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大常见症状的经方脉诊,凭脉用药的具体运用

 图书 馆员 2020-11-23

十大常见症状的经方脉诊,凭脉用药的具体运用

从《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所创立的辨证施治体系中,虽然不直接讲述脉法,但脉学确是诊断的主要依据之一,并多次提到“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如“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表,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而愈,宜桂枝汤。”这是凭脉用药的具体运用。

中医,特别是经方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凭脉辨证,通过脉诊判断患者的病机,然后通过病机推导出患者的症候群,再根据症候群来选择处方,整个过程一气呵成,这些年来,我也一直是这样做的,临床疗效显著,下面我就谈一下我个人对脉诊的一点体会。

脉诊,又称切脉、按脉,属切诊范畴,是中医诊察疾病,收集病情资料的重要方法之一。仲景十分重视脉诊的地位及作用,几乎在各篇目均冠以“脉证并治”字样,提出了脉证合参的诊断原则,而且在《伤寒论》自序中责怪了那些“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出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等忽视脉诊的医生。

现在有不少人对中医的脉诊“云里雾里”,我想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一是脉诊部位的对应关系不清,二是复合脉诊的综合分析不明。

一、脉诊部位

《伤寒论》中的脉法与《中医诊断学》以及《脉经》是有差别的,左右手的寸关尺对应部位是不一样的,《中医诊断学》中寸关尺对应的是“右侧肺脾命,左侧心肝肾”,而《伤寒论》中寸关尺对应的是“上焦、下焦、中焦,”并没有出现具体脏腑对应的关系。

根据《伤寒论》的精神,我体会到寸口这个脉往往对应胸隔以上部位的疾病,包括心、肺、气管以及五官孔窍等。凡感冒、热性的咳嗽、肺热喘促,多见右寸弦滑或浮大滑数;肺痈胸痛发烧,常见右脉滑数;阴虚阳亢高血压头痛,寸脉常盛于尺部,这表明了上盛下虚的症候。如果肺癌的患者,寸口脉特别沉,沉主里、主水,所以肺癌患者往往有胸水,而导致憋闷、气短、心慌等胸水压迫症状;如果肺癌患者寸口脉特别洪大,洪大之脉多为热与气上冲于肺,所以患者往往没有胸水,而只有单纯的暴咳、干咳等症状。总之,寸脉体现的病征为胸隔以上的问题,不是肺就是气管,不是气管就是心脏,不是心脏就是五官孔窍的疾病,可以再结合望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关脉一般候中焦,包括肝胆和脾胃,现在大多数人的观点为:右关多候脾胃,左关候肝胆,可以这么应用,但这不是绝对的。脾胃为后天之本,只要右关脉来和缓,则是脾胃不败,正气犹存,是有胃气;若右关脉气损伤,见弦紧为胃痛,兼滑为有饮邪,兼数为胃中有热,兼迟为寒,细弱无力常因脾虚胃弱所致,症多见脘胀便溏。若关脉特别沉细,重按无力,往往患者脾胃不好,而脾胃不好则常有痰饮内停,而痰饮内停就可能造成水饮凌心的症状(如心慌、胸闷、气短、后背疼)。临床上常见消化性溃疡之脉,多见右关脉气损伤,表明胃的实质有受损。

左关多候肝胆,肝主疏泄,易动风阳,亢则为害,故左关脉来和缓,是肝气调和;若左关弦大常见肝胆气滞,兼紧必痛,兼滑有痰,兼数则热,兼细则虚,风阳不潜。总之,弦见左关,肝胆受邪,弦甚则病重,弦弱则病缓,故从弦脉气势的轻重,可判断病势发展与缓解。

前段时间我治疗了一位高血压患者,男,58岁,既往有心梗、脂肪肝病史,初诊症见:胸闷气短、急躁、乏力,右下肢麻木疼痛,便溏,口干,舌红少苔,脉弦滑有力。当时我记得非常清楚,他的关脉非常旺,脾气比较急躁。我当时辨证为上热下寒证,给他开了个柴胡桂枝干姜汤合茯苓杏仁甘草汤加鸡血藤、木瓜。患者吃完七付药后,我又给他摸脉,脉象明显缓和了,尤其是关脉,当时患者没开口,我就知道上次吃的药效果非常好。患者诉胸闷、气短、急躁、乏力等症状确实明显好转,气色也好多了,血压也平稳了。

有些脉外表摸着挺弦滑有力的,但是稍微重按就中空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里虚。有的是津液虚,有的是胃气虚。但是津液虚是细脉,一般关脉中空都是胃气不足。有时候虚热浮于外,往往呈现一派热象。这时若里边实了,就是脾胃之气恢复了,抵抗力强了,外边的浮热自然就消失了。还有一些病人,关脉独旺,肝气特别盛,但稍微一重按就无力了,这些病人往往脾气比较大,肝气乘脾,导致不想吃东西。

尺脉一般侯下焦,男子尺脉常弱,女子常盛。尺脉沉则为有水湿下注,若患者同时兼有舌苔白厚,则往往会有腿肿、腿沉、腰腿疼等症状;若舌苔薄,则患者仅有轻度的乏力、下肢沉等轻度水湿下注症状。尺部若滑利,重按有力,女性往往在月经期,若不在月经期则多有妇科病、月经病等;年龄在30-50岁左右的女性患者,若尺脉特别沉涩,有时又兼有关脉独旺,往往有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卵巢癌等疾病。尺脉沉滑或弦大,可由膀胱湿热、淋浊便血所致。

二、“脉-证-方”辨证体系

脉与病证之间不是简单、机械的对应关系,依据“脉象”,采用对号入座的方式对病证做出判断,如果不在医理层面上去分析,认识脉象在辨证过程中的意义,拘泥于规律常法,易使脉诊陷入僵化的思维程式。

你看《伤寒论》里边,有的是有证、有脉,有的是有证、无脉,有的是有脉、无证。这个有证、无脉的需要你自己琢磨,这个脉象的表现肯定是不一样的。比如《伤寒论》第255条:“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大承气汤主之。”这个是什么脉?他在前面写,阳明内热,阳明腑实,“痞满燥实坚”,脉大有力,脉坚而涩,脉坚而实,用大承气汤。后边又写过“脉沉而细,脉沉在里”也可以用大承气汤。他没有给你说一定是什么脉,但前面他给你说规矩了,这个脉或许是“大而坚”,或许是“沉而小”。你想三阴证用大承气汤,它的脉象能是脉洪大吗?它是少阴病在表,然后迅速热化,津液枯竭,变为阳明病,它的脉一定是洪大的吗?未必。他不一定是蒸蒸汗出,他正邪交争,在里边较劲,迅速热化,也许它是个沉细脉。

由这个道理可以推导《伤寒论》的六经辨证,比如:太阳病有桂枝汤证,阳明病也有桂枝汤证,少阳病也有桂枝汤证,太阴病也有桂枝汤证,甚至厥阴病也有桂枝汤证,还有“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为什么呢?仲景告诉你了一个大的法则,这个法则是什么,就是不管是什么病,不管是什么证,只要在这个证型的基础上出现了桂枝汤证,我就可以用桂枝汤,出现了柴胡剂的症状我就可以用柴胡剂嘛!那么,在厥阴病里面出现了太阳病的症状,就可以用太阳病的方子,这叫六经辨证,也就是中医的辨证论治!

因此,脉象是中医辨证的主要客观依据,但脉象跟证候一样,单一的比较少,多是复合脉,必须通过复杂的脉象判断疾病的病机,再由病机结合患者的具体症状,选择最佳的方药,有时必须四诊合参,了解病史,互相参证,综合分析。

 三、临床十大常见症状脉诊

(一)心悸、胸闷、气短

心悸、胸闷、气短,这些部位都是在胸膈以上,所以寸脉对这些症状的判断非常重要。这些症状的寸脉的常见表现为沉或弦。

1.寸脉沉

寸脉沉,多是水饮为患,《金匮要略》曰:“脉得诸沉,当责有水。”“里水者,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胸中有留饮,其人短气而渴,四肢历节痛,脉沉者,有留饮。”水饮为患,泛滥于肌肤,凝结不散,营气运行不利以致脉沉。水饮内停上焦,水饮凌心可以出现心悸、心慌;水饮上冲胸胁,可见胸闷、气短。所以临床上心悸、胸闷、气短等症可以通过寸脉沉来判断,有时患者自身可能并没有那种感觉,可能是有脉象无症状,可能是患者过分关注于某一个症状,而忽略了心悸、胸闷、气短等这些症状。临床上通过寸脉沉可以判断水饮上冲心肺、胸胁导致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但还要参考其他部位的脉象,综合判断患者的病机,进而处方。寸脉沉常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关尺皆沉

关尺皆沉,考虑为水饮内停中焦或上焦,患者除了有心悸、胸闷、气短外,可能还有头晕、头沉,舌淡红,苔薄白等症,可能为苓桂术甘汤合茯苓杏仁甘草汤证。若患者又有咳嗽、喘憋,考虑为悬饮,包括肺癌、结核以及心衰导致的胸水或心包积液,可以考虑合用葶苈大枣泻肺汤或十枣汤。

(2)关尺皆沉滑数

关尺脉沉兼有滑数,考虑为水饮挟热,若患者又有口干渴,舌淡红苔白,可以与苓桂术甘汤合茯苓杏仁甘草汤加生石膏或合上白虎汤。若患者舌苔白厚腻,考虑为湿热弥漫三焦所致,除了有心悸、胸闷、气短等上焦症状外,还有脘腹胀满、食纳少等中焦症状,以及腿沉、乏力,男子阴囊潮湿、女子带下量多,可以考虑与三仁汤加四妙散清利三焦湿热。

(3)关尺皆沉弦滑

关尺脉除了沉滑外,还有弦,说明有少阳之热或有气滞之象,若患者又有口干苦,大便调,考虑为少阳阳明合病挟饮,可以与小柴胡汤合苓桂术甘汤加生石膏。若患者有头晕沉,可以合用泽泻汤。若患者大便偏稀,考虑为上热下寒之厥阴病,可与柴胡桂枝干姜汤。

(4)关脉独旺,尺脉沉

患者寸、尺皆沉,而关脉独旺,考虑为气郁不展、水湿相合证,患者除了心悸、胸闷、气短等症外,还有后背疼,情绪急躁易怒,可与逍遥散合苓桂术甘汤、茯苓杏仁甘草汤。若患者气短明显,又有喘憋证,可与橘枳姜汤合茯苓杏仁甘草汤。

2.寸脉弦

弦脉多为气滞证,寸弦说明有上逆之气上冲心肺、胸膈,可出现心悸、胸闷、气短等症,且气郁日久易化火,火性上炎,亦可以出现上述症状。寸脉弦常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关尺皆弦

