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曲沃代翼

 百科小全藏书阁 2020-11-23

曲沃代翼,是晋国发生的一场长达67年的内乱,是周朝立国以来第一起小宗吞并大宗的国家内战,是春秋时代,礼乐崩坏的标志性事件之一。

这里要说三件的事,分别是 曲沃代翼、韩原之战、六卿制度。这三件事,分别改变了晋国宗室世系的变化,影响了秦晋之间的外交政策,转移了晋国核心权力。

曲沃代翼

简述:晋文侯去世后,晋昭侯封叔父成师到曲沃,公族、大臣不同意,因为曲沃在晋国面积很大,战略位置也很重要,晋昭侯执意分封。师成到了曲沃后,史称曲沃桓叔,在曲沃招兵买马,勾结翼城反动势力,其后三代67年,大小宗之间不断战争,最后小宗兼并大宗。

曲沃代翼之后,晋献公整合国内资源,拳打山西平陆县,脚踹陕西潼关区,一路开疆扩土,史书记载曰“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为晋国称霸百年,奠定了夯实的基础。可以说,没有晋武公,就没有新晋国;没有晋献公,就没有晋文公。

曲沃代翼始末:

晋穆侯七年(前805年),周宣王命穆侯讨伐条戎,兵败,嫡长子出生,取名姬仇,为世子。

晋穆侯十年(前802年),穆侯攻打北戎,得胜,适逢嫡次子出生,取名成师。

晋穆侯二十七年(前785年),穆侯薨,其弟自立,史称晋殇叔,原世子姬仇出奔。

晋殇叔四年(前781年),姬仇借兵成功攻打殇叔,自立为晋侯,史称晋文侯。

晋国早期的国史上最重要的三个君主,晋文侯、晋献公、晋文公,晋文侯使晋国从小国变成了大国,晋献公使晋国从大国变成了强国,晋文公使晋国从强国变成了霸国。

晋文侯三十五年(公元前746年),晋文侯薨,世子其子伯继位,为晋昭侯。

晋昭侯元年(公元前745年),昭侯封 文侯弟成师至曲沃,史称曲沃桓叔,种下了晋国67年内乱的种子。

桓叔之子曰庄伯,因此曲沃系宗室又称 桓庄之族 。

庄伯传武公,穷三代之力六次大规模攻打翼城,最终破城。并且考虑之前失败因素,武公马上贿赂周天子周釐王,于是得到周天子的册封,正式成为诸侯。如果武公有庙号,那一定是世祖。

武公传献公,献公考虑到历史因素,决定屠杀公族,即桓庄之族。桓庄之族在曲沃代翼事件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武公时代,开始坐大,圈地、养兵、筑城,排斥国家政策,甚至违反武公、献公的法令。武公考虑到公族为入晋做出的贡献,并没有深究。但是到了献公时代,公族之一的富氏不断壮大,联合其他公族对抗晋献公,不断向晋献公索取封土以及礼乐特权,这让献公很困扰,因此打算除去公族,以免曲沃代翼事件的二次发生。

屠戮公室

献公七年在士蒍[wěi]的建议下,对公族开始离间:

第一步,先除富氏。先是对富氏进行封赏,然后对富氏放权,富氏子弟开在在公族之间恣意妄为,圈小氏族的地,其它公族大为恼怒,联合起来攻打富氏,富氏出奔,逃到了洛邑,后来成为了周室的客卿。原先富氏的封地,被公族瓜分。

第二步,再除游氏。游氏早先是晋侯缗的大夫,后来被武公策反,成为内应。在代翼事件上有不少功劳,很受武公喜欢。武公入晋之后,封了一块叫聚的地给游氏。聚城这块地,献公很想要,苦于找不到借口。同时,公族认为游氏是外族,没有资格获得封地,所以都很讨厌游氏。士蒍向公族暗示,游氏有谋反之心,建议公族攻打游氏,把聚城分了。公族听了很高兴,又有地盘分了,于是游氏遭灭族。

