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0 多种疾病患者受益,血液科、儿科医生视为珍宝,这究竟是啥?

 祥雲山人杨克昌 2020-11-22

11 月 15 日,在第四个「世界脐带血日」之际,由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主办、中国妇幼保健协会脐带血应用专业委员会承办的第八届脐带血大会暨脐带血应用及质量控制研讨会在北京通过线上直播方式隆重召开。

大会邀请到 AsiaCORD(亚洲脐带血联盟)脐带血移植及研究领域的日本、韩国知名教授及国内脐带血移植研究领域超过 70 位专家学者,围绕脐带血移植、应用和科研课题进行广泛而深入地交流,并展示脐带血临床实践及科研的最新成果。参会者来自全国血液科、产科、儿科、新生儿科、康复科、细胞治疗等各个领域,包括医院管理者、临床工作者及科研人员等,会议在线收看突破 5,000 人次。

业界权威盛赞第八届脐带血大会

本届大会围绕「创新、发展、交流、融合」这一主题,通过搭建脐带血交流协作平台,进一步推进脐带血医学领域的学术交流和临床研究,从而带动脐带血临床应用技术及科研能力的提升。大会由中国妇幼保健协会脐带血应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颀教授主持。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终身荣誉会长

张文康会长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终身荣誉会长张文康会长在开幕式上指出,脐带血技术与临床应用发展迅速,已成为一项保障全民健康的有力举措。脐带血也是干细胞、细胞治疗以及再生医学领域的重要医疗资源。应重视并持续学习脐带血的价值,加大脐带血的科普宣传,积极掌握脐带血的采集和治疗技术,让中国广大妇女儿童以及更多家庭受益于这个宝贵资源!

脐带血应用专委会主任委员

刘开彦教授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副所长、AsiaCORD 主席、脐带血应用专委会主任委员刘开彦教授在开幕致辞中表示,在「抗疫」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背景下,通过网络这种新形式召开这次大会,在线聆听各位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对于中国脐带血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他指出儿科用脐带血治疗先天性疾病、代谢性疾病、遗传性免疫缺陷病已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值得大家共同学习和交流;同时脐带血在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骨髓或外周血联合脐带血在疾病治疗中的方法和机制研究等更多领域需要深入研究。他鼓励全体医务工作者继续夯实脐带血临床应用技术,积极交流,持续推动中国脐带血事业迈上新的台阶,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行之有效的治疗选择。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

吴德沛教授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吴德沛教授受邀参加此次会议,他指出脐带血历经 30 余年的发展,基于脐带血的实物储存、抗白血病强等优势,其应用已经越发广泛,包括和骨髓、外周血的联合治疗、治疗老年白血病以及自身免疫疾病等。

他特别表示:「脐带血可以做很多的科学研究,有很多未知等待开启,无论基础还是临床我们都有责任和义务对脐带血做更好的研究,希望我们从中继续挖掘脐带血的价值。」

70 余位专家在线共话脐血应用及科研进展

本届脐带血大会共分「AsiaCORD Session」「脐带血移植在儿童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脐带血及脐带血联合移植治疗血液系统疾病」 、「脐带血的临床研究报告」四个主题。来自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各大中心的专家针对脐带血临床移植与科研最新进展展开课题演讲和学术交流。

东京大学医学科学研究院

Tokiko Nagamura-Inoue 教授

来自东京大学医学科学研究院 Tokiko Nagamura-Inoue 教授介绍了亚洲脐带血联盟的发展历程。她指出因为脐带血含有造血干细胞、免疫调节细胞等,使它具有造血重建、组织修复以及免疫调节等潜能,当前全球脐带血的应用已经在不断发生变化,脐带血不仅应用于移植,同时也用于再生医学领域,特别是脑瘫等疾病的治疗,脐带血已经成为细胞治疗的重要资源。

韩国汉阳大学医学中心儿科

Young-Ho Lee 教授

韩国汉阳大学医学中心儿科 Young-Ho Lee 教授介绍了在新冠病毒肺炎期间脐带血采集以及临床科研的情况。他汇总国际临床案例展示了脐带血及脐带血来源的免疫细胞在治疗 COVID-19 病毒肺炎以及其并发症 ARDS 中所取得的初步效果,其中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临床研究尝试使用脐带血来源的 Treg 细胞治疗 2 例 COVID-19 肺炎引发的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显示有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

孙自敏教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孙自敏教授在「非血缘脐带血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课题中指出,亚洲脐带血移植显示出逐年攀升的趋势,日本每年超过 1,380 例,占到非血缘移植的 50% 以上;中国脐带血移植也在上升,2019 年脐带血移植超过 500 多例。