三部脉皆弦,多有气滞、气郁证,反应在六经辨证上多考虑为少阳证,临床上只要见到患者三部脉皆弦,无论患者有无口苦、咽干、目眩,均可以柴胡剂(如小柴胡汤、四逆散、柴胡疏肝散、逍遥散)加减应用。

(2)关弦,尺弱

患者寸关弦滑,尺脉较弱,可见于中年妇女,患者往往有阵发性潮热、汗出、胸闷、心悸、气短等上实证,又有乏力、腿沉等下虚证,可与竹皮大丸。《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第9条:“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竹皮大丸主之。”若患者时有胸部隐痛或刺痛,可合上旋复花汤。

(二)胃脘胀满

脾胃对应脉诊的部位为关,胃脘胀满多有脾胃虚弱所致,其反应在关的脉象亦比较有特点,临床上通过脉诊基本上可以判断患者脾胃之气的强弱,同时也为辨证处方提供了依据。胃脘胀满的脉象基本上有以下几种类型。

1.关沉

很多情况下,沉脉多主里,细多主不足,关脉沉或沉细,往往有脾胃虚弱的表现,患者要么没食欲,要么食纳少,要么想吃不敢吃,吃完就难受,要么饭后胃脘胀满不适,感觉食物一直在胃里面,下不去,要么反酸呃逆,有些严重的可经常胃脘隐痛。关脉沉细的患者,你问他说:“你是不是胃不好?”有些会说:“我的胃没问题,吃的可多了。”还有些会说“我的胃从来不疼,没问题。”这个时候不要被患者的主诉所迷惑,脾胃的好坏不是以“吃得多”或“胃不疼”为标准,中医讲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有两个基本的功能,一是消化吸收营养物质,一是排泄痰饮水湿等废物。通过脉象,我所说的“脾胃不好”,主要是脾胃的这两个基本的功能减退,机能在下降,处方时我就会注意到患者的脾胃。

(1)寸尺皆沉

寸关尺三部脉皆沉,尤以关脉沉显著,多提示脾胃虚弱,而且多有痰湿内停。这时可参考患者的舌质以及舌苔来判断湿气的轻重和有无化热的迹象。平胃散和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是治疗脾胃虚弱、痰湿内停的基本方,只要患者以脾胃不好为主诉来就诊的,均可加减应用。《医宗金鉴》里讲平胃散:“一切伤食脾胃病,痞胀哕呕不能食,吞酸恶心并噫气,平胃苍朴草陈皮。”《伤寒论》第66条:“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

但二者略有差别,平胃散对于舌苔厚腻,食欲差或吃饭少的患者疗效较好,而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多用于舌苔比较薄,饭后腹胀满的患者,对于既有食纳差又有饭后腹胀满、心下痞硬的患者,二方常可合用。以上两方的大便往往正常,若大便偏稀,或贪凉后大便偏稀,或饮食稍微不注意就腹泻,多为中焦虚寒,可用理中汤,若关尺脉特别沉细,患者胃脘又有怕凉,可用附子理中汤。若患者以呃逆明显者,可用旋覆代赭汤加减。除了胃脘胀满、食纳少等中焦脾胃症状外,患者又有心悸、胸闷、气短等上焦症状,大便偏稀、下肢凉等下焦症状,以及舌苔白厚腻,多为三焦湿热证,可用三仁汤。如患者在上述症状的基础上又是有反酸烧心,可加用煅瓦楞。

2关脉弦

关脉弦多为肝郁气滞证或为少阳证,肝乘脾可以影响食欲,出现胃脘胀满,少阳证本身就有“嘿嘿不欲饮食,心烦欲呕”的症状。所以临床上对于关脉比较弦的胃脘胀满的患者,通过疏肝理气或和解少阳之法,结合健脾利湿、消胀除满之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1)寸尺皆弦

三部脉皆弦的患者,舌质淡红,苔白厚的,大便调,多为肝郁气滞、痰湿内停中焦,患者往往有胃脘胀满的症状,临床上可以用柴平煎(小柴胡汤合平胃散)加减治疗。若患者兼有舌质红,黄燥苔,或黄腻苔,大便干,口干口苦,少阳病合阳明腑实证,可以用大柴胡汤加减,因大柴胡汤治疗“心下急,呕不止、郁郁微烦。”

(2)关脉弦,重按无力

关脉弦,多考虑有气滞证,但重按无力,或重按空虚,肯定是里有不足即脾胃虚弱,鼓动无力。患者往往有胃脘胀满、食纳少等症,若患者又有舌苔白厚,大便调,可以用四逆散合平胃散治疗;若舌苔薄白,可以用四逆散合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反酸烧心明显的患者可以加用煅瓦楞。若患者有情志不畅,急躁易怒,又有月经不调,小腹隐痛,可以用逍遥散加减。若患者除了有胃脘胀满、食纳少等中焦脾胃症状,既有腹胀满(即“日落西山腹胀起”,就是这个腹胀满是下午或夜间比较重,白天较轻,这也是我自称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典型症状)、大便偏稀等下焦症状,又有口干渴或口干不欲饮等上热症状,可以合用柴胡桂枝干姜汤。

(3)关脉滑,重按无力

关脉滑是有热,这个热多是阳明之热;重按无力考虑有脾胃虚弱,易致寒饮或痰湿内停,多有胃脘胀满,多表现为上热下寒证,临床上多用半夏、生姜、甘草泻心汤加减。但三者又有差别。若患者有下利日数十行、肠鸣、心下痞硬,可以用半夏泻心汤;若患者肠鸣明显,,且有嗳腐吞酸,有不消化食物之味,舌苔也不是很厚,口也不是很干,可以用生姜泻心汤;若患者间断出现口腔溃疡,大便偏稀,可以用甘草泻心汤。前面讲到的柴胡桂枝干姜汤亦可以治疗上热下寒证,但这个上热多是少阳之热,关脉多表现为弦滑,而三个泻心汤所治疗的上热下寒证中的上热多为阳明之热,关脉多表现为滑脉。有些时候感觉少阳之热与阳明之热不好区别时,可以通过脉象的弦或滑来判断。

此外,关脉滑,重按无力,还常见于外感高热初愈或外感病发汗过度的患者,脉滑为里有热,重按无力为外感后脾胃虚弱,运化无力导致水饮内停,饮与热合结于中焦,导致患者低热不退,食纳少,胃脘胀满,疲乏无力,可以用竹叶石膏汤,既可以清热,又可以补脾胃之不足。《伤寒论》第397条:“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者,竹叶石膏汤主之。”

(4)三部脉浮,关脉重按无力

三部脉皆浮,多有外感表证,若关脉重按无力,多有脾胃虚弱证,多表现为太阳太阴合病。太阳病多表现为自汗出,或微恶寒,太阴病多表现为胃脘胀满,食纳少,若患者兼有胃脘隐痛,大便调,可以用小建中汤加减;若患者大便偏稀,稍微食用凉物就腹泻者,可以用桂枝人参汤加减。

(三)腿沉、腿肿

腿沉、腿肿为下焦症状,对应脉诊部位为尺脉,临床上可以通过尺脉来判断患者有无腿沉、腿肿。湿性趋下,腿沉、腿肿多为寒湿下注或湿热下注所致,故尺脉多表现为沉脉。尺脉沉,并不一定都有腿沉、腿肿,这是可以看一下患者的舌质和舌苔,若舌质胖大或舌苔白厚,说明水湿之气较重,往往会有寒湿下注与腿上,出现腿沉、腿肿的症状。临床上腿沉、腿肿的尺脉沉多表现为沉细和沉滑。

1.尺脉沉细

沉主里,里主水,细主不足,主血虚,故尺脉沉细多提示血虚水湿证。该证多见于女性患者,除了有腿沉、腿肿外,患者往往还有带下量多、周身乏力、小腹时有隐痛、月经不调、痛经或月经期时小腹坠胀隐痛,舌淡红,苔白略腻,可用当归芍药散加减。若关脉略弦,重按无力时,兼有食纳差或食后腹胀满时,多有气滞饮停证,可与四逆散和当归芍药散。若患者情绪急躁易怒或易生气时,可用逍遥散合当归芍药散。若患者腿沉时有酸痛时,可在辨证基础上加用一味鸡血藤养血柔筋。

尺脉沉细还多见于肾病患者,中医讲“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有些肾病患者一看有眼皮肿,面色?白,再加上长期服用激素,体形偏胖,多有满月脸、水牛背,患者多有腿沉、腿肿,小便量少或小便频数,有些患者晨起眼皮还肿,这就是典型的里水证,可用越婢加术汤加减。临床上对于这些类似“慢性肾病”的患者,舌苔厚或不厚均可应用此方。《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5条:“里水者,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令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越婢加术汤主之。”

此外,尺脉沉细,多主不足,不足在哪?在下焦。比如有些糖尿病和不孕症的患者,舌红少苔,腿沉、腿软,乏力,有时候还带点前列腺的症状,前阴处发凉,有时也有微恶寒的症状,就是容易怕冷,脉沉细,尤其是尺脉沉细无力,这时候可以用八味肾气丸。这些症状在《金匮要略》里面没写那么清楚,主要有两个证,一个是“饮一斗,溲一斗”,一个是“女子转胞,妊娠病,小便不出来”,小便出不来或小便频数,用咱们的术语讲就是“阴阳两虚,膀胱气化无力”,就是在里位上的阴阳两虚,这个里位具体在哪?就是在下。去年,我治疗了一个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18点多,换了很多种降糖药都降不下来,用上胰岛素后高低不稳。他当时症见:舌红无苔、脉沉细无力、腰膝酸软、腿沉无力,我就用八味肾气丸加了一味生石膏,用上7付,血糖就下来了。

2.尺脉沉滑

沉主里,里主水,滑主热,水与热合而成湿热证,故尺脉沉滑多提示湿热下注证。湿热下注导致的腿沉、腿肿,我在临床上常用四妙散加减。若患者又有胃脘胀满、食纳少等中焦脾胃症状,也有腹胀满、大便偏稀等下焦症状,以及口干渴或口干不欲饮等上热症状,可以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四妙散。若患者大便偏稀,胃脘怕凉,稍微饮凉或吃水果就会腹泻,口中和,可以用附子理中汤合四妙散。湿热下注主要在下焦时,除有腿沉、腿肿、乏力外,往往还有小便不利包括尿频、尿急、尿痛以及灼热感,可用猪苓汤,常见于前列腺炎、肾盂肾炎、膀胱炎、泌尿系感染和泌尿系结石等疾病。