第三部,屠杀公族。因为有了瓜分富氏的经验,所以这次灭游氏,所有的公族都来了,生怕分不到地。此时所有的公族首领此刻都在聚城,献公派兵包围了聚城,宣布:诸公子屠杀游氏,对先君不敬,有谋反之心,于是在聚城屠杀公室。

晋国除了郤[xì]氏、栾氏、韩氏等的远支公族,皆被灭了,从此 晋国无公族 。

晋献公很高兴,终于拿到聚城了,这块好地方不能浪费,于是开始扩建聚城,两年之后,聚城改名为绛城,献公将国都迁往绛城。

晚年的献公因为立储问题,晋国发生短期内乱,两人幼君被大臣里克所杀。导致晋国君位空缺。史称骊姬之乱。

【韩原之战】

前650年,此时公子夷吾在秦国流亡。晋国的里克弑杀幼君,昭告天下,请诸位流亡的公子回国。夷吾和秦穆公达成交易,穆公出兵保护他回国继位,他割让晋国河西土地。夷吾回国后,继位为晋惠公。惠公和大臣们讨论是否割让河西之地,大臣们表示,土地是国家的土地,国君不可以因为自身的利益擅自割让,否则对不起先君。于是惠公派邳郑到秦国,向穆公道歉,表示不能割让土地,但是愿意永世修好。穆公是惠公的姐夫,也没有太计较。
里克不喜欢夷吾,觉得他薄情寡义,想让重耳回来继位。于是联系邳郑、七舆大夫,准备杀了夷吾,迎接重耳。但是隔墙有耳,被惠公的老师,也是随他出奔的大夫,郤[xì]芮知道了。郤芮和惠公先下手为强,杀了里克、邳郑、七舆大夫。

介绍一下里克等人,他们是献公时期的高级武将,军事统领,是为献公打江山的人,有个身份很特殊,属于世子党,也就是申生的党人。但是申生很早就在献公的授意下,自杀了。所以他们把宝压在重耳身上。重耳起码算是个正常人,夷吾不一样,夷吾有点缺根筋,为什么缺根筋,下面会介绍。
七舆大夫,诸侯亲征的时候,国君坐主车,会配七辆副车,就是张良刺杀秦始皇的“误中副车”的副车。当然,国君很少亲自上战场,所以七舆大夫负责带兵打仗。关键是,这些人当初参与过献公对诸公子的迫害。也就是说,惠公和他们本来就有仇。

前647年,即惠公四年,晋国发生饥荒,晋惠公向秦国请求购买粮食。因为之前割让土地事件,秦国大臣不同意,朝堂上怒骂惠公王八蛋不是人,晋国人饿死拉到。五羖大夫百里奚表示:天灾流行,各国都可能发生,救助灾荒,敦睦邻国,是国家应尽的道义。于是秦国征集农夫,向晋国运粮,从秦国国都雍城,到晋国国都绛城,绵延不绝八百里的粮车、粮船。史称 泛舟之役。
前646年,惠公五年,穆公十四年,也就是第二年,那年春天,天气很冷,新种的秧苗都冻死了,收不到麦子,秦国饥荒,没粮了,往年的库存也在去年卖给晋国了。于是穆公向惠公买粮食。惠公在朝堂上征求意见,来,大家请记住两个人,庆郑、郤芮。庆郑表示,晋国人欠秦国一次人情,晋君个人也欠秦君一次人情,应该卖给秦国粮食。郤芮表示,他秦国算个什么东西?我们晋国找他买粮食,是给他面子,别给脸不要脸,妈的有种来干晋国!惠公的舅舅虢射表示,干嘛让他们来干我们,我们应该趁着他们饥荒干他们!于是惠公轰走了使臣。
那年秦国节衣缩食,全国上下,君民一心,抗灾增产。冬至那天,秦国领导层年会,制定穆公十五年的计划。一项军事行动,全票通过:攻打晋国。考虑到粮食问题,只要明年丰收,秋天就干晋国!
穆公十五年的秋天,秦国很高兴,因为粮食大丰收,可以干晋国了!动员大会上,面对军民,秦穆公就说了一句话:真男人,就来干晋国!
前645年,秋。秦军战车四百乘,秦穆公亲自领军,百里奚为中军将,白乙丙、西乞术为先锋,公孙枝为左军将,公子挚为右军将,大军一路向东,奔向河西,三战连胜,直达韩原。
介绍一下一乘的配置:一乘为一辆战车,车上三人,分别是御,驾驶员;射,弓箭手,又称车左;执,长矛手,又称戎右;一辆车配步兵72人,分为3列,每列24人;另配25人负责后勤,共计100人。四百乘即三万作战人员,一万后勤部队。

