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忆碎片:搓毛线、织毛衣

 雷渠梁 2020-11-20

    那是在70年代初,能穿上件毛衣的人寥寥无几,在农村毛衣更是件稀罕物。在赵本山和宋丹丹的小品里曾提到什么薅羊毛搓毛线。薅羊毛虽没经历过,但毛线我却搓了不少。

 

   我们村是回族和汉族杂居的地方。回族人喜欢养羊,每年的春天他们都会为羊剪毛。这时我们便会去他们家买羊毛。刚从羊身上剪下的毛黑乎乎脏兮兮的带着一股浓浓的膻味,把这样的羊毛买回家要想织成一件毛衣需经过六个步骤:

 

一、     搓羊毛。每当有点空闲的时候便把买回的羊毛抓一把,抖干净里面的羊粪杂草,便在腿上搓。搓的时候多少也有些技巧,用手抽一点在腿上搓一下,再抽一点再搓一下,抽出的羊毛要均匀,否则搓成的线会粗细不等,这时搓成的线松松的,我们会把它放在一个盒子里等搓的多了再进行第二步。

二、     纺毛线。这一步比较简单,就是把搓好的线坯子在纺车上纺成真正意义上的一根线。

三、     合毛线。用一种特制的工具——拨锤,根据自己的需求把三根或者四根细细的毛线合为一股,大约一两桄成一桄,毛线便加工成了。但这时的毛线还不能用。

四、     洗毛线。那时还没用过什么洗衣粉洗衣液什么的。我们所用的就是碱面,把碱面用开水沏开,把合好的毛线放进滚烫的碱水里,这时刺鼻的膻味扑面而来,让人难以承受,但黑乎乎的毛线却顿时变白了。这时把毛线从碱水里捞出,在清水中一遍遍冲洗,毛线越来越白越来越白,摸上去非常柔软。这时便有一种胜利在望的喜悦。

五、     染毛线。那时商店里有专门卖染毛线的颜料的,有各种各样的颜色,一般我们都喜欢红色的。染毛线时,先用大锅把水烧开,按一定的比例把颜料倒入锅内,用棍棒搅拌均匀,再把洗干净的毛线一桄桄放进锅内,在沸水中煮半小时,然后捞出放在清水中漂洗一下,再一桄桄的挂在竹竿上晾干。这时竹竿上的毛线红彤彤光灿灿的,漂亮极了。

六、     织毛衣。一件毛衣的织成大约需要半月或更长一点的时间,因为白天需要下地干活,只能用茶余饭后和劳动的间隙来完成。记得我的第一件毛衣大约织了一个月的时间。

 

毛衣织好了,拿在手里就像抱着一个新生的婴儿,那份欣喜,那份艰辛不亲身经历过的人是体会不到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