孙自敏教授指出,脐带血移植的并发症较少,复发率很低,对于成人恶性血液病的治疗十分利好。对于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的未来发展,孙自敏教授认为,脐带血除了是一个非常好的优质细胞来源,在组织修复及器官再造方面也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脐带血不但可用于移植,也可用于其他疾病的治疗。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

陈佳教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陈佳教授在「单倍体-脐带血移植研究进展」课题中介绍了各国关于单倍体脐带血移植的临床研究结果以及本中心的经验,他指出单倍体脐血移植将单倍体移植和脐带血移植优势结合起来,既能抑制复发还有抑制感染作用,是非常具有前景的移植方式,未来需要通过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并研究其中的机制。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副院长、血液科

翟晓文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副院长、血液科翟晓文教授在「脐带血移植在儿科免疫缺陷病中的应用」课题中指出儿童先天免疫性疾病包括很多种,原发免疫缺陷病的患儿多数年纪小、体重轻,适合进行脐带血移植。脐带血治疗具有较好的前景,应该持续努力提高脐带血移植的成功率,来造福更多病患儿童。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血液/肿瘤科

陈静教授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血液/肿瘤科陈静教授在「脐带血在先天性代谢性疾病中的应用」课题中指出先天性遗传代谢病有 500 多种,大多缺少根治手段,其中大约有 20 多种遗传代谢病可以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脐带血干细胞对于酶活性提高具有明显优势,是合适的移植物选择;同时早期诊断对提高疗效是至关重要的,需要加强多学科医生的合作。针对于粘多糖,对比酶替代的治疗方法,国际上已经趋向于建议尽早实施移植治疗。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多学科的移植治疗粘多糖一百多例,生存率达到 95%,现在越来越多在使用脐带血干细胞进行治疗。

北京京都儿童医院医疗院长、血液肿瘤科

孙媛教授

北京京都儿童医院医疗院长、血液肿瘤科孙媛教授在「脐带血移植治疗儿童丙酮酸激酶缺乏症」课题中说到:「丙酮酸激酶缺乏症,患病率非常低,我们发现很多这种疾病一定是可以通过脐带血移植而受益的,显示出脐带血突出的优势。对遗传性疾病,尤其是对孩子的生存质量和长期的生存状态,脐带血应用具有非常明确的优势。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中心重点实验室

朱小辉教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液科

杨萍教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中心重点实验室朱小辉教授、血液科杨萍教授做了「胚胎诊断技术联合脐带血移植技术治疗粘多糖病例报告」的分享,目前我国已经可以通过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技术,在对家系携带单基因遗传病致病基因检测的同时,进行胚胎 HLA 分型,挑选出不患病而且与患儿的配型全合的胚胎移植入母体,这种检测方法即可以让夫妻获得健康的后代,同时新生儿脐血造血干细胞还可以通过干细胞移植治疗患儿。

脐带血大会已成为脐带血领域权威学术交流平台

为响应全国疫情防控要求,保障安全,第八届脐带血大会采用线上直播方式举行,通过实时地在线传播展现最新成果,进一步提升了大会影响力。参会者认为,这次大会系统梳理了近一年来我国脐带血的产业发展和临床研究与转化。主讲嘉宾所分享的技术成果为大家带来了新的借鉴和思考,对今后脐带血工作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将带动脐带血临床应用技术及科研能力的持续提升与快速发展。

脐带血是新生儿娩出断脐后从脐静脉中采集、获得的血液,在血液系统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挽救了很多患者的生命。全球脐带血已经应用于 80 多种疾病,目前全球脐带血应用已经将近有 80,000 例,中国脐带血应用例数已超过 16,000 例。并且,脐带血在细胞治疗、再生医学领域的临床研究也在积极开展,并取得了初步成效,进一步加强了中国脐带血临床应用和科研力量。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脐带血应用专业委员会于 2017 年成立,至今已成功举办 4 届脐带血大会,成为我国具有权威性的脐带血学术交流平台。每届大会都邀请到国内外众多脐带血移植应用及科研领域的专家学者,现场发表研究课题成果,并进行深入交流。大会每年也都会吸引众多脐带血工作者的积极报名参与,对推动我国脐带血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20-08/23/content_7900352.htm
[2]. Ballen KK, Verter F, Kurtzberg J. Umbilical cord blood donation: public or private? Bone Marrow Transplant. 2015 Oct;50(10):1271-8. doi: 10.1038/bmt.2015.124. Epub 2015 Jun 1. PMID: 26030051.
[3]. Parent's Guide to Cord Blood Foundation. 2017. [Online]. Available at https:///en. Accessed December 1, 2016.
[4]. Matsumoto MM, Matthews KRW. A need for renewed and cohesive US policy on cord blood banking. Stem Cell Rev Rep 2015;11:789–79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