晋国召开紧急会议。惠公向大臣们询问如何应战。庆郑说:我们的得罪人家很深,人家怎么不深入我国?我不知道怎么办,你去问虢射吧。
晋惠公:现在要把责任推到舅舅身上吗?

六年,秦岁定,帅师侵晋,至于韩。公谓庆郑曰: 秦寇深矣,奈何? 庆郑曰: 君深其怨,能浅其寇乎?非郑之所知也,君其讯射也。 公曰: 舅所病也?

然后惠公决定发兵抗秦。
但是出现了一个问题,谁来带兵?里克、七舆大夫已经被杀了,现在晋国找不出能打仗的中军将了。这时候韩简站出来了,说他来带兵。韩简是晋国公族,韩原大夫,现在秦军就在韩原城下,没有人比他更着急的了。
考虑到秦穆公亲自带兵,晋惠公也要亲自带兵。发兵前要占卜一下,先卜君车的御、左、右,结果出来,庆郑做车右最吉利,惠公说:庆郑说话太难听,让我很没有面子,换人。于是选了家仆徒为车右,郤步扬为御。中军将韩简的御是梁由靡,车右是虢射,来做惠公的副车。

卜右,庆郑吉。公曰: 郑也不逊。 以家仆徒为右,步扬御戎;梁由靡御韩简,虢射为右,以承公。

出兵时,惠公选用了郑国送来的马作为自己的战马,郑国的马高大威猛,器宇轩昂,惠公觉得和他的气质很搭配。庆郑不同意:郑国的马看起来虽然很强壮,但是实际上却很虚弱,打起仗来一紧张就会不听指挥。到那时,进退不得,大王还是不要做此决定吧!

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及惧而变,将与人易。乱气狡愤,阴血周作,张脉偾兴,外强中干。进退不可,周旋不能,君必悔之

晋国出兵六百乘,兵至韩原,惠公让韩简去侦查敌情。这一看不得了,韩简发现秦军士气很高,不好打。惠公问为什么,韩简说:“主公当初出奔的时候,是秦国接待的,回国继位,是秦国护送的,没饭吃的时候,是秦国接济的,三次恩惠我们没有报答,他们才来的。现在人家气势非常高涨,我军自知理亏,毫无士气。”惠公听了就来气,说:“君辱臣死,你看着办。”于是派韩简去喊战:“有种来硬扛!”穆公派公孙枝回复:“谁怂谁孙子!”韩简回复公孙枝:“我要是被抓了,都算是走运。”

九月,晋侯逆秦师,使韩简视师,复曰:「师少于我,斗士倍我。」公曰:「何故?」对曰:「出因其资,入用其宠,饥食其粟,三施而无报,是以来也。今又击之,我怠秦奋,倍犹未也。」公曰:「一夫不可狃,况国乎。」遂使请战,曰:「寡人不佞,能合其众而不能离也,君若不还,无所逃命。」秦伯使公孙枝对曰:「君之未入,寡人惧之,入而未定列,犹吾忧也。苟列定矣,敢不承命。」韩简退曰:「吾幸而得囚。」

