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用中药材第三十五章:止咳平喘

 caib一个 2020-11-22

  …………………………………………………………………………………………………………………………

  第三十五类:《止咳平喘》

  (8味/苦杏仁、批把叶、紫苑、葶苈子、百部、昆布、款冬花、马兜铃)

  …………………………………………………………………………………………………………………………

  《苦杏仁》

  (资料来源——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杏、杏仁、杏子、甜梅、山杏仁、杏核仁、杏梅仁、木落子。

  药科——蔷薇科植物山杏、西伯利亚杏、东北杏或杏的成熟种子(本文以杏为例)。

  产地——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等地。

  药类——止咳平喘。

  药性——温。

  药味——苦。

  入经——肺、大。

  功效——止咳,平喘,降气,润肠,通便。

  主治——血虚津枯,咳嗽气喘,胸满痰多,肠燥便秘。

  现治——慢性气管炎。惊痫,风噤,气上下往来,奔豚,外感,温病。

  参治——头面诸风,风气去来,言吮不开,咯血,头痛,眼疾翳膜遮障,鼻中生疮,喉痹,喉中热结生疮,肺中燥,腹痹不通,小肠气痛,暴下水泻,积痢,小便涩,小便淋沥,疳虫,外阴瘙痒,诸疮疥,狗毒,气鼓疱,金疮,犬啮人。

  药理——发汗,解肌,消积(面粉),产乳,消痰,消肿,杀虫,保肝,润心肺,润肠胃,益润声气,解毒(狗、锡、胡粉等),抗炎,抗癌,抗肿瘤,抗突变。

  用法——水煎(生品入煎剂宜后下),丸剂,散剂,外用(捣敷)。杏仁用时须打碎,杏仁霜入煎剂须布包。

  用量——水煎(常量4.5~9克),外用(适量)。

  禁忌——内服过量易中毒。恶黄耆、黄芩、葛根。畏蓑草。婴儿慎服,元气虚陷者忌服,大便溏泻者忌服,热痰者忌服,阴虚咳嗽者忌服。

  …………………………………………………………………………………………………………………………

  《批把叶》

  (资料来源——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巴叶、广杷叶、芦橘叶、卢橘、枇杷、芦桔叶。

  药科——蔷薇科植物枇杷的叶。

  产地——分布于江苏、浙江、广东、陕西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药类——止咳平喘。

  药性——寒。

  药味——苦。

  入经——胃、肺。

  功效——清肺,止咳,降逆,止呕。

  主治——烦热口渴,肺热咳嗽,气逆喘急,胃热呕逆。

  现治——慢性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肾炎,百日咳。

  参治——吐血,咳血,呛血,衄血不止,热毒,暑毒,渴疾,面上生疮,肺风鼻赤酒齄,喉中有痰声,声音嘶哑,面胸疮,肺风疮,肺痨,顽痰,小儿吐乳不定,痔疮,脚气,水肿,溃疡,痘疮溃烂,痈痿,痤疮。

  药理——清热,镇静,平喘,祛痰,和胃,抗菌,抗炎,抗肿瘤,降血糖。

  用法——水煎,熬膏,丸剂,散剂,外用(煎汁洗——脓疮、溃疡、痔疮)。润肺下气止咳逆(宜蜜汁炒用),和胃下气止呕逆(宜姜汁炒用)。

  用量——水煎(常量6~9克,鲜品量15~30克),外用(适量)。

  禁忌——胃寒呕吐者忌服,肺感风寒咳嗽者忌服。

  …………………………………………………………………………………………………………………………

  《紫苑》

  (资料来源——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紫菀、青菀、夜牵牛、辫紫苑、软紫苑、小辫儿、驴耳朵菜、返魂草根。

  药科——菊科植物紫苑的根及根茎。

  产地——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内蒙古、安徽、陕西、甘肃、青海等地。

  药类——止咳平喘。

  药性——温。

  药味——苦、辛。

  入经——肺。

  功效——消痰,止咳,润肺,下气。

  主治——劳嗽咳血,痰多喘咳,新久咳嗽。

  现治——血劳圣药,专治血痰,小儿惊痫,吐血,咯血,嗽血,产后下血。

  参治——五劳体虚,风寒,缠喉风痹,喉中有声,寒痰,恶涎,肺痿,胎动不安,小便不利,习惯性便秘,阴痿,息贲,蛊毒,痿蹷。

  药理——补虚,调中,溶血,利尿,安五藏,益肺气,通利小肠,抑菌,抗癌,抗病毒。

  用法——水煎,丸剂,散剂。润肺宜蜜炙用。

  用量——水煎(常量6~9克)。

  禁忌——畏茵陈蒿。恶蒿本、天雄、瞿麦、雷丸、远志。咳喘者忌服,水亏金燥者忌服,有实热者忌服。

  …………………………………………………………………………………………………………………………

  《葶苈子》

  (资料来源——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丁历、大逋,大室、大适、蕇蒿、眉毛蒿、米米蒿、婆婆蒿。

