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佗想当官,曹操才杀了他?如果华佗不死,历史将会如何改写

 哥哥豆 2020-11-23

提起华佗,大家痛惜之余,无不大骂曹操,骂他害死一代神医,连一本著作都没能留下。华佗当时名气那么大,曹操为什么一定要杀他?按《三国演义》的说法,是因为华佗要为曹操开颅取出“风涎”,被曹操怀疑有谋杀嫌疑,将其拷问致死。

其实,这个说法,只是罗贯中丑化曹操的一个杜撰,真实情况并非如此。曹操杀华佗,理由是华佗离开他不再回来,并以医术自矜,有欺骗他的行为。

《三国志·华佗传》记载,华佗本是士人身份,喜欢钻研医术,并因之成名。但成名后,他游学天下,治病救人,不仅名声远播,还过得逍遥自在。

被曹操召到身边以后,即沦为曹操的私人医生,不仅无法研究更多病症来精进医术,而且行动上大受约束。试想华佗能喜欢吗?估计他一天都不想多待!

华佗想要逃离曹操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身份的尴尬。

前面说了,华佗本是士人,却成为了一名医生。东汉时期,这二者圈子不同,社会地位有很大差异。

东汉所谓的士人,即史书中常说的士族。

汉朝等级森严,门第观念分明。从东汉开始,上流社会有明显的士族化倾向,士族身份高贵,垄断了政治、经济、文化资源,统治核心及社会精英,几乎全是士族圈里的人。刘备作为皇族后裔,早年间之所以一直落魄,就是因为他只是个卖草鞋的底层草根,不被上层社会的士族待见,所以活得很艰难。

华佗作为士族,本来有机会进入上流社会,不过,相比与士族清流们谈经论道,他更喜欢治病救人。作为医生,治好病人所获得的满足感,大大冲淡了他未进入上层社会的遗憾。

但曹操身边都是些什么人?几乎清一色的士族名流啊!所以,当华佗来到曹操身边和那些士族交往时,作为底层医者的尴尬就充分地显露了出来。《三国志·华佗传》中说,华佗“以医见业,意常自悔”,他经常后悔自己从医——在曹操身边的那段时间,这种想法应该更强烈。

让人不解的是,素以善知人、会用人见称的曹操,竟然没有考虑到华佗的这层心理,只用了他医术高超,却未曾给华佗一官半职——你好歹封他个医官也好嘛!

于是,华佗待不下去了。有一天,他对曹操说,接到了家书,需要回家看一看。曹操同意了。

可他回家后再也不来了,曹操的头痛病又经常犯,就派人去请他回去。华佗却说妻子有病走不开。曹操又让当地官府送华佗回来,并说,如果他的妻子真有病,就“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经过调查,发现华佗的妻子并没有病。最终,华佗被曹操杀害。

曹操杀华佗时理由很充分,分析起来应该是以下想法:

第一、华佗能治好我的病,却放任我的病越来越重不回来给我治,以此来显得自己很重要;

第二、即便我不杀他,他也不会给我治好;

第三、有欺瞒之罪。

从《三国志·华佗传》中记载了曹操说的一句话“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说明华佗医术再高超,在曹操眼里也只不过一个身份低微的“小人”而已,才会视之如草芥,轻取其命。

华佗被杀,在当时来看似乎没什么影响,可放在现在来看,如果曹操不杀华佗,历史还真有可能被改写。

我们来推演一下。

大家知道,曹操有一个小儿子叫曹冲,聪明仁爱,深受曹操疼爱,有让他继位之意。曹冲在建安十三年得了病,曹操亲自为其延医诊治,曹冲仍然死了,当时才13岁。曹操为此叹息说:“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可见如果华佗不死,就有可能治好曹冲的病;曹冲不死,历史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有点像蝴蝶效应。

《魏略》记载:“文帝(曹丕)常言‘......若使仓舒(曹冲字仓舒)在,我亦无天下。’”

《三国志·曹冲传》说,曹冲去世后,曹丕去安慰曹操,曹操对他说:“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

由此可知,如果曹冲健在,接曹操的班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此外,华佗如果不死,就有可能随曹操出现在赤壁之战中。

我们知道,赤壁之战开战前,曹军发生了很大的瘟疫,军队减员严重,士气低落。如果有华佗在军中,应该能控制住疫情,从而改变赤壁之战的结局。曹仁也不会因没有足够的士兵而弃守江陵;江陵不失,孙刘两家就不能过江陵进击益州,刘备的蜀汉就不会存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也无法形成。

可见,华佗之死,在一定意义上催生了三国分立,像触发蝴蝶效应的那对翅膀,引起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