猪苓汤在《伤寒论》里面的脉象为脉浮,《伤寒论》第223条:“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其实对于湿热下注的腿沉、腿肿的脉象不一定脉浮,恰恰多表现为尺脉沉滑,因为湿热都结到下焦了。除了腿沉、腿肿外,往往还有黄厚苔或黄腻苔,有时候患者不一定口干,因里面有湿有热,口里多发黏。湿热下注的大便往往是大便发黏,解的不痛快,所以直接清热利湿气。如果大便干燥,就是阳明腑实了,可以用猪苓汤加大黄。

值得注意的是,临床上对于湿热下注导致的腿沉、腿肿,有时候不一定口干渴,舌苔也不一定都是黄厚腻的,与寒湿下注所致的腿沉、腿肿鉴别点主要在尺脉的滑与不滑。

(四)腰痛

腰痛一症很少单独出现,往往兼有其他症状,可见于表证,也可见于里证。其脉象常有脉浮和脉沉两种表现。

1.脉浮

《伤寒论》第3条:“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条文中的“体痛”包括“腰痛”,其脉象多表现为三部脉皆浮,若患者又有恶寒、发热,口中和,可与麻黄汤。若患者腰背部疼痛,恶寒发热,可与葛根汤。若患者脉浮紧,发热恶寒,口干,烦躁,腰背疼痛,可与大青龙汤。

若患者寸脉浮细,重按无力,寸脉沉,又有周身关节尤其是腰部酸痛,可以用麻杏苡甘汤。《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第21条:“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杏苡甘汤。”生薏仁,味甘微寒,《神农本草经》谓:“主筋急拘挛,久风湿痹。”

2.脉沉

脉沉主里,当责有水。腰痛部位相当于下焦部位,脉沉多表现为尺脉。若患者腰痛连带后背不舒,尺脉沉,这时亦可以用葛根汤加减。《伤寒论》中葛根汤的条文有两条,第31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还有地32条:“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条文中没有明确提到葛根汤的具体脉象,通过药物分析,葛根汤的脉象应该是浮脉,为太阴病,但若患者体内有水饮,这时的脉象往往是沉脉,这时多为少阴病,方中可以加用利湿的药物如茯苓、苍术、附子等药物。

去年,我治疗了一个男性患者,27岁,腰痛不舒10余年了,口中和,大便干,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我辨证为少阴病,就用葛根汤加茯苓、苍术、附子;另外,患者大便偏干,我又加了一味大黄,用了2克,有大黄附子汤之意。因“久痛必入血”,取大黄“入血分通络”之功。患者吃了7付药以后,腰痛消失若无,而且脉象也变浮了,大便也通畅了。因此,临床上只要有腰部肌肉的发板、僵硬、酸痛不适,多可以考虑用葛根汤。葛根具有解肌及缓解筋脉拘急的作用,尤其有解项背强急的特点,故《神农本草经》中谓葛根治“诸痹”。

尺脉沉,寒湿之气下注,且聚到腰的部位,就会出现腰痛、腰凉,有时候臀部、下肢也凉。女性白带增多,带下如水,男同志阴囊部位潮湿、发凉,可以用肾着汤。肾着汤的腰凉痛,是从里往外来的,表面上没有腰痛,只是里边发空、发凉的那种感觉。因此,肾着汤的主证为腰痛,下半身好像坐在水里一样,腰痛融融如坐水中,腰重如带五千钱。《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16条:“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

我前段时间治疗了一个腰痛的患者:杨某,女,25岁,腰痛,腰部怕凉,总感觉腰部像没穿衣服似的,还一直有风在吹着,口中和,带下量多,舌质淡,苔薄白,脉沉滑。我当时就考虑为寒湿下注所致的肾着汤证,用肾着汤原方治疗了一周,腰痛完全消失了。另外,后世的逍遥散也有肾着汤的底子,就是在肾着汤的基础上加了当归、白芍、柴胡、薄荷,若女性患者除了腰痛外,还有情志不畅、月经不调、乏力失眠等症,可以加用逍遥散。经方是时方的根,有些时方就是根据经方演化来的,若经方理解好了,方根用好了,时方照样会运用自如,而且自己亦可以根据经方的方根组方运用。所以说,要想用好经方,还要有很深的经方基础。

现在很多人包括老百姓都知道,一提到“腰痛”,联想到“腰为肾之府”,就说是肾虚,往往吃金匮肾气丸或六味地黄丸,实际并不如此。金匮肾气丸就是六味地黄丸加肉桂、附子,就是治疗所谓的虚证,虚在哪?就是虚在下焦。患者往往除了腰酸腰痛外,脉象多表现为尺脉沉细,舌质淡红或红,苔薄白或苔少。临床上对于有舌苔白厚腻或黄腻苔等湿热较重患者,一定要忌用金匮肾气丸或六味地黄丸。

(五)月经提前

正常月经期的脉是尺脉弦滑,若平时患者的脉象都是弦滑有力的,该患者多半有里热,因热迫血行,患者往往有月经提前、经间期出血或宫血。这时不能一味止血,还需要清热。若患者月经经常提前或淋漓不断,舌红苔少或薄,脉弦滑有力,多为热夹瘀血证,可用胶艾四物汤加生石膏治疗。若患者尺脉沉细滑,带下量多,舌淡红,苔白腻或薄黄腻,多为血虚血瘀夹湿,可与当归芍药散加减。若患者关脉略带弦象,多有气滞的表现,可加用四逆散或逍遥散。

(六)月经推迟

正常月经期的脉是滑利的,是尺脉,脉管饱满有力。经期的尺脉若是沉细或沉涩的,月经多不正常,最常见的就是月经推迟,而且寒凝血阻的原因比较多。

前段时间我给一位女性患者摸脉,她年龄有25岁,一搭手,两手三部脉皆沉,尤其尺脉沉细若无,我首先判断她的脾胃不是很好,她说平时吃得少,稍微吃多一点就会很胀满。我又问她的月经怎样?她当时很肯定的说“月经一切正常,包括月经的量和质,现在正在月经期第二天。”我当时非常惊讶,月经期的脉不应该是这样的,而患者又非常坚决的说月经正常。我当时想,脉象与证不符合,二者肯定有一个是假象。脉象是沉细的,我觉得是比较客观的,她所说的正常肯定是相对的,既然她说月经的量和质是正常的,而且也没有痛经,我想是不是经期有些退后。

后来我就问她“经期怎么样?”她想了一会儿,突然说:“哦,忘给你说了,以前月经周期非常正常,这次推迟了将近十天。”当时听完,我一下子就松了一口气,心想“这就对了,这就能解释她月经期为什么会出现沉细脉了。”她最近工作比较忙,压力比较大,情绪比较急躁,而且脾胃平素比较虚弱,前段时间饮食不规律,还吃了很多冰淇淋。情绪急躁,肝气上逆,气滞不舒,影响月经正常顺下;另外,平素脾胃虚弱,又贪凉,寒凝血脉,血瘀阻络,所以月经推迟。而且她最近一个月脸上也长了不少青春痘,也和月经推迟,瘀血内阻上冲于面有关。

后来我就用逍遥散加减调理了一个月,周期就正常了。通过这个病例也可以看出,脉象是比较客观的,有时患者的主诉是有偏差的,若完全靠问患者的症状而忽略客观的脉象,辨证有时会不精确的。另外,尺脉沉细的月经推迟,舌苔白厚腻的患者,说明水湿之气较盛,可以用当归芍药散;若尺脉沉涩,舌质偏暗,或有瘀斑的,说明瘀血较重,可以合用桂枝茯苓丸。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月经推迟包括闭经的脉象比较弦滑,这时多是实证、热证兼有瘀血内阻,可以合用柴胡剂合桂枝茯苓丸,口干渴明显的,可加用生石膏;若患者兼有急躁易怒等情志症状的,可合用抵当汤或下瘀血汤。

(七)高血压

现代医学称血压为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中医的脉诊亦包括感知脉管的压力,所以中医脉诊在判断高血压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临床上根据高血压类型的不同,典型的脉象表现有两种,一为弦滑有力脉,二为沉紧脉。

1.脉弦有力

有些高血压患者,脉象表现为弦滑有力,多为实热证,要么是少阳证,要么是阳明病,要么是少阳阳明合病,要么是湿热内蕴证。老年高血压患者,若患者脉象弦滑有力,或弦紧有力,多有动脉硬化病史,血压表现为高压高、低压低,脉压差比较大,根据中医“凭脉辨证”的治疗原则,应用柴胡剂是肯定没有错的,这时患者可以没有口苦、咽干、目眩以及“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少阳病的典型证,但还有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给予相应的加减。

若患者舌苔白厚,口干渴明显,寸脉沉,且有胸闷、气短、头晕,大便调,可与小柴胡汤合苓桂术甘汤、泽泻汤、茯苓杏仁甘草汤、白虎汤。若患者舌质偏暗,或口唇发暗紫,可以合用桂枝茯苓丸。若患者有眼睛干涩,可在上方的基础上加用菊花,或用桑叶、冰片煎汤外洗眼睛。若患者大便偏干,食纳少,食后心下痞硬,可用大柴胡汤加减。若患者口干渴明显,应用白虎汤疗效不显时,可以加大生石膏的用量至100克,或同时加用三黄泻心汤。

2.脉沉紧

脉沉主里,主寒饮、水湿,若患者脉沉紧,血压表现多为低压高,高压正常或略偏高,这类患者服用降压药效果往往不是很理想,时高时低。若患者寸脉弦沉紧,临床表现有头晕、头沉,胸闷、气短,口中和,舌淡红,苔薄白或水滑,多为水饮上冲所致,可与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茯苓杏仁甘草汤。若患者同时又有关尺脉沉细,且有乏力腿沉腿肿,可加用四妙散。若患者舌苔白厚腻,除了有心悸、胸闷、气短等上焦症状外,还有脘腹胀满、食纳少等中焦症状,以及腿沉、乏力,等下焦症状,考虑为湿热弥漫三焦,可与三仁汤合苓桂术甘汤、四妙散清利三焦湿热。若患者尺脉沉紧,重按无力,且大便偏稀,腿沉乏力,又有食纳少、胃脘胀满,口干渴或不渴,多考虑为上热下寒证,可与柴胡桂枝干姜汤。若患者寸关脉弦紧,关尺沉紧,重按无力,且患者下肢疲乏无力,面色烘热,时有汗出,多为上盛下虚证,也就是咱们常说的“肝阳上亢证”,可用镇肝熄风汤加减。

(八)“甲状腺-乳腺-子宫轴”相关疾病

女同志有这样一个激素调节轴,即甲状腺-乳腺-子宫轴,临床上也很奇妙,有些患者得病往往跑不出这个轴,特别是那些情绪不好的、爱生气、什么事都看不惯的患者,要么有甲状腺结节,要么有乳腺增生,要么有子宫肌瘤,从无形到有形,从量变到质变,从良性到恶性,一定是这样一个过程。

