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川省眉山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阅读美丽星空 2020-11-23

2019级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试题语文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第II卷(表达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红楼梦》中,《庄子》多处出现,它的思想智慧也融化其中。理解这些思想智慧,能看清楚《红楼梦》对黛玉的“孤傲”究竟是褒是贬。

《庄子》中多处标举超凡脱俗的独立人格。这样的人格超越于“尘垢之外”,游于无始无终、无穷无尽的大道之中,遗世独立、逍遥自在。用《庄子》的话来说就是:“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之谓至矣。”但需要注意的是,庄子提倡独立而不是孤立。

《红楼梦》第五回中,宝玉神游太虚幻境,警幻仙子将可卿许配于他时,提到可卿“表字兼美”。同时,文中描绘可卿的形象有这样一段:“其鲜妍妩媚有似宝钗,其袅娜风流则又如黛玉”,表明所谓兼美正是指兼有宝钗黛玉之美。

《红楼梦》中常常将宝钗黛玉对应描写,如将宝钗之“德”与黛玉之“才”相对应;将宝钗之“金玉良緣”与黛玉之“木石前盟”对应;将宝钗之“仙姿”与黛玉之“灵窍”对应。同时,宝钗黛玉之美也是一种对应:宝钗固然能够“与世俗处”,却不能“独与天地精神往来”;黛玉固然能够“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却又不能“与世俗处”。此外,宝钗固然能够“顺人”,人人面前都不“失于应候”,却有“失己”之憾;黛玉固然保持真我、孤标傲世、蔑视功名富贵,却不能“顺人”,甚至还因此伤害了深爱自己的宝玉。将二人“兼美”,才是理想的人格,这也是《红楼梦》的一种隐喻。

《庄子》对超越性的强调,很容易让人觉得那是一种高傲。庄子追求高洁如神人般的人格,也强调对人、对物都应当谦卑。庄子固然有着大蔑视,但那蔑视针对的是污浊的世俗、黑暗的现实、肮脏的欲望、卑下的人格。对这些,他嬉笑怒骂,他痛下针砭,看上去有不屑一顾的高傲。这里的“傲”,是指傲骨、傲岸,是指对所蔑视之事物的不屈服,不是盛气凌人、自高自大的傲气。

黛玉固然有傲骨,但她的“孤高自许,目无下尘”也确有不懂得尊重他人的傲气。这也是她被人认为“小性儿”和“尖酸刻薄”的原因。

相比之下,庄子对人、对物都有一种可贵的尊重态度。他的“不谴是非”,并不是颠倒是非、混淆是非。他之所以强调“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强调“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强调“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的相对,都是出于谦卑。他之所以谦卑,因为清醒洞察到人类认知能力的局限;他之所以谦卑,是因为看到“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的狭隘片面;他之所以谦卑,是因为对自然与大道完全顺应。

庄子还具有深深的平等意识。儒家的“礼”讲等级,道家的“道”则讲平等,用《庄子》中的话来说就是“以道观之,物无贵贱”。大道无处不在,一切皆道,道即一切。对于道的谦卑,也使得庄子对万物都怀有敬意。《红楼梦》中,宝玉的“每每甘心为诸丫鬟充役”与前者相仿佛,种种“视物如视人”的表现也正与庄子有着内在精神的一致。黛玉对自己钟情的人能够倾情,但缺少对其他人和物的尊重,有时就表现为一种孤傲。

——节选自王冉冉《林黛玉:傲骨之外多了一点傲气》(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理解《红楼梦》中《庄子》思想智慧,能明白《红楼梦》作者对黛玉“孤傲”的态度。

B. 《庄子》强调超越性,不是追求盛气凌人、自高自大,而是不屈服于自己蔑视的事物。

C. 和林黛玉相比,庄子对人、对物都有一种可贵的尊重态度,这些表现为他对于道的谦卑。

D. 儒家与道家的显著区别在于,前者倡导“礼”后者倡导“道”,前者讲等级后者讲平等。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首段提出“《红楼梦》对黛玉的‘孤傲’究竟是褒是贬”的问题,引发了读者思考。

B. 文章认为庄子出于谦卑而强调“相对”,之所以谦卑则是出自于三个原因,可谓“层层追因”。

C. 尾段将贾宝玉与林黛玉对人的态度对比,意在揭示林黛玉缺少平等意识,缺少对其他人的尊重。

D. 文章立足于对庄子的“超越性”思想的理解,从三个方面层层深入地表达了自己对黛玉的态度。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将秦可卿与薛宝钗、林黛玉比较,是为表明《红楼梦》作者认为秦可卿是完美的女子。

B. 林黛玉与庄子一样有傲骨,他们都敢于对污浊的世俗、肮脏的欲望等嬉笑怒骂,痛下针砭。

C. 宝玉“每每甘心为诸丫鬟充役”,这表现出他对万物都怀有敬意,与庄子的内在精神一致。

D. 《红楼梦》虽然批评林黛玉“孤傲”中蕴含的傲气(不尊重他人),但是也肯定其“傲骨”。

【答案】1. C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C项,“这些表现为他对于道的谦卑”错,文章第七段“相比之下,庄子对人、对物都有一种可贵的尊重态度……都是出于谦卑”,庄子对人、对物都有一种可贵的尊重态度,这出自于他对于道的顺应(谦卑)。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D 项,“从三个方面层层深入”错,论述部分是并列结构,不是“层层深入”的论述。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A项,“是为表明《红楼梦》作者认为秦可卿是完美的女子”错,是为表明《红楼梦》作者认为“兼美”才是理想的人格。

