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藏之旅(第五辑《经验》)5-4:住宿体验

 一心似水 2020-11-21
此次西藏之旅属于探险之旅、体验之旅和匆匆的走马观花之旅。所谓“体验之旅”体验的项目主要有四:驾、查、吃、住。
已经说过了“驾”、“查”和“吃”,最后来说说“住”。
近一个月的西藏之旅,总共停留了26个地方,每个停留的地方住的都是标准间,最贵的地方是日喀则的萨嘎县,260元/天;最便宜的地方是青海的格尔木,100元/天;性价比最高的地方是拉萨,110元/天。
在后藏的“大北线”上行走,如果想要住得舒适一些,最好是找县城以上的地方作为落脚点,乡一级的住宿条件一般都比较差。当然,依我的想法,能够找些藏民人家作为落脚点,更好。可是在西藏这地界上人生地不熟的,落实起来的确有些困难,尤其是在荒凉苍茫的“大北线”上,可能更难。
其实,在路上见到过一些藏民开的面包车后面挂着数辆“骑驴”(沿着318国道骑车进藏的人)的自行车,听说这是藏民的一种拉生意的窍门。“骑驴”们并非个个都是英雄好汉,半途而废的,打退堂鼓的,搭个便车投机取巧的,什么样的都有。而这些面包车就是专为这些个意志不坚强的“骑驴”们准备的。“骑驴”们的自行车免费上了谁家的面包车,肯定就得掏钱吃住在这家了。这种住宿的方式就有点像是“骑驴”们的“偷懒驿站”。而这也说明有藏民人家专门为游客提供食宿。不过,一般来讲,生意味浓了,人情味就淡了,人情味淡了,自然质朴的气氛也就没了。这种食宿点与我的初衷并非一致。我心里想的是真真正正的、原汁原味的藏民民宿。
别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从波密去往墨脱的路上,我还真得谈成了在藏历新年时到一家名叫扎左(我们的司机)的藏民家作客,过过藏族的新年,喝喝青稞酒,吃吃“古突”。据扎左说,他们家自酿的酒比街上买的好喝,牛羊肉也比馆子里的好吃。
在加拿大旅游时,解决住宿问题用的是“Airbnb”(一款叫作“空中食宿”的App)。“Airbnb”是一套网上住宿预订和信用评价软件系统,其特点:一是住宿价格便宜,大约只是旅馆的一半左右,而且由于一般住的都是有数间房间的“小别墅”(cottage),所以住的人越多,分摊下来,价格就越便宜;二是房东与房客可以在网上相互评价对方的德行和信用,而且由于这种评价对参与双方未来的信用皆有影响,所以极具约束力。
而我们这次西藏之旅却很少有过预定,每每都是到了地方才开始寻找住处,当场谈价,既耗费时间,又耗费精力,主要是耗费心力,劳神费心,而且还有被“潜规则”的嫌疑。每每都凑凑合合,将将就就,别别扭扭,难难受受。西藏的互联网并不落后,为什么不学学预订呢?
上图是我们在四姑娘山镇落脚的地方,也是本次西藏之旅性价比最差的住宿。外面的风景不错,里面的条件极差。
这是马尔康市的宾馆,外面看上去不错,可我们没订,不知道里面怎么样。
能够在这样的藏民人家住一住,应该不错。
当然,如果能够在图中风景如画的地方住上一宿,就更好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