我一个同事的妹妹,才28岁,还没结婚,在上学期间就查出来是乳腺癌晚期,我当时就非常震惊。她有一个什么特点呢?就是脾气大,我曾经看到她和朋友生气时,面色铁青,气的话都说不出来,还哆嗦,当时真是吓人。所以,她这个乳腺癌是有因果的。女同志情绪不好确实会在这个轴上长东西。

老子《道德经》里边讲: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个增生包括肿瘤,“从无到有”是一个过程,“从有到无”又是一个过程,既然能“从无到有”,出现增生的肿块,能不能“从无到有”,让形成的肿块再能消失呢?那是肯定的,大夫天天都在干这个事。

去年我看了一个乳腺增生患者,左侧乳腺有一个12cm×10cm大小的增生,当时作了各项检查确定不是恶性的,但因为肿块太大了,也不能手术切除了。后来就保守治疗,吃了很多成药,效果不好。后来我给开药,当时患者症见:寸关沉细涩,尺脉沉细,情绪急躁易怒,口中和,二便调,我就用逍遥散、四逆散、桂枝茯苓丸、当归芍药散、消瘤丸加减,调理了大概三个月,现在已经缩小到3cm×4cm了。

临床上通过脉诊来判断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可以通过《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治》第20条来判断,条文中曰:“问曰:病有积、有聚、有谷气,何谓也?师曰:积者,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为可治;谷气者,胁下痛,按之则愈,复发为谷气。诸积大法:脉来细而附骨者,乃积也。寸口积在胸中;微出寸口,积在喉中;关上,积在脐旁;上关上,积在心下;微下关,积在少腹。尺中,积在气冲;脉出左,积在左;脉出右,积在右;脉两出,积在中央;各以其部处之。”

凡是增生、囊肿都属于积的范畴,都是痰瘀互结所致,脉象的表现上多为沉细涩附骨,临床上可酌情与桂枝茯苓丸、当归芍药散、抵当汤、下瘀血汤,若患者脉有弦象,考虑有气滞的存在,可与柴胡剂(如逍遥散、四逆散、柴胡疏肝散、大小柴胡汤),且在辨证的基础上可加用《医学心悟》中的“消瘤丸”即玄参、牡蛎、浙贝。

(九)腿疼

这里所说的腿疼一症包括膝关节疼、小腿肚子疼、脚后跟疼,属于中医痹症的范畴,其发病规律中,寒湿或湿热下注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因。因这些症状都属下焦症状,故在脉诊上多为尺脉的异常,而尺脉最常见的表现为脉沉,因有寒湿与湿热之区别,故尺脉又多表现为尺脉沉细无力或沉细滑。

1.脉沉细无力

腿疼,尺脉沉细无力,多为下焦寒湿所致。若患者兼有腰部肌肉的发板、僵硬、酸痛不适,多可以考虑用葛根汤加茯苓、苍术、附子。若患者又兼有腰痛、腰凉,有时候臀部、下肢也凉,这种凉只是里边发空、发凉的那种感觉,可以用肾着汤加减。若患者除了膝关节疼痛外,又有全身小关节的疼痛,可与桂枝芍药知母汤。若患者有口干,大便偏稀,胃脘胀满不适,可与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无论何型腿疼,在辨证的基础上均可加用鸡血藤、桑枝、威灵仙等舒筋通络药。

2.脉沉滑

脉象沉滑或沉滑数,患者的腿疼多考虑为湿热下注。若患者腿疼,乏力,可与四妙散。若患者周身关节疼痛,口干渴,可与吴鞠通加减木防己汤。若患者腰部疼痛放射到腿,单侧一条腿疼的,且其人形气实而湿热盛者,可与《医宗金鉴》中的加味苍白散。若患者形气虚,腿疼,兼有下肢麻木的,可与当归拈痛汤。

(十)带下量多

白带为女性的正常分泌物,若带下量多,常考虑为湿气比较大,又在下焦,故脉象上多是尺脉沉。但是尺脉沉并一定都带下量多。有腿沉、腿肿,这时可以看一下患者的舌质和舌苔,若舌质胖大或舌苔白厚,说明水湿之气较重,往往会有寒湿下注。若患者尺脉沉细无力,舌苔略白厚,可用当归芍药散养血利水。若关脉略弦,可加用四逆散行气利湿。若患者情志不畅,又有胸闷气短,乏力,眠差,可用逍遥散。若患者脉沉细滑,带下量多色黄,乏力,口干,多考虑湿热下注,可用四妙散。若湿热之气加重,脉弦滑数,口干口苦,胸胁胀痛,头痛目赤,带下色黄黏稠,可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注:本文源自2010年全国经方论坛,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分享此文出于传播和学习交流之目的,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

  • 名老中医肝腹水秘验方3则

  • 治疗心力衰竭的八款中医偏方

  • 奇效良方习惯性流产10方

  • 重证臌胀(肝癌、肝硬化腹水)有绝招,刘方柏老先生三家合方消除腹水有肯定疗效

    临床十大常见症状脉诊

  • (一)心悸、胸闷、气短

  • 心悸、胸闷、气短,这些部位都是在胸膈以上,所以寸脉对这些症状的判断非常重要。这些症状的寸脉的常见表现为沉或弦。

  • 1.寸沉

  • 寸脉沉,多是水饮为患,《金匮要略》曰:“脉得诸沉,当责有水。”“里水者,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胸中有留饮,其人短气而渴,四肢历节痛,脉沉者,有留饮。”水饮为患,泛滥于肌肤,凝结不散,营气运行不利以致脉沉。水饮内停上焦,水饮凌心可以出现心悸、心慌;水饮上冲胸胁,可见胸闷、气短。所以临床上心悸、胸闷、气短等症可以通过寸脉沉来判断,有时患者自身可能并没有那种感觉,可能是有脉象无症状,可能是患者过分关注于某一个症状,而忽略了心悸、胸闷、气短等这些症状。临床上通过寸脉沉可以判断水饮上冲心肺、胸胁导致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但还要参考其他部位的脉象,综合判断患者的病机,进而处方。寸脉沉常见有以下几种类型:

  • (1)关尺皆沉

  • 关尺皆沉,考虑为水饮内停中焦或上焦,患者除了有心悸、胸闷、气短外,可能还有头晕、头沉,舌淡红,苔薄白等症,可能为苓桂术甘汤合茯苓杏仁甘草汤证。若患者又有咳嗽、喘憋,考虑为悬饮,包括肺癌、结核以及心衰导致的胸水或心包积液,可以考虑合用葶苈大枣泻肺汤或十枣汤。

  • (2)关尺皆沉滑数

  • 关尺脉沉兼有滑数,考虑为水饮挟热,若患者又有口干渴,舌淡红苔白,可以与苓桂术甘汤合茯苓杏仁甘草汤加生石膏或合上白虎汤。若患者舌苔白厚腻,考虑为湿热弥漫三焦所致,除了有心悸、胸闷、气短等上焦症状外,还有脘腹胀满、食纳少等中焦症状,以及腿沉、乏力,男子阴囊潮湿、女子带下量多,可以考虑与三仁汤加四妙散清利三焦湿热。

  • (3)关尺皆沉弦滑

  • 关尺脉除了沉滑外,还有弦,说明有少阳之热或有气滞之象,若患者又有口干苦,大便调,考虑为少阳阳明合病挟饮,可以与小柴胡汤合苓桂术甘汤加生石膏。若患者有头晕沉,可以合用泽泻汤。若患者大便偏稀,考虑为上热下寒之厥阴病,可与柴胡桂枝干姜汤。

  • (4)关脉独旺,尺脉沉

  • 患者寸、尺皆沉,而关脉独旺,考虑为气郁不展、水湿相合证,患者除了心悸、胸闷、气短等症外,还有后背疼,情绪急躁易怒,可与逍遥散合苓桂术甘汤、茯苓杏仁甘草汤。若患者气短明显,又有喘憋证,可与橘枳姜汤合茯苓杏仁甘草汤。

  • 2.寸脉弦

  • 弦脉多为气滞证,寸弦说明有上逆之气上冲心肺、胸闷,可出现心悸、胸闷、气短等症,且气郁日久易化火,火性上炎,亦可以出现上述症状。寸脉弦常见有以下几种类型:

  • (1)关尺皆弦

  • 三部脉皆弦,多有气滞、气郁证,反应在六经辨证上多考虑为少阳证,临床上只要见到患者三部脉解弦,无论患者有无口苦、咽干、目眩,均可以柴胡剂(如小柴胡汤、四逆散、柴胡疏肝散、逍遥散)加减应用。

  • (2)关弦,尺弱

  • 患者寸关弦滑,尺脉较弱,可见于中年妇女,患者往往有阵发性潮热、汗出、胸闷、心悸、气短等上实证,又有乏力、腿沉等下虚证,可与竹皮大丸。《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第9条:“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竹皮大丸主之。”若患者时有胸部隐痛或刺痛,可合上旋复花汤。

  • (二)胃脘胀满

  • 脾胃对应脉诊的部位为关,胃脘胀满多有脾胃虚弱所致,其反应在关的脉象亦比较有特点,临床上通过脉诊基本上可以判断患者脾胃之气的强弱,同时也为辨证处方提供了依据。胃脘胀满的脉象基本上有以下几种类型。

  • 1.关沉

  • 很多情况下,沉脉多主里,细多主不足,关脉沉或沉细,往往有脾胃虚弱的表现,患者要么没食欲,要么食纳少,要么想吃不敢吃,吃完就难受,要么饭后胃脘胀满不适,感觉食物一直在胃里面,下不去,要么反酸呃逆,有些严重的可经常胃脘隐痛。关脉沉细的患者,你给他说,“你是不是胃不好?”有些会说:“我的胃没问题,吃的可多了。”还有些会说“我的胃从来不疼,没问题。”这个时候不要被患者的主诉所迷惑,脾胃的好坏不是以“吃得多”或“胃不疼”为标准,中医讲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有两个基本的功能,一是消化吸收营养物质,一是排泄痰饮水湿等废物。通过脉象,我所说的“脾胃不好”,主要是脾胃的这两个基本的功能减退,机能在下降,处方时我就会注意到患者的脾胃。

  • (1)寸尺皆沉

  • 寸关尺三部脉皆沉,尤以关脉沉显著,多提示脾胃虚弱,而且多有痰湿内停这时可参考患者的舌质以及舌苔来判断湿气的轻重和有无化热的迹象。平胃散和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是治疗脾胃虚弱、痰湿内停的基本方,只要患者以脾胃不好为主诉来就诊的,均可加减应用。《医宗金鉴》里讲平胃散:“一切伤食脾胃病,痞胀哕呕不能食,吞酸恶心并噫气,平胃苍朴草陈皮”。《伤寒论》第66条:“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