B项,无中生有。“他们都敢于对污浊的世俗、肮脏的欲望等嬉笑怒骂,痛下针砭”错,原文中没有对林黛玉傲骨表现为敢于对污浊的世俗肮脏的欲望等嬉笑怒骂,痛下针砭的叙述。

D项,文章重点是批评林黛玉“孤傲”中蕴含的傲气。

故选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日韩三国在电动车产业展开“电池战争”,《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动车市场,并向电池产业的顶峰攀登,而较早开发电动车电池技术的日本和韩国正争相增加生产,有分析称,“东亚三强”正在上演电动车电池的“三国演义”。

报道称,中国政府积极扶持电动汽车产业,正颠覆超过130年的汽车产业史,目前在全球十大锂电池厂商中,中国企业占据七席。排名第一为日本的松下,排名第二、三位的分别是中国的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进入前十的还包括LG化学和三星SDI两家韩国企业。电动车电池领域形成“东亚三强”的局面。

在产能方面,中国当仁不让地处于领先地位。《日本经济新闻》援引彭博新能源财经的预测称,到2021年中国将生产全球70%的电动车电池。

而对于日本企业来说,其竞争力则来源于电池技术领域的创新。文章指出,丰田在被认为可接替锂电池的固态电池技术方面进行了领先研究,计划到2030年将花费1.5万亿日元用于下一代电池的研发项目,包括固态电池。丰田还领导由新能源和工业技术开发组织发起的100亿日元国家项目,以开发固态电池的基本技术。

韩国企业也在不断发力。报道称,LG化学在中国增加了新的生产能力,上个月在南京开设了第二家电动车电池厂。LG化学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表示,新工厂的任务是应对全球电动车电池需求的快速增长。到2019年底,LG化学预计该工厂每年可生产50万块电池,为中国和其他亚洲市场的电动车制造商供货。

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固态电池作为能将电动车续航里程大大提升的新技术,将是中日韩电池企业展开争夺的“技术高地”。有分析称,松下、丰田在固态电池核心技术方面仍处于领先地位,供应特斯拉的高镍圆柱电池就是日本企业的龙头产品,在高密度能量技术方面处于领先。

目前,汽车电池厂商们已经纷纷与车企建立合作,为其提供电池,并试图进一步扩大自己的战略合作关系版图。如宁德时代的主要客户为德国车企,松下的客户为日美车企,LG化学的客户则为韩国和欧洲车企。

(摘编自《中日韩上演电动车电池“三国演义”》)

材料二:

国内动力锂电企业产能规划明细(GWh①)

[注]①GWh为电功单位。

(摘编自《2018年中国新能源电池材料发展情况分析》)

材料三:

据了解,2025年前后,新一代拥有低钴、高能量密度和阴极锂镍锰钴811等特性的锂离子电池将进入量产。在石墨阳极中加入少量的硅,可将能量密度提高50%,而能够承受较高电压的电解质盐也将有助于提高性能。

2025~2030年期间,锂金属为阴极、石墨/硅复合材料为阳极的锂离子电池可能会进入设计阶段,甚至还可以引入固态电解质以进一步提高能量密度和电池安全性。此外,锂离子技术可能会被锂空气、锂硫等其他有着更高能量密度和更低理论成本的电池取代。但这些技术的发展水平仍非常低,实际性能尚待测试。

在出版的《自然》杂志上,一篇题为《距离锂电子电池革命仅余十年》的文章指出:锂离子电池性能和价格的演进速度正在放缓。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在电极材料的晶体结构中,可以储存的电荷量快要接近理论最大值;市场规模的增长难以继续带来价格的大幅度降低。更糟糕的是,目前普遍采用的电极材料,如钴和镍十分稀缺,且价格昂贵,如果没有任何新的变化,预计在2030~2037年间(或更早),钴和镍的需求量就会超过产量。另一方面,新的替代电极材料,如储量丰富的铁、铜,则还处于早期研究阶段。文章呼吁材料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费资助机构等加大对基于储量丰富的铁、铜等材料的电极材料的研究,否则,电动汽车的大规模发展将受到限制。

(摘编自《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发展分析》)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日本和韩国较早开发电动车电池技术,中国后来居上,现在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电动车市场。

B. 虽然电动车电池领域形成“东亚三强”的局面,但目前在全球十大锂电池厂商中,中国企业已占据全面优势。

C. 面对激烈的电动车电池市场竞争,日韩两国企业都从不同方面寻找突破,日企着眼于技术优势,韩企着眼于提高产能。

D. 从材料二看,中国的电动车电池企业产能规划总体上逐渐増长,在生产上呈现出以龙头企业引领,其它小企业并行的景象。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二显示,中国企业所生产的锂电池半数以上供给国外消费,因此,企业要十分重视国外市场的维护与开发。

B. 随着科技的发展,锂离子电池的新技术和新材料将会不断涌现,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将有望得到进一步提高。

C. 有专家指出,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存在着诸多瓶颈性问题,其价格和性能的演进速度正在放缓,锂离子电池革命将要到来。

D. 只有电池取得突破性进展,电动汽车的大规模发展才有可能到来,因此电动汽车的竞争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电池技术的竞争。

6. 面对国际电动车电池业激烈的竞争,中国企业应该采取哪些策略?请简要概括说明。

【答案】4. B    5. A   

6. 技术方面:(1) 加大技术投入和研究,除了保持在企业和产能上的优势外,还要取得核心技术(固态电池)优势;(2)密切关注前沿技术更新,特别关注基于铁铜材料的电极研究,为即将到来的锂离子电池革命作好准备;

