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学问的前辈

 laoyu2012 2020-11-23





    前些天,我写了一篇小文《老前辈》。
    给大家讲了,老前辈点点滴滴的小事。

    其实,我的人生运气,真的很好。我经历了两代前辈领导。

    两代领导,我与他们相差二辈。

    老红军、老八路那一辈领导,是新中国的创建者,比我父亲还大“半”辈。
    应该称为:老前辈。
    
    知识型这一辈领导,是四十年前,国家改革开放,一批读过大学、有学问的人,进入到了省部级领导岗位。他们和我父亲同辈。
    应该称为:前辈。

    两代前辈人,一代是行武出身,一代是文人从政。
    二代人,相得益彰,都是时代的精英。
    这两代前辈,对我的影响都很大。
    
    几十年过去了,仍让人感叹,这些前辈,怎么这么有魅力呀?
    
    拿老百姓的话来说,他们都是有本事、有学问的人。
    跟有本事、有学问的人交往,长见识,有意思!

一、两个有学问的前辈


    宋汉良,浙江绍兴人,新中国第一代大学生。

    那一代大学生的最高理想是:
    到艰苦的地方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用知识,改变贫穷的中国。

    1954年,宋汉良这位地质专业高材生,主动申请来到了遥远、荒凉的新疆。
    他要为新中国,寻找石油。
    
    他们那一代地质工程师,用一生的青春,用芳华。
    在新疆荒无人烟、鸟不拉屎的地方。
    硬是用“脚量”,为囯家找到了“准噶尔”、“塔里木”两个大油田。
    用“手工”,为共和国抱回了两个大“金娃娃”。

    八十年代,宋汉良这位共和国第一代地质工程师,成为了新疆自治区党委书记,新疆一把手。
    我们这些秘书,就有幸可以跟领导一起工作了。
       1985年,何振梁来新疆考察。
    他可是国际奥委会成立126年来,第一位担任国际奥委会副主席的中国人。
    他也曾担任过中国奥委会主席和国家体委副主任。

    
    何振梁,也是八十年代,进入到省部级领导岗位的知识分子。

    他从小在上海长大,是解放前,震旦大学的大学生。
   (震旦大学,创立于1903年,是中国第一所私立大学)。

    何振梁,他曾担任过毛主席、周总理的法语翻译。
    由于,多年参与国际奥委会工作,他是省部级干部中,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前辈。
    
    人们常说,民国时代出大师。
    由于相隔几代人,我们这一代人,没有缘分见识民国时代的大师。
    但,我有幸零距离见识了,民国时代培养的大学生。
    
    民国时代培养的大学生,“含金量”是最高的。
    像我这样“文革”后的大学生,与前辈根本不是一个档次。
    
    这位知识型的前辈,身上依然流淌着民国时代知识分子的基因——不摆谱。
    
    他没带随从,更没有前呼后拥。只身一人,轻轻地来到了新疆。

    何振梁、宋汉良两位知识型的前辈相见,根本没有过多的客套和寒喧。
    
    何振梁主席告诉宋汉良书记,由于在国际奥委会上,要宣传中国,介绍中国。
    所以,他要亲自领略一下新疆。他希望不要打搅任何一位自治区领导,不要领导陪同。
    
    宋汉良书记,完全理解和尊重何振梁主席的意愿。
    仅安排我这个小秘书,全程陪同何振梁主席。

 我和新疆自治区党委书记宋汉良。   二、一个有情趣的大官

        八十年代初,“旅游”这个词,与新疆还不沾边。
    
    国际旅游,在新疆还是禁区。
    除国际登山队、专业考察队和政府外事接待之外,任何外国个人,是严禁进入新疆旅游的。

    在国內,人们刚吃饱肚子。
    还没到吃饱了撑着,自己花钱,去游山玩水的境地。
    
    当时新疆的草原、森林、沙漠、戈壁、冰川、大峡谷、古城遗址。
    随便你看,不要一分钱!
    
