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开悟时的感觉是什么样的?稻盛和夫:这辈子只体会过一次

 jiaofu4377 2020-11-22

有位主持人问稻盛和夫开悟时的感觉是什么样的,稻盛和夫说他这辈子,只体会过一次,他说那种感觉无法用任何语言来描述,但就是感觉到了,全身心的每一个细胞都感觉到了,无比的幸福,每一个细胞都感觉到了这辈子从未有过的幸福。

我一直很好奇,到底如何才能达到这个境界。

在最近的修行中,我开始切身体会到这种境界所带来的身心愉悦感,我今天试图把它拆解出来,供大家参考。

稻盛和夫接受采访时,很多人都会问到这个问题:“为什么会在65岁的时候出家?”。

稻盛和夫说人分为肉体与灵魂,65岁后,就要为离开人世做准备。

而这个准备,就是当人离开人世的时候,肉体没了,但是灵魂还在,因此出家就是为了让自己在离开人世的时候,灵魂更为纯粹,更为纯洁些,完全没有任何为已的私心

他说人生这一辈子,就是用来修炼灵魂的,让自己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在每一个当下,都动机至善,了无私心,人生达到了这种极为纯粹的,完全没有任何私心地为世人为社会做事情的境界时,就是开悟了

实际上,我认为活到65岁时的稻盛和夫,依旧没有找到人生的终极答案,他一生忙忙碌碌,兢兢业业经营企业,从事慈善业与教育事业,都达到了顶峰,但是在人生这条线上,他希望在人生的最后阶段,借助佛陀的智慧,来解开自己内心深处的终极答案。

因此,他所选择的出家,是看到了佛陀出世修行体系里面的某些奥妙的东西,他希望去彻底解开这些人生之迷。

大成者的境界

所有的修行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欲望。

我们要理解佛陀出世修行的高明之处,必须彻底读懂“出世修行”的目标。

用佛陀的一句话,就是:“放下执念,立地成佛”,这句话直指欲望。

此处,佛陀所指的欲望,以及对它的认知程度,跟大多数人的认知是完全不在一个级别的。

体现就在于,佛陀为了对抗欲望,其主张的出家,是全方位的放下,不留一点点念头。

王阳明说:“克己须要扫除廊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则众恶相引而来”。

这些大彻大悟者,对欲望的理解是何等的深刻,恐怕我们凡夫俗子是很难理解他们的境界,王阳明这里的克已程度是一毫都不存,只要有一毫在,众丑恶的行为就会随之而来

而佛陀的戒,则是几乎戒除所有正常人的需求与起心动念,如此深刻的直指动物脑的欲望,到底我们该如何来理解?

极致的克己,并不代表消极避世

或者说,如何把这类如此彻底的人生操作全面落地到自己的生活里面,同时又不消极避世?

这种程度的操作,很多不理解背后大脑原理的人,往往容易走偏,理解成消极的逃避,因此,出家往往被世俗看成一种消极的逃避。

但是这纯粹是一种无知的误解,

极致的克己,并不代表消极避世,克己与消极处世是完全两回事。

只是这些大成者,实在是太高明了,对自己不存丝毫欲望,这是对自己的最大福报,当一个人没有任何外力可以驱动的时候,请问这个人会消极吗?会焦虑吗?

小我消失,则大我就出现

当一个人没有了一丝为已的欲望,动物脑层面的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素就无从驱动这个人,从此就不会再有任何焦虑与恐惧。

此时,这个人的内心只有感恩,感恩所有的一切,正如万物活着也是相互扶持的结果一样,这个人也是为万物活着。

此时,他的大脑时刻只有一条神经元通路是活化的,那就是基于前额叶的总裁脑,这就是我们大脑的感恩区域,当我们感恩的时候,就是由前额叶的逻辑推导整合大信息量,从而形成一个万物循环,共存的互利体所驱动的。

因此,这样的人,他的大脑时刻都是感恩与回馈之情,每一件事情都值得他感恩,因此,他的大脑时刻都是快乐的。

他的内心有无限的自由与无限的幸福,他可以去做任何事,来无踪去无影,任何东西都无法困住他,任何东西都他来说,都可无可有,他可以纯粹的发自内心的接受任何现状,所有的东西于他而言,都一样,这就是大成者的境界。

这也是老子的圣人无为无不为的境界,老子的圣人之所以可以无不为,前提也在于“无为”,即没有任何欲望,像万物一样,像水一样,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因此水最接近道的状态。

如果有哪个人能做到做任何事情都没有任何念头,同时对任何事情,时刻都保有一颗感恩之心,即说明这个人已经开悟,已经成佛!

