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节气香事 | 小雪,暖香炷罢室生春

 谦言益语 2022-01-05

画阁深明雪压冬,

团栾宴常酒樽同。

兽炉香雾辟寒气,

翠幙妓围回暖风。

起絮撒盐酬唱外,

清歌妙舞笑谈中。

宁无好事贤张禹,

不独相忘著戴崇。

---宋·邓深

香气不仅仅有五味,也有冷暖。

立冬节气后,十五天小阳春已过,今天迎来冬令六气的首个中气“小雪”,气温骤降,此时,炷一炉暖香,会带来满室如春的感觉。

暖香是什么?宋代陈元靓所著《岁时广记》卷四“炷暖香”条目写道:“《云林异景志》载,宝云溪有僧舍,盛冬,若客至,不燃薪火,暖香一炷,满室如春。”明代周嘉胄所著《香乘》、高濂《遵生八笺》皆辑录此条,但并无暖香香方传世。清代董说《非烟香法》“香医”篇中写道:“蒸荔壳,如辟寒犀,使人神暖。”又道,“销暑,宜蒸松叶。凉鬲,宜蒸薄荷。辟寒,宜蒸桂屑,又宜蒸荔壳。”他创制的辟寒香“暖玉”,以扶阳散寒的桂枝、荔枝壳为主香制作:“以桂枝、荔枝壳、元参、零陵、白檀、丁香、枣膏、蜜汁,互而为辟寒之香,名曰暖玉。”在和香所用的香药中,乳香、檀香、丁香、木犀等皆为辛温发散的暖里之药,亦有生暖之功效。由此分析,暖香或为和香,亦或是南亚所产辛温之香料。

《香乘》卷八“香异”中录有引自任坊《迷舆记》“辟寒香”曰:“辟寒香,丹丹国所出,汉武帝时入贡。每至大寒,于室焚之,暖气翕然自外而入,人皆减衣。”丹丹国为古代国名,约为现今马来西亚的吉兰丹,此香为焚燃之香。另有“寄辟寒香”的记载虽是薰佩之香,但其发香的方式也应为在铜制香囊中焚燃发香,如此香气和热量借助金属的热传导而发散。

本期题图为清乾隆时期的《岁朝行乐图》局部,从岁时节序的角度来说,虽为季冬应景之画,但在画中主角脚下的火盆才是本期“炷暖香”的主题。画面中主人抱着一孩子坐在火盆边,其他人则围绕火盆而立。火盆边有一人正在堆灰调火,盆内堆起来的炉灰顶部绘有炭火焚燃的痕迹,在炭火上炷香,即是古人冬令围炉清谈的日常情景。

《香乘》卷廿三“晦斋香谱”五方真气香方中,与冬季相宜的北苑名芳香适合围炉赏雪时使用,焚烧有幽兰之馨。

明代高濂《遵生八笺》“燕闲清赏笺”中录有金猊玉兔香方为:“杉木烧炭六两,配以栗炭四两,捣末,加炒硝一钱,用米糊和成揉剂。先用木刻狻猊、兔子二塑,圆混肖形,如墨印法,大小任意。当兽口处,开一斜入小孔,兽形头昂尾低是诀。将炭剂一半,入塑中作一凹,入香剂一段,再加炭剂筑完,将铁线针条作钻,从兽口孔中搠入,至近尾止,取起晒干。狻猊用官粉涂身周遍,上盖黑墨。兔子以绝细云母粉胶调涂之,亦盖以墨。二兽俱黑,内分黄白二色。每月一枚,将尾就灯火上焚灼,置炉内,口中吐出香烟,自尾随变色样。金猊从尾黄起,焚尽,形若金妆,蹲踞炉内,经月不败,触之则灰灭矣。玉兔形俨银色,甚可观也。虽非大雅,亦堪幽玩。其中香料美恶,随人取用。”以上述做法制成的香兽亦可在围炉清谈时焚燃,香兽在炉火里烧成通体红彤彤金灿灿的香碳,中口吐着香烟,此情此景如詹克爱《题西山禅房》诗中云:“暖香炷罢春生室,始信壶中别有天”。在《新篡香谱》中,也录有“金龟香灯”与“金龟延寿香”两个香方与金猊玉兔香方相似,但现今,市面上已见不到这样的香品了。

小雪一过,降温明显,居室中炷一炉暖香,既可辟寒,又可祛秽,还能品味到古代文人冬令生活里的雅趣,不妨自己动动手,做做金猊玉兔香试试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