    因为,在当地农牧民头脑里,山啊、草啊、水啊、林啊,都是老祖宗留下的。
    如果客人,看了几眼,就要收钱,那就是“拦路抢劫,是坏人,是会被老祖宗诅咒的”!
    
    这就是当时,新疆真实的写照:
    原生态的山水,原生态的百姓。
    
    由于,没有自治区领导的陪同,我问何振梁主席,想去哪里?
    他说,一切听我的!

    一个是奥委会主席的前辈,一个是热爱体育的小后生。
    开始了无拘无束,新疆原生态自由行。
    
    一上车,没聊几句。我一下就与何振梁主席,零距离了。
 
    在车上,我一聊AC米兰的“荷兰三剑客”。
    何振梁主席居然如数家珍,给我讲起了AC米兰的百年历史,和贝卢斯科尼家族。

    那感觉,让我吃惊的一塌糊涂。

    说实话,在我眼里,前辈领导,都是只会工作的达人。
    缺乏个人情趣和爱好,哪有人知道AC米兰的“荷兰三剑客”。

    可眼前,一个省部级前辈,居然能将小小的足球,聊出背后深厚的人文、历史。
    甚至,从意大利的历史和艺术风格谈足球。
    我是开天辟地,第一次听到。
    
    这犹如,听易中天教授,通俗、易懂、风趣的“品三囯”。
    让人,听的长学问、长见识。

    “官”人,有了情趣和爱好。
    就会抹去“官味”,还原人的本性。
    人与人,自然就会成为朋友。

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中国奥委会主席何振梁  

我和何振梁主席在新疆天山。


三、平易近人,不是装出来的

    和前辈聊的来电了,我就放肆了。

    我问何振梁主席,我们不去饭馆吃饭,就去吃乡村街边的维吾尔族的烤羊肉、馕饼,行不行?
    
    说实话,乡村街边烤羊肉摊,烟熏火燎,根本谈不上卫生和干净。
    但一个烤羊肉摊,就是维吾尔族一家人生计的缩影。
    这是地地道道的人间烟火,是标准的原生态。

    何振梁主席马上接着说,太好了,就是要这种感觉!

    在乡村街边的烤肉摊上,维吾尔族大叔,用幽默、带节奏的吆喝声,招揽着行人。
    大叔,将烤得吱吱作响、飘散着孜然香味的羊肉串,夹在又香又酥的热馕饼上。
     然后,带着得意、逗客人开心的飞眼,递给我们。
    小巴郎(小孩),用那双黑兮兮的、干裂着口子的小手,给我们送上了热茶。
    
    何振梁主席边吃边说,好吃,新疆的羊肉串披萨太好吃了!

    维吾尔大叔,听着何振梁主席不断地赞美,他那幽默、夸张的吆喝声更大了!
    恨不得把全世界的人,都吆喝过来。
    
    何振梁主席非常友善、和蔼。
    拿出照相机,给烤羊肉串的维吾尔族大叔和小巴郎(小孩),一一拍照。

    几分钟之后,彩色照片,居然就像变魔术一样,从照相机里一张一张地跳了出来。
     
    维吾尔族大叔和小巴郎(小孩),看着何振梁主席送给他们一张张“从天而降”、神奇的礼物。
    父子俩惊讶的,张着大嘴,说不出话来。
    
    说实话,这种一次性成像打印出来的彩色照片,我也是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
    这可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啊!

    烤肉摊周边的维吾尔族老乡们,纷纷带着淳朴厚道的好奇,穿着油腻腻、皱巴巴的衣服,都凑了过来,紧紧围着何振梁主席,打看这神奇的照相机。
     
    何振梁主席,耐心的给他们讲解着照相机。

    付饭钱时,维吾尔族大叔死活不收钱,搞得我很不好意思。

    我们要走了,要上车了。
    维吾尔族大叔又追了上来,怀里抱了一个哈密瓜,手里拿了十个大馕饼,硬要送给我们。

    让我们说什么呢?
    只因何振梁主席,给乡亲们拍了照,送其留念。
    淳朴的维吾尔族大叔就硬不收饭钱,还要追着表示心意。
    
    这厚道、淳朴的举动。
    真的,让人无法用语言,表达此刻的心情!

