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眼中的英雄,字典里永远没有绝望二字!

 扫地僧一一 2020-11-22
【材料】《资治通鉴》汉纪 孝灵皇帝 中平四年 公元187年
时北地胡骑数千随贼攻郡,皆夙怀燮恩,共于城外叩头,求送燮归乡里。
燮子幹,年十三,言于燮曰:“国家昏乱,遂令大人不容于朝。今兵不足以自守,宜听羌、胡之请,还乡里,徐俟有道而辅之。”
言未终,燮慨然叹曰:“汝知吾必死邪!圣达节,次守节。殷纣暴虐,伯夷不食周粟而死。
再遭世乱,不能养浩然之志,食禄,又欲避其难乎!吾行何之,必死于此!汝有才智,勉之勉之!主簿杨会,吾之程婴也。”
狄道人王国使故酒泉太守黄衍说燮曰:“天下已非复汉有,府君宁有意为吾属帅乎?”
燮按剑叱衍曰:“若剖符之臣,反为贼说邪!”遂麾左右进兵,临陈战殁。
耿鄙司马扶风马腾亦拥兵反,与韩遂合,共推王国为主,寇掠三辅。
【译文】当时,叛军之中有数千骑兵是北地郡(今甘肃庆阳)的胡兵,都怀念傅燮的恩德(傅燮是北地郡人),他们一起在城外叩头,请求傅燮放弃城池,表示愿意护送他归乡。
傅燮的儿子傅干,时年十三,对父亲说:“国家政治腐败混乱,致使您在朝中无处容身(事见:皇甫嵩、傅燮、赵忠,凉州系与宦官集团间的利益纠葛)。
如今兵少将寡,无法坚守,应该同意羌人、胡人的请求,回归故乡,将来等到有圣明的天子出来,再去辅佐。”
傅干的话还没说完,傅燮感慨地说:“你难道不知道我必须死吗!只有圣人才能通达权变,其次则是坚守节操。
从前殷纣王暴虐,忠臣伯夷不食周朝俸禄而饿死(商亡,天下宗周,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
我遭逢乱世,不能居家养浩然之气,既然接受了朝廷的俸禄,又怎能遇见危险就逃避呢!
我又能走到哪里去,只有死在此地!你有才干智慧,一定要好好努力!主簿杨会是我的程婴(见赵氏孤儿典故),他会好好照顾你的。”
狄道(今甘肃临洮县,东汉陇西郡府所在,陇西李氏郡望,李唐故里)人王国派前酒泉太守黄衍劝傅燮说:“汉朝要亡了,已经不配统治天下,您愿意做我们的统帅吗?”
傅燮按剑叱责黄衍说:“你身为朝廷命官,怎么有脸为叛军做说客!“随后傅燮率领左右向叛军进攻,临阵战死。
耿鄙属下的司马扶风郡人马腾也拥兵反叛,与韩遂联盟,共同推举王国为统帅,攻击抢掠三辅地区。
【解析】一、材料背景
话说黄巾之乱以后,东汉帝国的根基已经被动摇。
为了平息黄巾之乱,将军权下放到地方,允许地方豪强募兵,导致地方上到处都是军头,所以材料中黄衍说汉朝要亡了。
见关东已经分崩离析,关西势力也不甘落后,边章、韩遂等西州名士利用汉羌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组织起一股强大的力量,要搞凉州自治。
黄巾之乱余波未平,灵帝和他的宦官集团来不及喘一口气,又要西征,于是这就有了张温西征。
事见:董卓的失败,主要是因为不读书
董卓退兵以后,凉州独立势力之间进行了一次内部兼并,韩遂吞并了边章和北宫伯玉等人的势力,拥兵十万,不断做大。
随后韩遂意图控制函谷关以西全部地区,于是挥军陇西军,向三辅和长安方向推进。陇西太守望风叛变,加入凉州自治阵营,与韩遂联合。
随后,凉州刺史耿鄙不顾汉阳太守傅燮的劝阻,执意率领大量新招募的凉州兵,讨伐韩遂等人。
结果军队在陇西狄道发生内讧,凉州别驾响应韩遂,以兵变的形式杀了耿鄙,军队部分被韩遂吸收,部分溃散败逃。
凉州十郡:西边是敦煌、酒泉、张掖、武威,东边是金城、陇西、汉阳、武都、安定、北地。
耿鄙是河北耿家的贵族老爷,一战葬送了凉州东部六郡的兵力,于是郡县纷纷望风而降,唯独汉阳郡太守傅燮不愿。
于是韩遂率领大军围傅燮于汉阳,此时的傅燮,手底下的兵之前都被凉州刺史耿鄙败完了,所以材料中傅干说兵微将寡。
二、关于傅燮
材料中,傅燮本来可以有很多选择,他可以弃官回北地郡,也可以当凉州独立集团的统帅,可是他最终却选择了殉职。
虽然我充分尊重傅燮的选择,佩服他的的壮节,但对于他的行为,我也感到惋惜,胸怀大志,腹有良谋者,怎么能死得这么潦草?