逆风
九月十四日,两军对阵,开始冲锋。战鼓喧鸣,军士呐喊厮杀。当时惠公的马就惊呆了,到处乱跑,陷在了泥里。
希望
当时庆郑的马车在惠公旁边,惠公:“老庆,快来拉我一把。”
反转
庆郑:“你忘恩负义,又不听占卜的,摆明了求败,跑什么跑,待着吧。”然后就走了。

庆郑曰:「愎谏违卜,固败是求,又何逃焉?」遂去之。

顺风
这时候穆公正在和韩简厮杀,穆公被韩简的步兵包围了,眼看就要抓住穆公了。
生机
庆郑告诉韩简、梁由靡,惠公的车子陷进泥里,让他们回援。韩、梁二人驱车赶往惠公方向,流下步兵继续与穆公的近卫厮杀。
奇迹
山上突然冲下一群野人,手持木棍藤条大石块,包围了韩、梁的步兵,把穆公救出来了。
被俘
等到韩、梁二人跑到惠公那边时,惠公已经被俘虏了。


秦国营帐前
韩简向庆郑抱怨:要不是你,我就抓住秦君了,最起码一换一,现在我们都被抓了。庆郑心说:天亮了!
秦军营帐内,大家商量怎么处置惠公。极限抢答三选一:杀了他,流放他,放了他。最后大家一致决定:蒸了祭祖。
这时候帐前来报,是穆姬夫人的信使来了。穆姬夫人在信里写:你早上杀夷吾,我就晚上死,你晚上杀夷吾,我就早上死,自焚,还带着四个孩子。

现在惠公是不能杀了,三个月后,派兵护送他回了晋国。

回到晋国,惠公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杀庆郑。


晋国良心,庆郑就这么被杀了。

作为重修于好的见证,秦国要求晋国把公子送到秦国做人质。夷吾当初出奔到梁国的时候,梁国国君赐了个宗女给夷吾做老婆,后来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找人占卜,卦象说,男孩将来当不了国君,女孩将来只能给别人当妾。于是夷吾给这两个孩子起名,儿子个叫圉,通圄,就是劳改犯的意思,女儿个叫妾。夷吾不喜欢这两个孩子,甚至有点讨厌。于是买一送一,要公子,送公主,跟圉和妾说:去秦国伺候你姑姑吧。
于是圉和妾到了秦国,一个在国宾馆做人质,一个在后宫跟着姑姑,当时两个孩子不到十岁。几年后,穆公把女儿怀嬴许配给了圉。而妾长大后,应该许配给了宗室公子或者将领大臣。所以那个占卜就有问题,圉是做了国君的人,而妾也没有做妾。

这就是韩原之战的始末。

番外篇I:穆公失马
有一年,穆公带兵在河西打猎,马丢了。派兵去查,发现是一群野人抓了吃了。野人就是没有土地的人,和流民比较接近。按照秦律,当斩。穆公仁德,说:“我听说,吃了马肉不喝酒,容易胀气。”于是赐给他们酒喝,放了他们。这群野人记住了穆公的恩德,正好当时在韩原附近做流民,为了报答穆公,参与了此次的战役。


番外篇II:秦晋之好
秦穆公四年(前656年),穆公娶晋献公女儿为正室,即穆姬,生公子罃[yīng],即秦康公。
秦穆公十七年(前643年),晋使公子圉为质于秦,秦妻子圉以宗女。
秦穆公二十二年(前637年),晋惠公薨,圉私自逃回国内继位。圉的行为引起了穆公的不满。把重耳从楚国请来,要求重耳娶怀嬴,穆公借兵给重耳打回晋国,重修秦晋之好。
秦穆公二十九年(前630年),秦晋联军伐郑,烛之武退秦师,秦晋开始交恶,开始400年战争(包括秦与三晋之间的战争)。

番外篇III:晋国三耻 国君被俘:韩原之战(前651年),惠公被俘。 主帅阵亡:箕之战(前627年),晋狄战争,晋国战胜,中军元帅先轸报君恩,以身殉国 。 霸业丧失:邲之战(前597年),晋楚战争,晋国战败,楚庄王称霸。