这就是佛陀的出世修行的境界。

那么,为什么不能有一点贪念?

关于贪欲对动物脑的劫持,从而形成我们所有的焦虑与苦难,我有大量文章已经详细解剖。

此处,我主要解剖开悟的境界,我用几个例子,来让大家更深切的理解开悟所能达到的人生状态。

稻盛和夫的开悟

稻盛和夫讲过几个生活例子。

比如,他说当他不在公司工作,在家吃饭的时候,往往就是简单的面食,就像中国家庭里面常备的那种鸡肉面,然后再加一个蛋,这样一餐就吃饱了。

他说他一点点想要好东西,贵东西的念头都没有

请重点注意他这里的说法,一点想吃好东西,贵东西的念头都没有

你不能停留在文字层面来理解他的这个说法,你得在生活里面践行,然后用心去感受,你就会知道,这实在是太难了,更何况此时的稻盛和夫的财富在日本也应该是前几的。

但是他为什么需要对饮食如此警惕?这在很多人看来,完全不可思议,很多人觉得人生苦短,有必要对自己这么抠门吗?有必要让自己如此苦吗?

完全相反,如果你也能在生活里面达到这个境界,你一定会惊奇地发现,这个境界的人,内心才是最幸福与最快乐的!

因此,稻盛和夫说他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之一,我完全可以理解他的这句话。

食物是人最底层的驱动力,是生活里面最基本的需求,我们的所有后续的念头,都会由它演变升级而来,对食物的警惕,是一切后续发心的源头,如果你无法在食物层面做到精简,则你的内心世界也一定无法做到纯粹,你就一定会有私心,而只要有一点点的私心,它就会不断演变与升级,最终你就一定会因此而出卖灵魂,这就是原因

稻盛和夫说他出家后,在寺庙吃饭,都是一碗粥,加几根萝卜,然后整天都在外面挨家挨户化缘,所有所得的东西,也最终捐献出去,自己不留丝毫。

对于这些境界,我讲几个我的修行例子辅助大家理解。

修行必须基于科学这个地基

首先,对于出家不出家,这不重要,传统文化的精妙之处在于它通过对现象层面的总结而沉淀出一个修身体系,但是这个体系极为艰深,在操作上,如果有一点点偏差,就会导致误解,而其中最大的核心在于这些体系是经验的总结,它们在当时并没有科学基础作为依据,特别是大脑神经科学,这个学科是科学工具起来后,在近20年发展最快的。

这就是我的着眼点,我的所有操作,都是在整合传统文化与当今大脑神经科学,我从这个层面来不断地拆解这些东西,试图构建出一个全新的可实操的人生解决方案。

这是我给自己这辈子的目标,我这辈子的使命,也是最能让我内心充满力量的目标。

这也是为什么,所有来向我要答案的人,我首先会建议他们去通读《第一性原理的思维模型》,这个专栏的重要性在于,它大幅度的探究传统文化的某些精华方面在大脑层面的科学性,而我我重点考察了大脑里面的动物脑。

我惊奇地发现,动物脑在大脑的地位正好跟佛陀与老子体系的建议一致,而动物脑的底层更是能量的熵增定律,最小作用量原理及万物结构演化的方式的综合体现。

因此,动物脑是理解一切人性问题的关键,它在人性的地位,只有佛陀与老子这个级别的操作,才能体现出来,这就是为什么我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动物脑的原因,因为它代表的是整个底层的东西。