    两个不同的民族,一个是省部级大官,一个是乡村卖烤肉的大叔。
    虽然语言不通,但人心的测试功能是相通的,是可以跨越民族、语言障碍的。
    
    卖烤肉大叔的心,完全能感受到:
    好人、坏人。
    
    识别出:假装和真诚的“平易近人”。

充满烟火气的新疆乡村小饭馆。

带有古典韵味的维吾尔族工匠。

阳光可爱的维吾尔族小巴郎(小孩)。     四、“地平线”下的真情

    我们沿着准噶尔盆地,驰入浩瀚无垠,茫茫戈壁时。

    何振梁主席,叫司机停车。
    
    方圆戈壁,茫茫无边。
    “地平线”,连结着四周的天边和大地。
    
    整个大地,只有我们三个人。
    人,只有在这个空旷无边的场景下,才会体验到:
    苍穹之下,天地浩大。
    每一个人,不管你是大官,还是小民。
    都像戈壁滩上的小草一样,渺小。
    
    何振梁主席,激动地感叹道:地平线,绝美的地平线!

    然后,他自说自话,一顿一挫,一字一句,大声畅诵着: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这朗朗的声音,在四周的地平线上回荡。
    
    看着眼前,何振梁主席率真的举动。
    我十分惊讶!
    这个前辈,是一个大官?还是一个浪漫激情的诗人?
    
    对他的激动,真情告白。
    我甚至不以为然。“地平线”,不就是遥远的“天边”吗?
    
    我这个新疆长大的人,最讨厌的就是戈壁滩上,那无尽无头,渺无人烟的“天边”。
    因为,它太空旷了、太寂静了。

    上车后,何振梁主席仍兴奋地说:
    新疆,有如此完美的 “地平线”,这是世界上难得的净土。
    在国内外,许多拥挤在喧闹城市的人,一生也见不到“地平线”!
    一生也听不到,万物寂静的美妙!
    这博大、宽阔的自然地理坐标,一定要珍惜保护,留给子孙后代啊!
    
    我这个在“文革”中,野蛮成长的一代。
    是根本无法理解,这个民国时期大学生的文化雅趣。
    同时也无法解读,处在拥挤、喧嚣的都市人,对广阔、博大、寂静的渴望。
    更不会体会,这个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前辈,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这就是,我们缺失文化素养、文化底蕴的一代人,对世界认知的短板。
    也是,我们与民国时期大学生的巨大差异。

    一个人的文明素质,是需要有文化底蕴和国际视野,来支撑的。

新疆戈壁滩,望不到尽头的地平线。               五、新疆自然风光,可以跟瑞士和美国西部相媲美
   
    我们继续沿着天山,行驶于绵绵丘岭,穿越激流峽谷,进入广袤森林。
    在百花盛开的大草原,眺望白雪皑皑的冰川。

    何振梁主席,完全被新疆原生态的景色所陶醉。
    
    新疆的景色,在他眼里,胜过一幅幅五彩缤纷、美轮美奂的油画。
    
    他结合新疆的景色,拿出瑞士、美国西部的自然风光,一一对照,点评欣赏。
    从他渊博的知识欣赏点评中:
    新疆,真的美极了!
    
    他说,新疆自然地貌风光,如此个性化、多样化、层次分明,完全可以跟瑞士和美国西部相媲美!

    新疆自然风光,可以跟瑞士和美国西部相媲美?
    