六卿制度

前637年,晋惠公薨,公子圉私自逃回晋国,在郤芮的支持下,继位成为晋怀公。公子圉的行为让秦穆公很恼火,把重耳从楚国接到秦国,帮助他争夺君位,后来齐国也来帮助重耳,重耳顺利继位,为晋文公,春秋第二位霸主。

周礼制度,天子六军,诸侯三军。三军一般有上中下、前中后、左中右等称呼。晋国采用的是上中下,中军为尊。西周早期制度,一军为12500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各国实力,远超三军,但是考虑周制,仍称三军,超编的改叫其它名字。

晋文公四年(前633年),改组三军,在将的基础上,增设了佐,即副将,实际上将佐各领一军。其中中军将(中军元帅)为正卿(上卿、执政),统领三军,相当于国相。其它将佐,为介卿(副卿、军大夫),合称六卿。六卿为世袭轮替制。六卿由文公流亡集团(狐氏、胥氏、赵氏、栾氏、先氏、郤氏、魏氏)和旧世勋贵(韩氏、荀氏、士氏/范氏)组成。

晋国六卿制度,前后变化过很多次:

晋文公四年(前633年),被庐之蒐[sōu](检阅军队),晋文公于城濮之战前始作三军,三军六卿。
晋文公八年(前629年),清原之蒐,晋文公增设新上军、新下军,合计五军十卿。
晋景公十二年(前588年),为奖励鞌之战立功将士,晋景公增设新三军,扩为六军十二卿。
晋景公十七年(前583年),下宫之难,赵氏被灭族,新三军合并为一军,四军八卿。
同年,在韩厥的建议下,赵氏复位。
晋悼公十四年(前560年),绵上之蒐,晋悼公裁撤新军,恢复三军六卿建制。
晋平公八年(前550年),栾氏之乱,栾氏被灭族,十一家六卿世家此时仅剩韩氏、赵氏、魏氏、智氏、范氏、中行氏六家,六家各占一卿,晋国六卿又被用来特指此六大家族。
晋定公十九年(前493年),铁之战,范氏、中行氏被灭,遂取消中军,六卿变为四卿(韩氏、赵氏、魏氏、智氏)。
晋出公二十二年(前453年),晋阳之战(前455年——前453年),赵魏韩三家联手灭执智氏,为最终实现“三家分晋”奠定基础。
晋哀公十八年(前434年),哀公去世,立幽公,赵魏韩三家瓜分晋国,晋室晋升曲沃、绛两座城。
晋烈公十三年(前403年),周威烈王赐封赵国、韩国、魏国,三国正式成为诸侯。
晋静公二十九年(前349年),赵、韩、魏完全瓜分了晋室,废晋静公为平民,晋国灭亡。

上图黄色为中军将

文公时期,中军将在流亡集团产生。后来的国君为了打压流亡集团,开始在旧世勋贵里面选拔中军将。其目的是用来平衡君臣关系,为六卿注入新鲜血液,比如三家分晋的韩氏、魏氏。

将他们分为派系,只是可以看出他们的上升渠道、出生背景,并非暗示他们之间的利益捆绑。

其中,旧世勋贵中,献公系两家,分别是士氏(范氏)和荀氏。士氏是士蒍的子孙,就是帮助献公屠戮公族的那个人;荀氏是荀息的后代,荀息帮助献公完成“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大业的人。

惠公系一家半,分别是韩氏和郤氏。韩氏是韩原之战里面,韩简的后人。另外半家为郤氏,郤芮子郤缺被贬为平民,后受到胥氏的举荐,为下军大夫,后来成为中军将,重新统一了郤氏,郤氏大宗主在郤縠[hú]之后,一直由郤芮的后人担任。

六卿十家的衰亡

第一阶段,流亡集团执政阶段(前633年——前601年)

