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0岁女儿因不结婚遭母亲暴打:与其追究原生家庭,不如为自己负责

 真有梦想的唐糖 2020-11-22

每当我们谈及对原生家庭的怨恨时,常常忘了一个属于我们自己最珍贵的人权:生而为人,我们始终拥有选择权。

01 楔子

昨天看到一个上了热搜的新闻。一位30岁的女子因为家庭琐事被母亲用棍子打,愤然报警,两个人虽然是母女关系,但却针锋相对,矛盾深重。母亲一方说"我打的是我女儿,我干嘛不打别人呢?",女儿一方则说自己长期遭受母亲虐打,身心皆受到严重伤害,要母亲答应赔偿自己8万元损失费方可谅解,否则免谈——她的这个要求,也把认为"只是教育孩子而已"的母亲气的当场晕倒。

据悉,这已经不是两个人第一次因为打架闹上派出所了。之前他们也曾多次因为家庭琐事引发争斗而报警。

对于二人的矛盾,母亲王某说,女儿今年都30岁了,还没嫁人,之前都一个人在外面工作生活,没混出个啥名堂。一年前女儿回到家中店里帮忙,开始产生矛盾。原因是王某还有个儿子,一家人一起奋斗为儿子买了一套房子。母亲王某认为,父母给儿子买套婚房合情合理,但这件事却引起了女儿林某的强烈不满。"她的意思就是我们护着儿子,重男轻女,给儿子买房子没给她买。"王某说。

总结一下就是:矛盾产生后,母女二人经常因琐事争吵。母亲王某只要数落女儿几句,必然遭到女儿的回嘴。这让她无法忍受,多次用棍棒、徒手殴打过女儿多次。直到这次,两人再次因为生活琐事引发矛盾,母亲愤怒的拿起一旁的铁架,打了女儿。

这是一个让人唏嘘的新闻,在中国,这样的父母和这样的子女屡见不鲜。共生与控制,剥削与逆反,在不同程度的影响着中国式家庭。

曾奇峰曾经说过,什么样的人格的父母算是"好的"父母呢?他当时选择了一个比较新鲜的词:清爽的人。清爽的人制造的清爽的人际关系(包括亲子关系),边界清晰,责任清楚,不黏黏糊糊,不拖泥带水,既能尊重自己的边界,也能尊重他人的边界,这样的关系,实在是爽利。

但是很可惜,在中国的传统家庭中,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大多做不到清爽。

但是,如果这就是我们不能选择的家庭抚养环境,那我们又该如何呢?难道只能相爱相杀,坐以待毙吗?

02 又见原生家庭

在家庭中,亲人反目成仇的事情屡见不鲜。母女、父子,这些本应是最亲的亲人,却活成了仇人,有的虽不至于像新闻中这样大打出手,但也常常心生隔阂。这让人不禁感叹:这到底是怎么了?

有一句话叫做: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很多人活到最后悲哀的发现:自己竟然活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样子。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烙印实在是太强了,因为耳濡目染,所以它的影响几乎是无孔不入。我们讨厌跋扈的妈妈,但最终却也活成了悍妇模样;我们讨厌不负责任的爸爸,但最终醒悟自己也和爸爸一样懦弱自私;我们曾经嫌弃妈妈软弱无能,但最后发现自己张扬的外表之下,竟然也有一颗千疮百孔的心…

就像开头的新闻,大家也许会同情这个女儿,都30岁了还被重男轻女的妈妈用铁棍殴打,但是谁注意到,其实女儿不知不觉也活成了妈妈的模样。就像这次一样的冲突里,母亲说:"你再说一次,看我敢不敢削你!"女儿回:"你削我试试!"——母女俩何其相似。

所以,难道我们注定无法逃离原生家庭的魔咒吗?