市场方面:(1)加强与汽车企业的合作,进一步确立和扩大自己的战略合作版图;(2) 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和利用国内市场,解决产能过剩问题;

政府服务方面:(1) 政府在扶持电动车产业的同时,有针对性重点扶持电池业的发展;(2)建立多方合作体系(材料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费资助机构),共同关注行业发展。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B项,“中国企业已占据全面优势”错,中国企业的优势在于数量和产能方面,在技术方面却不占优势。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如本题问的是“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

A 项,“中国企业所生产的锂电池半数以上供给国外消费”错,从图表二可以看出,并没有说明除国内需要外,生产的电池全部都供于国外,另外从表中可见提供国内市场电池消费所占份额比重也越来越大,所以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应该同样重视。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

首先分析问题“面对国际电动车电池业激烈的竞争,中国企业应该采取哪些策略”,提炼主要信息:激烈竞争、中国企业。

根据材料一“在产能方面,中国当仁不让地处于领先地位”“ 而对于日本企业来说,其竞争力则来源于电池技术领域的创新”“固态电池作为能将电动车续航里程大大提升的新技术,将是中日韩电池企业展开争夺的‘技术高地’”得出:技术方面:(1) 加大技术投入和研究,除了保持在企业和产能上的优势外,还要取得核心技术(固态电池)优势;(2)密切关注前沿技术更新,特别关注基于铁铜材料的电极研究,为即将到来的锂离子电池革命作好准备;

根据材料一“汽车电池厂商们已经纷纷与车企建立合作”得出:市场方面:(1)加强与汽车企业的合作,进一步确立和扩大自己的战略合作版图;(2) 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和利用国内市场,解决产能过剩问题;

根据材料二图表和材料三的相关内容概括出:政府服务方面:(1) 政府在扶持电动车产业的同时,有针对性重点扶持电池业的发展;(2)建立多方合作体系(材料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费资助机构),共同关注行业发展。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桥边的老人

[美国]海明威

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在帮着推动轮辐。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踩的尘土中踯躅着。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动了。

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完成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到原处。这时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也稀稀落落,可是那个老人还在原处。

“你从哪儿来?”我问他。

“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

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

“那时我在看管动物。”他对我解释。

“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

“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

他看上去既不像牧羊的,也不像管牛的。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以及那副钢丝边眼镜,问道:“什么动物?”

“各种各样。”他摇着头说,“唉,只得把它们撇下了。”

我凝视着浮桥,眺望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三角洲地区,寻思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同时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

“什么动物?”我又问道。

“一共三种,”他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

“你只得撇下它们了?”我问。

“是啊。怕那些大炮呀。那个上尉叫我走,他说炮火不饶人哪。”

“你没家?”我问,一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

“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

“你的政治态度怎样?”我问。

“政治跟我不相干,”他说,“我七十六岁了。我已经走了十二公里,再也走不动了。”

“这儿可不是久留之地,”我说,“如果你勉强还走得动,那边通向托尔托萨的岔路上有卡车。”

“我要待一会,然后再走,”他说,“卡车往哪儿开?”

“巴塞罗那。”我告诉他。

“那边我没有熟人,”他说,“不过我还是非常感谢你。”

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过了一会又开口,为了要别人分担他的忧虑,“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

“噢,它们大概挨得过的。”

“你这样想吗?”

“当然。”我边说边注视着远处的河岸,那里已经看不见大车了。

“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人家叫我走,就是因为要开炮了。”

“鸽笼没锁上吧?”我问。“没有。”

“那它们会飞出去的。”

“嗯,当然会飞。可是山羊呢?唉,不想也罢。”他说。

“要是你歇够了,我得走了。”我催他,“站起来,走走看。”

“谢谢你。”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

“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

对他毫无办法。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可是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这一点,再加上猫会照顾自己,或许就是这位老人仅有的幸运吧。

7.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写车队人流涌过桥上的画面,交待故事背景,展现了人们仓皇逃命的慌乱景象,与老人形成对比,突出老人的疲惫和无助。

B. 当“我”问及老人“你的政治态度怎样”时,老人回答“政治跟我不相干”,说明老人不关心政治,对政治无动于衷。

C. 结尾处“这位老人仅有的幸运”,指的是没有遭受法西斯飞机的轰炸,以及对猫不用太过担心,以此说明老人那天特别不幸,有很多担心。

D. 本文旨在反映战争的罪恶,作者没有正面描写战争,通过一个年老孤苦的老人流离失所、外出逃难的遭遇侧面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8. 小说中的“我”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海明威曾提出“冰山理论”:“冰山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八分之一’是读者所看到的,‘八分之七’虽然没有写出,却能为读者感受到。”试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7. B    8. 情节上:“我”是小说中的一个线索人物,在“我”和老人的对话中,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表达效果上:“我”也是故事的见证人和叙事者,由“我”来叙事故事,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人物形象上:通过“我”的所见以及同老人谈话,突出老人“热爱家园,纯朴善良”的形象,揭示老人因为战争而带来的内心伤痛;