郤縠——先轸——先且居——狐射姑——赵盾

前621年,春,在阳处父的建议下,赵盾和狐射姑互调军职,赵盾成为中军将,狐射姑担任中军佐。狐射姑嫉恨阳处父和赵盾,派族人狐鞫居刺杀了阳处父,狐鞫居也被赵盾杀了,狐射姑出逃,狐氏退出六卿。

第二阶段,旧世勋贵执政阶段(前601年——前566年)

郤缺——荀林父——士会——郤克——栾书——韩厥

前601年,郤缺废胥氏,胥氏没落。 前597年,邲之战,晋军战败,先榖擅自调兵,导致战败,楚庄王称霸。先榖怕遭到清算,于是勾结戎狄偷袭晋国,兵败,先氏被灭族。 前587年,郤克去世,栾书继任中军将。 前583年,发生下宫之难,赵氏在栾书、郤至的陷害下,被灭族,同年复位。 前574年,晋厉公任用胥童攻打三郤,郤氏被灭族。胥童同时打击报复栾氏、荀氏(中行氏)。 前573年,晋厉公被栾氏、荀氏所囚,胥童被杀,胥氏被灭族。

第三阶段,六家六卿阶段(前566年——前493年)

智罃——中行偃——士匄——赵武——韩起——魏舒——士鞅——智跞

前559年,中行偃(荀氏)任中军将,带六卿伐秦,下军将栾黡(yǎn)擅自退兵,栾黡与士鞅(范氏)继续攻秦,不克。栾钺战死,士鞅得脱,栾黡驱士鞅,士鞅奔秦国,自此栾范交恶,后归晋。 前552年,栾氏被士氏(范氏)诬告谋反,栾盈出奔齐国。 前550年,栾盈回到曲沃的封地,攻打国都绛城失败,栾氏被灭族。 前497年,赵氏内讧,赵鞅杀邯郸武,邯郸武之子赵稷勾结中行寅(荀氏)、士氏攻打赵氏,韩氏、魏氏、智氏(荀氏)三家帮主赵氏攻打中行氏、士氏,爆发铁之战。中行氏、士氏兵败出逃至朝歌,赵鞅围攻朝歌6年,前490年,中行氏、士氏出逃齐国,中行氏、士氏退出六卿。至此,晋国六卿还剩四家:赵氏、魏氏、韩氏、智氏。

第四阶段,四卿阶段(前493年——前453年)

赵鞅——智瑶

前475年,赵鞅去世,智瑶升任上军将,同时期(前473年),越王勾践灭吴,前472年,与齐鲁在徐州会盟,周元王封其为“越伯”,勾践成为春秋最后一位霸主。智瑶看在眼中,疼在心上,其实,早在赵鞅时期,就决定恢复晋国霸主地位,但没有付出行动。 前455年,智瑶决定要为晋国做点什么,于是要求三卿(赵魏韩)各献出一百里土地和一万户用于增强晋室。韩康子、魏桓子首先献出,赵襄子拒绝,智氏联合韩氏、魏氏伐赵氏。赵氏退守晋阳,史称晋阳之战。 前453年,联军攻晋阳不克,水淹晋阳,赵氏仍不投降。赵襄子策反韩康子、魏桓子,韩魏倒戈,反淹智氏军营,智氏兵败,赵襄子杀智瑶。至此,六卿仅剩赵魏韩三家。

历任中军将

番外篇IV:豫让刺赵

赵襄子灭智氏,智氏家臣豫让决定为智氏报仇,先是伪装成赵家的打扫厕所仆人,在赵襄子如厕时刺杀他,被赵襄子发觉,看在豫让是个义士,便放了他。然后豫让以油漆涂身,让身体溃烂,再吞火炭,让声音变得沙哑,假装乞丐在桥下伏击赵襄子的马车,可能是豫让满身脓疮太吓人了,惊吓了马匹,又被抓了。赵襄子劝说豫让无果,脱下朝服,豫让对着衣服连刺三剑,以谢智瑶,然后自杀了。

