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卫生巾练轻功,拿大姨妈入药:古人的脑洞何其大!

 哥哥豆 2020-11-23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我国女性月经期间用的还不是卫生巾,而是一种叫作“月经带”的东西,它的前身叫“月布”。从月布到月经带,这个特殊的特殊的卫生用品在中国存在了上千年时间。

以唐朝为例。唐代把月经叫作“月事”“月信”“天癸”或“入月”。女性来月经怎么办?找棉花垫?不可能,因为那时棉花种植还未普及,棉花价贵,怎么可能用于如此污秽之事?于是,就有人发明了月布。

月布一般是用旧衣物的布料改成,因为原材料有限,所以不能用一次就扔,须反复使用。唐朝包括后宫嫔妃在内女人,都是把月布用完后洗净晒干,以备下次再用。

月布经过几百年的演变,出现了后来的升级版——布料或橡胶材料的“月经带”。月经带使用时间不是很长,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被“卫生巾”逐渐取代。即便如此,有些偏远地区的老年女性,可能还在用着。

布做的月经带,是用厚布缝制成一个长条形状的袋子,一端开口,四角缝上布绳,以便将之固定于两腿之间。

为何要在一端开口呢?原来,实际使用时,可以从开口处装进草木灰用来吸血。用草木灰作原料确实是中国女人很聪明的发明,取材容易,又没有细菌感染,随用随换,天然环保。

橡胶制成的月经带虽然比布质的清洗方便,却只能在上层铺上卫生纸定时更换,这在上世纪还是比较奢侈的行为,毕竟那时候大家都穷,不舍得花钱买卫生纸。

(仿80年代统一发给女兵用的卫生带)

月布和月经带还有很多隐讳的叫法,明清时期较为流行的叫法是”陈妈妈“或”陈姥姥“。为何非得姓陈?我们无从考证,大概因为取材用的旧布头,比较陈旧;”妈“与“抹”又同音,取抹干净、擦干净之意。可以想象,当时姓陈的老太太肯定不喜欢在街上碰到熟人。

可能有朋友会问,古代有宣纸或草纸,不可以多垫几层纸吸血吗?

这种想法也只能我们今天说,古人是不敢想更不敢这样做的。不要说干净的纸张了,就算有大量废纸的寺庙和账房,也不可以随便拿来擦屁股。要知道,”敬惜字纸“的口号不是随便喊着玩的,在那些人看来,写满汉字的纸张神圣不可玷污,绝不能乱扔乱用。

草纸擦屁股一直在宋元以后才逐渐出现,还只限于富贵人家,拿纸张来处理月事?根本不可能!

古人认为”女人月水“脏污、秽气,尼姑来月经时都要穿着专门的”遮月期衣“,以免污染衣物。与俗客坐着谈话前,要先告知对方”我有病“,意思就是说,我来例假了,能不能坐下?对方让坐时才可以坐。否则,不事先告知自己来了例假,不小心弄脏人家的坐垫或床的话,会被认为是淫贱的行为,品行有问题。

既然月经又阴又毒,能不能利用起来呢?

任何朝代都不乏聪明人。鸦片战争期间,清军提督杨芳收集全城女性排泄物来对付英国军舰,令英军愕然,也留下千古笑柄。

另外,中医有”以毒攻毒“和”阴阳相生相克“之说,于是有人秉持这种理念,异想天开地拿月经来制药。

这在古代医书上有大量记载,如马王堆出土的《养生方》和《五十二病方》、东晋的《肘后备急方》、唐代的《千金要方》等书内,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方子:有让患者直接饮用的,有拿来直接涂抹患处的,有用月布热敷的,也有把月布烧成灰后入药再喝掉的......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这些方子是治什么病的呢?据记载,士兵在战场上中箭后,用月经涂抹伤处,或以月布敷之,箭头会自己跳出来;没跳出来说明还得加大剂量,要再给伤者口中灌月水等等。

再有,马王堆出土的《养生方》里有说,用少女初潮的月布可以练习轻功。把此月布揣在怀里,能让双腿变得有力,也可养生。

从那些医书可以看出,古代有一段时期,人们相信月经几乎包治百病,如痔疮、刺毒、蛊病、霍乱,癫痫、久咳,甚至爱妒忌的人也可以用其治好。

我们知道,古代医书的这些记录不可信也没有科学依据,所以,建议您不要好奇心大发去轻易尝试,否则......我就不说了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