小说主题上:通过“我”的感触,强化了小说的主旨:谴责战争,热爱和平。   

9. ①采用了第一人称和有限的叙述视角。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有限视角叙述故事,读者既可以从“我”的角度体验故事,也可以从旁观者的角度充分发挥想象,丰富小说内容,挖掘小说内涵。②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小说仅仅描绘了一幅画面、一个场景,叙述了一段对话和一个老人的故事,选材微小,却表现了宏大的战争主题,使读者能感受到战争的残酷。③独特的语言风格。小说语言简约朴素,不事渲染,但却给人强烈的视觉感受,包蕴丰富的内容。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B项,“说明老人不关心政治,对政治无动于衷”错,不能就此说明老人不关心政治,对政治无动于衷。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及在文中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人物作用分析一般是指向情节发展、表达效果、人物形象、主题表达等几个方面,但一定要结合文本内容做具体分析,不能照搬套话。

首先分析“我”在情节上作用:阅读全文可知,“我”贯穿全文,是全文的线索,“我”和老人的第一次对话在文章第三段“‘你从哪儿来?’我问他”,这句话使“我”与老人展开了交流,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其次分析表达效果:文章以第一人称展开叙述,“我”也是故事的见证人和叙事者,由“我”来叙事故事,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再从分析人物形象:“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这句话突出老人对家园的热爱;老人一直在担心他照顾的动物,老人无法继续照顾他的动物,是因为战争,揭示老人因为战争而带来的内心伤痛。

最后从小说主题上分析:小说结尾“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老人离开他照顾的动物和家乡是因为战争,本文以小见大,通过“我”与老人的对话凸显主旨:谴责战争,热爱和平。通过“我”的感触,强化了小说的主旨。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价值,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的基本能力。在分析此题时,要从小说标题在文中的作用这一角度来思考,把人物、环境交代出来,有利于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主题的作用。同时,以这样的方式为题,能吸引读者;给人以形象和画面感,有利于展现那种因战争而带给人民的那种颠沛流离的景象。在回答时,要着重从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回答。

形象塑造,以点写面。文章只重点塑造了战争来临时在逃难途中一位疲惫忧惧的老人形象。通过这位老人,让人读者理解到了战争带给无数人们的无尽苦难。

情节设计,以小见大。小说重点描写了“我”与老人的一段对话,对话中也只是突出老人对几只动物的担心,情节细小,却表现了宏大的战争主题。语言简约,而内涵丰富。小说叙述语言和人物语言都力求简约,却包蕴着丰富的内容。如倒数第二段,“木然”二字既能表现老人极度疲惫,又能表现老人陷入绝望,不再要别人分担他的忧虑,“只是”二字包含着又 “冤”又“怨”的复杂内容:我招惹谁了?我们招惹谁了?为什么要毁了这一切?

二、古文诗歌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尹公亭记

(宋)曾巩

君子之于己,自得而已矣,非有待于外也。人之于君子,潜心而已矣,非有待于外也。然而有表其闾,名其乡,欲其风声气烈暴于世之耳目而无穷者,所以与人同其好也。内有以得诸己,外有以与人同其好,此所以为先王之道,而异乎百家之说也。

随为州,去京师远,其地僻绝。庆历之间,起居舍人、直龙图阁河南尹公洙以不为在势者所容谪是州,居于城东五里开元佛寺之金灯院。尹公有行义文学,长于辨论,一时与之游者,皆世之闻人,而人人自以为不能及。于是时,尹公之名震天下,而其所学,盖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故其居于随,日以考图书、通古今为事,而不知其官之为谪也。尝于其居之北阜,竹柏之间,结茅为亭,以茇而嬉,岁余乃去。既去而人不忍废坏,辄理之,因名之曰尹公之亭。州从事谢景平刻石记其事。至治平四年,司农少卿赞皇李公禹卿为是州,始因其故基,增庳益狭,斩材以易之,陶瓦以覆之,既成,而宽深亢爽,环随之山皆在几席。又以其旧亭峙之于北,于是随人皆喜慰其思,而又获游观之美。其冬,李公以图走京师,属予记之。

盖尹公之行见于事言见于书者固已赫然动人而李公于是又侈而大之者岂独慰随人之思于一时而与之共其乐哉!

亦将使夫荒遐僻绝之境,至于后人见闻之所不及,而传其名、览其迹者,莫不低回俯仰,想尹公之风声气烈,至于愈远而弥新,是可谓与人同其好也。则李公之传于世,亦岂有已乎!故予为之书,时熙宁元年正月日也。

【注】①茇:在草间住宿。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盖尹公之行见于事∕言见于书者∕固已赫然动人∕而李公于是又侈而大之者∕岂独慰随人之思于一时∕而与之共其乐哉

B. 盖尹公之行见于事∕言见于书者∕固已赫然动人∕而李公于是又侈∕而大之者岂独慰随人之思∕于一时而与之共其乐哉

C. 盖尹公之行∕见于事言∕见于书者∕固已赫然动人∕而李公于是又侈而大之者∕岂独慰随人之思于一时∕而与之共其乐哉

D. 盖尹公之行∕见于事言∕见于书者∕固已赫然动人∕而李公于是又侈∕而大之者岂独慰随人之思于一时∕而与之共其乐哉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记,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种观点。

B. 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富者居住闾左,贫者居于闾右。文中指里巷的大门。

C. 从事,即从吏史,亦称从事掾,名目种类较多,如文有文学从事,武有都督从事等。

D. 司农,官名,上古时代负责教民稼穑的农官。汉朝为九卿之一,掌管钱谷之事。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直言君子对己的要求,列出世人显扬君子的做法,提出了有别于诸子百家的主张。