    八十年代初,中国老百姓,是不能因私出国旅游的。
    所以,瑞士和美国,在我们眼里都是神秘“高大上”的传说。
    而新疆,在人们眼里是荒凉、边远、落后的地区。
    
    何振梁,这位满世界跑,见过大世面的“名人”。
    给予新疆自然风光的赞美评价。
    
    我这个新疆人,听的是美滋滋的,觉得特别有面子。
    就好像自卑的“丑小鸭”,证明了是美丽的“白天鹅”。
    
    人呀,都喜欢听表扬的话,看赞美的东西。

    不是吗?多少世界文化遗产,自然风光。
    原来,就处在深山老林、边远地区,是无人问津的“土窝窝”。
    
    博得了名人、名家,赞美颂扬后。 “土窝窝”,就变成了“金窝窝”。

    四面八方的游客,不远万里,再拥挤不堪,也要争先恐后,目睹“赞美”的传说。
    
    一路上,何振梁主席又谈了许多,关于旅游产业化、商业化的问题。
    关于如何利用国际的平台,来策划、宣传、推介新疆,吸引全世界的目光。

    
    在当时的年代,这些都是我闻所未闻的的新观点、新思想。
    他,就是另一个世界,穿越过来的见多识广,先知先觉的前辈。   

仙境般的新疆巴音布鲁克大草原。

仙境般的新疆巴音布鲁克大草原。

我在新疆天山天池畅游。  
六、儒雅的前辈,愤怒了
    
    冰川,是新疆的特色。
    也是新疆的固体水库和珍贵水源。
    冰川雪水,滋润着广袤的新疆大地。
    
    我带着何振梁主席,兴致勃勃地去看海拔4562米,天山“一号冰川”。
   
    天山“一号冰川”,号称世界地质活标本。
    是我们国家考古、水文、气象、生物、地质等重要的观察点。
    
    在天山“一号冰川”之下。
    一家水泥厂为了开采石灰石,几座山被掀削了皮,光秃秃裸露着。  
    山下,水泥厂烟尘滚滚,肆意排放。
    
    野蛮开采和污染排放,双重叠加,侵蚀和吞噬着“一号冰川”。
    
    何振梁主席,看到这一片狼藉、破碎的山川,污浊的天空。
    他,气愤了。
    
    他愤慨地说,他一定要反映给宋汉良书记,坚决制止这种野蛮的开采和生产。

    我透过他的眼镜镜片,可以看到这儒雅的前辈,目光充满了愤怒。
    
    对他的激动、愤怒之情。
    这一次,我一点也不惊讶!
    
    我知道,这个前辈,身上流淌着中国知识分子的那种,士大夫精神。
    爱之越深,愤之愈怒。

    爱祖国,爱祖国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
    是他们,嵌入到骨子里的本质。
 
    原本是,趁兴而去。
    最后是,愤怒而归。

    后来,与宋汉良书记会面时。
    何振梁主席,非常坦诚地讲了,天山“一号冰川”的问题。
    
    然后,他说了一句富有哲理的话:
    珍贵的资源,一定是稀有的;
    稀有的背后,一定是脆弱的。

    他建议,石灰石矿,一定要停止开采。水泥厂,一定要搬迁。

    八十年代初,全国有一句流行的话:要想富,多办厂。
    当时,新疆工业企业非常少。每一个工厂,都像亲“孙子”一样心疼呵护。

    听了何振梁主席的述说,宋汉良书记,毫不犹豫地答应,废掉这个宠养的“孙子”。
    后来,水泥厂真的被迁移了,石灰石矿被封停了。

    敢担当的领导,才是百姓利益的守护者。
    敢较真的前辈,才更显男儿的无私气魄。

新疆天山一号冰川。   七、学长和学弟,两颗炽热爱国的心 
           我们回到了乌鲁木齐。
    何振梁主席与宋汉良书记的会面,就像学长与学弟,相见恨晚。

    我这个小秘书,有幸在旁边,蹭了两位前辈的知心交流。
    
    当时,国家刚开放。新疆也急需走向世界,吸引外资。
    
    可边远、落后的新疆,方方面面是闭塞的。甚至人脉资源,也是匮乏的。
    既没有港、澳、台的亲戚,也没有富贵的欧美朋友。
    对外望去,完全是一个穷汉子,两眼一抹黑,找不着富亲戚,贵朋友。
    
