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讲座】古雨说茶事

 高山仙人掌 2020-11-24


茶起源于何时,具体不可考,但历史悠久是可以肯定的,唐代陆羽茶经》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神农本草经》中写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而时日渐久,饮茶之风兴盛,茶文化亦随之兴起。陆羽和皎然等一批文化人非常重视茶的精神享受和道德规范,讲究饮茶用具、饮茶用水和煮茶艺术,并与儒、道、佛哲学思想交融,而逐渐使人们进入他们的精神领域。

在一些士大夫和文人雅士的饮茶过程中,还创作了很多茶诗,仅在《全唐诗》中,流传至今的就有百余位诗人的四百余首,从而奠定汉族茶文化的基础。

 

禅,梵语作“禅那”,意为坐禅、静虑。南天竺僧达摩,梁武帝时来中国。当时南朝佛教重义理,达摩在南朝难以立足,促到北方传播禅学,北方禅教逐渐发展起来。禅宗主张坐禅修行的方法“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就是说,心里清静,没有烦恼,此心即佛。
 

禅宗分为南北两派,中唐以后,士大夫朋党之争激烈,禅宗给苦闷的士人指出一条寻求解除苦恼的办法,又可以不必举行什么宗教仪式,做个自由自在的佛教信徒,所以知识阶段的文人墨客也推崇起佛教来。而这样一来,佛与茶终于找到了相通之处。
 

茶与禅

唐·封演所著《封氏见闻记》曰:“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欲,投钱取饮。”

佛教认为,茶有三德:一为提神,夜不能寐,有益静思;二是帮助消化,整日打坐,容易积食,打坐可以助消化;三是使人不思淫欲。

禅理与茶道是否相通姑且不论,要使茶成为社会文化现象首先要有大量的饮茶人,僧人清闲,有时间品茶,禅宗修炼的需要也需要饮茶,唐代佛教发达,僧人行遍天下,比一般人传播茶艺更快。自唐之后,禅与茶的渊源愈发难分难解,直至现代,“禅茶一味”这句话流传甚广,以至于流俗。
 


茶与禅,今人知者颇多,对于它们二者的关系,我们依然在不断的思考中,也在不断地实践。关于茶,关于禅,关于二者之间的关系,值得我们好好说道说道。

而说者,我们邀请了践行这一道路的古雨师父,他是僧家茶道研习所创办人,走过滇川藏,看过古茶园;曾开创了宁波天童寺默照茶堂,开发了古天童茶园;禅艺文化,涉猎颇多。对“禅茶”一事,禅语茶挂墨迹,颇有研究。如您对茶与禅感兴趣,特邀您来聆听、提问、交流。
主题
古雨说茶事

   内容简介
一、茶是生活必需品么?
二、禅 
三、茶
四、 禅、茶分说
五、不说茶禅
六、茶禅可以一味么?
七、茶之事
八、茶之道

时间
11月24日(周二)
19:00—21:00

地点
福泉书院
(黄龙训练馆2号门1楼)

主办单位
福泉书院
一灯常开禅意工作室

费用
公益免费

报名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