B. 随州人了纪念尹公,在青竹和翠柏之间,用茅草搭建了一座亭子,取名叫“尹公之亭”。

C. 尹公所学的东西,在于不因贫富贵贱死生而动摇自己的信念,是一个“自得”之人。

D. 作者在文中赞扬了尹公身处逆境而泰然自若的精神,叙述了重建尹公亭的深远意义。

1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始因其故基,增庳益狭,斩材以易之,陶瓦以覆之,既成,而宽深亢爽。

(2)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答案】10. A    11. B    12. B   

13. (1)(李公)才就着原有的基址,把低矮处增高,把狭窄处加宽,砍伐树木换掉旧亭,制造屋瓦铺上去,新亭修好后,既宽敞又高爽。

(2)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耻辱(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参考译句:尹公显现在事业上的品行,在著述中表现出来的言论,本来已经显赫动人了,而李公在修亭子事上又扩大尹公的影响,这哪里仅仅是暂时安慰随州人民的思念,而与他们一起享受游览观赏之乐呢!

“行见于事”“言见于书者”结构对称,在中间断开,排除CD两项;

“岂独慰随人之思于一时”中“于一时”是独慰的时间状语,关系紧密,不能断开,排除B。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项,“富者居住闾左,贫者居于闾右”错,贫者居住闾左,富者居于闾右。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B项,“随州人为了纪念尹公,在青竹和翠柏之间,用茅草搭建了一座亭子”错,“亭子” 是尹公自己搭建的。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1)“始因其故基”省略主语翻译时补充上;“因”,就着,靠着;“故基”,原有的地址;“庳”,底下,矮;“益”,扩宽、加宽;“易”,更换;“斩材以易之,陶瓦以覆之”均为状语后置句;“既”,已经,在……之后;“亢爽”,谓地势高旷,天高气爽。

(2)“彼”,他;“相若”,相似相仿;“羞”,意动用法,认为羞耻、感觉羞耻;“谀”,阿谀奉承。

【点睛】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参考译文:

君子对于自己,只要心有所得就行了,不必依靠外在社会的承认。人们对于君子,心中仰慕就行了,不必依靠从外部去宣扬他。然而有的在他的家门上挂上匾额以示表彰,也有的用他的名字作乡的名,想让君子的美名、风范、气节、功业显现在世人的耳目中,从而流传无穷,这是用来让众人有同样的喜好。在内使自己心有所得,在外能与人同好,这正是用来构成古代圣明帝王的行事准则,而与诸子百家的主张不同的地方。

随地作为一个州,离京城很远,那地方偏僻,几乎与外界隔绝。在庆历年间,起居舍人、直龙图阁河南人尹洙公,因不为有权势的人所容而被贬官到这个州来,居住在城东五里外开元佛寺的金灯院。尹公具有高洁的品行和杰出的文学才能,擅长于辩论,一时间与尹公交游的人,都是世上的著名人物,可每个人都认为自己赶不上他。在这个时候,尹公的名声震动天下,而他所学的东西,在于不因贫富贵贱死生而动摇自己的信念。所以他住在随州,每天把研究图书、通晓古今作为自己的事情,而仿佛不知道自己被贬了官。曾经在他住处的北面山丘之上,在青竹和翠柏之间,用茅草搭建了一座亭子,用来休息和游玩,一年多才离开。尹公离开之后,随州人不忍心让亭子废弃毁坏,便将它修缮好,取名叫“尹公之亭”。随州的幕府官谢景平镌刻石碑记述了这件事。到了治平四年,司农少卿赞皇人李禹卿公到这个州做太守,才就着原有的基址,把低矮处增高,把狭窄处加宽,砍伐树木换掉旧亭,制造屋瓦铺上去,新亭修好后,既宽敞又高爽,环绕随州城的山,坐在亭子中都可看到。又把旧亭立在新亭的北边,在这里随州人都乐意表达他们对尹公的怀念之情,又能获取游览观赏的美好享受。这年冬天,李公把亭子的绘图送到京师,嘱托我写篇记来记述这件事。

尹公显现在事业上的品行,在著述中表现出来的言论,本来已经显赫动人了,而李公在修亭子一事。上又扩大尹公的影响,这哪里仅仅是暂时安慰随州人民的思念,而与他们一起享受游览观赏之乐呢!

而是要使这荒远偏僻的地方,到以后的人们限于见闻对尹公不了解时,借亭子传扬尹公的名字,让瞻仰尹公遗迹的人没有不在这里低回俯仰观望的,怀念尹公的名声、气节、和功业,做到时间越久而思念越新,这可以说是能与众人同其所好了。那么李公的名字传于后世,又哪会有止境呢?所以我替他写了这篇文章,此时为熙宁元年正月某日。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①。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注]①谢将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曾于秋夜泛舟赏月,遇寒门袁宏诵诗,听后大为赞赏,邀袁过船长谈达旦,从此袁宏名声大著。

14.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的一开头便写出夜晚江面上的辽阔空明,为引发融通古今的情思做好了铺垫。

B. 诗人对袁宏在贫寒中被谢尚赏识的际遇非常羡慕,夜泊牛渚,怀古之情涌上心头。

C. 望秋月而思古人,诗人不由得发出高亢的呐喊,呼唤那赏识自己旷世才华的伯乐。

D. 此诗写景迹近写意,写情含蓄不露,以及以景结情的手法,有助于造成一种言说不尽的神韵。

15. 请以诗歌前两联为例,简析“空”字是怎样把写景和抒情联系在一起?