  • 但二者略有差别,平胃散对于舌苔厚腻,食欲差或吃饭少的患者疗效较好,而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多用于舌苔比较薄,饭后腹胀满的患者,对于既有食纳差又有饭后腹胀满、心下痞硬的患者,二方常可合用。以上两方的大便往往正常,若大便偏稀,或贪凉后大便偏稀,或饮食稍微不注意就腹泻,多为中焦虚寒,可用理中汤,若关尺脉特别沉细,患者胃脘又有怕凉,可用附子理中汤。若患者以呃逆明显者,可用旋覆代赭汤加减。除了胃脘胀满、食纳少等中焦脾胃症状外,患者又有心悸、胸闷、气短等上焦症状,大便偏稀、下肢凉等下焦症状,以及舌苔白厚腻,多为三焦湿热证,可用三仁汤。如患者在上述症状的基础上又是有反酸烧心,可加用煅瓦楞。

  • 2关脉弦

  • 关脉弦多为肝郁气滞证或为少阳证,肝乘脾可以影响食欲,出现胃脘胀满,少阳证本身就有“嘿嘿不欲饮食,心烦欲呕”的症状。所以临床上对于关脉比较弦的胃脘胀满的患者,通过疏肝理气或和解少阳之法,结合健脾利湿、消胀除满之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 (1)寸尺皆弦

  • 三部脉皆弦的患者,舌质淡红,苔白厚的,大便调,多为肝郁气滞、痰湿内停中焦,患者往往有胃脘胀满的症状,临床上可以用柴平煎(小柴胡汤合平胃散)加减治疗。若患者兼有舌质红,黄燥苔,或黄腻苔,大便干,口干口苦,少阳病合阳明腑实证,可以用大柴胡汤加减,因大柴胡汤治疗“心下急,呕不止、郁郁微烦。”

  • (2)关脉弦,重按无力

  • 关脉弦,多考虑有气滞证,但重按无力,或重按空虚,肯定是里有不足即脾胃虚弱,鼓动无力。患者往往有胃脘胀满、食纳少等症,若患者又有舌苔白厚,大便调,可以用四逆散合平胃散治疗;若舌苔薄白,可以用四逆散合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反酸烧心明显的患者可以加用煅瓦楞。若患者有情志不畅,急躁易怒,又有月经不调,小腹隐痛,可以用逍遥散加减。若患者除了有胃脘胀满、食纳少等中焦脾胃症状,既有腹胀满(即“日落西山腹胀起”,就是这个腹胀满是下午或夜间比较重,白天较轻,这也是我自称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典型症状)、大便偏稀等下焦症状,又有口干渴或口干不欲饮等上热症状,可以合用柴胡桂枝干姜汤。

  • 3.关脉滑,重按无力

  • 关脉滑是有热,这个热多是阳明之热;重按无力考虑有脾胃虚弱,易致寒饮或痰湿内停,多有胃脘胀满,多表现为上热下寒证,临床上多用半夏、生姜、甘草泻心汤加减。但三者又有差别。若患者有下利日数十行、肠鸣、心下痞硬,可以用半夏泻心汤;若患者肠鸣明显,,且有嗳腐吞酸,有不消化食物之味,舌苔也不是很厚,口也不是很干,可以用生姜泻心汤;若患者间断出现口腔溃疡,大便偏稀,可以用甘草泻心汤。前面讲到的柴胡桂枝干姜汤亦可以治疗上热下寒证,但这个上热多是少阳之热,关脉多表现为弦弦,而三个泻心汤所治疗的上热下寒证中的上热多为阳明之热,关脉多表现为滑脉。有些时候感觉少阳之热与阳明之热不好区别时,可以通过脉象的弦或滑来判断。

  • 此外,关脉滑,重按无力,还常见于外感高热初愈或外感病发汗过度的患者,脉滑为里有热,重按无力为外感后脾胃虚弱,运化无力导致水饮内停,饮与热合结于中焦,导致患者低热不退,食纳少,胃脘胀满,疲乏无力,可以用竹叶石膏汤既可以清热,又可以补脾胃之不足。《伤寒论》第397条:“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者,竹叶石膏汤主之。”

  • 4.三部脉浮,关脉重按无力

  • 三部脉皆浮,多有外感表证,若关脉重按无力,多有脾胃虚弱证,多表现为太阳太阴合病。太阳病多表现为自汗出,或微恶寒,太阴病多表现为胃脘胀满,食纳少,若患者兼有胃脘隐痛,大便调,可以用小建中汤加减;若患者大便偏稀,稍微食用凉物就腹泻者,可以用桂枝人参汤加减。

  • (三)腿沉、腿肿

  • 腿沉、腿肿为下焦症状,对应脉诊部位为尺脉,临床上可以通过尺脉来判断患者有无腿沉、腿肿。湿性趋下,腿沉、腿肿多为寒湿下注或湿热下注所致,故尺脉多表现为沉脉。尺脉沉,并一定都有腿沉、腿肿,这是可以看一下患者的舌质和舌苔,若舌质胖大或舌苔白厚,说明水湿之气较重,往往会有寒湿下注与腿上,出现腿沉、腿肿。临床上腿沉、腿肿的尺脉沉多表现为沉细和沉滑。

  • 1.尺脉沉细

  • 沉主里,里主水,细主不足,主血虚,故尺脉沉细多提示血虚水湿证。该证多见于女性患者,除了有腿沉、腿肿外,患者往往还有带下量多、周身乏力、小腹时有隐痛、月经不调、痛经或月经期时小腹坠胀隐痛,舌淡红,苔白略腻,可用当归芍药散加减。若关脉略弦,重按无力时,兼有食纳差或食后腹胀满时,多有气滞饮停证,可与四逆散和当归芍药散。若患者情绪急躁易怒或易生气时,可用逍遥散合当归芍药散。若患者腿沉时有酸痛时,可在辨证基础上加用一味鸡血藤养血柔筋。

  • 尺脉沉细还多见于肾病患者,中医讲“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有些肾病患者一看有眼皮肿,面色晄白,再加上长期服用激素体形体形偏胖,多有满月脸、水牛背,患者多有腿沉、腿肿,小便量少或小便频数,有些患者晨起眼皮还肿,这就是典型的里水证,可用越婢加术汤加减。临床上对于这些类似“慢性肾病”的患者,舌苔厚或不厚均可应用此方。《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5条:“里水者,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令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越婢加术汤主之。”

  • 此外,尺脉沉细,多主不足,不足在哪?在下焦。比如有些糖尿病和不孕症的患者,舌红少苔,腿沉、腿软,乏力,有时候还带点前列腺的症状,前阴处发凉,有时也有微恶寒的症状,就是容易怕冷,脉沉细,尤其是尺脉沉细无力,这时候可以用八味肾气丸。这些症状在《金匮要略》里面没写那么清楚,主要有两个证,一个是“饮一斗,溲一斗”,一个是“女子转胞,妊娠病,小便不出来”,小便出不来或小便频数,用咱们的术语讲就是“阴阳两虚,膀胱气化无力”,就是在里位上的阴阳两虚,这个里位具体在哪?就是在下。去年,我治疗了一个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18点多,换了很多种降糖药都降不下来,用上胰岛素后高低不稳,他当时症见:舌红无苔、脉沉细无力、腰膝酸软、腿沉无力,我就用八味肾气丸加了一味生石膏,用上7付血糖就下来了。

  • 2.尺脉沉滑

  • 沉主里,里主水,滑主热,水与热合而成湿热证,故尺脉沉滑多提示湿热下注证。湿热下注导致的腿沉、腿肿,我在临床上常用四妙散加减。若患者又有有胃脘胀满、食纳少等中焦脾胃症状,也有腹胀满、大便偏稀等下焦症状,以及口干渴或口干不欲饮等上热症状,可以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四妙散。若患者大便偏稀,胃脘怕凉,稍微饮凉或吃水果就会腹泻,口中和,可以用附子理中汤合四妙散。湿热下注主要在下焦时,除有腿沉、腿肿、乏力外,往往还有小便不利包括尿频、尿急、尿痛以及灼热感,可用猪苓汤,常见于前列腺炎、肾盂肾炎、膀胱炎、泌尿系感染和泌尿系结石等疾病。猪苓汤在《伤寒论》里面的脉象为脉浮,《伤寒论》第223条:“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其实对于湿热下注的腿沉、腿肿的脉象不一定脉浮,恰恰多表现为尺脉沉滑,因为湿热都结到下焦了。除了腿沉、腿肿外,往往还有黄厚苔或黄腻苔,有时候患者不一定口干,因里面有湿有热,口里多发黏。湿热下注的大便往往是大便发黏,解的不痛快,所以直接清热利湿气。如果大便干燥,就是阳明腑实了,可以用猪苓汤加大黄。

  • 值得注意的是,临床上对于湿热下注导致的腿沉、腿肿,有时候不一定口干渴,舌苔也不一定都是黄厚腻的,与寒湿下注所致的腿沉、腿肿鉴别点主要在尺脉的滑与不滑。

  • (四)腰痛

  • 腰痛一症很少单独出现,往往兼有其他症状,可见于表证,也可见于里证。其脉象常有脉浮和脉沉两种表现。

  • 1.脉浮

  • 《伤寒论》第3条:“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条文中的“体痛”包括“腰痛”,其脉象多表现为三部脉皆浮,若患者又有恶寒、发热,口中和,可与麻黄汤。若患者腰背部疼痛,恶寒发热,可与葛根汤。若患者脉浮紧,发热恶寒,口干,烦躁,腰背疼痛,可与大青龙汤。

    若患者寸脉浮细,重按无力,寸脉沉,又有周身关节尤其是腰部酸痛,可以用麻杏苡甘汤。《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第21条:“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杏苡甘汤。”生薏仁,味甘微寒,《神农本草经》谓:“主筋急拘挛,久风湿痹。”

    2.脉沉

    脉沉主里,当责有水。腰痛部位相当于下焦部位,脉沉多表现为尺脉。若患者腰痛连带后背不舒,尺脉沉,这时亦可以用葛根汤加减。《伤寒论》中葛根汤的条文有两条,第31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恶寒恶风,葛根汤主之。”还有地32条:“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条文中没有明确提到葛根汤的具体脉象,通过药物分析,葛根汤的脉象应该是浮脉,为太阴病,但若患者体内有水饮,这时的脉象往往是沉脉,这时多为少阴病,方中可以加用利湿的药物如茯苓、苍术、附子等药物。去年,我治疗了一个男性患者,27岁,腰痛不舒10余年了,口中和,大便干,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我辨证为少阴病,我就用葛根汤加茯苓、苍术、附子,另外,患者大便偏干,我又加了一味大黄,用了2克,有大黄附子汤之意。因“久痛必入血”,取大黄“入血分通络”之功。患者吃了7付药以后,腰痛消失若无,而且脉象也变浮了,大便也通畅了。因此,临床上只要有腰部肌肉的发板、僵硬、酸痛不适,多可以考虑用葛根汤。葛根具有解肌及缓解筋脉拘急的作用,尤其有解项背强急的特点,故《神农本草经》中谓葛根治“诸痹”。

