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生都没遇到一个懂自己的人?那是因为你没有做到这件事

 真有梦想的唐糖 2020-11-22

01

我看到一个有趣的话题:"是不是有很多人一生都没有能遇到一个真正懂他的人?"

我们常说"一生难得一知己",也许是因为知音太难得,才有了伯牙绝弦的典故,有了"高山流水,知音难觅"的感慨,也许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的意义,就是在茫茫人海中,找到那个"懂得"我们的人,不过可能大多数人都在这条道路上铩羽而归了。

我想,"懂"一定是一个心理词汇。它很抽象,别人是否懂我们,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我们的主观感受。而即便是在亲密关系里,又有多少人敢够说自己懂对方,对方懂自己呢?很多时候,一人一个手机,就隔开了心灵的距离。

但是这里面有个问题:遇到那个懂自己的人,除了在茫茫人海中被动的等待之外,还有没有别的方法?

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

02

人是很自恋的动物,究竟有多自恋?我印象最深的一个例证是大多数人都会在上完厕所冲水之前看一眼自己的排泄物,那么恶心肮脏的东西,就因为它是由我们亲自创造的,而让我们对它产生了莫名的留恋。

所以,这个问题也提的相当自恋——是不是有很多人一生都没有能遇到一个真正懂他的人?这句话虽然问的是"他",但潜在的意思却是"我",翻译过来,它的语言应该是:是不是"我"很难遇到一个"懂我"的人?

自恋,是妨碍我们"懂"的根本障碍。

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可能会有一个难以觉察的、理想的人物模型,这个人,就是传说中的那个"懂我"的人。所以,当我们遇到一个人之后,会从自己的角度判断和验证ta是不是那个人,而对于大多数人格发展水平水平不够的人来说,判断的标准几乎全部来自于自己的感受,比如对方是否能听懂我的话?对方跟我的兴趣、爱好是否一致?对方是否能听懂我的弦外之音?等等。简单粗暴的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对方是否是我肚子里的蛔虫"。

这种说法肯定会有很多人反对,毕竟,谁也不愿意承认自己是如此"自私"的人。但很遗憾,很多人对于"懂"的判断确实如此。这一点,在亲密关系中表现的尤为明显。

很多曾经海誓山盟,以为遇到世界上另一个自己的爱侣最终分崩离析,很大程度上,是无法接受对方和自己的不同。不管曾经多么默契和一致,两个独立的人仍然还有很多的不同。但是,对于很多人而言,"不同"意味着深切的自我否定,所以不同会引发矛盾。因为不同,会有人得出结论:你不懂我。你根本不爱我。

在这个逻辑中,衡量懂或爱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你听我的","你和我保持一致"。

细思极恐。这恐怕并不是爱或者懂,而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权力游戏

我见过很多婚姻不幸或者没有"遇到"合适的人的人,他们共同的说法是"那个人根本不是适合我的那个人",所以,从这个角度说,"离开错的人"本身就是在做"正确的工"。这个说法听上去无懈可击,但是却少有人细细追究,"不合适"的结论到底是来自自恋受损的挫败感,还是客观的事实

03

事实上,"懂"的诉求也只能发生在亲密关系中,我们不会要求马路上的路人甲懂我们,我们在乎的,是我们的"重要他人"。

孩子哭着对父母说:你不懂我,妻子哭着对丈夫说:你不懂我....我们太渴望在亲密关系里被懂得,以至于期待落空之后那么难过。

但是,懂究竟是什么呢?

"我看见你了"(I see You)大概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一个人被看见,他就会感觉自己被懂得了。

"被看见"是每一个人内心深处最深的渴求。这种渴求,不分年龄、种族、性别、国籍,是人类的共同需要。

但是我们很难感觉到自己"被看见"。孩子说"我困了,不想写作业",妈妈说:"再坚持一下,马上写完";孩子看了一个恐怖的电影,吓的哇哇大哭,妈妈说:"别怕,那都是假的";孩子不想再吃饭了,妈妈说"你又挑食,吃那么一点怎么长大个?"....

在以上这些熟悉的场景中,孩子无一例外,都没有被看见。

夫妻之间也很多类似的例子。妻子加班丈夫没有去接,妻子生气的说:"你不担心我害怕吗?"丈夫回答"才十点,又不是很晚,马路上还有那么多人,有什么可怕的?",丈夫对妻子说"今天虽然答应了你要看电影,但是单位临时有个应酬,不得不去....",妻子愤恨的说:"对,我怎么也比不了你的应酬重要".........

