三轮摩托行业到底应更重视销量还是利润?本刊的观点:没有份额的利润是短暂的,没有利润的份额也是没有意义的,这需要权衡。

销量与利润难以“兼得”

    摩托三轮车行业高街化的典型特点,一是三轮车产品的多样化,并且快速更新,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二是产品平民化,有着很高使用率,同时平民并未伤害其品牌形象。

    摩托三轮车行业高端化的典型特点,一是产品具有符号性和差异化,虽然都是劳作、代步工具,但差别在于品牌独特性所代表的“面子”工程;二是拥有先进的工艺和优质的材料三轮作为支撑,有故事、有文化、有差异才是产品高端化的内涵所在。

    三轮车销量越大,厂家和经销商所获得利润也就越多。然而,在现实中这两者往往不是那么回事,原因何在呢?三轮摩托市场依然处在高速发展鱼龙混杂阶段,还没形成统一的定性市场。受国四的影响,不少厂家“明涨暗降”,水涨船厂高的赠品促销不断吞噬着经销商的利润,而且赠品的一个趋势是越来越值钱,越来精致;促销策划费用和维护经营费用更是让厂家和经销商们谈虎色变……

价格不是衡量“高端”与“高街”的标准

    三轮摩托行业的一些企业的燃油三轮车越做越大,越做越贵。燃油三轮车消费群体消费能力也如同金字塔形状,金字塔的顶端区域消费是10000左右;中端的是消费是5000-8000之间。据调查,国内现在多数购买燃油三轮车的消费能力就在4000-8000之间,这也是目前企业两极分化的一个原因。

    那么,10000元左右的车就没有市场了吗?显然不是,这里又回归到利润导向的问题上,利润是有了但它脱离了“高端化”界限。无论是“高端化”还是“高街化”,主流产品都应控制在在4000-8000之间。下一个5年燃油三轮车的“蛋糕”将集中在中端这块区域。

   同时三轮车的定价也不是越便宜越好,那样不但赚不到应得的利润,还可能费力不讨好,让顾客低估了产品价值。现在一些三轮车厂家注重产品定位、品牌塑造、传播方式等,却忽视了产品价格的制定,其实,三轮车产品定价是很有学问的,合理的定价可以让厂家获得更高的利润与市场认同。

   厂家应合理规划产品结构,注重产品的组合,实现互补,首先是淡旺季产品的互补,其次是不同档次的互补;最后是同渠道不同品类的互补,从而使代理产品形成“产品树”。并实施“菱形”推广策略,使摩托三轮车在市场中产生聚合效应;规划“产品树”就是在企业所代理的产品品牌中找出主流产品(4000-8000元)作为核心、高技术产品(10000元左右)作为支撑、低盈利产品(4000元以下)作为攻击市场利器,打击同类代理和建立强势营销网络。

结语:

条条道路通罗马,如何定位这得看三轮摩托企业本身的优势在何处。如果企业的优势在于拥有绝对的核心技术和垄断的高端配套,不妨偏向于“高端化”,高端化不等同于高价化,价格的确定需要考虑行业本身的消费人群,过高的价格会让受益群体望而却步;如果企业的优势在于有自己的样板市场以及足够的资金周转,“高街化”路线是其不二之选,同样“高街化”绝对不能低价化,价格越低消费者的忠诚度也会越低。

    无论选择哪个点,最终都得达到一个目的:通过一个突破口,达到“高端”与“高街”的统一。

本期编辑:Susu

热文推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