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谈诗】 因诗得名篇(1-3)目录

 雪岸飞鸿 2020-11-22

原创谈诗

因诗得名篇1-3)目录

雪岸  收集整理

因诗得名篇1)目录

01、(唐)杜  ——杜紫薇

02、(唐)崔  ——崔鸳鸯

03、(唐)赵  ——赵倚楼

04、(唐)程  ——程君山

05、(唐)郑  ——郑鹧鸪

06、(五代)贯  ——得得来和尚

07、(宋)晏  ——青钱学士

08、(宋)张  ——张三影

因诗得名篇2)目录

09、(宋)秦  ——山抹微云君

10、(宋)柳  ——露花倒影柳屯田

11、(宋)宋  ——红杏尚书

12、(宋)梅尧臣——梅河豚

13、(宋)鲍  ——鲍孤雁

14、(元)马致远——秋思之祖

15、(元)徐再思——相思三味

16、(金)元好问——骤雨打新荷

因诗得名篇3)目录

17、(明)高  ——高梅花

18、(明)袁  ——袁白燕

19、(清)崔  ——崔黄叶

20、(清)郑  ——郑三绝

21、(清)钱九韶——钱庐花

22、(清)黄  ——黄杨花

附录:

1、  ——贺梅子

2、赵  ——赵蹇驴

3、邝  ——邝鹦鹉

4、雍  ——雍鹭鸶

5、戴天锡——戴绿水

6、张  ——燕子单学士

7、应子和——三红秀才

说明:

(1)本文所说的“诗”,系指古诗。

(2)收集整理本文的动因。

1990年,笔者曾到河南密县(即现今的新密市)小住四日,同人送余一本【密县揽胜】。书中特别提到密县清朝时的著名诗人,时人称之为“钱芦花”的钱九韶。在此还要说到的是,新密市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中国羲皇文化之乡"、“岐黄文化发祥圣地”,也是《诗经》中《郑风》《桧风》的产生地。新密市夏朝时为补国,西周时为密国及郐国所在地,是【诗经】中的溱洧二水的交汇处。境内有黄帝古都轩辕丘、有黄帝先祖少典氏的方国、有熊之墟、有黄帝后裔祝融、郐人和郑武公在此建都的祝融之墟、郐国故城和古郑城,还有夏启建都的新寨遗址、炎帝时补人建都的补国城、西周密人建国的密国都——新密邑等众多的遗址。

钱九韶,又名九同,字太和,号南淳,生于1731年,卒于1796年,密县超化乡河西村人。清乾隆五十年(1785)恩贡生,是当时名闻中州的诗人。

钱九韶是一个很有正义感的诗人,他虽家境贫寒,一生不得志,但意志不减,毕生勤奋,笔耕不辍,著述甚丰,着有《葩经正韵》8卷、《四书正字》4卷、《研来斋杂记》12卷、《密县志补遗》6卷、《南渟文集》10卷、《南渟诗集》24卷等。他的诗歌多被选入《清诗铎》、《中州诗征》、《中州艺文录》等。史书称他“虽不遇于时,而其诗歌自足千古,况海内名公巨卿,文人学士,无不知太和之名,无不慕太和之诗”。

钱九韶青少年时期,严承庭训,刻苦自励,勤奋向学,“经书日诵数千言,皆能通晓大意”。诵读经典,不知疲倦,日读数千言,过目成诵,出语辄惊其长老。“所览文章,悉通大意。“夜则篝灯吟诵,达旦不辍,故每试必列前茅”,少年时,县试、院试均为第一名。年甫弱冠即已词坛树帜,为郑、荥、密一带八学之冠。他才思敏捷,文不加点,日可得诗数十首,每一诗出,辄相与传诵,诗赋名重一时。早年写的《芦花))诗,被当时文人交口称赞,使他一举成名。由于他善写芦花,于是人们就送他个雅号,称他“钱芦花”。从此名闻中州,声震京师,海内以诗为名者,皆知密县有个“钱芦花”。

《芦花》诗共二首。

其一

江乡丛薄恋依依,底事天涯处处飞。

短草湾头随叶落,斜阳渡口趁帆归。

拟将桃梗无根蒂,认作杨花有是非。

浅水船中人不觉,醒来雪片满蓑衣。

其二

跌荡轻团似转蓬,长干十里断桥东。

只愁扑地粘寒雨,故爱凌虚漾晚风。

淡不着香秋色里,飘无定所雁声中。

可怜自露凄凄赴,冷落伊人半亩宫。

第一首写诗人初春郊游(有人云为访友,突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诗歌写到水湾的“短草”,写到落叶,写到斜阳、写到渡口,写到归帆喝醉了酒的诗人“拟将桃梗无根蒂,认作杨花有是非。”他醉酒朦胧,卧在船中,身心与大自然交会融合醒来时,他的蓑衣上落满了如同雪片的芦花。多么自然而又多么有情趣的人生!

第二首,突出写自己的凄清境况。野草被风吹的飘飞不定,长干十里的断桥东侧,野草随风飘飞如转蓬,清凉的秋雨将它们沾湿在地,然而他们并没有凄伤,依然深爱着虚中的晚风。接着,赞美那些野草虽无花的香艳,但秋色中自有它的淡雅,虽然秋风劲吹寒雁凄切,自己身无定所,但比起那位在白露凄凄之中,沿河岸寻觅伊人的诗人以及冷落“半亩宫”的伊人不是还好吗?《诗经·秦风·蒹葭》中的诗意和境界巧妙地融入诗中

由此,引发了笔者对因诗得名者的兴趣,并加以收集和整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