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式催婚,正在变相催命

 国馆官方 2020-11-24

催婚背后,是年轻人承受不起的代价。

01

O N E

几天前,#民警回应女子被催婚后天跳河轻生#上了热搜,

事情是这样的:

贵州的一个26岁女子被疯狂催婚,可她不想结,心情十分焦虑,

当天下午她在桥头等公交,左等右等也没等到公交车,

一气之下产生轻生念头,从桥头跳下自杀,

幸亏有路人看到报警,才没造成悲剧。

被救上岸的女子向民警倾诉:

感觉全世界都在跟自己作对,

一时想不开就跳河了。

这条被阅读96万次的新闻,下面最高赞的评论是:

求教,怎么若无其事把这个新闻转到家庭群里。

这件事暴露了真实又扎心的现实:年轻人最怕的不是结婚,而是催婚,

02

T W O

当我在百度上搜索“催婚”时,出现的相关搜索是:

“催婚催得受不了,催婚催到死,被催婚好痛苦……”

我想起逢年过节,自己被催婚的苦逼情景:每次回家,从爸妈、兄弟姐妹、七大姑八大姨,到左邻右舍,

一见面就是“有对象了吗”“什么时候结婚啊”“怎么还不找啊”“年纪不小了该结婚了”......

这些像是念紧箍咒一样的问话,每次我都只能以苦笑回之。

大到30多,小到不及20岁,被催婚困扰的年轻人,恨不得直接从大街上随便拉一个人回家交代;有些干脆选择不回家过年,成为“躲年族”;甚至有些被逼疯了的年轻人,采取极端手段,如断绝关系,自杀等。

27岁的女子,就是被父母的逼婚(疯)下选择跳楼自杀。

这位女子学历高,月收入两三万,因27岁未婚,父母逼她频繁参加各种相亲,

每次相亲失败后都遭到父母数落,最后承受不了,从17楼一跃而下,

留下一封遗书:“你们安排冥婚吧,我再也不会反抗了”。

结婚本是一件幸福的事,可经常爆出催婚的悲剧事件,

催婚背后,是年轻人承受不起的代价。

03

T H R E E

根据中国青年报早年展开的调查显示,超过了六成的青年,都曾有过“恐婚”倾向。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年轻人害怕婚姻?

61.7%受访者认为是“离婚率过高、失败的婚姻”是主因。

B站上有个UP主采访了多位恐婚女生,做了一期采访视频。

很多人跟受访者林小姐一样,

经历过原生家庭的失败婚姻,

对婚姻产生了很多消极的东西。

宁愿不要结婚,也不要进入那样的家庭里。

大多数人对婚姻的最初看法,来源于幼年对家庭婚姻关系的感知,

看多了“夫妻不合,家庭失睦”黑暗的一面,就会觉得婚姻带给人更多的是痛苦。

很多人恐婚,大概是见多了婚姻的悲剧,不相信婚姻能带来幸福。

其次,没有做好承担婚后责任的准备,是害怕结婚的另一个原因。

习惯了“一人吃饱,全家不愁”的单身自由,害怕走入新的环境,害怕承担婚后责任,不想失去一个人的快乐。

对年轻人来说,结婚意味着要面对更多现实问题:照顾双方父母,打扫家务,做饭带孩子以及婆媳关系等等。

这些和婚前相比,明显生活质量降了一大半,

现在年轻人的压力大,职场PUA已经压得他们透不过气来,还要让他们去承受来自家庭的压力,不恐婚才不正常。

当代年轻人对“催婚”恐惧到什么程度?

