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技法解析

 溪蕊222 2020-11-23

​◎ Rdfd

7、王损之《曙观秋河赋》技法解析 只看楼主

1#也学时贤

收藏2017-8-8 18:06:21

7、曙观秋河赋(以“寥天1晓清,景曜2昭晰3”为韵)王损之(唐)

    邈4彼斜汉,丽于中天5。遇良宵之已艾6,与清景7而相鲜。势则昭回8,既阑干9而远映;时方萧瑟10,亦泛滥而高悬。的尔11遥分,凄然仰眺。澄奕奕之浮彩,隐苍苍而引曜12。孤星13回泛,状清浅14之沉珠;残月斜临,似沧浪15之垂钓。轻晖幕幕16,远景萧萧17。色分隐映,光凝泬寥18。拟瀑布而不落,似轻云之欲销。夜景将分,清光向晓。萦碧落以回薄19,澹晴空而缥缈。跻攀不及,限一水20以心遥;瞻望空劳21,邈九霄而思杳。发迹22无际,凌虚23不倾。积曙色24之牢落25,涵爽气26之凄清。疑曳练27而势远,讶残虹而体轻。远想牵牛,渐失迢迢之状;摇思弄杼,无闻轧轧之声28。景气潜昭,氛埃远屏29。宁在地以为状,信滔天而挂影。可以玩清光,狎馀景。分晖爽亮,向晓色而亭亭30;远势纵横,带秋光之耿耿。伟兹垂象,倬彼青霄。映星躔之的的31,出云路以昭昭。想穿凿32之初,悠然莫测;稽源流之始,邈矣方遥。则知匪自人功,实惟天设。自虚无33而想象,界寥廓34而昭晰。意天边之横注35,远若波澜;想空里之潜流,遥疑呜咽36。宜其临清泚37,挹澄澈。傥38天路39之可升,与清漪40而比洁。

2#也学时贤

2017-8-8 18:06:45

作者简介:

    王损之,生卒年不详,生平事迹少有记载,大抵活动于唐德宗时期。唐贞元十四年进士。《全唐诗》仅存诗一首,《文苑英华》存其赋三篇,即《曙观秋河赋》、《饮马投钱赋》、《汗血马赋》,均是律赋,其赋以规模严谨、属对精工、善于想象而见长。

3#也学时贤

2017-8-8 18:07:13

字词注释:

1、寥天:辽阔的天空。《庄子大宗师》:“安排而去化,乃入於寥天一。”郭象注:“安於推移,而与化俱去,故乃入於寂寥而与天为一也。”后遂用“寥天”指道教所谓虚无之境,即太虚。

2、景曜:光彩照耀。《文选张衡》:“饰华榱与璧璫,流景曜之韡晔。”李善注:“景,光也。”

3、昭晰:光亮,光耀。三国魏曹丕《济川赋》:“美玉昭晰以曜晖,明珠灼灼而流光。”西晋陆机《文赋》:“其致也,情曈昽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

4、邈:距离遥远。陆机《谢平原内史表》振景拔迹,顾邈同列。

5、中天:高空中,当空。《列子周穆王》:“王执化人之袪,腾而上者,中天乃止。”

6、艾:终止,断绝。《诗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艾。”

7、清景:犹清光。三国魏曹植《公宴》诗:“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参差。”晋葛洪《抱朴子广譬》:“三辰蔽於天,则清景暗於地。”8、昭回:谓星辰光耀回转。《诗大雅云汉》:“倬彼云汉,昭回于天。”朱熹集传:“昭,光也。回,转也。言其光随天而转也。”

9、阑干:横斜貌。三国魏曹植《善哉行》:“月没参横,北斗阑干。”10、萧瑟:凋零,冷落,凄凉。《楚辞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11、的尔:分明貌。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屹然特立,的尔殊形。”

12、引曜:犹辉映。汉张衡《西京赋》:“流景内照,引曜日月。”13、孤星:指黎明时的残星。亦指单独出现的星。

14、清浅:谓清澈不深,此指银河。南朝宋谢灵运《从斤竹涧越岭溪行》:“苹蓱泛沉深,菰蒲冒清浅。”王琦注:《古诗》:河汉清且浅。

15、沧浪:古水名。《书禹贡》:“嶓冢导漾 ,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 之水。”孔传:“别流在荆州。”《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16、幕幕:覆布周密貌。汉 张衡 《思玄赋》:“建罔车之幕幕兮,猎青林之芒芒。”南朝梁武帝《青青河畔草》诗:“幕幕绣户丝,悠悠怀昔期。”