    为了新疆的对外开放,学弟谦卑地讨教,学长热心地指点。

    何振梁主席,在大大赞美新疆自然风光、淳朴民风之后。
    拿了一本黄色边框,英文版《国家地理》杂志,送给了宋汉良书记。

    宋汉良书记,作为国家高级地质师,他是识货的。
    他知道这本杂志,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国家地理》杂志,是1888年美国地理协会创办的,百年顶级品牌。
    杂志主要内容是,介绍世界各国的文化、历史、民俗、自然风光。
    尤其是,图片水准,万里挑一,世界一流。
    在全世界的精英阶层,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
 
    但当时,国外的书刊是被封闭的,国际传媒是被阻断的,拒其于国门之外。
   
  《国家地理》杂志,也不例外。
    所以,我也是第一次看到,这本杂志。

    何振梁主席,认真地对宋汉良书记说。新疆的风土人情、地貌风光,非常有个性,多样化。
    
    他要通过他的国际人脉关系、社会资源,通过《国家地理》杂志这个平台,将中国新疆介绍给全世界。
    让全世界,了解和认识中国新疆。
    
    通过国际传媒,掀开新疆神秘而美丽的面纱。

    有学问、有眼界的前辈,就是与众不同。
    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他也能找到弥足珍贵的、最佳的对外开放路径和桥梁!
    
    宋汉良书记,平时在我们眼里是一个严谨、平易的知识分子。

    此时,只见他真心的激动,真情的感谢。因为他知道:
    人脉就是资源,人脉就是资本。
    国际人脉资源,就是对外开放的高速公路。
    
    何振梁主席接着又说,国际奥委会背后,有很多国际大财团的赞助和支持。
    其中,许多知名的国际人士,就是他的朋友。
    他可以介绍他们,到新疆来看一看,亲身体会新疆的美好和投资价值,为新疆的发展提供资金和技术。
    
    人们都知道,雪中送炭的人。
    就是,贵人!
    何振梁主席,就是新疆的大贵人!
    
    这些国际渠道、平台、囯际人脉资源。
    对中国新疆,走向世界,吸引外资,是何等的重要和急需!
    又是,何等的珍贵呀!

    何振梁,这位国际奥委会主席。
    此时的行为,已经超出了他的工作范围。
    
    我时常在想,为什么这些前辈,会把自己珍贵的人脉资源,介绍给毫无个人利益的新疆?
    
    是学长,对学弟的倾力相助 ?
    还是新疆各族人民的淳朴热情,感动了他?
    还是他看到了“地平线”之外,更远的未来和美好?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两个有良心的知识型前辈。
    他们,是真心的大公无私!
    国家的发展,百姓的利益,在他们心里,是至高无上的。
    
    两个知识型前辈,用拳拳赤子之心,殷殷报国之情。
    联手打开了,向世界展示中国新疆的窗口。

    四十年前,我们国家的对外开放,就是由这样一批有见识、有学问的领导。
    用“手工”,一厘一毫地推动和撬开,封闭了几十年的国门和世界之窗。
    他们,让世界了解了中国,让世界认识了新疆。

    知识,掀开了新疆的面纱。
    眼界,推动了新疆的开放。   

美丽的新疆伊犁大草原。

美丽的新疆伊犁大草原。    
八、一个童话般的的美丽城市,与我们和子孙后代擦肩而过
    
    何振梁主席与宋汉良书记,两位学长与学弟,越聊越投机,越聊越嗨。
    聊到了,一个非常现实的话题——城市建设。

    由于历史的原因,八十年代初,乌鲁木齐也与许多城市一样,大都是破矮的平房。

    全市最高的建筑,就是刀郎那首脍炙人口的歌曲,“2002年第一场雪”中,所唱到的八楼(八层楼)。
    
    整个城市,没有特色、没有品位、没有韵味。
    
    这也难怪,当时老百姓也才刚能吃饱肚子。还谈什么城市特色、品味、韵味。

    那,怎么建设一个美丽的城市呢?
    