恐惧到电话不敢接,恐惧到有家不敢回,恐惧到租恋人欺瞒父母,甚至恐惧到人间不值得,去和这个世界说再见。

04

F O U R

年轻人之所以害怕催婚还有个更现实的问题:钱。

看到过关于“结婚成本”的调查,北上广一线城市的结婚成本都是百万起,

也许你会说,那回农村结婚。我的家乡,一座南方四五线农村,彩礼也是水涨船高,前些年流行6.6万,现在是8.8万起,

这还算好的,听北方的同学说,他们农村结婚礼金要求“万紫千红”,即一万张5元(紫色)钞票和一千张百元(红色)钞票,

此外,在县城买房(贷款也行),加上一辆10万起步的车,也是标配,

总的算下来,农村结婚最低成本也超过了二三十万。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为70892元,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

按照约定成俗的结婚标配,需要6-10年才结得起婚。

为了让孩子结婚,很多家庭掏空了多年积蓄,贷款结婚的家庭不在少数。

结婚之前还能过个小康,结婚之后回到了解放前,

因婚返贫,因婚举债的事件屡见不鲜。

经常看到网上爆出这样的新闻:相爱多年的情侣,准备携手进入婚姻殿堂,谈婚论嫁时却因高价车房、天价彩礼或突然加价等问题而劳燕分飞,

在这种“用钱结婚”的潜移默化下,大到社会,小到家庭,一说到结婚,

先想到的是有没有钱结婚,而不是这两人有没有感情,

金钱凌驾在感情之上,高价结婚成本的背后,是社会对结婚者的一次抢劫,

很多家庭都负担不起动辄数十万的结婚成本,为了结婚,一个家庭只能背债而行。

与其说结婚,不如说“劫”婚更准确,这种结婚,会要了人的命。

05

F I V E

武志红老师在《中国式的情与爱》一书中,

直言年轻人对婚姻失望的真相:那些对婚姻失望的人,其实也是对自己很失望。

我们生活在充满功利心和追求人生成功的社会,

要有房有车,要事业有成,要成为精英,要进入上层。

社会的过高期望给年轻人带来了更多失望:买不起车房,对自己很失望;没做到高管,对自己很失望;没自己事业,对自己更失望。

要成功,没有,谈婚姻,不配。他们焦虑自卑,怀疑自己,自我否定。

年轻人的奔溃,真的就是在那一瞬间:没等到公交车,世界就崩溃了;没相亲成功,就承受不住写遗书了。

我很喜欢一个B站的up主“可妈可吗”,

是一对毕业于清华的95后年轻爸妈:可爸和可妈,

可爸当年在七夕那天求婚,没有烛光晚餐,只有学校食堂,

也没有轰轰烈烈,就跟往常一样,普通又平淡的一天,

只是在睡觉前拿出一个戒指,对可妈说:这是给你的戒指,戴上吧。

若是按照世俗的结婚标配,他们是结不了婚的。

因为他们结婚时没有彩礼,也没有婚车婚房,哪怕到现在有了宝宝,却还没有车。

今年七夕前一天可爸说要给可妈买“电动车”,并带她去试驾了两部新能源汽车。

可妈非常激动开心,质疑说“我们没有那么多钱啊”“你是逗我吧”“不买是小狗”。

可爸信心满满回:“恩,不买是小狗”。

到了七夕当天,可爸送了一辆真的电动车:两轮的!

从四轮到两轮,虽然是空欢喜,但是可妈还是很幸福开着电动车去溜达。

可妈会在视频号里分享一些带宝宝的育儿知识,以及推荐一些阅读书单,

现在这个视频号,已经从我最初关注时的3万粉丝涨到了47万。

如今他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可妈还在一边带宝宝,一边考博。

婚姻是什么?

就像可妈说的:婚姻不应该被物质所迷惑或包围,婚姻也不是实现阶级跨越的工具。

想起一位父亲在女儿婚礼上说到:“婚姻不是1+1=2,而是0.5+0.5=1,结婚之后,两个人各去掉一半的个性,才能组成美满的家庭。”

婚姻是一个共同奋斗,获得幸福的过程,若想得到更好的物质生活,需要双方一起努力去创造,而不是通过结(劫)婚来获取。

资料来源:

中国青年报《61.2%受访者坦言自己有“恐婚”倾向》

搜狐网《看完了各地的结婚成本,你还敢结婚吗?》

国家统计局《从居民收支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就》

B站《当代年轻人为何恐婚?》、《拜托了学妹》

*图: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今日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