番外篇V:七穆三桓

郑国七穆:是指郑穆公兰(前628年——前606年在位)的子孙,其中包括良氏、游氏、国氏、罕氏、驷氏、印氏、丰氏。由于同出自郑穆公,因此把这七家统称为七穆。七穆自郑襄公开始轮流把持了郑国军政大权,成为郑国实际的统治者。

鲁国三桓:鲁桓公(前711年——前694年在位)有子庆父、同、牙、友。庆父之子——公孙敖,为孟孙氏;叔牙之子——公孙兹,为叔孙氏;季友之子无佚早死,立长孙——季孙行父,为季孙氏。三家皆出于鲁桓公,所以合称三桓,其中季孙氏排行最小,势力最大。叔孙氏分出来叔仲氏。鲁国后来废除中军,只有上下两军,四家各位军佐,轮流执政。

另,齐国六贵:高、国、田、鲍、栾、庆。高氏、国氏出于宗室,为上卿,高氏有两家,故又称为七贵。田氏为陈国公子出奔齐国的后人,鲍氏是鲍叔牙的后人,栾氏为齐惠公(公子元,桓公之子)之子子栾的后人,庆氏是公子无亏(桓公子)之子公孙庆克的后人。田氏对其它氏族进行分解:前545年,田氏联合其它五家,灭庆氏;前532年,联合鲍氏灭栾氏、高氏之一;前489年驱逐高氏之二、国氏,自此,齐国失去了宗室的支持。前487年,田氏灭鲍氏之后,在齐国一家独大。田和公元前386年放逐齐康公于海上,自立为国君,史称田氏代齐。

另,楚国七公族:屈、景、昭、斗、成、班、孙,皆出于公族,芈姓。其中,屈氏形成最早,氏族最大、景、昭两家皆是公子出身,所以三家最大。前381年,楚悼王去世后,公族追杀吴起,吴起趴在悼王尸体上,被公族射杀。楚国的法律毁王尸者,夷三族。楚肃王继位后,命令尹把射杀吴起同时射中楚悼王尸体的人全部处死,受牵连被灭族的有七十多家。三家借机打压其它氏族,自此,三家独大,轮流执政。

番外篇VI:四大国的关系

后世开国皇帝分封诸王子,以秦、晋、楚、齐四王最为尊贵。这是因为春秋时期,这四国最强大,面积也是最大。春秋时期,主要就是晋、楚之间的博弈,秦、齐则是晋、楚拉拢的对象。

春秋,从前770年平王东迁开始算,到前476年晋阳之战,晋国名存实亡,总共294年。前632年,文公五年,周王封文公为方伯,即诸侯长,晋国长期占据霸主之位,直到前597年,邲之战,楚庄王称霸。公元前575年,晋楚鄢陵之战,晋国复霸,公元前563年,晋、吴联合伐楚,之后,晋悼公与诸侯会盟,完全复霸中原,直到春秋末期,吴越的突然崛起,又昙花一现。

但是之后,大国之间,都逐渐开始没落,晋国虽一家之大,自身却被六卿蚕食;楚国在此后被吴、越前后攻伐,自身也陷入宗室之争;齐国在桓公之后,就失去了霸主的地位,也没有称霸的能力,君权逐渐被田氏控制,但是自身实力还是不俗;秦国自身东进受阻,只能在西边发展。

而四国之间,关系更加清晰:

从上面可以看出,晋国是谁都看不起、看不上,虽然自身六卿之间相互攻伐消耗了大量国力,但是对外时,一直以强者的面目示人,有点东汉末年的感觉。

以黄河为界,黄河以南的小诸侯,归附楚国,以北归附晋国。晋楚之间的争霸,实际上就是通过攻打对方的归附小国,来挑起大型国战。小国之中,以郑、蔡、曹三国最惨,其中郑国堪比惨王。曹、蔡两国偶尔归附齐国,寻求中立,但是郑、齐之间关系不好,偶尔齐国也来打郑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