从个人角度来说,凉州闹独立,并非针对傅燮,而是针对朝廷,而且傅燮本身就在凉州有巨大威望,所以王国派人请傅燮为统帅。
而傅燮本身就是凉州人,按照东汉的三互法,傅燮是不可以在汉阳郡担任太守的。
什么是三互法?桓灵二帝为了防止地方势力勾结,规定:
本州人不得在本州担任郡县长官
不得在配偶籍贯州担任郡县长官
A州人担任B州地方行政长官,B州人担任C州地方长官,C州人就不得担任A州地方长官。
这就叫三互法。
赵忠将北地郡人傅燮,外放到汉阳郡为太守,两郡都属于凉州管辖,这是违反三互法的。事见:皇甫嵩、傅燮、赵忠,凉州系与宦官集团间的利益纠葛
赵忠这么安排,其实就是想借着凉州的兵祸,除掉傅燮。在这个时候,灵帝在哪里?自己的老板皇甫嵩又在哪里?
没有人站出来为傅燮说话。
在这种情况下,主昏臣乱,奸臣当道想至自己于死地,又还有什么必要维护这样的朝廷?
皇甫嵩为什么在汉末威望这么高,最后群雄争霸却消失在历史舞台上?就是因为他一贯的明哲保身策略,团结不到人。
傅燮忠于他,拒绝了赵忠,他却任由赵忠将傅燮外放凉州是非之地。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关键是看死得有没有价值。傅燮面对着一个这样的朝廷,还为之殉葬,我不明白意义在哪里?
说白了,他还是过不了自己的心理关,他不是为大汉殉葬,而是为自己的理想殉葬。
他本可以活着,只有活着才有希望实现理想,但他却选择了毫无意义的殉葬,我感到惋惜。
此刻儿子就在身边,老家就在北地郡,凉州全境已为韩遂王国集团所有,怎么能说无处可去?
傅燮说的既然接受了朝廷的俸禄,就应该为朝廷尽忠,这也是傻气话。
朝廷是谁的朝廷?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朝廷发放的所有俸禄,都是取之于民,本质上,傅燮是为天下人服务的。
现在却说为朝廷尽忠,岂不是傻话。拿着百姓税收当俸禄,不想着为老百姓谋福利,却想着为君主殉葬。
俗话说,食人之禄,为人分忧。岂有老板给你发工资,你却对发工资的财务人员死心塌地的道理?这不是搞错了对象么?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那里去?这三个问题,傅燮一个都没搞清楚,以至于认错了老板,错误的把发工资的财务当成老板岂不悲哀!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高才疾足者先得;汉德既衰,诸侯割据,正是大争之世。
傅燮主动殉职的壮节可嘉,但君子如龙,能伸能屈,能大能小,能藏于污垢之中,亦能升腾九天之上。
在这种情况下,傅燮不想着寻找明君早日结束乱世流离,却上赶着为心中已死的大汉王朝殉葬,真是岂有此理!
在这方面,曹操就比傅燮强,早年的曹操,也曾经是个理想主义的愤青,一生的理想,就是当上大汉的征西将军,去平定羌乱,恢复大汉荣光。
但大汉亡了,曹操的理想也死了,但曹操有勇气再重新再造一个理想,大汉亡了我就再造一个大魏。
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蜀汉亡了,姜维也没有为之殉葬,而是试图再造一个蜀汉。
虽然这种希望渺茫,但姜维并不是为理想殉葬,而是死在了追求理想的路上。
新的理想总是脱胎于旧理想,人可以为了实现理想而去死,这样的死亡重于泰山。
但人不能因为理想破灭而去殉葬,特别是为了不值得的理想去殉葬。而此时,无论是灵帝,还是皇甫嵩,都已经抛弃傅燮了。
傅燮去为了一个抛弃自己的朝廷殉葬,一腔热血,明珠暗投,终究还是错付了地方,岂不是人生中最大的遗憾?悲怆且凄凉。
我眼中的英雄,字典里永远没有绝望二字!
活着才有希望,倒在为理想而奋斗的路上,天经地义;但因理想破灭而殉葬,愚不可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