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在今日头条上持续生产优质内容,关键秘...

 原野燃榴火 2020-11-23
如何在今日头条上持续生产优质内容,关键秘诀有两点:内容的宽度和内容的厚度。

一、内容的宽度
内容的宽度指的是作品内容所涉及的领域或者范畴,很多时候创作者都会倾向于从自身所学或个人经验出发去创作内容,但其实并不然。扩展内容的宽度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努力:选题的宽度、主体的宽度和形式的创新。

1、选题
当创作者从自身经验出发时,很快都会遇到创作灵感的枯竭或瓶颈,这时候可以从与用户互动的角度入手,鼓励观众在评论区或私信进行互动,谈论他们的想法或想要分享的故事。由此,创作者就可以得到很多的选题。

但是很多时候,光鼓励用户是不够的,他没有持续的动力来跟你互动。这时创作者可以通过回复后台的每一条私信,在48小时内回复用户的每一条留言,来和粉丝之间建立更深的情感连接和信任感,同时自己也能在选题上获得源源不断的素材,得到启发。当把用户真正关心的东西做成内容的时候,你会发现想不成为爆款都很难。

2、主体
对于垂类创作者来说,主体的宽度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以教育学为例,当我们讨论一个知识能否被一个人接受,他的神经突触是如何作用于大脑的记忆点时;又或者一项技能如何被社会认可,是否在大家的认知上是有用的时候,我们可能同时会结合到神经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等学科。

由此可见,创作的整个内容主体其实可以被更多的学科或更多的知识所支撑,一篇文章的内容是有延展性的,好的文章不会被局限于创作者所在的一个垂类。

3、形式
同样的一个内容,从专业性的科普,到结合案例的解读;从深度的人物访谈,到不同人针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看法,再到海量数据的可视化汇总与总结,你会发现当一个同样的主题,以不同形式被呈现出来的时候,能够带给用户全新的刺激,而内容边界也会再一次地被扩展。

二、内容的厚度
内容的厚度指的是学会做用户分层,创作者需要对不同层次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相应的内容和产品,同样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入手:内容、社群和产品。

1、内容:多平台与矩阵
在现阶段,一个成熟的创作者必然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矩阵,将自己的内容去多平台进行分发。但仅仅是复制粘贴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了解每一个平台上的用户对于你的垂类内容的需求是什么样的以及有何不同。

以心理学为例。头条平台的用户似乎更关心那些真正可以影响生活的、实用的百科,也关注一些社会民生类的问题,注重情感剖析与解答。微信平台的用户更看重一种情感的连接,注重陪伴,更希望彼此之间分享一些私密的东西。而短视频平台则更注重形式的多样化。

如何对自己的垂类内容做分类呢?创作者要做到“需求为本,数据驱动”。首先,今日头条的后台有非常多的数据维度,可以对每一篇文章的各个变量进行数据的跟踪。比如,文章的标题、所属的类别、发布的时间等。长期跟踪数据后不难发现,关于这个垂类、什么类型的什么样的文章、在什么时间发布,在头条上会成为爆款。不仅如此,定期进行用户调研,才能真正的了解用户需求。

2、社群:支持性、有趣
除了对于整体用户的画像和需求分析很重要之外,文本类的数据分享也同样需要,能够发现用户的真实需求。从后台的用户私信中可以得到用户对于创作者究竟怎样的心理期望,比如他们会关心创作者标题和名称、关心创作者的头像,或者想要认识同样对这个垂类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也因此催生了线上、线下的社群服务。

3、产品:需求导向
以头条学院为例,当我们完成了上述所有的账号、内容、用户分析之后,我们发现用户对于新媒体还有更深层次的一个需求,他们希望一个专业的平台,对新媒体有一个更专业的了解和学习,给自己增加一些知识储备和技能,对学习的热情特别高。

所以我们定期的都会开设线上的新媒体训练营、组织新媒体行业的专家或大V进行直播,邀请用户来参与和学习。同时也有面向全体的一些公益类定向培训项目,比如感光计划和全国技能主播大赛。这些都是基于用户的需求,做出了导向产品。

与其说创作者是一个内容的制造者,把内容跟去给用户看,不如说创作者应该与用户一起,在这个过程中去不断地扩展自己知识和经验的边界。不论是内容平台也好,还是整个社会,都特别需要有持续不断的优质内容的产出,也需要创作者之间有更多的交流和合作,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能打造出一个更有升级的内容生态。
#头号学堂##新媒体改变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