【答案】14. C    15. 第一联触景生情,写诗人夜宿牛渚,江夜寂寥,天水一空,此地此景很自然地使李白想到谢尚对袁宏的提携。第二联正面怀古,一个“空”字暗示作者的追怀没有回应,使作者知音难觅、怀才不遇之情自然融于江船望月的空寂之景中。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C项, 对“高咏”的理解有误。“余亦能高咏”的意思是我也有袁宏那样吟咏诗歌的才华。从全诗看作者发出的并非高亢的呐喊,而是深沉的喟叹。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解读诗歌的能力,涉及炼字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

本诗前两联翻译为:秋夜行舟停泊在西江牛渚山,天空湛蓝湛蓝没有一丝游云。我登上小船仰望明朗的秋月,徒然记起了东晋谢尚将军。

本诗为诗人夜泊牛渚有感而作,这首诗的首联开门见山,点明牛渚夜泊,回应题目,并描绘牛渚夜景。诗人从大处落墨,描写辽阔的天宇与浩渺的西江,二者在夜色中融为一体,越发显得空阔藐远。

颔联由望月过渡到怀古。此情此景,诗人不由想起了谢尚泛江遇袁宏朗吟这一诗意的故事。但是,诗人并不就此落入怀古俗套,而是别有会心,从这桩历史陈迹中发现了一种令人向往的美好关系:地位的悬殊、贵贱的悬隔,丝毫不能妨碍心灵的相通;对文学的爱好和对才能的尊重,可以打破身份地位的壁障。而这正是诗人在当时求而不得的。

由此得出答案。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摹写行人艰难前行、无奈神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由外在形象渗透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一位落魄英雄的典型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在《登高》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描写落叶萧索和江水长流,暗含着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意蕴。

【答案】    (1). 扪参历井仰胁息    (2). 以手抚膺坐长叹    (3). 醉里挑灯看剑    (4). 梦回吹角连营    (5). 无边落木萧萧下    (6). 不尽长江滚滚来

【解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背诵和默写能力。

注意以下字形:扪参、历、胁、膺、坐、剑、萧、滚。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微博、抖音、快手以及知乎等社交软件的盛行,我们进入了“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个性十足的表达方式在网络上________________,它们折射出年轻网民活跃多样的思想观念,与他们求新求变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但近来,“跪求体”“哭晕体”在一些网络媒体的正文、标题频频出现的表达形式,其浮夸的文风对不少读者感到不适。“跪求”“哭晕”本是形容急切心态和忧伤情绪的网络语言,却成为少数网站、微信公众号的“口头禅”。一款“炫酷”的国产LED电风扇发售,“老外纷纷跪求购买链接”;央行公示百行征信的个人征信业务申请,“有人却哭晕在厕所”……如果说这样的内容只是________________,那么,某国遭遇金融风暴而“跪求中国伸出援手”等内容则纯属________________。

部分媒体行文浮夸,背后是“眼球情结”在作祟。修饰文辞、创新表达无可厚非,但裁剪素材、哗众取宠,则少了一份真诚,也容易助推谣言肆虐。当网络流量与广告收益挂钩,“眼球情结”就与“营销心态”结成了同盟,(        ),长此以往,媒体记录历史、传播价值观的责任将无从谈起。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络绎不绝     互为表里     过甚其词     浮光掠影

B. 络绎不绝     相辅相成     辞不达意     无稽之谈

C. 屡见不鲜     互为表里     过甚其词     无稽之谈

D. 屡见不鲜     相辅相成     辞不达意     浮光掠影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跪求体”“哭晕体”在一些网络媒体的标题、正文中频频出现,其浮夸的文风令不少读者感到不适。

B. “跪求体”“哭晕体”在一些网络媒体的正文、标题中频频出现,其浮夸的文风对不少读者感到不适。

C. “跪求体”“哭晕体”在一些网络媒体的正文、标题中频频出现的现象,不少读者对这种浮夸的现象感到不适。

D. “跪求体”“哭晕体”在一些网络媒体的标题、正文中频频出现了新形式,不少读者对其浮夸的文风感到不适。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为了适应“买家”不断变化的口味,新闻信息产品要不断推陈出新

B. 随着“买家”的需求量不断増加,一些新闻信息产品的价格越来越高

C. 新闻媒体早把自身的社会责任抛到九霄云外,唯“买家”需求马首是瞻

D. —些新闻信息产品就变成了待价而沽的商品,唯“买家”需求马首是瞻

【答案】17. C    18. A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

“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屡见不鲜”形容事情看见过次,就不会觉得新奇。这里用来形容一种现象,故应使用“屡见不鲜”。

“互为表里”指甲为乙的外表,乙为甲的内里,比喻相互依存,相互接受。“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根据文意,个性的表达方式是年轻人求新求变这一特点的外在表现,故应使用“互为表里”。

“过甚其辞”指说话说得过分,不符合实际情况。“辞不达意”指词句不能确切地表达出意思和感情。这里指内容过于夸张,故应使用“过甚其词”。

“浮光掠影”指对事物观察不仔细,印象不深。“无稽之谈”指没有根据的说法。根据文意,应使用“无稽之谈”。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B项,不合逻辑,主客颠倒,应该是读者对浮夸的文风感到不适;

C项,中途易辙,删去“的现象”;