    尺脉沉,寒湿之气下注,且聚到腰的部位,就会出现腰痛、腰凉,有时候臀部、下肢也凉。女性白带增多,带下如水,男同志阴囊部位潮湿、发凉,可以用肾着汤。肾着汤的腰凉痛,是从里往外来的,表面上没有腰痛,只是里边发空、发凉的那种感觉。因此,肾着汤的主证为腰痛,下半身好像坐在水里一样,腰痛融融如坐水中,腰重如带五千钱。《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16条:“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我前段时间治疗了一个腰痛的患者,杨某,女,25岁,腰痛,腰部怕凉,总感觉腰部像没穿衣服似的,还一直有风在吹着,口中和,带下量多,舌质淡,苔薄白,脉沉滑。我当时就考虑为寒湿下注所致的肾着汤证,用肾着汤原方治疗了一周,腰痛完全消失了。另外,后世的逍遥散也有肾着汤的底子,就是在肾着汤的基础上加了当归、白芍、柴胡、薄荷,若女性患者除了腰痛外,还有情志不畅、月经不调、乏力失眠等症,可以加用逍遥散。经方是时方的根,有些时方就是根据经方演化来的,若经方理解好了,方根用好了,时方照样会运用自如,而且自己亦可以根据经方的方根组方运用。所以说,要想用好经方,还要有很深的经方基础。

    现在很多人包括老百姓都知道,一提到“腰痛”,联想到“腰为肾之府”,就说是肾虚,往往吃金匮肾气丸或六味地黄丸,实际并不如此。金匮肾气丸就是六味地黄丸加肉桂、附子,就是治疗所谓的虚证,虚在哪?就是虚在下焦。患者往往除了腰酸腰痛外,脉象多表现为尺脉沉细,舌质淡红或红,苔薄白或苔少。临床上对于有舌苔白厚腻或黄腻苔等湿热较重患者,一定要忌用金匮肾气丸或六味地黄丸。

    (五)月经提前

    正常月经期的脉是尺脉弦滑,若平时患者的脉象都是弦滑有力的,该患者多半有里热,因热迫血行,患者往往有月经提前、经间期出血或宫血。这时不能一味的止血,还需要清热。若患者月经经常提前或淋漓不断,舌红苔少或薄,脉弦滑有力,多为热挟瘀血证,可用胶艾四物汤加生石膏治疗。若患者尺脉沉细滑,带下量多,舌淡红,苔白腻或薄黄腻,多为血虚血瘀挟湿,可与当归芍药散加减。若患者关脉略带弦象,多有气滞的表现,可加用四逆散或逍遥散。

    (六)月经推迟

    正常月经期的脉是滑利的,是尺脉,脉管饱满有力。经期的尺脉若是沉细或沉涩的,月经多不正常,最常见的就是月经推迟,而且寒凝血阻的原因比较多。前段时间我给一位女性患者摸脉,她年龄有25岁,一搭手,两手三部脉皆沉,尤其尺脉沉细若无,我首先判断她的脾胃不是很好,她说平时吃得少,稍微吃多一点就会很胀满。我又问她的月经怎样?她当时很肯定的说“月经一切正常,包括月经的量和质,现在正在月经期第二天。”我当时非常惊讶,月经期的脉不应该是这样的,而患者又非常坚决的说月经正常。我当时想,脉象与证不符合,二者肯定有一个是假象。脉象是沉细的,我觉得是比较客观的,她所说的正常肯定是相对的,既然她说月经的量和质是正常的,而且也没有痛经,我想是不是经期有些退后。后来我就问她“经期怎么样?”她想了一会儿,突然说:“哦,忘给你说了,以前月经周期非常正常,这次推迟了将近十天。”当时听完,我一下子就松了一口气,心想“这就对了,这就能解释她月经期为什么会出现沉细脉了。”她最近工作比较忙,压力比较大,情绪比较急躁,而且脾胃平素比较虚弱,前段时间饮食不规律,还吃了很多冰淇淋。情绪急躁,肝气上逆,气滞不舒,影响月经正常顺下;另外,平素脾胃虚弱,又贪凉,寒凝血脉,血瘀阻络,所以月经推迟。而且她最近一个月脸上也长了不少青春痘,也和月经推迟,瘀血内阻上冲于面有关。后来我就用逍遥散加减调理了一个月,周期就正常了。通过这个病例也可以看出,脉象是比较客观的,有时患者的主诉是有偏差的,若完全靠问患者的症状而忽略客观的脉象,辨证有时会不精确的。另外,尺脉沉细的月经推迟,舌苔白厚腻的患者,说明水湿之气较盛,可以用当归芍药散;若尺脉沉涩,舌质偏暗,或有瘀斑的,说明瘀血较重,可以合用桂枝茯苓丸。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月经推迟包括闭经的脉象比较弦滑,这时多是实证、热证兼有瘀血内阻,可以合用柴胡剂合桂枝茯苓丸,口干渴明显的,可加用生石膏;若患者兼有急躁易怒等情志症状的,可合用抵当汤或下瘀血汤。

    (七)高血压

    现代医学称血压为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中医的脉诊亦包括感知脉管的压力,所以中医脉诊在判断高血压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临床上根据高血压类型的不同,典型的脉象表现有两种,一为弦滑有力脉,二为沉紧脉。

    1.脉弦有力

    有些高血压患者,脉象表现为弦滑有力,多为实热证,要么是少阳证,要么是阳明病,要么是少阳阳明合病,要么是湿热内蕴证。老年高血压患者,若患者脉象弦滑有力,或弦紧有力,多有动脉硬化病史,血压表现为高压高、低压低,脉压差比较大,根据中医“平脉辨证”的治疗原则,应用柴胡剂是肯定没有错的,这时患者可以没有口苦、咽干、目眩以及“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少阳病的典型证,但还有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给予相应的加减。若患者舌苔白厚,口干渴明显,寸脉沉,且有胸闷、气短、头晕,大便调,可与小柴胡汤合苓桂术甘汤、泽泻汤、茯苓杏仁甘草汤、白虎汤。若患者舌质偏暗,或口唇发暗紫,可以合用桂枝茯苓丸。若患者有眼睛干涩,可在上方的基础上加用菊花,或用桑叶、冰片煎汤外洗眼睛。若患者大便偏干,食纳少,食后心下痞硬,可用大柴胡汤加减。若患者口干渴明显,应用白虎汤疗效不显时,可以加大生石膏的用量至100克,或同时加用三黄泻心汤。

    2.脉沉紧

    脉沉主里,主寒饮、水湿,若患者脉沉紧,血压表现多为低压高,高压正常或略偏高,这类患者服用降压药效果往往不是很理想,时高时低。若患者寸脉弦沉紧,临床表现有头晕、头沉,胸闷、气短,口中和,舌淡红,苔薄白或水滑,多为水饮上冲所致,可与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茯苓杏仁甘草汤。若患者同时又有关尺脉沉细,且有乏力腿沉腿肿,可加用四妙散。若患者舌苔白厚腻,除了有心悸、胸闷、气短等上焦症状外,还有脘腹胀满、食纳少等中焦症状,以及腿沉、乏力,等下焦症状,考虑为湿热弥漫三焦,可与三仁汤合苓桂术甘汤、四妙散清利三焦湿热。若患者尺脉沉紧,重按无力,且大便偏稀,腿沉乏力,又有食纳少、胃脘胀满,口干渴或不渴,多考虑为上热下寒证,可与柴胡桂枝干姜汤。若患者寸关脉弦紧,关尺沉紧,重按无力,且患者下肢疲乏无力,面色烘热,时有汗出,多为上盛下虚证,也就是咱们常说的“肝阳上亢证”,可用镇肝熄风汤加减。

    (八)甲状腺-乳腺-子宫轴

    女同志有这样一个激素调节轴,即甲状腺-乳腺-子宫轴,临床上也很奇妙,有些患者得病往往跑不出这个轴,特别是那些情绪不好的、爱生气、什么事都看不惯的患者,要么有甲状腺结节,要么有乳腺增生,要么有子宫肌瘤,从无形到有形,从量变到质变,从良性到恶性,一定是这样一个过程。我一个同事的妹妹,才28岁,还没结婚,在上学期间就查出来是乳腺癌晚期,我当时就非常震惊。她有一个什么特点呢?就是脾气大,我曾经看到她和朋友生气时,面色铁青,气的话都说不出来,还哆嗦,当时真是吓人。所以,她这个乳腺癌是有因果的。女同志情绪不好确实会在这个轴上长东西。老子《道德经》里边讲: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个增生包括肿瘤,“从无到有”是一个过程,“从有到无”又是一个过程,既然能“从无到有”,出现增生的肿块,能不能“从无到有”,让形成的肿块再能消失呢?那是肯定的,大夫天天都在干这个事。去年我看了一个乳腺增生患者,左侧乳腺有一个12×10cm大小的增生,当时作了各项检查确定不是恶性的,但因为肿块太大了,也不能手术切除了。后来就保守治疗,吃了很多成药,效果不好。后来我给开药,当时患者症见:寸关沉细涩,尺脉沉细,情绪急躁易怒,口中和,二便调,我就用逍遥散、四逆散、桂枝茯苓丸、当归芍药散、消瘤丸加减,调理了大概三个月,现在已经缩小到3×4cm了。

    临床上通过脉诊来判断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可以通过《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治》第20条来判断,条文中曰:“问曰:病有积、有聚、有谷气,何谓也?师曰:积者,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为可治;谷气者,胁下痛,按之则愈,复发为谷气。诸积大法:脉来细而附骨者,乃积也。寸口积在胸中;微出寸口,积在喉中;关上,积在脐旁;上关上,积在心下;微下关,积在少腹。尺中,积在气冲;脉出左,积在左;脉出右,积在右;脉两出,积在中央;各以其部处之。”凡是增生、囊肿都属于积的范畴,都是痰瘀互结所致,脉象的表现上多为沉细涩附骨,临床上可酌情与桂枝茯苓丸、当归芍药散、抵当汤、下瘀血汤,若患者脉有弦象,考虑有气滞的存在,可与柴胡剂(如逍遥散、四逆散、柴胡疏肝散、大小柴胡汤),且在辨证的基础上可加用《医学心悟》中的“消瘤丸”即玄参、牡蛎、浙贝。

