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理探究】动图了解峡谷的形成,附世界著名大峡谷

 hjh2004 2020-11-22

好多同学问峡谷是怎么形成的,都是由流水下蚀而成的么?其实不然,不同情况下形成的不同,大多峡多都会经历内力和外力的双重作用共同形成。今天小蹊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幅图,通过动画图的形式,帮助同学们去更好的理解这两种侵蚀。


 峡谷是众多流水侵蚀地貌的一种,其成因往往被老师用作提高学生“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的一种素材,是平日模拟、考练中的一大知识点,学生在做题的过程往往会因思路不清或因组织答案时地理专业术语使用不够规范而失分,成为学生平日学习中的一大难点。笔者通过近几年的总结发现:峡谷成因及过程考查的地理核心素养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表现。具体来讲就是XX板块和XX板块碰撞、挤压后,地壳隆起,并发生断裂;或板块的拉伸、断裂、塌陷,形成深切的河谷和瀑布或断崖;后在XX气候的条件下,降水多,流量大,流水长期强烈的侵蚀、切割、搬运后形成峡谷     

峡谷的形成

由于构造作用,地层整体上升,河流为了维持其基准面,向下侵蚀岩层,形成近垂直的峡谷。这些峡谷两侧的角度要比稳定斜坡的最大坡度要陡。

深切峡谷两侧的陡坡发生沉积物滑落。滑坡的运动类型取决于岩石类型、风化层的厚度以及两侧植被的覆盖情况等。由于发生滑坡,两侧山坡的岩石和风化层划入河流,再被搬运出山谷。值得注意的是地层抬升、河流下切、滑坡的发生同时进行。地层的进一步抬升和由此产生的河流下切继续产生不稳定的斜坡。

构造运动和侵蚀作用形成不稳定的山坡,为了恢复稳定,不断发生滑坡和河流下切,降低山坡角度。从开始到稳定,山体的大量岩层被移除。其中很小一部分是由于河流下切侵蚀搬运,很大部分是由于滑坡运动,岩体落入河流中,被搬运走,沉积在别处。

科罗拉多河发源于落基山脉,上游穿行于山区,年均降水量200~500mm;中游流经科罗拉多高原,形成著名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从谷底到顶部分布着不同地质年代的岩层,并含有代表性的生物化石:下游地势低洼,年均降水量不足100mm。

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成过程。
首先是外力搬运的物质在低处沉积,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然后由于内力作用,地壳抬升,形成科罗拉多高原;进而导致科罗拉多河及其支流的落差加大,河水流速加快,下切侵蚀能力增强,最终形成科罗拉多大峡谷。

雅鲁藏布大峡谷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地球上最后的秘境,更是地球上最美的伤痕。中国最大的峡谷最美山峰,被科学界称作是本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发现之一。据国家测绘局公布的数据:这个大峡谷北起米林县派镇大渡卡村(海拔3000米),经排龙乡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南到墨脱县巴昔卡村(海拔115米,在藏南地区靠近印度阿萨姆邦的地方),主体在墨脱县。从墨脱县甘登乡多卡村往上,一直到米林县派镇加拉村,是雅鲁藏布大峡谷无人区。驶入峡谷,远远可见高耸的雪山,躲在厚重的云层后面;不知是害羞还是怕晒的黑牛静静的躲在观景台边的木棚里,与游客好奇的四目相对。舒适的东南风吹拂,不急不躁不冰不寒,停下来敞开车门小憩,安静舒适怡然自得。

全长504.6千米,最深处6009米,平均深度2268米,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远远大于全球第二的帕隆藏布大峡谷、及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深2133米,长370千米)和秘鲁的科尔卡大峡谷(深3203米,长90千米)。其中一些主体瀑布落差都在30-50米。峡谷具有从高山冰雪带到低河谷热带雨林等9个垂直自然带,汇集了多种生物资源,包括青藏高原已知高等植物种类的2/3,已知哺乳动物的1/2,已知昆虫的4/5,以及中国已知大型真菌的3/5。


虎跳峡在金沙江上游,有香格里拉段和丽江段之分(两者为同一峡谷的两岸,但香格里里拉段的开发情况更好),全长18公里,香格里拉虎跳峡分上虎跳、中虎跳、下虎跳三段。

山陡——虎跳峡峡口海拔1800m,南岸的玉龙雪山海拔5596m,临峡一侧山体陡峭,几乎是绝壁,无路可走,北岸的哈巴雪山海拔5386m,临峡一侧山体稍缓,有一条简易的碎石公路。峡谷中金沙江江面与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的高差达3700—3900m。峡谷两侧峭壁千仞,峡江水面以上200m内几乎均为90°的陡壁。

(虎跳峡两侧)

峡窄——金沙江从虎跳峡穿过,江面宽度仅30—80m。上、中、下虎跳中上虎跳是最窄的一段,其江心雄踞着一块巨石,横卧中流,把激流一分为二。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传说曾有一猛虎借江心这块巨石,从玉龙雪山一侧,一跃而跳到哈巴雪山,故此石名曰虎跳石,虎跳峡也因此得名,由此也可见虎跳峡的狭窄。

(俯视金沙江)

水急——虎跳峡峡中的金沙江,作为长江的上游,水量丰富。而虎跳峡上峡与下峡相距仅16公里,高差却达220m,平均坡降达13.8%。全程高于10m的跌坎有7处,瀑布10条。这里是金沙江落差最集中的河段,水量多,落差大,使得峡谷里的金沙江水流湍急,惊涛拍岸。

(湍急的金沙江水)


安集海大峡谷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湾县安集海镇以西的天山北麓地质断裂带,是新疆兵团红山煤矿所在地。它藏得很深,被外界发现没多久的原始生态地区,附近生活着少数牧民。


峡谷西岸则是一片平缓开阔的草原和低矮的丘陵,从远处观望,谁会想到在这天苍苍野茫茫的平地之下,会隐藏着一条像大地裂缝的大峡谷。
洁白的雪山、幽深的峡谷、碧绿的草场相辉相映,天工巧夺,神工鬼斧。

安集海大峡谷,怎么形成的?

发源于北天山山脉中的依连哈比尕山主峰的安集海河,河流上游为巴音沟,在通古特附近冲出天山峡谷,如脱僵之马一泻千里,从而在天山北坡下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山前冲积扇。

冲积扇在河水的长年冲刷下,切出了万丈悬崖绝谷,峡谷宽近千米,深数百米(最大落差达400米)。站在陡峭险峻的峡谷边缘,腿脚都会发软,由于其崖壁并非坚硬的石质,而是砂石与土的结合体,所以随时有崩塌的可能。

恩施大峡谷中高近百米、直径约5米的巨型石柱。大峡谷中不但有“绝壁、峰柱、地缝”三大自然奇观,还有天坑、溶洞、地下暗河、竖井、天生桥、石芽、峰丛、溶蚀洼地、悬谷、溶丘等,喀斯特地貌的各种形态,在这里应有尽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