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渭:一代奇才的分裂人生

 新用户12044471 2020-11-20

  徐渭通过采用元杂剧的形式,又融合南曲的格律属性,创作了几部相当有影响的杂剧,收录在《四声猿》这本集子里。比徐渭晚出生20多年的大戏剧家汤显祖(1550年——1616年)看到后,对其赞不绝口,说道:《四声猿》乃词坛飞将,辄为之演唱数通,安得生致文长,自拔其舌!

  徐渭(1521—1593)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

  虽然生活如此的痛苦,对待徐渭如此不公平,但一直喜爱绘画的徐渭从没有放弃过创作。明朝中期的时候,大写意画兴起,而徐渭就成了当时的代表人物之一。成为一个能够在社会上出大名的人就要学会面对的就是众口不一的观点和质疑。徐渭也面临着这样的难题,原因就是他的画风被当时的人们所理解不了。他画的动物简直是太丑了,尤其是他画的马。简直是一种病态的形象。其实我们今天看他画的马就能欧理解为什么徐渭能够画出这样的马。因为跟他的生活经历和自身形象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齐白石老先生却表示他模仿不了徐渭的马,他看完了徐渭的画就对徐渭的画佩服的五体投地。

  有句俗语这样说道:只要不死,终会出头。成年人的世界,有着一样的苦逼,一样的煎熬。不同的是,有些人放弃了,将希望拱手相让,有些人坚持住了,守得云开见月明。其实,人的一生,都会在“坚持还是放弃”这个问题中挣扎,徐渭也是如此,只是他不惧逆境,纵然千辛万苦,也能绝处缝生扭转乾坤。

  徐渭多次科举,屡试不售,本就心情郁闷,加之性格偏激,早已在精神崩溃边缘。胡宗宪先抓后死,是压死徐渭精神的最 后一块巨石。

  徐渭的本色观,是有其学术渊源的。徐渭的家乡是王阳明心学的根据地,是王学浙中派的基地。王阳明倡导“良知”之说,高扬主体精神,反对盲目崇拜偶像,鄙视烦琐哲学。主张独立思考,用自己的“灵明”去审视一切。提倡在任何艰难的的境遇中,都要保持自我人格。鼓舞人们建立自我实现的自足感,争取进入“出乎尘垢之外而与造物者游”的人生境界。徐渭的老师王畿、季本都是王阳明的弟 子。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发扬心学的精义,给徐渭以深刻的影响。和徐渭关系密切的还有唐宋派领 袖唐顺之。唐顺之晚年也崇尚王学,他说先秦诸子都有“一段千古不可磨灭之见”,是因为“各自其本色而鸣之为言,其所言者其本色也,是以精光注焉,而其言遂不泯于世。”

  徐渭的人生并不完 美,但他的艺术成就却令人仰望,他的书法狂放不羁,为后人所欣赏。他在中国绘画史上更是宗师级别的人物,他独 创了“泼墨大写意”画法,还是“青藤画派”的鼻祖,他开创了一代画风,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