    (九)腿疼

    这里所说的腿疼一症包括膝关节疼、小腿肚子疼、脚后跟疼,属于中医痹症的范畴,其发病规律中,寒湿或湿热下注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因。因这些症状都属下焦症状,故在脉诊上多为尺脉的异常,而尺脉最常见的表现为脉沉,因有寒湿与湿热之区别,故尺脉又多表现为尺脉沉细无力或沉细滑。

    1.脉沉细无力

    腿疼,尺脉沉细无力,多为下焦寒湿所致。若患者兼有腰部肌肉的发板、僵硬、酸痛不适,多可以考虑用葛根汤加茯苓、苍术、附子。若患者又兼有腰痛、腰凉,有时候臀部、下肢也凉,这种凉只是里边发空、发凉的那种感觉,可以用肾着汤加减。若患者除了膝关节疼痛外,又有全身小关节的疼痛,可与桂枝芍药知母汤。若患者有口干,大便偏稀,胃脘胀满不适,可与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无论何型腿疼,在辨证的基础上均可加用鸡血藤、桑枝、威灵仙等舒筋通络药。

    2.脉沉滑

    脉象沉滑或沉滑数,患者的腿疼多考虑为湿热下注。若患者腿疼,乏力,可与四妙散。若患者周身关节疼痛,口干渴,可与吴鞠通加减木防己汤。若患者腰部疼痛放射到腿,单侧一条腿疼的,且其人形气实而湿热盛者,可与《医宗金鉴》中的加味苍白散。若患者形气虚,腿疼,兼有下肢麻木的,可与当归拈痛汤。

    (十)带下量多

    白带为女性的正常分泌物,若带下量多,常考虑为湿气比较大,又在下焦,故脉象上多是尺脉沉。但是尺脉沉并一定都带下量多。有腿沉、腿肿,这时可以看一下患者的舌质和舌苔,若舌质胖大或舌苔白厚,说明水湿之气较重,往往会有寒湿下注。若患者尺脉沉细无力,舌苔略白厚,可用当归芍药散养血利水。若关脉略弦,可加用四逆散行气利湿。若患者情志不畅,又有胸闷气短,乏力,眠差,可用逍遥散。若患者脉沉细滑,带下量多色黄,乏力,口干,多考虑湿热下注,可用四妙散。若湿热之气加重,脉弦滑数,口干口苦,胸胁胀痛,头痛目赤,带下色黄黏稠,可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掌握这10大类经方,不成一方名医都难!

    1、桂枝类方

    (1)桂枝体质:形瘦肤白纹理细,肌肉较硬肌表湿,腹部扁平腹肌紧,唇淡红暗目有神,舌体柔,色暗淡,舌面润,苔薄白,各种汗证接踵来。敏感寒冷及疼痛,易感伤风心悸动,易肌挛,易便秘,睡眠浅,或多梦,桂枝类方投多中。

    (2)桂枝证:发热感,身热感,甚或自汗易出汗,恶风关节痛,敏感冷和寒,腹部上冲搏动悸,易惊烘热失眠。

    (3)桂枝汤方证:发热自汗恶风,肌挛拘急悸上冲,脉浮虚缓大无力,苔薄白,舌质暗淡红。

    (4)桂枝加附子汤方证:皮肤湿冷汗,脉弱浮大见,关节疼痛四肢挛。体痛手足冷,寒疝腹中痛,脉象沉迟舌质淡。

    (5)小建中汤方证:虚弱型,慢腹痛,烦热起,心悸动,腹肌紧张腹扁平,苔少,舌质嫩。

    (6)桂枝加大黄汤方证:桂枝证,兼便秘,持续腹痛拒按,看其舌苔厚干。

    (7)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证:胸腹动悸易惊,自汗盗汗失眠梦,脉浮大而无力,苔少舌质嫩红。

    (8)当归四逆汤方证:手足厥寒麻木冷,青紫疼痛脉细形,头腹腰腿脚痛,舌淡苔白可用。

    (9)温经汤方证:月经不调血暗块,手足心热又恶风,自汗午后发热感,或有恶心头痛,腹壁无力急胀痛,唇燥舌质暗淡型。

    (10)炙甘草汤方证:三五不调脉无力,倦怠消瘦面憔悴,舌苔薄,或无苔,头昏失眠多梦随,虚烦便秘动悸。

    (11)苓桂术甘汤方证:心下动悸或眩晕,气上冲胸振水音,腹部软弱胸胁满,小便不利或浮肿。

    (12)内有瘀血特征:痛处固定不移,出血易凝紫黑,舌紫面晦暗属瘀。

    (13)桂枝茯苓丸方证:下腹包块按压痛,头痛昏晕烦悸痛,舌暗或有紫点,面红或紫红。

    (14) 枳实薤白桂枝汤方证:胸背闷痛心下痞,便秘便干燥难解,舌面干腻舌苔厚,舌质暗而有瘀点。

    (15)桂枝芍药知母汤方证:剧烈关节肿痛,有汗发热恶风,面色暗黄或浮肿,脚浮肿。   


    2

    麻黄类方

    (1)麻黄证:头痛寒热骨身痛,无汗咳喘鼻塞,浮肿,溲约。

    (2)麻黄体质:肌肉发达或偏松,体形略胖肤黄黑,血压不高唇暗红,体壮无汗肤燥粗,舌淡苔白口不干,寒喘鼻塞流清涕,感觉迟钝头沉重,汗出不畅易汗闭。肌肉酸重身无力,不可一味认作虚,心下重压感腹胀,或有浮肿之倾向.

     (3)麻黄汤方证: 恶寒发热头身痛,无汗而喘宜选用,皮肤燥,不出汗,脉浮紧,舌暗淡.

     (4)麻黄附子细辛汤方证: 无汗恶寒较明显,神萎倦怠感,热不热,不一定,面晦乏泽手足冷,脉沉迟细弱,舌淡苔白润.

     (5)小青龙汤方证:  咳喘鼻塞打喷嚏,痰涕量多如水稀,背部冷感身恶寒,平素无汗咳喘汗,.热或不热苔白滑,呕渴利噎少腹满.

     (6)麻杏石甘汤方证:  发热汗出时多少,口渴体温降或高,,咳喘气急而胸闷,苔薄腻干脉数滑.

    (7)越婢加术汤方证:  发热恶风汗出渴,肌肉酸重浮肿多,关节肿痛溲不利,越婢加术方证合.

     (8)阳和汤方证: 局部无热色苍紫,漫肿无头如絮石,麻木酸楚不觉痛,畏寒喜暖神萎靡.小便清长口不渴,皮肤苍白枯憔悴,腰脊空痛气短喘,阳痿贫血冷枯瘦,舌淡嫩,脉沉迟细..
    3

     柴胡类方

    (1)柴胡证: 柴胡证,是关健,胸胁苦满往热寒.

    (2)柴胡体质: 体形偏瘦面暗黄,青黄青白乏泽光,皮肤干燥肉坚紧,舌老暗紫苔正常,舌不淡胖脉弦细,情绪好时饮食香.胸胁气塞满闷感,或有触痛颈肩酸,:月经不调少腹痛,经前乳胀痛经联,经血有块经色暗,四肢常冷烦拘挛.

    (3)小柴胡汤方证:上腹痞痛胸胁满,发热持续往热寒,纳差口苦心烦呕,苔黄白腻脉多弦.

    (4)柴胡桂枝汤方证: 柴胡体质见自汗,鼻塞腹痛关节酸,肌肉挛.桂枝体质胸胁满,纳差喜呕伴心烦,苔薄白或薄黄腻,舌质暗红或暗淡.

    (5)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  往寒热,胸胁满,或恶风,自盗汗,食欲差,口渴现,溲不利,便溏软,心烦胸腹动悸,多梦耳鸣失眠,苔白厚,舌面干,或见咳嗽胸骨痛,柴胡桂姜服之痊.

    (6)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证: 精神症状明显,幻觉易惊失眠,舌红苔黄厚腻,脐腹动悸感,能够治谵语,亦可愈癫痫..

    (7)四逆散方证:柴胡证,敏感疼,易紧张,手常冷,腹胀腹疼痛,胸胁征阳性,舌质坚老暗,舌有紫点而脉弦.

    (8)血府逐瘀汤方证: 痛位多固定,出血紫黑易凝,烦躁发狂神不安,舌质紫暗面晦暗.柴胡体质伴瘀血,此方投之诸疴痊.

    (9)逍遥散方证: 逍遥散,胸胁满,胸胁痛,腹胀兼,经前乳房胀,痛经头痛连,经期不调往热寒,舌淡红,苔薄白,食欲差,浮肿见.

    (10)大柴胡汤方证: 大柴胡汤有四看,体壮肩宽颈短,一般多见中老年,上腹胀痛按尤甚,轻则不适抵抗感,重则压痛肌紧张,,呕吐恶心嗳气伴,舌质坚老苔黄厚,抑郁紧张不得眠,便秘尿黄或下利,舌燥脉滑见黄疸.

    4

     大黄类方

    (1)大黄证:腹满腹痛拒按,便秘腹抵抗感,身热有汗易兴奋,烦躁精神不安。舌质红而坚老,舌苔焦黄干燥。

    (2)大黄体质:  肌肉坚紧体壮实,脸红油光面腻滞,唇厚暗红苔厚干,血脂痰唾液粘稠.血压偏高头昏晕,喜凉畏热胸中闷,食欲旺盛口苦干,腹有压痛抵抗感.

    (3)大承气方证: 坚满拒按腹胀疼,烦躁谵语神失清,便秘粘液脓血便,潮热汗出舌焦干,(唇舌焦干潮热汗)脉实有力君须记.

    (4)桃核承气汤方证:  少腹急痛按之甚,  出血紫黑易凝,如狂不安大黄证,舌燥舌唇面暗红。

    (5)大黄庶(按)虫丸方证:  少腹胀满硬块疼,面色晦暗消瘦形,脉象细涩舌暗紫,肌肤干燥如甲鳞.

    (6)茵陈蒿汤方证:  黄疸色鲜尿黄短,胸闷烦躁身热汗.

    (7)防风通圣散方证: 发热无汗头昏痛,疮疡肿毒目赤肿,痒疹舌厚干腻,腹胀便秘胸腹闷.

    (8)大黄附子汤方证: 腹痛剧烈大便秘,  面晦无华神萎磨,汗出恶寒手足冷,舌干质老苔白腻,胁下偏疼脉弦紧,大黄附子温下宜.
    5

    黄芪类方

    (1)黄芪证及黄芪体质:体重溲约肢麻痹,自汗盗汗恶风袭,溃疡久不敛,脓水稀。 面色黄白红隐隐,黄暗乏泽肉松弛,目少精彩面无华,腹软舌淡胖苔润。遇风冷,易过敏,   鼻塞易感咳嗽喘。  大便稀或干后溏,食欲不振腹易胀,易浮肿,多足肿,手足麻木用之灵.

