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九州妖怪录│ 陈宝

 你好妖怪工作室 2020-11-21

【名称】:陈宝

【别称】:宝鸡

【类别】:石灵、雉精 

【特征】:化为人形为童子童女,原形为雉鸡,受伤后化为石鸡

【能力】:得雄者称王,得雌者称霸

陈宝,石精化雉,分雌雄,得雄者王,得雌者霸。

相传在秦穆公(亦有说秦文公时),陈仓人掘地挖得一个怪物,就打算将其献给大王。行至半路遇到二小童拦路,小童道:“这妖怪是媪,专在地底吃死人脑,你们要想杀死它,必须得用柏木插它的头。”媪一听大怒,我没招你也没惹你,你为什么要怂恿人类害我!于是就把二童子的来历也道了出来:“他们是陈宝,得雌者能成霸,得雄者能成王。”人们就纷纷调转矛头去抓捕陈宝,媪也趁乱逃走。秦穆公听说这事后就带人狩猎陈宝,最终只抓到了雌陈宝,虽然雌陈宝因不甘被抓化作了石鸡,但并不影响秦穆公后来成为了一方霸主。而雄陈宝逃跑时受了伤,在逃至南阳后倒地而亡,若干年后汉光武帝刘秀就是从南阳起兵,终成一代帝王。

由此可见,陈宝起初是想与人交善的,所以才出来告知众人媪的身份。怎奈他们的举动颇有几分害“人”利己的味道。媪被陈仓人捕获后,基本处于全程装死的状态,这是弱小动物(妖怪)伺机逃命的保命手段之一。可谁知,逃跑的机会没有等到却等到了同为妖类的陈宝的出卖。而且陈宝本可以告知众人此物不祥,放了即可。却偏偏要下死手把媪的致命弱点都说了出来。这才逼得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把陈宝的来历也告知了人类,也最终导致雌雄陈宝的悲剧。

陈宝不谙人事,想与人类结交却对同类下死手,最终害人害己死于利益熏心的人类之手;媪深谙人世,本不想与人类直接冲突欲伺机逃命,却平遭陈宝所害,即使当时得以逃脱,但自己的弱点却早已公之于众,可称得上是无妄之灾。最为讽刺的是,因为陈宝的特殊能力,世代称其为祥瑞,享受祭拜;而媪只因吃死人脑这一过错却被定为恶,还因弱点暴露只得苟活,着实可悲。

关于陈宝的故事并未结束,“陈宝”也与陈仓改名为“宝鸡”有关。

时至大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叛军破关入陕,直逼长安。玄宗携贵妃杨玉环仓惶出逃,行止马嵬坡驿士兵哗变,玄宗被迫诛杀杨国忠,缢死杨贵妃,玄宗一行逃到陈仓,关中将士纷纷潜散。这时叛军追尾。玄宗慌不择路,只带几个亲兵钻入山中。爬过一座山峦,四面岩石陡峭无路可行。此时,山外尘土飞扬,叛军战马嘶鸣,玄宗扑到在地,失声痛哭道:“命休此矣。” 忽然飞来两只山鸡,盘旋之后,款款南飞。众人跟着陈仓山顶,歇入庙中。叛军追到。突然,冰雹倾泻不停,砸得叛军溃退而去。说也奇怪,山下雷雨交加,山上却晴空万里。众人再找那两只山鸡,已化为石鸡,昂首屹立。临别时,玄宗脱口而出:“陈仓,宝地也;山鸟,神鸡也。”宝鸡便因玄宗御口金言:“宝地神鸡”而得名,此后,陈仓更名为宝鸡,陈仓山始称鸡峰山。

另一说,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陈仓山闻神鸡啼鸣,声传十余里。当时正是平定“安史之乱”的紧要关头。玄宗避乱四川,太子李亨在灵州自立为帝,提前登基,史称肃宗,挂帅平叛。闻神鸡鸣叫,唐军节节胜利,叛军一蹶不振。肃宗认为神鸡为国之宝,鸡鸣乃是吉祥之兆,随改陈仓为宝鸡。


文献记载

[西汉]司马迁《史记·秦本纪》

文公十九年,得陈宝。

[西汉]司马迁《史记·封禅书》

文公获若石云,于陈仓北阪城祠之。其神或岁不至,或岁数来,来也常以夜,光辉若流星。从东南来,集于祠城,则若雄鸡,其声殷云。野鸡夜 。以一牢祠,命曰陈宝。

[西晋]《晋太康地志》

秦文公时,陈仓人猎得兽若彘(豕),不知名,牵以献之。逢二童子。童子曰:此名为“媪”常在地中食死人脑,即杀之,拍捶其首。'媪 '亦语曰:二童子名陈宝。得雄者王,得雌者霸。陈仓人乃逐二童子,化为雉(野鸡),雌上陈仓北阪,为石。秦祠之。

[东晋]干宝《搜神记》

秦穆公时,陈仓人掘地,得物,若羊非羊,若猪非猪。牵以献穆公。道逢二童子,童子曰:“此名为媪。常在地,食死人脑。若欲杀之,以柏插其首。”媪曰:“彼二童子,名为陈宝。得雄者王,得雌者伯。”陈仓人舍媪逐二童子,童子化为雉,飞入平林。陈仓人告穆公,穆公发徒大猎,果得其雌。又化为石。置之汧、渭之间,至文公时,为立祠陈宝。其雄者飞至南阳。今南阳雉县,是其地也。秦欲表其符,故以名县。每陈仓祠时有赤光,长十余丈,从雉县来,入陈仓祠中,有声殷殷如雄雉。其后,光武起于南阳。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

(陈仓)县陈仓山,山有陈宝鸡鸣祠。昔文公感'伯阳之言,游猎于陈仓,遇之于北阪,得若石焉,其色如肝。归而宝祠之。故曰陈宝。其来也自东南,晖声若雷。野鸡皆鸣。故曰'鸡鸣神'也。

(文:花红)

· 感谢阅读 ·

传播中华志怪文化,讲述九州妖怪故事。

版权声明:本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属作者本人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