当然不是。

03 探讨原生之殇,从来不是为了讨伐。

探讨原生家庭之殇,从来不是为了讨伐,而是可以通过它,了解我们从何而来

就像新闻中这个女儿,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女儿身上的逆反好斗,和母亲的粗暴蛮横脱不了干系。所以,通过探讨原生家庭,我们找到自己的创伤所在,了解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人格特点——因为大多数时候,只有真正的看到创伤,正视自己的弱点,我们才有可能真正的修正它。

但是,知道自己从何而来还远远不够,我们更要知道自己,应该走向何方?

新闻中的女儿,她的母亲不怎么优雅,更谈不上体面,出身于这样的家庭环境,从某种角度,甚至可以说她是很不幸的。但是无论到了什么时候,我们都不应该忘记:我们每个人始终拥有的选择权——我们没有权利选择出身,但是却永远有机会选择过什么样的生活。

这才是探讨原生家庭的真正意义。

如果探讨原生家庭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刨祖坟"、"推责任",知道自己的争勇好斗离不开父母的简单粗暴,那这样的探讨原生家庭就毫无意义。因为父母也可以寻找自己原生家庭的责任,难道这样一代又一代的往上刨,最终要谴责猿猴吗?

当然不是。

探讨原生家庭,从来不是为了谴责,而是为了成长。

04 为自己负责

在这则新闻下面,有一些评论。一些网友对这位母亲的行为表示愤慨,纷纷质疑:这妈怕不是想感觉让女儿嫁人,然后让女儿一家补贴弟弟吧?还有人说:30岁没混出名堂就不配当一家人了嘛。30岁没遇见喜欢的人就要凑合结婚吗。这妈妈真让人寒心,就是重男轻女啊,请问儿子又有多优秀,真厉害的话需要一家人给儿子买房吗?

但也有网友提出另一种观点:一对奇葩母女。小辈的也不争气,三十了没嫁无所谓,独立啊,自己出去挣钱啊,不寄居在人家屋檐下就行了。

生而为人,最伟大的权利就在于我们拥有选择权,我们可以选择过什么样的人生,选择为自己负责或者推卸责任,选择被人打或者不被人打。

这个最基本,也最珍贵的人权,却被很多人忽视了。

"为自己负责"是一句听上去很容易,但是做到很难的话。生活中,很多人都无法为自己负责。

孩子不写作业,妈妈心急如焚,怒斥孩子不长进——这实际上是作为母亲,无法区分自己和孩子的边界,将孩子不写作业这个行为,引发出的自己潜意识对惩罚的恐惧投射到孩子身上的表现。简单说,母亲无法为自己潜意识中的创伤负责。

妻子因为丈夫不告诉自己手机密码,整日疑神疑鬼,指责是老公不能给到自己安全感——但本质上,这是妻子无法应对自身安全感缺失的恐惧,为自己情绪找的"合理化"理由。

婆婆不给自己带孩子,儿媳颇有怨言,认为老人自私,对自己缺少体谅——这是无法分清人际边界,无法为自己的"母亲"角色负责——对于照顾孩子的困难和因此产生恐惧和焦虑,自己无力承担。

工作上被领导批评就愤恨不平或者郁郁寡欢——这是职员无法为自己的错误承担相应的责任负责,潜意识里,希望通过外界的肯定来完成自我的肯定的表现。

很多人对巨婴的定义太过狭窄,以为只有那些"妈宝男"、"啃老族"才是巨婴,实际上,不能为自己负责的人,都是巨婴。

05 "You Hurt Me":弱者的完美借口

当一个人无法真正为自己负责,最直接的反应,就是会产生浓厚的"受害者思维"

比如,我今天这个样子都是因为我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导致的;我如此倒霉都是因为我的命运如此不济;我今天生气都是因为你做了让我生气的事情;我此刻伤心委屈都是因为你伤害了我…

"You hurt me"——这种受害者思维在生活中十分常见,可以说,这种思维方式在人格发展水平不健全的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所体现。