D项,表意不明,应去掉“了新形式”。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这是一道考查语句衔接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语句之间的陈述对象的一致性以及语句强调的重心。

A项,强调新闻信息产品要不断推陈出新,与后文内容不协调;

B项,强调信息产品的价格,不符合语境;

C项,主语是“新闻媒体”,未涉及前文“营销心态”。

故选D。

20. 某中学于2019年9月举行高 2018 级学生立志成才活动,特邀请家长们参加。以下是某班班委会当时代表同学向全体家长发出的邀请信。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指出并改正。

尊敬的各位家长:

我校将于2019年9月27日早8时,在学校操场,举行2018级学生立志成才活动启动仪式,我们谨代表班级全体同学诚邀家父家母到场观礼。立志,意味着责任、义务,意味着勇敢、担当。在这个庄严时刻,您的到场实属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届时我们还将惠赠礼物一份。请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拨冗出席,对此我们敬谢不敏!

某班班委会

【答案】(1)“实属是”改为“实属”或“是”(2)“抽出时间拨冗”改为“抽出时间”或“拨冗”(3)“家父家母”改为“家长(您)”(4)“惠赠”改为“敬赠”(5)“敬谢不敏”改为“深表感激”。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①“实属是”语意重复,“实属”就是“实际是”的意思,和后面的“是”重复,可将“实属是”改为“实属”或“是”。② “抽出时间拨冗”语意重复,“拨冗”意思是“于繁忙中抽出时间”,和“抽出时间”重复,可将“抽出时间拨冗”改为“抽出时间”或“拨冗”。③ “家父家母”是称自己的父母,用于称呼全体同学的家长不合适,可将“家父家母”改为“家长(您)”。④“惠赠”是称人赠与的敬词,此处是赠给别人,可改为“敬赠”。⑤“敬谢不敏”恭敬地表示自己能力不足,不能够接受做某事,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此处表示感谢,使用错误,可将“敬谢不敏”改为“深表感激”。

21. 请根据下列信息给“空中课堂”下定义。要求保留全部关键信息,句子简明、连贯,不超过70个字。

①空中课堂利用网络技术实施教学。

②空中课堂具有信息共享、屏幕共享、协同浏览、答疑等功能。

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空中课堂的主要目的。

④在空中课堂上,师生之间可以实时交互。

⑤“空中课堂”这一课堂形式,可以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答案】空中课堂是指教师借助网络,通过信息共享、屏幕共享、协同浏览、答疑等实时交互功能,摆脱了时间和空间限制,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一种课堂形式。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以下定义的形式考查。解答此类试题,根据题干的要求,首先对各句做初步压缩,其次按照下定义的一般形式设计或者选择一个基准句,这个基准句当然要是一个单句,最后把各个短句这压缩出来的内容变换成相应的定语或状语并放在基准句中做合理的修饰成分。根据下定义的性质,基准句是“空中课堂是一种课堂形式”,其它句中的要点分别转换成相应的定语。但必须安排好多层定语的顺序,其依据是语法要求和一般逻辑事理。先用介宾结构引入对象,再表示对象的特征(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名词性短语)。按照字数要求,加以简练润色就可以得出比较理想的答案。首先明确,空中课堂是一种课堂形式。然后分析材料内容,选取合适的定语,抓住“利用网络技术”“具有信息共享、屏幕共享、协同浏览、答疑等功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师生之间可以实时交互” “可以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等分析,这种课堂形式,是指教师借助网络,通过信息共享、屏幕共享、协同浏览、答疑等实时交互功能,摆脱了时间和空间限制,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日前,湖南某文科高分考生报考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消息引发各方讨论。有人赞许,认为其坚守梦想,勇敢追梦;有人则表示不解,家庭困难,为何不选择一个“热门”专业,工作后能有丰厚的收入,反哺家庭。两种看法,都有人支持,也引发了人们对如何理性看待高考分数、专业选择、人生价值等的思考。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

持心中期许,赴理想远方

湖南某文科高分考生报考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消息引发各方讨论,并引发热议。爱我所爱,敢于追逐,坚守理想,不问征程远近。我禁不住要为这位考生的选择点赞。

诚然,家庭困难,似乎更应选择好就业的专业,工作后能有丰厚的收入,反哺家庭。我完全明白这些网友的好意,毕竟要生存,物质财富是必不可少的。考古专业就业难,收入也不一定高,选择赚更多钱的专业,能为考生及其家人带来较好的经济收益。这体现了网友们对考生的家庭及其未来的关心。

然而,过于追求物质或许会阻挡我们前行的脚步。梁启超说:“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新时代在不断变革,我辈青年当不断探索。固然我们要生存,要选择赚钱多的专业,但考古专业是要研究中华民族遗留的文物,探寻中华文明更多的秘密。考生选择自己所热爱的,探求中华文化沉淀下来的深厚底蕴,肩挑重任,致力于中华文化的复兴。这不正体现了我辈青年的责任担当意识吗?