    (2)玉屏风散方证: 易感冒喷嚏头身痛,畏风自汗浮肿,便溏溲短玉屏风.

    (3)防己黄芪汤方证:浮肿下肢甚,汗多尿少恶风,肌肉痛膝肿,关节痛.

    (4)黄芪桂枝五物汤方证: 肢无力,动不灵,肌萎麻木酸痛,自汗浮肿淡,恶风.

    (5)黄芪建中汤方证: 慢性腹痛喜温按,形寒恶风自盗汗,身重面萎或浮肿,脉象虚大舌暗淡.

    (6)补中益气汤方证: 昔肥今瘦面萎黄,舌淡质嫩体瘦长,身倦发热恶寒风,各种下垂泻秘肛,头痛昏晕胁微满,自汗浮肿溲约良.

    (7)补阳还五汤方证: 身痛不遂肢麻,自汗恶风浮下,(即下肢浮肿)舌质淡胖暗紫,脉象沉缓细涩.


    6

    石膏类方

    (1)石膏证: 烦渴喜饮恶热汗,舌面干燥无津见,脉象洪大浮滑兼.

    (2)白虎汤方证:高热烦躁神不清,强烈渴感石膏证.

    (3)白虎加人参汤方证: 白虎汤证兼神萎,状态较差脉无力,屡经发汗口渴甚,适用热盛气津亏,或无大热与大汗,慢性病渴饮为主推.

    (4)白虎加桂枝汤方证: 无寒但热或热渴,恶风烦疼在骨节,舌质多暗红,汗出多不彻.

    (5竹叶石膏汤方证: 热汗渴嗽呕,神萎憔悴瘦,舌红少苔舌面干,脉虚数.

    (6)消风散方证: 疹块瘙痒渗液久,烦躁热盛口渴有,浮肿倾向溲不利,方用消风效优.
    7

    黄连类方

    (1)黄连证: 黄连证,多躁烦,神不清,身热感,或见心悸或失眠;胃脘痛,心下痞,或兼呕恶或下痢,舌质红,或暗红,舌面干,质坚老,舌苔黄腻厚或薄.

    (2)阳热体质: 体强健,面潮红,或见红黑油光容,目多眵,充血睛,口唇舌质红暗红,舌苔薄黄或黄腻,舌质坚苍腹肌紧,焦虑好动易烦躁,喜凉恶热喜冷饮,肤疮疖,腹痞闷,口干口苦失眠梦.

    (3)黄连解毒汤方证: 焦虑抑郁烦不安,面红出血唇红暗,黄连舌,所必见,心下按之痞痛感.

    (4)黄连汤方证: 烦悸热汗恶风,脘痞呕泻腹痛,舌苔厚腻,质暗红.

    (5)小陷胸汤方证: 上腹胸胁痛拒按,舌红苔黄腻必见,或便秘,或恶心,咳嗽气急痰黄粘,右寸脉滑好经验,感谢经方大家园!

    (6)泻心汤方证: 出血倾向吐衄血,脉实有力数而滑,便秘脘痞黄连舌,面部潮红烦躁加.

    (7)黄连阿胶汤方证: 心中烦,不得眠,面苍神萎口咽干,手足热,口舌烂,心下痞,腹痛连,小便短,耳鸣头昏现,舌红苔腻黄剥裂,脉细数,出血倾向血证兼.

    (8)香连丸方证: 腹痛胀,重里急,痢下粘臭脓血疾,舌质暗红苔黄腻,方用香连丸最宜.

    (9)左金丸方证: 舌红苔黄呕酸苦,嘈杂脘腹胁胀疼.

    8

    干姜类方

    (1)干姜证:痰唾尿便无臭稀,畏寒喜热精神萎,口不干渴舌质淡,舌腻白滑或灰黑。

    (2)理中汤方证:胸满腹胀呕吐利,食欲不振心下痞,口不干渴多涎唾,畏寒喜温精神萎,舌淡苔白厚或腻,更见大便是溏稀。

    (3)桂枝人参汤方证:理中汤证又恶风,发热自汗关节疼,脉象浮大心下痞,舌淡偏暗或嫩红。

    (4)大建中汤方证:干姜舌,必见证,腹胀剧痛阵发性,手足逆冷汗清唾,呕吐腹鸣见肠型。

    (5)甘姜苓术汤方证:体形肥胖久居冷,干姜舌为必见证,全身倦怠好浮肿,腰下冷感酸重疼。
    9

    附子类方

    (1)附子临床应用范围:病中多汗四肢冷,恶寒脉沉心音微,脉象沉弱腹满痛,吐利伴见手足冷,舌苔白滑血压降,关节剧痛兼肿胀。年老体弱慢性疾,腰膝酸软更无力,足背浮肿兼畏寒,四肢逆冷肌肉挛,心肾功能不全疴,夜尿频多脉沉弱。

    (2)阴寒体质:形体偏胖肌肉松,精神萎靡有倦容,肤燥乏泽面黄晦,或见浮肿目无神,唇舌干枯暗胖淡,肢冷畏寒倦喜暖,好静恶动便稀溏,口不干渴溲清长。

    (3)附子证:倦卧欲寐精神萎,膝下清冷畏寒厥,脉象极细若有无,或按至骨脉沉伏,脉细如丝细弱脉,或忽浮大脉力无.

    (4)四逆汤方证: 细软沉伏脉微弱,或浮大中空无力得,畏寒肢厥下身冷嘲热讽,精神萎靡欲寐卧,舌体胖嫩舌质暗,苔腻白滑或杰干.

    (5)四逆加人参汤方证: 神萎肢厥而恶寒,食欲不振便溏兼,心下痞硬或腹胀,脉微弱沉迟舌苔干.

    (6)真武汤方证: 真武汤证神亦萎,下身清冷倦欲寐,更见畏寒四肢冷,脉微弱沉伏细弱推.

    (7)阳虚水饮证: 阳虚水饮立不稳,心悸气短肉瞤晕,体困嗜睡四肢重,腰痛关节动不灵,溲少便溏腹痛胀,或见呕恶面肢肿,或见喘咳清稀痰,面黄舌胖苔滑润.

    (8)附子泻心汤方证: 里急后重便不通,脘痞上腹部胀疼,甚或昏厥心烦乱,舌苔黄腻额冷汗,或有肢冷血压降,脉沉微弱兼恶寒.


    10

    半夏类方

    (1)半夏证: 面黄或灰暗,呕吐恶心感,舌苔滑或腻,精神过敏兼。

    (2)小半夏汤方证:恶心呕吐口不渴,口多清涎嗽痰多,心下振水胸膈满,苔白滑腻较厚疴。

    (3)温胆汤方证:呕恶口苦口粘,易惊多梦失眠,心慌舌苔滑腻,可见精神不安。

    (4)大半夏汤方证:朝食暮吐胃反证,呕吐涎沫惟枯容,心下痞硬大便干,苔薄厚腻舌淡红。

    (5)半夏厚朴汤方证:精神刺激咽异感,胸闷气塞咳嗽喘,胸闷痰多或腹胀,恶心呕吐食欲减。看其舌苔白厚腻,询其口内腻而粘。

    (6)半夏白术天麻汤方证:眩晕头痛重压感,浮肿易汗肉松软,大便偏溏腹鸣胀,舌大淡红苔腻兼。

    (7)半夏泻心汤方证;恶心呕吐腹泻鸣,上腹满闷胀疼轻,舌苔薄腻或黄腻,烦躁内热失眠梦。

    【声明】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摘自网络,版权归权利人所有,图片来源于网络。本公众号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想要更好的掌握众多经方,诊疗思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完整的思维模式将会使临床辨证、用方、用量更加准确,在治疗过程中效果提升一大截!

    学经方用经方,怎能不了解仲景经方的思维呢?9月5日晚20点,医易学大讲堂线上直播间,经方实战专家杨兆林院长用方思维专题讲座——《从一首经方看仲景诊疗思维》震撼来袭!

    对不会用方说“再见”!对疗效不好说“再见”!

    点击下方“阅读全文”抢先进入吧!

    杨兆林主任简介

    杨兆林  51岁,
    主任中医师,
    原中医科主任。
    医圣仲景故里,
    河南伤寒名家,
    著名经方实战家

    《基层名医》杂志学术顾问
    世中联儒医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
    河南医易同源中医药研究院院长
    河南黄帝内经学会临证研究院会长、医疗组组长
    世中联全国国医堂馆与基层医疗联盟“明医讲习堂导师”
    现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慢病管理中央委员会第一届理事
    中华中医药学会慢病管理中医药临床创新示范基地学术专家团队专家
    众多厂家特邀经方讲师!

    在工作中,读经典,做临床,重视对中医经典研究,钻研《伤寒论》《金匮要略》,在经方授课过程中,创立了“四维三要素”师承授课方式,常把《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融为一体,前后贯穿进行讲解。善用经方,数剂便达到理想效果。

    在临床中对以下病症有特别效果:
    肿瘤疾病:各种肿瘤前期的治疗,化疗期间减轻化疗副作用治疗,术后中药整体调理等,可使肿瘤患者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痛苦。
    呼吸系统:顽固性咳嗽,哮喘,反复感冒,鼻炎,咽炎等;
    循环系统:心绞痛,冠心病,高血压等引起的心慌,心悸,胸痛、头痛、眩晕等;
    消化系统:胃炎,胃溃疡等引起胃疼、腹痛、心下痞满、腹胀、便秘、腹泻,肝炎及肝硬化,脾肿大,黄疸等引起的各种病症等;
    妇科专科:痛经、月经失调、乳腺增生、卵巢囊肿、不孕症、更年期综合症,月经期前后综合征;
    疼痛专科: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腰椎各种病症等;
    儿科专科:咳喘,发热,腹泻,食积,便秘易感患儿治疗,小儿肾炎;
    泌尿系统:尿路感染,各种肾炎,前列腺疾病等
    男性病:阳痿,早泄,阳强,不育,精子质量异常等;
    其他:顽固性发热,慢性疮疡、皮肤瘙痒,痤疮,带状疱疹及后遗症等等。    

    发表《金匮要略脉论》等30余篇论文,其中《中西医结合成功抢救心肌梗死猝死一例》获“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编著近30万字《经方学科》,此书是对经方在各科运用的全面系统总结,为普及经方中医做出重大贡献。编著20多万字《临证实战解经方》一书,抓主证,重实战,巧临证,也是一本难得的经方巨著。

    自2018年开办 师承班以来,运用师带徒方式传授经方,现弟子遍及全国,大部分成为地方经方中医骨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