用老子的话说,就是天道。动物脑就是天道的化身!我们要知道人生如何操作,首先必须彻底读懂天道,读懂大脑的动物脑以及它背后的东西。

因此,你要彻底明白为什么丝毫的欲望都不能有,你得明白动物脑,你得彻底读懂我的专栏。

我的修行

我所讲的,对你无效,这就是动物脑的统治地位体现的,你必须去经历后,用心感受,你才能觉察到这一切到底神奇在哪里。

讲出来很简单,我的修行从两个层面切入:克己利他

生活例子:

我住在8楼,以前收快递与寄快递的时候,快递员不愿意上来,因为要走8楼,我就会各种抱怨或者想借口让快递员送上来。

随着修行的深入,我不再纠结这一切了,我反倒认为,走走楼梯是好事,毕竟我一整天都坐着,动物脑偷懒的本能一旦受阻,就会抱怨与生气,这就是贪欲,只看到自己走楼梯累,而没看到快递员每天都在外面奔波,还要为你爬8楼。

因此,我用心感受快递员的对我的恩惠,从此,我都欣然地走下去寄收包裹。

儿子每天从幼儿园回家,都会问:“爸爸,你能不能下来”,我以前也会不愿意,他想要我抱他,或者更多的时候跟我玩猫抓老鼠。

我发现当我放下动物脑的执念后,我几乎可以接受任何“突发”情况,所谓突发情况,就是当我们产生任何一个念头时,我们就想围绕这个念头去做事,而与之无关的事情,就变成所有我们“不想要”的去甲肾上腺素所驱动的焦虑与恐惧。

因此,我不再执着任何念头:

  • 当我在写文章的时候,妻子让我去干活或者倒杯水,我欣然前往。

  • 我很乐意为她服务,因为她为这个家付出很多很多,我在全面觉察家人的汗水时,觉知这一切,而我以前完全忽略她的付出,完全忽略孩子。

  • 吃饭时,我带着觉知与感恩;洗碗时,我不再那么仓促,能与碗同在;拖地时,不再像以前那么粗心,而从容的拖地;

  • 作为一个事业心重的男人,家务一直都是被我抛到“想要”的对立面的,都是我“不想要”的项目,在以前,都是我想逃离的东西,甚至做的时候,是极不情愿的,做的时候,时刻都想着事业。

表面上,我似乎是在为事业全力以赴,当我全面觉察的时候,我发现我并不是为了事业本身,我是为了我的欲望本身,事业也仅仅只是我的工具

这样一来,即使我做着事业的事情,我也会有仓促与焦虑之心,因为我要的是结果,要的是名利与财富,这导致我在近20年的人生生涯中,不管是读书还是事业,全面都半桶水,书也读不精,事业也马马虎虎。

当你是为了欲望去做事情,去工作的时候,就会出现2个最麻烦的事情:

  • 你一定做不好工作;

  • 你一定会焦虑与烦躁,你越想要结果,你越担心得不到。

  • 当你无法全身心为了工作全力以赴时,事业就肯定做不好,“结果”反而更没有,你更焦虑,最终你的生活进入一团糟的状态。

实际上,当我仔细内问自己这辈子的人生意义的时候,我发现我的动物脑要的也并不是财富,它要的是克服那个弱小感觉的强大,它想要变得强大,这个强大感被它理解成追求所有世俗的东西,因为我们从小到大,所有外界的声音,都在向我们的动物脑强调所有外面的名利就是强大。

但是不管你最终拥有多少外在的东西,外在的名利,你会发现,你永远得不到你内在想要的那个感觉。

内在想要的那个充实感与价值感,完全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而在于你对这个社会贡献了多少,请你仔细用心去感受,它一定是这样的。

这才是人生的意义。

当你能觉察到这一层面的时候,并且全面在生活里面落地,你会发现,当你在全面克己利他的时候,就是你人生最为幸福的时刻!

当你达到这个境界,你就开始进入觉悟的之门了。

本文的所有实操体系的构建,均基于《第一性原理的思维模型》,特别是其中的动物脑与前额叶,请一定要深刻的理解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