    何振梁主席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一个城市,不仅仅是看,城有多大,楼有多高。更重要的是,它的特色、人文和人与自然和谐的结合。
    瑞士风光为什么让人神往?
    其实质,就是将雪山、草原、森林,这些自然风光,完美的与城市建筑相结合。

    宋汉良书记说,雪山、草原、森林、地平线,这些自然要素,乌鲁木齐都有啊!
    更难得的是,乌鲁木齐四周有广阔的戈壁,这是难得的土地资源。
    
    更稀有和珍贵的是:
    乌鲁木齐有海拔5445米的天山博格达峰。在蒙语中就是“圣山”。
    乌鲁木齐自身,在蒙语中就是“美丽的牧场”。
    
    此话题一打开,这两个前辈的思想火花,就燃烧了起来。

    学长和学弟,一个是具有国际视野的名人,一个是科研能力极强的总地质师,两人越谈越兴致。
    两个前辈,竟亲自“进场”,动手做城市规划思路了。

    两个跨界的省部级领导,亲自动手,为一个城市做规划思路,可能在我们国家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宋汉良书记,让我找来了乌鲁木齐规划图、地形图和大白纸。
    学长和学弟边议、边写、边画。

    一个决定乌鲁木齐,未来面貌的规划思路,在脑力激荡中勾勒了出来。

    为什么人们,都喜欢“海景房”?“山景房”?
    就是因为大海呀、大山呀,是相对稀缺的资源。
    
    那“雪山冰峰景色”,就是一个极缺的珍贵资源。

    学长,学弟认为,一定要将最珍贵的资源“雪山冰峰景色”,镶嵌在乌鲁木齐。
    让城市的全体人民,都能享受珍贵的稀缺资源。

    所以,未来乌鲁木齐的城市定位,必须是:
    一个与“雪山冰峰”相伴的城市。
    天山博格达冰峰,必须是市民和游客视野中的聚焦中心。

    两位前辈,还定出了几条具体的实施标准。

    所有的道路,在改造、新建时都要打通,让人的视野畅通无阻。
    
    面向天山博格达冰峰的道路。
    要让行人、游客,可以驻足尽情的欣赏天山博格达冰峰。
    其他方向的道路。
    要让行人、游客,一眼就能望到地平线。
    
    在旧房改造和新房建设中,利用广阔的戈壁,地形差异,建设错落有致的民族风情建筑。
    
    让更多的家庭、市民、游客,推开窗户,或依偎在窗前:
    天山博格达白雪皑皑的冰峰,就能进入眼帘。

    两位学长、学弟越谈越兴奋。
    居然,还谈到了未来乌鲁木齐的建筑外墙的颜色。
    
    何振梁主席建议,可以参考世界闻名的,希腊爱琴海圣托里尼城市的色调。
     白色、蓝色,为城市建筑外墙的主基调。
     与蓝天、雪山相呼应,给人以清透、优雅、洁净、朝气。

    何振梁主席还建议,乌鲁木齐四周的戈壁荒漠,可以种植既有经济价值,又有观赏美感的,法国普罗旺斯的薰衣草。
    
    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童话般的城市啊!
    
