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美黄店】 明代黄店村的建筑特色

 流星雨工作室 2020-11-21

              明代黄店村的建筑特色

店村建筑为明清特色,村形风貌别具一格,为浮排形,是白露南麓五大村之一。据传,黄店村街道虽短,但直而宽历史上是一条官道,正东五进大厅,厅座东朝西,街道成直线,宽十四米,距大厅八米有砚,砚塘长三十米,宽十米,立一青石门,叫义门,上梁刻有“一门孝义”四个大字。砚塘面有一新桥,用十八块半青石板铺设而成。新桥建在堰坑上坑引来甘溪之水,经村横贯而过入屿溪(前溪)。溪上有伏龙桥,龙桥长十二米,三米,青石结构,呈拱状,明正德丁丑(1517)光绪壬午年(1882)被洪水冲击,梁石柱荡然无存,是年重修。

2011年又被洪水冲毁。伏龙桥的修建,一是为便民所建,更有色彩的是“北水归南流入伏龙桥,伏龙桥上伏龙岩,黄氏代代不离官。”官道上还建有纸笔筒()、算盘(石板、石子铺成),纸笔架(远处柱竿山的山峰形似笔架)这一设计是黄店村先祖黄仁甫的遗愿嘱咐,黄时高(云山公)实现了这一愿望。他的设计是按安徽新安潭渡模样设计的。

据宗谱记载:大厅第五进中堂立有“春晖堂”匾,中进立有“重庆堂”匾(彭泽公书),头进立有“承恩堂”匾(章懋书),大厅正中有一块直脚匾,上书“陆经世业”字样,还有许多“进士”、“贡员”类之匾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