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素印 | 父亲的拐杖

 聚力阅读 2020-11-23

总第1251期

文字 | 董素印

图|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经过一周多时间的治疗休养,母亲终于可以自行下地行走了,但毕竟是耄耋之年的老人,病后初愈,身子虚弱,总显得有点步履蹒跚。突然想起父亲用过的珍藏多年的拐杖,终于又派上了用场,更坚定了母亲坚强生活的步伐。

提起父亲的这根拐杖,那还是二十年前我从山东崂山景区为他购买带回的。

记得那年春天,年届古稀、身体一直硬朗的父亲,习惯性地骑着他那辆半新的自行车,开始了他每年一度的阜宁老家省亲之行。按照往年惯例,一般出去后三、四天即可回来,从不超时,可是,这次出行回来的时间发生了重大改变。不知是老家发生了巨大变化,还是父亲记忆的严重衰退,这次他的老家之行竟然一个星期未归。经过多方打听,证实父亲并没有到过老家,而是迷路了。

这也难怪。父亲毕竟智残人员。淮海战役中,身为军医的父亲在一次伏击战中,一颗罪恶的炮弹落在了他身体不远处爆炸,当场将父亲炸昏,虽然此次大难不死,但终究落下了严重的病根,从此,一向健壮、救死扶伤的父亲成了个间歇性精神病人,部队只得让他带病复员回乡。

父亲的走失,让全家人揪心。经多方寻找无果后,我只好向媒体求助,寻找父亲下落,直到走失后的十多天才找了回来。记得那天一位邻居在千秋渡口无意间看到了神情呆滞的父亲,随即将他带了回来,只见身材魁梧体型微胖的父亲已显得十分憔悴,一向服帖的头发明显蓬松起来,过去干净的衣服显得脏兮兮的,虚弱的身体推着自行车也显得微微颤抖……从来没有吃辛受苦一副富态面相的父亲此时俨然是一位饱经风霜体质极差的龙钟老人。见到久别的父亲,犹如生死重逢,我禁不住放声痛哭,嗔怪他不该不辞而别枉遭此罪,让家人如此担心。

因此,父亲的体质大不如了从前,走路也不那么稳健、有力。一次,我因工作需要赴山东出差,路过崂山景区时,看到了漂亮的拐杖,一向不爱购物的我随即买了一枝带了回来;从此,父亲拄着我带回的这枝他爱不释手的拐杖,老人家又走过了他人生最后的十个春秋。

前不久,母亲一不小心栽了个跟头,好在有路边的庄稼挡护,并无大碍,但由于受到严重惊吓,又染上了风寒,一连几天日夜不眠,胡言乱语,瘫痪在床,不能行走。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休养,终于能够重新站立起来独自行走了,尽管有惊无险,但当时情形真的让人后怕。我突然感觉到,慈爱善良、坚强能干的母亲真的老了!

想想父母亲晚年的生活经历,是何等的相似,都注定遭受一劫。难道人生在世非要经受如此磨难,才能修成正果吗,我百思不得其解!

尽管母亲已届耄耋,风烛残年,但我相信大难无恙,后福无穷。愿母亲拄着父亲用过的拐杖,坚定地走向前方,就像当年父亲拄此拐杖一样,再向前行走十年,甚至走得更远……

作者简介

江苏省射阳县行政审批局 董素印,中共党员,大专文化,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市级网站特约编辑,从事新闻宣传、党委秘书、新闻采编、党史研究、政务服务等工作三十多年,百万余字新闻、文学作品被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网等各级媒体采用,数十篇(档)作品获省委宣传部、新华报业集团和江苏省广电总台等单位表彰,编辑的《射阳新闻》连续五年受省广电总局表彰,获评首届鹤乡文化英才,入选《中华文化人才库》。


主编:风雨薇、绿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