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坦然面对死亡,好好的离去!

 读书耕云种月 2020-11-21
导读

之前听说过一句话,人从出生的那刻起,就在等死。乍一听很悲观,但却是事实。而这种事实是国人无法理解和接受的,在国人的观念里“好死不如赖活”好像是维续生命的真理。如果我们改变一下固有的观念,把“好死不如赖活”变成“好好的离开”,人生是不是多了一种选择。

01

一个人的出身和死亡是无法控制的,而死亡的方式却是多种多样的,最理想的死亡方式是自然的老去,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寿终正寝。

可是寿终正寝是修来的,大多数人是非正常死亡的,比如说,病逝,横祸。但总会有些思想超前的人会采取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告别这个世界,而这个方式在西方国家是被大众所接受的,但是在东方国家是无法理解和接受的。

这次我将以一个编者的身份,讲述一个安排自己喜欢的方式告别这个世界的案例。

案例的主人公是一位91岁的成功女性——简,她退休前,是美国一州立大学系统总校长夫人,也就是州立高等教育系统的第一夫人,她是一位优秀的策划者和组织者。

她在上大学时,以全校第一的成绩毕业,是最高荣誉的总统奖获得者。高她一屆的比尔盖茨生母住在她隔壁的宿舍,在校期间比尔盖茨生母就很活跃的,曾与她有过数次交集。

在以全校第一的成绩毕业后简获得了富布赖特奖学金(Fulbright Scholarship),在去英国留学的船上邂逅了另一位获同一奖学金的年轻人,两年后他们二人结为夫妻。从此她相夫敎子,全力配合先生,集二位优秀人才之力,先生43岁就坐上美国中西部一所大学校长的杏林宝座。作为校园内的第一夫人,简的规划与组织能力,成为先生一大助力。后来,简的丈夫一路升迁,最后在美国一州立高等教育系统总校长任内退休。在丈夫的眼里,简是他见过的最聪慧的女性。

简不单单只是丈夫的得力助手,还是育儿好手,她所教养的子女都是人中翘楚——儿子获世界排名第一的大学杰出校友奖,女儿是大学名教授目前兼任助理副校长(Vice Provost)。

2020年中旬,91岁高龄的简,在历经过几次小型脑中风后,被医生告知,脑细胞最迟将在年底全面衰亡。一向精密严谨的她,拒绝等到自己成为植物人任人摆布毫无尊严的活着。不过她最不想的是给自己最爱的人增加负担,于是趁着自己神志清晰,开始规画告别的世间方式。

在她最后的日子了,她看中了儿子新整建好而未入住的两面海景的大主卧,在人生最后的两周,每天躺床上看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在最后的两周里,她挚爱一辈子的先生执手伴其左右,还有后辈轮流看望与她道别。

在走前的最后一晚,仍然和先生同榻,最后一日早上简睁开眼睛看了最爱的日出,傍晚夕阳西下红霞满屋时咽气。


简的死亡方式让我想到了国人对待死亡的态度,在国内死亡好像是很忌讳的事情,也是人们很难正经说出口的事情,一旦小孩子不小心说出了死这个字眼,听到的长辈一定会大呸三声,好像说了死这个字眼就一定会发生什么一样。

特别是在亲人遭遇病魔的时候,不管是医生还是亲属都会用尽一切办法挽留患者的生命,不管治疗的过程有多痛苦,亲属依旧会坚持治疗,即便只能隔着玻璃探视插满管子的亲人,也不愿放弃,哪怕多活几个小时也好。这就是国人观念里面的“好死不如赖活”。有这种观念是有一定的文化根源的,但如果我们观念有所改变,那我们或许会将“好死不如赖活”变成“感谢我们在人世相遇,现在我可以好好离去了”。

02

国人和美国人对待死亡的态度,也决定了国人和美国人对待葬礼的态度。

我国是一个注重祭拜礼仪的国家,繁琐和细节都是为了表示我们对亡者的尊重和重视。

我国的民间的鬼神之说,以及佛教中轮回、因果报应的观念,都在强调现世生活价值的中国——死亡是禁忌。这种压抑到了与逝者最终告别的葬礼环节达到某种情绪的高峰——嚎啕大哭。

因此哭泣也就成了特有的文化符号,这也是中国葬礼的一种仪式。但归根结底,它是我们人类表达情绪的方式之一。亲人的死亡给我们带来的种种情绪:震惊,恐惧,悲伤,后悔,都在表达难以接受彻底的告别和失去。这也是为什么国人很难从一段悲伤的经历中走出来的原因。

03

现在来说说美国,美国是一个以基督教文化主导的国家。基督教认为,死亡是人生旅程中的一段,并不是人生的幻灭,也不是人生的终结。

他们相信,一个人只要诚心悔改,承认自己所犯的一切罪愆,虔心依靠耶稣基督,死了之后,也必和主耶稣同住一起,“不至灭亡,反得永生”,所以他们相信逝者是去了一个更好的地方,自己也终有一天会在那个地方与之团聚。

因此,在美国的葬礼上,亲友们有对逝者的不舍与伤心,不会像中国人那样嚎啕大哭。而是通过亲友回忆、讲述死者生前的故事。

但是葬礼文化是人类最古老的文化,也是每一个民族不能缺少的文化。不同民族所形成的葬礼文化没有好坏之分、也无先进与落后的差异,它只是一种民俗的反映。

04

在美国美,孩子的家长或者老师通常会在孩子3-4岁时就向他们作出关于“死亡”的诠释,当然这种诠释是十分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

他们认为,让孩子自幼接受死亡教育,就等于让他们真正理解生命的终结和存在。

美国人对儿童“死亡教育”的主要内容有两方面:

一是教会孩子坦诚面对死亡的事实,正确认识死亡;

二是让孩子们认识到正确对待死亡的情感体验,有益于树立他们的健康人生态度。

美国人这种坦然面对生死的豁达和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的做法是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