17、萧萧:形容凄清、寒冷。晋陶潜《祭程氏妹文》:“黯黯高云,萧萧冬月。”唐韩愈《谢自然》诗:“白日变幽晦,萧萧风景寒。”18:泬寥:亦作“泬漻”。清朗空旷貌。《楚辞九辩》:“泬寥兮天高而气清。”王逸注:“泬寥,旷荡空虚也。或曰,泬寥犹萧条。萧条,无云貌。”

19、回薄:萦绕。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二》:“忽有一洲自生,沙流回薄。”

20、一水:此之银河。语出古诗十九首《迢迢牵女星》。后文牵牛一骈,亦出此。

21、空劳:徒劳,白费。例句前蜀牛希济《临江仙》词之六:“水精宫殿岂无因。空劳纤手,解佩赠情人。”

22、发迹:犹兴起。亦指兴起或出现的过程或情况。《史记?太史公自序》:“秦失其政,而 陈涉发迹。”

23、凌虚:升向高空或高高地在空中。三国魏曹植《节游赋》:“建三台于前处,飘飞陛以凌虚。”

24、曙色:拂晓时的天色。南朝梁简文帝《守东平中华门开》:“薄云初启雨,曙色始成霞。”

25、牢落:犹寥落。稀疏零落貌,零落荒芜貌。司马相如《上林赋》:“牢落陆离,烂熳远迁。”李善注:“牢落陆离,群奔走也。牢落,犹辽落也。”

26、爽气:明朗开豁的自然景象。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王子猷作桓车骑参军,桓谓王曰:‘卿在府久,比当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视,以手版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

27、曳练:铺开的白绢。常用以比喻白色的云气或江水。如宋司马光 《和王介甫巫山高》:“巫山高,巫山之高高不极,寒江西来曳练长。”

28、轧轧之声:此骈语出古诗十九首《迢迢牵女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29、氛埃:污浊之气,尘埃。《楚辞远游》:“风伯为余先驱兮,氛埃辟而清凉。”屏,隐藏、遮蔽之意。《广韵》、《集韵》、《类篇》,必郢切,音丙 。

30、亭亭:遥远貌;长久貌。司马相如《长门赋》:“澹偃蹇而待曙兮,荒亭亭而復明。”李善注:“亭亭,远貌。一云将至之意。”

31、的的:光亮鲜明貌。南朝陈徐陵《在北齐与杨仆射书》:“至于铛铛晓漏,的的宵烽。”唐陈子昂《宿空舲峡青树村浦》:“的的明月水,啾啾寒夜猿。”

32、穿凿:开凿,挖掘。汉焦赣《易林井之归妹》:“穿凿道路,为君除舍。”《汉书沟洫志》:“奏请穿凿 六辅渠,以益溉郑国傍高卬之田。”

33、虚无:天空,清虚之境。汉司马相如《上林赋》:“然后扬节而上浮,凌惊风,历骇猋,乘虚无,与神俱。”

34、寥廓:空旷深远。《楚辞远游》:“下峥嶸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洪兴祖注引颜师古曰:“寥廓,广远也。

35、横注:指横流之水。

36、呜咽:形容低沉凄切的声音。汉蔡琰《胡笳十八拍》:“夜闻陇水兮声呜咽,朝见长城 兮路杳漫。”

37、清泚:清澈,亦指清澈的水。南朝齐谢朓《始出尚书省》诗:“邑里向疏芜,寒流自清泚。”

38、傥:表示假设,相当于倘若、如果。《史记伯夷传》:“傥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39、天路:天上的路。汉张衡《西京赋》:“美往昔之松乔,要羡门 乎天路。”亦喻及第、出仕等。唐王建《山中寄及第故人》:“如何弃我去,天路忽腾驤。”此处乃作者双关语也。

40、清漪:谓水清澈而有波纹。《诗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

4#也学时贤

2017-8-8 18:07:30

赋意白话诠释:

    遥远之银河,附着于天上,逢美好夜晚将尽,遂与清光共鲜明。其势光耀回转,横斜于天空而远映波光;时值萧瑟之秋天,亦如秋水般泛滥浩淼而高悬挂于中天。清晰分明而中分天空,人孤寂凄冷地仰望。澄澈明亮而且浮光溢彩,在苍茫夜色之下辉映。回照之残星,就像在清水中沉着一颗珍珠;弯月斜照,像用渔勾在沧浪垂钓一般。轻轻辉覆布,远景凄清萧瑟。色彩隐约掩映,光辉凝于清朗空旷之天空。像瀑布一样,但不会落下来,又象轻云要销散一样。夜景将散尽,清光渐晓。萦绕天空而回旋,晴空澹澹而缥缈。欲登攀而不能,限于一条天河而心思遥遥;徒劳地仰望,远望遥远的天空中,思绪也变得遥远飘渺。天河的发端无边无际,凌驾在虚空中而不倾泻下来。汇聚了稀疏的曙色,内涵了凄清的朝气。觉得像白色的丝练一样越来越远,惊讶其如彩虹而体态更轻。遥想牵牛星,渐失遥遥的形状;遥想那织女正在弄织布机,而听不到轧轧的织布声。日欲出之景象慢慢鲜明,夜霭像屏幕一样遮蔽在当中。难道只有地上才有的景象吗,这确实是天河之的景象啊。可以把玩清光,玩耍余景。光辉渐渐爽亮,晓色遥遥将至;远望纵横之气势,带着明亮的秋光。宏大之景象,在天空中高大鲜明。辉映出星辰运行的路径,显现出清晰的运行轨道。想着天河开凿的开始,年代悠远难以推测;考察它源流的开端,遥远飘渺难以找到。于是知这天河确实不是由人力而为,而是上天的创造,从虚无中想象而来,然界分高远空旷之天空却清楚明晰。想象着天上横流之水,远看波澜壮阔;遥想高空之暗流,遥听好像呜咽不绝。应该面对清流,采一掬清澄天河水。假如天路可以攀升,我愿意与这清澈涟漪比较洁白。

5#也学时贤

2017-8-8 18:07:51

用韵章法句法用典诸技法分析:

    王损之之《曙观秋河赋》,以丰富之想象,工致之笔法,灵活之韵律,铺写凌晨之银河,句甚娟雅,审题甚精,处处着言于“曙”字,此与卢肇之《天河赋》,皆描写银河之千古名篇也。

    从声韵而论,该赋韵题为“寥天晓清,景曜昭晰”,虽平仄各半,然平仄并不相间,作者易其次第,以平仄相间之方式呈现。其韵分别为:先韵“天鲜悬”,啸韵“眺曜钓”,萧韵“萧寥销”,筱韵“晓缈杳”,庚韵“倾清轻声”,梗韵“屏影景耿”,萧韵“霄昭遥”,屑锡韵“设晰咽澈洁”,(析者按:以中古音韵晰字为锡韵,余者皆屑韵,不知如此用韵何故?莫非作者之地域晰字亦入屑韵耶?抑或误用也。聊存此惑。)共计28韵,用韵除末韵外,皆用韵精严细密。如“澄奕奕之浮彩,隐苍苍而引曜”,“萦碧落以回薄,澹晴空而缥缈”,“宁在地以为状,信滔天而挂影”,“自虚无而想象,界寥廓而昭晰”,此四骈长句作骈,并不仅以平仄衡量,而皆求四声细化。该赋啸萧筱三韵与庚梗两韵皆连用,虽平仄有异,然因属于同韵部,故低昂相互,阴阳和谐,且“跻攀不及,限一水以心遥;瞻望空劳,邈九霄而思杳”、“分晖爽亮,向晓色而亭亭;远势纵横,带秋光之耿耿”两隔句,作者逆沈隐侯大韵之说,于第二三分句处,故意用与韵同部之字,使得韵声连绵、铿锵不绝,由此可见作者于声韵学运用之巧妙。该赋运用叠词五对,有同声联绵、叠韵联绵词语骈对甚多,皆工致俊俏,亦作者善于声韵之一证也。

    从章法而论,此篇第一韵先韵为第一段乃开篇破题,以“斜汉”破题中“河”字,以“良宵已艾”破“曙”字,以“时方萧瑟”破“秋”字,至于“观”字则无处不在矣;破题罢,作者自“仰眺”而始,以“啸萧筱”三韵为第二段,以细腻之笔写“观银河”,其中“孤星迴泛,状清浅之沉珠;残月斜临,似沧浪之垂钓”,景象极美;庚梗萧三韵与屑韵之前半部分止于“呜咽”者为第三段,乃观罢之“所思所慨”也,其中“远想牵牛,渐失迢迢之状;遥思弄抒,无闻揰揰之声”,“意天边之横注,远若波澜;想空里之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