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羽死后,为什么身躯葬处称“关陵”,首级葬处却称“关林”?

 小白兔日记 2020-11-24
文/蓝梦岛主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关羽败走麦城的故事家喻户晓,英雄悲惨落幕,最是引人泪目。更令人心痛的是,关羽被吴国将领马忠擒获后惨遭斩首,落了个身首异处的心痛结局。

《三国志》记载,关羽死后,首级被孙权送给了曹操,曹操以诸侯之礼将其安葬于洛阳,即如今的“关林”,同时孙权将关羽身躯以诸侯礼安葬于当阳,即如今的“关陵”,遂有“头枕洛阳,身卧当阳”之说。
(关羽剧照)

我们知道,只有帝王墓葬方可称“陵”,安葬关羽身躯的墓葬称“关陵”,已经是推崇备至,而安葬关羽首级的墓葬等级更高,称“关林”。那么,这个“林”到底是什么来头,竟能比帝王墓葬的“陵”等级更高?

先简说“关陵”。

关陵,原称“大王冢”,位于湖北当阳城区西北3公里处,为埋葬关羽身躯之地。孙权葬关羽尸骸于此后,墓葬几经修缮与扩建,并于明朝嘉靖十年始称“关陵”,享有帝王墓葬同等殊荣。
(当阳关陵)

再详述“关林”。

关林,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关林镇,为埋葬关羽首级之地。与当阳“关陵”一样,洛阳“关林”也几经修缮与扩建,最终规模达180亩,但是,这里开始也只是称“关帝陵”,后来是在清朝康熙年间,才被敕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林”,简称“关林”

由“关帝陵”改名为“关林”,这显然是一次等级晋升。但是,皇帝墓葬也不过是称“陵”,所以这个“林”自是有其不凡来历。
(洛阳关林正门)

历史上第一个死后墓葬称“林”的人,不是关羽,而是孔子。

据说孔子死后,按照其遗愿并未起坟,其弟子担心如此一来,天长地久后便找不到老师的墓地,于是轮流为孔子守墓,并年年在周围植树纪念,作为孔子墓地的标志。久而久之,蔚然成林,于是有了“孔林”之称。
(曲阜孔林)

“孔林”又称“圣林”,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城北1.5千米处,是埋葬“文圣”孔子之地。关羽被清廷尊为“武圣”,遂效仿孔子的“孔林”,将其首级葬地改称为“关林”,二者由此并肩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两大圣域。

也就是说,皇帝墓葬称“陵”,圣人墓葬称“林”,埋葬关羽尸骸之地称“关陵”,意在突出他的“关帝”身份,而埋葬关羽首级之地称“关林”,则是仿孔子“孔林”之名,意在突出他的“武圣”身份。
另外,对于关羽的身后事,还有一种更完整的说法是:“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归故里。”这里的“魂归故里”说的是,项羽死后,蜀汉既没有得到首级,又没有得到躯体,所以只能在成都为关羽建衣冠冢,以招魂方式祭祀。
(关公像)

时至今日,关羽早已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人物,他的忠义,他的勇武,逐渐演化为一种精神符号和文化信仰,官方推崇他为忠君爱国的典型,民间更是把他奉若神明,项羽虽死,精神永存。

最后提一下,在中国历史上,死后墓葬称“林”的大牛人,一共有三个,除了“文圣”孔子和“武圣”关羽,第三个乃是大名鼎鼎的袁世凯。袁世凯臭名昭著,死后殊荣却能与文武二圣相同,这是因为他的墓葬原本想效仿历朝历代帝王定名为“袁陵”,却遭到了社会各界的反对和声讨,最后在徐世昌的建议下,更名为“袁林”,给出的理由是避陵之名,仍陵之实,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

(本文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