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藏之旅(二十九):体验之旅(驾)

 一心似水 2020-11-21

此次西藏之旅属于探险之旅、体验之旅和匆匆的走马观花之旅。所谓“体验之旅”,体验的项目主要有四:驾、查、吃、住。

已经说过“吃”了,再用下面这段话说说“驾”:“驱车“世界屋脊”,试把‘高反’付一驾,飞驰阿里爽,蹦跶羌塘险,横贯大北线,穿越无人区,游目扎达土林,探索古格王国,履神山神错,盘纡曲天路,虽也疲累劳顿,却亦感受良多。”

注意力转移是个好东西,除了能够消除恐惧,解除疲劳,还能够治疗“高反”。带着相机爬山不累,这个我屡试不爽,摄影爱好就是这样培养起来的;驾车治疗“高反”则是我的猜测,此次在高海拔的“后藏”(日喀则、阿里、那曲——羌塘高原)一试,别说,还真管用。海拔较低的“前藏”旅途,我们一行都是坐车。到拉萨后,租了两辆丰田霸道,我与同行的王贝贝轮流驾驶其中的一辆,体验了一把在平均海拔4500米的“世界屋脊的屋脊”之上驾车驰聘的感觉,感受如下:

道路平直,车辆稀少。从拉萨经日喀则、阿里、那曲,再回到拉萨,大约4000公里的路程,用贝贝的话说,一路上遇到的迎面来车不足100辆(城里不算)。话虽有些夸张,但车辆稀少确也是真直切切。大北线山远野旷,视线极好。迢迢天路,时而蜿蜒曲折,时而笔直笔直,但都伸向目力所能极致的远方,消失在天末或云端。怎么样?在这种“天路”上驾车,可以说是“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吧。

坡缓弯大,无惊无险。与“前藏”相比较,到了平均海拔4500米的大北线,感觉山反而变得矮了,而且坡也缓了,弯也大了。这大概就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吧。其实,在大北线上,我们翻越的海拔超过5000米的垭口最多,但由于起点高,坡缓弯大,而且由于天高日晶,心情舒畅,既无高原反应,又无恶劣天气,所以一路走来,顺遂平安。唯一难受的地方就是车的马力小了点儿(所租之车排量为2.7,应该租4.0的,车辆在高原也缺氧),爬坡的时候踩油门踩得脚酸。

野旷尘扬,搓板蹦跶。在从曲水到羊卓雍错、措勤到尼玛、尼玛到双湖、双湖到普诺岗日冰川这四段路上,体验了一把人生难得的旷野兜风、风沙飞扬、波浪起伏和搓板蹦跶四种驾车经历。在没有路的野旷上飞车兜风,感觉的确舒爽,但被迫跟在前车的屁股后面吃灰,确实很是憋闷。在波浪似的路面上反复地上下翻驰,忐忑的心情也跟着七上八下,但与在大搓板路面上下蹦跶方向失控的状态相比,连说享受都嫌太轻,简直就是幸福。舒爽幸福也好,忐忑憋闷也罢,这些个经历以后恐怕是没有了,因为一路目睹这些个路段现在都在修路,现代化高质量的道路通车之日,这些个体验和经历都将成为历史。

景色奇美,遗憾多多。大北线平均海拔4500米,如此高的海拔世界绝无仅有,如此高海拔的地貌和生物全球独此无双。左手喜马,右手冈底,前有羊卓,后有当热;野旷空阔,视通天际,山绘五彩,云幻七色;野驴成群,藏羚成行,金雁闲,黑鹤翱翔。一路景色如画,美仑美奂,美不胜收,但由于行程安排得过紧,每天都在紧张地驾车赶路,无暇顾及欣赏路旁的美景美色,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拍摄机会。

惜哉!痛哉!只有下次再用自驾来弥补了。

第一块牌子上写着:海拔4870m,请谨慎驾驶;第二块牌子上写着:无人区域,请勿穿越。这就是大北线上典型的海拔和状况。

从双湖到普诺岗日冰川的大搓板路,这种路最难开,因为方向盘不听使唤,还好,旁边不是悬崖绝壁。从双湖到普诺岗日冰川整整90公里,景色奇异,人迹罕至。

在没有路的野旷上飞车兜风,感觉的确舒爽。但被迫跟在前车的屁股后面吃灰,心情确实憋闷。

大北线山远野旷,视线极好。迢迢天路,时而蜿蜒曲折,时而笔直笔直,但都伸向目力所能极致的远方,消失在天末或云端。


与“前藏”相比较,到了平均海拔4500米的大北线,感觉山反而变得低了,而且坡也缓了,弯也大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