退一步说,选择好就业的专业就一定能赚很多钱吗?如果考生能坚守文化传承的初心,以文化创新为旨归,一路乘风破浪,必能在考古上打造一片新天地。相反,若一味的要求赚钱多的专业,为了物质而去学习,选择的专业自己也不感兴趣,可能会在学习进程的日益深入中感到枯燥无味,最终在前行中迷失自己,不知所往。

考古专业需要被尊重,敦煌文化需要被传承。周国平先生曾言:“文化是生命的花束,离开生命本源,文化不过是人造花束。”诚如斯言,文化不是空中阁楼,它需要我们传承土壤的滋养。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为中国古建筑辗转奔波,大国工匠为修复文物半生坚守,网红博主李子柒一双素手点染田间烟火传承代代接力,文化方能不息。考生坚守自己的理想,选择热爱的考古专业,选择研究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相信她定会不忘初心,有所作为。将毕生奉献给敦煌文化的樊锦诗有一句话流传甚广:“我为敦煌尽力了”。相信,考生“为梦想尽力”会有更多的可能,更多的底气。

“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里蹀躞,以此为归。”愿考生不忘初心,在考古上脚踏实地;愿考生乘风破浪,大有作为;愿考生持心中期许,赴理想远方。

【解析】本题考查写作能力。

审题:本题为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所给材料是湖南某文科高分考生报考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消息引发各方讨论,有人赞许,也有人表示不解。其实高考的分数从来都不应被“待价而沽”。一段时间来,高考分数高的考生去“热门”专业,分数低的学生去“冷门”专业,似乎已成约定俗成。部分高分考生,尽管未必喜欢,但或为“物有所值”,或因世俗目光,最终选择了热门专业,放弃心中所爱的例子也并不少见,分数似乎成为一种待价而沽的商品。但高考对考生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是一种评价、一种选择,更是一种成长。不论是对过往学业的评价,对未来人生的规划和方向的选择,还是步入人生新的阶段,对考生来说,都有着重要意义。通过高考,进入心仪的高校,选择热爱的专业,坚定未来的志向,这才是高考的应有之意。

【立意】(1)专业本无高下之分,只有适合与否;

(2)听从内心召唤,勇敢选择;

(3)为梦想尽力;

(4)走出适合自己、与众不同的道路。

【素材】(1)人活着很难,遵从本心更是难上加难。有多少人早已忘记了自己的本心,有多少人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工作而工作,为了活着而活着,又有多少人就算记的本心也只能屈服于现实?河南省实验中学心理学教师的辞职信给了我们心灵重重的一击。“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话包含了最为珍贵的本心,也包含了巨大的勇气,更召唤出了我们心灵最深处的渴望。试想我们是否有很大的梦想而只能被现实一拖再拖,我们的本心是否早已被现实的尘埃所掩盖?其实,我们应为自己而活,为自己的本心而活,只为活得更自由,更精彩。

(2)一位老者将攀登梦想的路途比做一只小船的前行。它在小河中不喧哗,不急躁,借着水流,一声不吭的驶向前方。途中,蝴蝶,鲜花向它搔首弄姿,它也不为所动,默默前行。它用饱含希望,坚定的目光,直直地望向前方,它时刻铭记着自己的梦想,排除一切干扰,用力地前行,实现自己内心的呼声。其实,人的一生也是这样,只有遵从本心,不为金钱而驻足,不为美色而沉沦,不为名誉而浮躁,不为地位而难眠,不为一切诱惑所动,向着目标遵从本心默默前行,才能坚持到底,才能成功。试想,哪一位成功者不是坚持自己的梦想,不是遵从本心呢?只有遵从本心,才能心无旁骛,才能坚定的往前走。

(3)英国12岁的芭蕾舞童星埃利,不幸由于骨癌准备截肢。这对于把舞蹈当做生命的她无疑是坠入了黑暗的深渊。朋友们纷纷前来安慰,加油鼓劲,只有戴安娜王妃把她搂进怀里说:“好孩子,我知道你一定很伤心,痛痛快快的哭吧,哭够了再说。”这样的话让埃利内心充满了阳光。泪与笑都是情绪的宣泄渠道,将泪流入内心,只能让自己背上沉重的负担,只能拖累自己前进的步伐。而我们常常以坚强为名来强迫自己,实际上是根本不必要的。我们只有遵从本心,才能增添前进的动力。

(4)人生本就多样,成才路本就有千万条,不同青年的多样选择、多彩路径,能够汇聚为一股洪流,推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步。钟芳蓉选择考古专业后,北京大学、各地博物馆的考古工作者,还有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都给她来信,表达鼓励、祝福。一些话读来让人动容:“愿你在北大考古,找到毕生所爱”“文化传承,是一种价值”。这些话语,给很多人带来启发,不仅是对钟芳蓉,也是对更多的青年人。

结构层次:

文章开篇由材料引出观点“我禁不住要为这位考生的选择点赞”。文章从家庭的角度分析持反对的观点,并表示理解这些网友的好意,体现了网友们对考生的家庭及其未来的关心;引用梁启超的话阐述了我辈青年的责任担当意识,支持考生的选择;后退一步进行论证,如果选择的专业自己也不感兴趣,可能会在学习进程的日益深入中感到枯燥无味,最终在前行中迷失自己,不知所往;引用周国平先生的话和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的例子,论证坚守自己的理想,选择热爱的考古专业的正确性。结尾点题并期许:愿考生不忘初心,在考古上脚踏实地;愿考生乘风破浪,大有作为;愿考生持心中期许,赴理想远方。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哪些构件组成呢?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二)引述+表态+观点。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四)进一步深入阐述。这个步骤一般的同学很难发挥。到底要怎样才能深入呢?笔者认为,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一篇习作具备了上述五个部件构建而成,已是有模有样、中规中矩,若能加上一些必备的调味品,如菜肴之于姜葱蒜,而后定然可取得高分好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