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跑车生涯

 西行游者 2020-11-21

做梦都没有想到,活了大半辈子的我,居然和“组合车”沾上了边。

“组合车”,在我们这边又叫“野猪儿”,原意是指非正规出租车,慢慢地人们联想到敞放的小猪,就送了这个行业一个雅号“野猪儿”,再后来,也可能人们觉得叫“野猪儿”有挖苦或污辱自己之嫌,于是,根据它的运作模式慢慢地就叫成了“组合车”,一直沿用至今。

我之所以开上“组合车”,实际上也纯属无奈。小孩都30好几,由于工作原因,至今都未谈婚论嫁,身体状况尚可的我,自然不满足整日闲赋在家颐养天年,即便是退休后也总是找机会去外面找点事做,一来打发时间,二来也可以多少挣点钱补贴家用。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像我们这种年纪的人就更不好找事做了。于是,便把注意力放在了股市,自以为凭着自己在股市摸爬滚打这么多年,一个月随便要赚个千儿八百的。谁知道几年下来,钱没赚到,遇到去年初的“融断”事件倒贴进去好几万。可我还是没有死心,总认为在哪里跌倒,就应该在哪里爬起来,于是整日里守在电脑前,看盘、分析大盘行情,研究个股走势,一年下来虽有所起色,但离扭亏目标差之甚远。经过一番权衡,我决定退出股市,把全部精力用在寻找一份自己即熟悉又喜欢的工作上。

于是我不断在58同城上投放我的简历,结果是:我看中的企业没有一家通知我面试,倒是有没投档的来了不少的邀请面试通知。

实际上从一开始,我还是倾向于找一份驾驶员的工作,原因是我开车10多年,驾龄较长,大家对我的评价都是:开车很稳(不是慢)。再说我自己有台车,找份与车有关的工作也比较方便。谁知找了很久像我们这种年龄的人,根本就没有一家公司给你机会。

之所以选择这家“组合车”公司也完全因为它没设任何年龄限制,于是经过面试(实际上就是看看你这个人和你的车有没有啥问题),取得认可后,第二天交好加盟费,就开始载客上路。

在我还没接触这个行业前,只是间接的听人讲过:跑组合车是怎么的赚钱,在面试时老板也是将前景描绘的很好,但当我亲身经历后,才知道所有的这一切都完全是一种表面现象,在这种“辉煌”的背后却隐藏了不少跑车人的辛酸和疾苦……

首先,天工作的时间很长,组合车、组合车,顾名思义,就是由几个人组合、拼凑一起的,虽说也有一次性4个人一起走的,但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时候都是东接一个,西接一个,接满便走,这样一来,每天用在接送人的时间上有时甚至比高速路上的时间还要多。我曾做过多次统计,平均每趟接送人耗时差不多都在4个小时左右(含高速),如果遇上个别住得比较远的,光送一个人的时间都要半个小时。因此跑车人每天在车上的时间差不多都在10个小时以上,有时甚至更长。(就在我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在网上见到了一篇题目叫快递小哥vs外卖小哥 不容易》的文章实际上都差不多,在几个行业光鲜收入的背后都是从业者长时间辛勤劳作换来的,相比之下,跑车这个行当危险性更高,风险系数也最大。

    其次,跑车人的收入并不是人们想像的哪么高。我们这里平日里每个人的收费是80元(含接送)4个人,单边收入320元,过路费70元,烧气的车,单边成本大约是70多元,(高速路上耗费约50多元,接送人差不多要20元左右,单边收入差不多有170多元。但如果是烧油的车就没有这么幸运了。过路费没变也是70元,但油的成本就陡升到130元,单边收入就只有区区120元。如果遇上一次只载有3人或更少的人,那么实际收入就要大打折扣,加上每周一次的限行,每月最多24天的出车收入情况一算便知。因此我的亲身感受就是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这可能与我是油的车有关)。

     就是跑车人没有自己的时间,只要你当日不属限行之列,那么在任何时间,你都有可能接到调度的电话叫你出车。有时你第一单客人还没送完,调度接人的通知就会打过来;有时你还在睡梦中,但接人的电话也会不请自来;有时你虽然因限行在休息,但出车的电话仍然会打过来(有人愿在限行范围外下车)。一般情况下,驾驶员也就跑个来回(两个单边),但遇到类似于春节这样的旺季,跑3个单边(或更多)也是常有的事。因为春运期间人员往来较多,需求旺盛,价格相对平日稍高,受利益趋动,驾驶员都愿意加班加点的跑。

当然,跑车这个行当远不止以上这么几点值得自己在这里把它讲出来,在短短的两个月中,通过这么一个小小的“窗口”,让我增长了见识,拓宽了视野,感受颇多……

在与各种人员的交谈中,了解到很多坐在家里不可能知道的事情,这里就像是一个社交平台,你可以结识各行各业,各色人等,你可以通过他(她)们的摆谈中,了解到他们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你会见到很多不露声色的有钱之人;你也会遇到为了区区10元钱和你掰上半天的“小气鬼”。不过,我曾经遇到的有件事倒使我终生难忘……

有天夜里,我在火车站接了3位乘客,因为时间比较晚了,他们中有人就不太愿意继续等下去,送客的提议干脆每人加20元走了算了,先来的两人表示没有意见,但后来的一位学生模样的则表示愿多等一会,不愿给这20元钱,最后见反对无效,只无奈的说了一句,那我就只给10元,到了目的地后,他把钱给我,也同时表明只有90元,我说没事,但当我回家打开它给我的钱时,我的眼泪潸然而下,我真后悔自己,不该收他多给的10元钱(实际只有9元),因为那全是1元一张的零钱,可想而知,完全是他从衣兜里好不容易凑齐的所有钱,我只知道他来自凉山州,现在某师范校读大三,是彝族人。只可惜我没有留下他的电话,否则,我会退还他当晚所有的车票钱

今天我终于鼓起勇气向老板提出了不干的申请,理由是:1、个人年龄偏大,的确有些吃力;2、身份证上的年龄已超过60岁,在滴滴上抢不到客;3、就是老婆和孩子的反对(她们一直都不同意我从事这份职业)。老大也很理解的同意了我的请求,我对他的理解表示了感谢。

说真的,干了两个月,我觉得他也挺不容易,起早贪黑,每天要接打无数个电话,要是我们早就洗手不干了,可他居然在这个行当干了10多年。而且越干劲头越足,真的我很佩服他,走到那,手里就两个电话,不用纸笔,居然能将要车的和麾下的20多辆车安排的井井有序

说到这,可能有人会说:组合车不是不让搞吗?要说的话,它确实是游离于法律以外的一种似正规而又非被相关法律认可的一种运营模式。但它自诞生那天起,就因为它较好的解决了老百姓出门最早“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而深受大家的喜爱

与客车相比,价格一样,但它却可以上门接人,送人到家,即方便了出行人,还不另外收费;还有就是客车运营是有时间限制的,而“组合车”则是根据客人的需要全天候24小时服务(还不加价)。我就曾在12点、3点、4点送过客人去到目的地。当然“组合车”也有需要值得改进的地方,比如有的司机为了追求载人的最大化,无休止的等人,导致乘客在车上待的时间过长,有的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连续作战”、疲劳驾驶等等。

我现在虽然退出了这个行业,但我还是希望相关部门能够正视现实,考虑到老百姓的实际需求以及从业者的苦衷,给于这个行业适当的空间,不要让他们在夹缝中生存。

既然滴滴、优步都可以合法经营,我也希望有那么一天“组合车”也能得到政府的首肯,名正言顺地行驶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祝仍然坚守在岗位上的伙伴们一路平安!好运连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