因为没有被看见,所以我们会觉得孤独。

什么叫"看见"?看见就是"如果没有你,我也不复存在"。好的心理咨询师,是来访者的一面平滑的镜子,在亲密关系里也是如此。我们通过这面镜子,看到自己的存在。

比如孩子看了一个恐怖的电影,吓的哇哇大哭,妈妈说"你害怕了"——这就是妈妈看见了孩子的恐惧,而说"别怕,那都是假的",则是否认了孩子恐惧的合理性,这句话的潜台词是:都是假的,你不应该害怕。

比如,妻子质问丈夫"不知道我害怕吗",丈夫说"哦,现在知道了,你刚才回来的路上一定很害怕"——这是丈夫看见了妻子的害怕,而丈夫说"有什么好怕的",是在用另一种方式攻击妻子的恐惧情绪,不承认他的情绪。

再比如,丈夫对妻子说"今天虽然答应了你要看电影,但是单位临时有个应酬,不得不去,",妻子回答:"哦,你很不好意思,有羞愧感",这是看到,但是妻子说"我就是没有你的聚会重要",是否定了丈夫的羞愧感。

一个人被看到,就意味着被"懂得"了,也可以反过来说,一个人如果能看到对方,也就有了"懂得"对方的能力。

04

"懂"还意味着及时的回应。

一个不会说话的婴儿,如果能被他的妈妈敏锐的捕捉到他的需求,及时的爱抚他,给他喂奶,换尿布,那他就在生命的最初构建了自己的满足感和存在感。他会本能的认为自己是可爱的、受欢迎的。

在亲密关系中,看见的另一层意思就是回应。回应是体现我们看见或者被看见的方式,通过对方的回应,我们看到了镜子中的自己。

很多人喜欢独处,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因为ta在关系中没有得到恰当的回应,这种自恋受损的感觉让ta想要回避关系。

生活中,有太多的人,活在自恋构建的高墙之内,缺少看见别人的能力,但是又很渴望被对方看见,结果一生都会在拧巴的追求中。

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们的对话,都常常是在各自的频道里进行的无意义的沟通。哪怕两个人说的火热,甚至发生激烈的争吵,也依然是各说各话,看不见对方,而只是在一味的强调自己的需求。

有一个恰当的比喻说明这种情况:两个人各自说着本国的语言,指手画脚的交流,最后说的口干舌燥,其实根本一个字也没听懂。

从这个意义上说,"懂"不是一个动作,而是一种能力。如果想懂别人,就要熟悉对方的语言,知道对方真正表达的内容,而如果想被懂,也同样需要使用对方能听懂的语言系统表达自己。

比如,妻子加班丈夫没有去接,妻子说:"我下班回来的路上有点害怕,我特别想你能去接我,因为我猜我的害怕是因为太依赖你了",当妻子这样说的时候,丈夫就听懂了,妻子是因为依赖自己所以希望自己能去接她。

反过来也可以。妻子愤怒的对丈夫说:"我这么晚回来你都不担心我吗?你眼里还有我吗?"丈夫听懂了妻子的语言,对妻子说:"你发这么大的脾气,其实就是因为你回来的路上有点害怕,希望我去接你,我听懂啦,今天让你害怕了,是我疏忽,下一次我一定去接你"。

当这样说的时候,我们能被别人听懂,别人也听懂了我们。

05

记得我的心理学老师曾经说:你们要好好修炼自己。把自己修炼好了,就算嫁给一头猪也能幸福满满。

哄堂大笑。

但是,本质上说,也确实如此。

与其把主动权交给命运,在茫茫人海中和"懂我"的人相遇,不如修炼自己,把自己变成"对的人"。幸福与其说是一种状态,不如说获得幸福是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源于一个人的人格完善和自我的成长。

茫茫人海中等待"懂"我的人,是被动的选择,而主动修炼自己,则是一种主动的选择。都是选择,却千差万别。

而一个人最宝贵的,莫过于拥有"选择权"——无论到了何时何地,无论在何种境遇下,都始终拥有的权利。

回到最初的问题:是不是有很多人一生都没有能遇到一个真正懂他的人?

是,也不是

说"是",是因为人格的完善和个人的成长没有止境,而且这条道路上困难重重,能够真正修炼到一定水平的人,少之又少,所以,的确大多数人注定难以遇到"懂"他的人,或者即使遇到一个兴趣爱好相投的人,也有可能因为自身心智化水平的不足,而无法进入长久的、深层次、高质量的关系中。

而说"不是",则是因为这条道路的大门始终敞开,只要你愿意选择并为之努力,那么遇到一个"对的人",也许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

当自己成为"对的人",也许就同时意味着自己会吸引无数"懂"的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