    蓝天、冰峰、草原、薰衣草、地平线,以及浓郁民族风格的建筑。
    完美和谐的与城市各族人民,旅游观光客相融合。

    历史,往往就是一个偶然的机缘,就决定了它的未来。
    
    何振梁主席说,如果我们把“美丽的乌鲁木齐”,这张牌打好了。
    新疆的对外开放,就有了最好的窗口。
    国际旅游、国际航空,都会接踵而来。

    他还讲一个数据,瑞士每天有300架次的飞机,接送旅游、会展、观光客。
    他认为,如果“美丽的乌鲁木齐”建成了,未来每天300架次的飞机进出,一点也不是梦。

    当时,乌鲁木齐每天进出港的飞机,也就是10架次左右。
    这天地之差的飞跃。我听得是非常、非常的兴奋,甚至是亢奋。

    蓝图,越绘越清晰。
    夏天,中外游客来乌鲁木齐天山天池、南山牧场、大峡谷游玩,看草原,看薰衣草,看雪山冰峰。
    冬天,来滑雪。
     
    一个中国“瑞士”的诱人蓝图,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一个中国旅游大省的美好前景,让人无限的憧憬。
    一个有特色的旅游“网红”,将吸引世界。

    何振梁主席说,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
    他建议,通过立法,将百年城市的规划固定下来。
    通过几代人不懈的努力,乌鲁木齐这个城市,就一定会与众不同,一定会成为旅游圣地。

    多么可敬的前辈!
    他们用炽热的心,把公家的事,当成了自己家的事。
    把见识、学问,甚至激情和浪漫,倾注在老百姓美好的未来。

    日后,宋汉良书记还特别邀请了,上海同济大学的城市规划专家,来新疆。
    与新疆的城市规划设计部门,共商规划。

    但历史,往往又会捉弄人,让人扼腕痛惜。
    
    宋汉良书记,这个有良心、有学问、能干事的好前辈。
    由于超负荷工作,积劳成疾,病倒在领导岗位上,英年早逝。

    我们这个体制,有一个“特色”。这就是:一任领导,一任规划。
    
    短期政绩的压力,造成新官没有动力,愿去做长远规划的事,去做前人栽树的事。
    
    两个有学问的前辈,曾经激情澎湃、创意满满,绘制的百年蓝图,也就戛然而止,束之高阁了。
    真是,雄图未展,便付之东流。

    三十五年过去了。
    充满浪漫人文情怀,百年之计的大戏剧本,弃之未用。
    剩下的,就是自娱自乐的“广场舞”了。
    
    现在,乌鲁木齐高楼耸立,鳞次栉比。
    城市人口和城市面积,都比三十五年前,大了五倍。
    
    但,它与全国所有城市的DNA都一样。没有自己的个性,特色和韵味。
    没有了,与众不同的差异。
    
    没有了:
    行人、游客站在道路旁,
    市民、游客推开窗户,
    就能一眼望见,白雪皑皑的博格达冰峰,看见遥远地平线的美丽画面。
    
    更没有了,希腊爱琴海圣托里尼城市的色彩。
    没有了,法国普罗旺斯的薰衣草高雅的色彩。
    
    贫穷,会限制人们的想象力。
    短识,会挡住长远的大蓝图。
    
    真是,一个个“短视”的小巴掌,就挡住了一座城市的美丽。
    挡住了一座城市的灵魂——天山“博格达冰峰”!
    
    两位有学问的前辈,何振梁主席和宋汉良书记,曾经美好的愿景,只能成为梦想了!
    而且,是永远的梦想!
    
    一个与天山博格达冰峰,相伴的美丽城市,与我们擦肩而过。
    与我们子孙后代,擦肩而过。

    这就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一个不可逆转的痛惜现实!

”圣山“天山博格达冰峰。

”圣山“天山博格达冰峰。           2015年,何振梁主席去世。
    国际奥委会,连续三天降半旗。

    纪念这位两次(1993年、2001年),站在申奥主席台上。
    自信地用奥林匹克第一官方语言——法语,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申奥的信心。
    并最终将奥运会带到中国的,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中国奥委会主席——何振梁。

    弹指一挥间,几十年过去了。
    何振梁主席、宋汉良书记,这两位有学问、敢担当、有情怀,充满着激情、浪漫色彩的前辈。
    永远,让我们怀念和尊敬。
    
    怀念,改革开放第一代领导。
    怀念,有学问有情怀的前辈。

我的微信号:zhujian195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