当一个人无法为自己负责的时候,就会将自己的不幸归结为外界,形成 "外控型"人格。

与之相对的是,内控型的人格——他们常常这样描述自己:"我身上发生的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自己做出的决定和付出的努力。当我无法改变事情的时候,我仍然可以决定以何种方式来应对。"而外控型的人则会说:"我的快乐和痛苦不是我能决定的,这取决于别人或取决于命运。"换言之,内控型的人相信自己,并会通过努力和负责的行动,改变自己的命运;外控型的人认为人是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与境遇的,因而他们是被他人、外界或命运摆布的弱者。

在电影《春娇与志明》中,有一个情节:春娇和志明一起去台湾旅游,地震的时候,志明慌着自己躲避,没有顾上春娇,对此春娇很伤心,认定志明不爱自己,并且愤愤的拎包准备打道回府,终止旅行。

这样的一个情节,也许很多女性都感同身受,认定这样的男朋友太过分。但是恐怕很少有人深究:当春娇这样想的时候,是不是就已经把自己置身于一个"必须被男性保护,如果没有得到保护就会失望伤心"的位置?或者说,这样的女性,无论看起来多么强大,甚至享有特权(可以随意拎包回府,终止旅行计划),但本质上却始终还是一个必须被男性保护的弱者身份。

一个真正的从内心愿意为自己负责的人,不太容易有弱者心理,她更容易理解在地震这种突发的自然灾害面前,一个人先想着自我逃生是一件最自然、最符合人性的事情。而放下自己的生死先想女友的安全,实际上不是一个普通人的标准,而是一个"圣人"的标准。

拿这种过高的要求去要求别人,就很容易产生高期待,并因此而萌生失望。

所谓失望,无非就是自己的期待没有被别人满足而产生的被伤害感。

06 我的地盘我做主,我的人生我掌控

我特别想对女性朋友强调"我负责"的这个理念。因为历史和文化的原因,女性长期处于社会的弱势地位,现在虽然提倡男女平等,甚至有些时候,女权思想还很受追捧,但是在女性的深层集体潜意识中,无法为自己负责、依赖心强、自居弱者的心理还是十分常见。

在本文一开始提到的新闻里,女儿林某和母亲王某的矛盾,固然是长期积累的过程,但是导火索,却是源于林某认为母亲重男轻女。

母亲重男轻女吗?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否因为母亲的重男轻女,就可以顺利的滋生出女儿的受伤害感呢?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本质上,这还是无法为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态度:即我的喜怒哀乐要建立在父母怎么对待我,是否以"我认为的公平标准"对待我之上。

可想而知,如果把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建立在别人如何对待自己之上,那的确是很容易产生愤怒的情绪的。

如果放弃对母亲是否重男轻女的评判,而将她的行为认定为是她自己生而为人的自由(即使我们不认可),那我们还会不会为此耿耿于怀呢?

我们是否因为母亲的重男轻女而愤愤不平,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小陶虹曾经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她和徐峥吵架之后一般很快就能平复心情,徐峥问她,自己还没想好怎么哄她呢,怎么她就没事了。陶虹的回答是:"我的喜怒哀乐需要你来决定吗?我一定要等你道歉了才能恢复开心吗?这不应该吧"。

妙哉!当我们将自己立于主动的位置,当我们笃定自己可以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为自己的情绪负责,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我们有能力结束与他人的共生关系,做一个独立而清爽的人,那我们就不会再在意别人如何对待自己了。所谓的内心强大,不外如此。

我的地盘我做主,我的喜怒哀乐,我自己说了算。

人生的终极目标是"活成你自己",所谓的活出自己,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我们高强度的自我掌控感。当我们认定可以自主掌控自己的人生,那我们人生的精彩也就因此诞生。

30岁没有遇到Mr. right,我可以优雅的等

35岁还没有生孩子,是我自己的选择

不要爸妈的房子,我依然能有尊严的生活

哪怕居住陋室,我也有能力将其打造的温馨动人

就像即使是一碗挂面汤,我也能做的营养美味

钱我可以自己赚,面包我可以自己买,在爱情里,我也可以做一个成熟的爱侣,不会因为对方的怠慢而影响自己的心情

我就是我

我选择做一个独立、清爽、自由的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