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是《糖果屋》故事中的“女巫”吗?(下篇)

 昵称535749 2020-11-22
发布时间:2020-11-10

文章封面

01

     

老梦看到自己无意识的“强迫性重复”(你是《糖果屋》故事中的“女巫”吗?(上篇))后,确实对自己理解的深刻一些,但老梦意识到这些的时候是否就意味着改变呢?还是不能,因为他依旧用内化父母的关系模式(内在关系模式)在对待自己。

内在关系模式从何而来?

          

源自于原生家庭中真实父母跟童年的我们之间的关系状态,然后逐渐内化成内在父母和内在小孩的关系模式(当然后天的自我觉察也会改变内在的关系模式,这就是心理治疗的意义)。

     

我们大部分人的内在父母和内在小孩,通常是处于互相不信任甚至敌对的状态,所以导致我们经常处于内在冲突之中,经常自我否定和自我批判,却又无法调和这两者之间的矛盾,表现出来的就是纠结和挣扎,好像自己跟自己打架的状态。

     

而这个状态非常的内耗,是我们的内在父母和内在小孩的冲突,这又源自于原生家庭中真实父母跟童年的我们之间的关系状态。

父母通常是不太信任小时候的我们,会觉得小孩子眼高手低,懒惰、自私、又不懂得反省,所以采取的方式通常是干涉和控制,而不是给予自由、允许孩子尝试犯错,更不懂得包容和引导。甚至有的父母自己还是个巨婴,还要向小孩索求爱和照顾,对小孩发泄自己无法承载的负面情绪(心理学上叫情绪勒索)。

     

而在这种状态之下成长的小孩,通常感受到的是不信任、是控制,甚至是更多负面的不被爱的感受,从而导致他们对爱的感受是非常匮乏的,所以对爱也显现的更加饥渴,会用更加讨好别人的方式想要获得别人的一点点爱,来满足自己内心曾经不被爱的那个小孩,以此缓解Ta内心的焦虑和不安全感,这是内在关系模式的投射到外面,形成的外在的人际关系模式。

02

     

这也是老梦曾经在人际关系中最大的问题,认识他的人都觉得他是老好人,好说话,也从不得罪人,总是处处为别人考虑。

唯有他内心知道整天提心吊胆、和别人相处时小心翼翼,时时焦虑和担心别人不喜欢他。虽然现在可以慢慢学会拒绝别人,在人际关系中的压力没有那么大,但是自己仍然不放过自己。

     

老梦如果没有做到某些事情的时候一直像曾经的母亲指责自己懒惰、自私、不勤快,这样的指责会让他陷入到极大的挫败感中,更让他没有力量去改变,从而陷入到一种没有做到→自责→挫败→拖延的內耗循环中。

     

在老梦和我不断探讨的过程中,老梦觉察到:“懒惰、自私、不勤快”是母亲给自己的一个标签,其实这些标签在小的时候正是作为儿童时一个人的本性,放到成人身上的确不合时宜。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内在确实有一个没有长大的小孩,而这个小孩确实需要人的陪伴、接纳、包容和理解,只有被滋养后,才会生出勤奋、勇气和责任担当(一颗心的成长需要另一颗心的滋养)。

03

      

那如何做呢?

     

内在父母有很多应该做的事情,但是内在小孩似乎不受控制的不去执行内在父母的命令,这个时候不是指责自己懒惰拖延,而是看看自己的内在小孩的需要是什么?

    

也许Ta需要一个鼓励和拥抱,也许Ta需要喝杯咖啡,先让Ta去做Ta想做的事情,等Ta需求满足,情绪安抚,Ta的理智回来的时候,也许自然而然的做内在父母要Ta做的事情。

     

当老梦说到这的时候,我身体也感受到一种轻松和舒畅,我相信老梦会慢慢用爱来滋养内在小孩的方式来接纳、理解和陪伴自己,这不正是想从他人身上求而不得的真爱吗?但这一次他自己有了这份爱的能力。

      

所以,你是童话故事中的女巫吗?

     

你所做的一切为了满足你的需要,实质上只是希望别人可以来认同你和爱你,因为别人的肯定才会让你有价值感和存在感,其实就像女巫一样给哥哥爱森很多美食的只不过是想吃掉艾森的冠冕堂皇的理由,本质是索取式的爱,注定被抛弃或者被伤害。

     

而真正的爱是不仅可以看到自己的需求,好好的给予关照和理解。对别人是我有这个爱的能力,你有这个需要,我愿意满足你的需要;至于你认同与否并不那么重要,因为自己内心会迸发出对自我的肯定和喜悦。







文中案例已做虚拟化处理,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必会删除。
首发于公众号知然心理(insightpsy)。
文:田广晓
责任编辑:殷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