  药科——十字花科植物播娘蒿的成熟种子,习称“南葶苈子”,或独行菜的干燥成熟种

  子,习称“北葶苈子”。

  产地——主产于山东、江苏、安徽等地。

  药类——止咳平喘。

  药性——大寒。

  药味——苦、辛。

  入经——肺、膀。

  功效——泻肺,平喘,行气,消肿。

  主治——肺原性心脏病水肿,不得平卧,胸腹水肿,痰涎壅肺,喘咳痰多,胸胁胀满,小便不利。

  现治——心力衰竭,大腹水病。遍体气肿,面目浮肿,头风疼痛,口舌干燥,月经不通。

  参治——疳虫蚀齿,瘰疬结核,小儿白秃,肺壅咳嗽脓血,腹胀积聚癥瘕,小便涩浊,一切痈疽恶疮。

  药理——下气,行水,利尿,止嗽,祛痰,破坚,逐邪,强心,通月经,通利水道,抗菌,抗癌,抑制胰蛋白酶。

  用法——水煎(包煎),丸剂,散剂,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用量——水煎(常量3~9克),外用(适量)。

  禁忌——恶僵蚕、石龙芮。葶苈子遇水发粘,不宜用水淘洗。久服令人虚。脾胃虚弱者忌服,肺虚咳喘者忌服,肾虚水肿者慎服。

  …………………………………………………………………………………………………………………………

  《百部》

  (资料来源——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大叶百部、大春根菜、虱蚤草、山百根、穿山薯、白并、箭杆、野天门冬。

  药科——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蔓生百部、对叶百部的块根。

  产地——分布于湖北、广东、福建、四川、贵州。

  药类——止咳平喘。

  药性——微温。

  药味——苦、甘。

  入经——肺。

  功效——润肺,止咳,杀虫,灭虱。

  主治——外感咳嗽。

  现治——慢性气管炎,肺结核,肺结核空洞,百日咳,滴虫性阴道炎。

  参治——重亡津液,鼻塞项强,肺实鼻塞,蚰蜒入耳,肺痿,咳吐痰涎(左则卧嗽少止,右则卧嗽必连发),遍身黄肿,蛲虫病,头虱,体虱,虱卵,熏衣虱,癣症,牛皮癣。

  药理——祛痰,平喘,抑制中枢,抗寄生虫,抗病原微生物。

  用法——水煎,酒浸,丸剂,散剂,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用量——水煎(常量3~9克),外用(适量)。

  禁忌——脾胃虚弱者慎服,脾胃有热者慎用,水亏火炎者禁用。

  …………………………………………………………………………………………………………………………

  《昆布》

  (资料来源——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海带、海白菜、江白菜、纶布、海昆布。

  药科——海带科植物海带或翅藻科植物昆布的叶状体。

  产地——海带(分布于辽宁、山东、浙江等沿海地区)。昆布(分布于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区)。

  药类——止咳平喘。

  药性——寒。

  药味——咸。

  入经——肝、肾、胃。

  功效——软坚,散结,消痰,利水。

  主治——瘿瘤,瘰疬,痰饮水肿,睾丸肿痛。

  现治——高血压,颈淋巴结核,甲状腺肿,气管炎,肺结核。

  参治——颈下卒结囊,瘿气结核,气瘿,咽喉项颈渐粗,膀胱急妨,脚气水肿。

  药理——止血,止咳,平喘,增强免疫功能,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抗凝血,抗辐射,清除血脂,促进造血,预防白血病,抑制平滑肌,松弛肠道平滑肌,纠正缺碘引起的甲状腺机能不足。

  用法——水煎,丸剂,散剂。

  用量——水煎(常量6~12克)。

  禁忌——孕妇忌服,脾胃虚寒蕴湿者忌服。

  …………………………………………………………………………………………………………………………

  《款冬花》

  (资料来源——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冬花、款花、艾冬花、九九花、连三朵、看灯花。

  药科——菊科植物款冬的花蕾。

  产地——分布于河南、河北、湖北、四川、陕西、山西、甘肃、青海、内蒙古、新疆、西藏等地。

  药类——止咳平喘。

  药性——温。

  药味——苦、辛。

  入经——肺。

  功效——润肺,下气,止咳,化痰。

  主治——新久咳嗽,劳嗽咳血,喘咳痰多,哮喘。

  现治——慢性气管炎,哮喘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咳嗽。

  参治——口中疳疮,咽干,大渴,肺痈,痔漏。

  药理——平喘,减慢心率,收缩血管,收缩平滑肌,阻断钙离子通道,呼吸兴奋,促进呼吸道分泌物增加。

  用法——水煎,熬膏,丸剂,散剂,外用(研末调敷)。

  用量——水煎(常量4.5~9克),外用(适量)。

  禁忌——恶皂荚、消瓦玄参。畏贝母、辛夷、麻黄、黄芩、黄连、黄耆、青葙。阴虚者忌服,肺火盛者慎服。

  …………………………………………………………………………………………………………………………

  《马兜铃》

  (资料来源——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兜铃、马兜零、臭铃铛、独行根、葫芦罐、蛇参果、水马香果、臭拉秧子。

  药科——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的成熟果实。

  产地——主产于河南、山东、江苏等地。

  药类——止咳平喘。

  药性——微寒。

  药味——苦。

  入经——肺、大肠。

  功效——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清肠,消痔。

  主治——肺热咳嗽,痰中带血,肠热痔血,痔疮肿痛。

  现治——高血压病。

  参治——心痛,腹肚如大鼓者,癃闭,淋涩,诸瘘疮。

  药理——祛痰,增强免疫功能,抑菌,降血压,抗肿瘤,抗生育,舒张支气管,收缩平滑肌。

  用法——水煎,丸剂,散剂。

  用量——水煎(常量3~9克)。

  禁忌——脾弱便泄者慎服,虚寒咳喘者忌服。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