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摄艺切磋(二十五):构图一二三

 一心似水 2020-11-21

构图有三大元素:主体、背景和意境。

摄影人的构图修炼过程可分为初、中、高三个阶段:

初段为“聚焦阶段”专注于主体或者主题,删剟其他,做减法,属于“入门级”,类似于围棋里的“布子阶段”;

中段为“构思阶段”,注重主体与背景的分离与融合,讲究协调,做加法,属于“专业级”,类似于围棋里的“布局阶段”;

高段为“写意阶段”,兼顾主体、背景和意韵,注重情景相生,谐,奇韵天成,属于“大师级”,类似围棋里的“入化阶段”。

聚焦、构思、写意

聚焦阶段——初学拍摄时,偶然有一次,不知怎么,拍了张好照片。仔细一琢磨,原来是“聚焦”的原因,英文叫focus。所谓“聚焦”,举例说,就是眼前一大片优美的景色,能否舍弃其它,而聚焦在一簇花上;对准一簇花,能否舍弃其它,而聚焦在一朵花上;拍出的照片上就只看见这一朵花,看见这朵花的花蕊、花瓣、花球、花剌......同样的道理适用于草叶、昆虫、树丛、山石、水溪、瀑布、人物、建筑……画面干净利落,为典型的“独奏曲”,俗称“做减法”。

构思阶段——经过一段时间后,突然有一天,发现当主体清晰而背景变得虚幻迷离时,这张照片反而特别有韵味,因而考虑在拍摄时,将主体与背景作虚实分离后,再巧妙融合。尝到了甜头,接下来开始逐一考虑“留白”、“角度”、“色彩”、“阴影”“布局”、“氛围”等与主体或主题之间的关系……画面或井然和谐,或多彩纷呈,变成了“交响乐”,俗称“做加法”。

写意阶段——再过一段时间,在欣赏某张近期拍摄的照片时,突然读出了画面里的“诗情画意”。也许是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或者是吕岩的“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心里突然一动,有点儿“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味道。看来,画里蕴味,画中有诗,写意传神,出神入化,才是最美的。

《布达拉宫 2017》:构图时考虑了“三分法”及“九宫格”的布局,画面有立体感。以蓝、白、橙三色为主,简洁明快,色彩搭配适当。图中的人物衬托出宫殿的恢弘,有静有动,有点儿韵味了。

《荒漠人家 2017》:画面的焦点落在右下方一处孤零零的灰色牧民居住点上,背景是一片黄褐色的荒漠,只有那辆红色的“皮卡”,吸住了人们的眼球,引人入思。画面的主题“荒漠人家”,放在“九宫格”的内角上,看上去很协调,采用的是一种布局的手法。

《山雨欲来 2017》:“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展现“山雨欲来”意境的主要是画面上的“风起云涌”,所以构图时不能再拘泥于“三分法”的布局,而是充分展现云的气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