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超话影响力破亿、拿下六个热搜,周杰伦能否浇灭流量时代的数据狂热?

 音乐先声 2020-11-24

大概那位发帖的豆瓣网友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一个真诚发问,会引来一场如此庞大的全网狂欢。

我们先来梳理一下时间线。

7月16日,饭圈少女在豆瓣发布了名为“周杰伦微博数据这么差,为什么演唱会的票还难买啊?“的帖子,指出“微博超话排名都上不了,官宣代言什么的,转发评论都没破万”;

7月17日,该豆瓣帖被网友搬运到微博,“周杰伦需要做数据吗”的话题一下子上了热搜,成了当天讨论的热点话题;

7月20日(周六)8点左右,周杰伦超话排名超过朱一龙,冲到了第二名;

7月21日0:30分,周杰伦的超话排名超过蔡徐坤,成功登顶,当晚超话影响力破亿,并承包了六项微博热搜;

7月22日10点30分,“蔡徐坤粉丝团官微”发布微博称,“蔡徐坤粉丝联合声明退出微博各项数据榜单的竞争,数据重心转移至舞台、音乐、时尚、品牌等”。

截止7月21日23点55分,微博热搜榜

至此,这场由周杰伦粉丝发起、各路大V和路人参与的狂欢终于落下帷幕。有网友评论说,“这是一次面向流量大型嘲讽的行为艺术。数据是流量明星最重要的指标,也是周杰伦最不重要的指标。主角杰伦以缺席的方式参与这场流量较量,一切战绩都带着不屑但陪你玩的嘲笑。”

事实上,对于金曲傍身且至今活跃的周杰伦而言,数据并不那么重要。但这场突如其来的狂欢,却结结实实地打了“唯数据论”的脸,也揭开了流量时代的遮羞布。


流量时代的数据狂热

“超话”是什么?“超话社区”简称“超话”,是基于某个可持续讨论主题的兴趣社区。关注该话题的网友可以通过连续访问、超话签到、发表帖子、转发评论等方式获得积分,积分可以用来兑换虚拟礼物或为自己的偶像“打榜”。超级话题排名主要由超话签到、发帖互动、用户刷新等决定,排行榜每月都会清零重排。

由于超话入口比较深,数据污染较少,被很多专业媒体用来测评艺人的真实活跃粉丝数量和粉丝热度。而相应地,粉丝也会利用超话的排名、发帖量和阅读量来证明自己偶像的影响力。

当然,微博身为当下最主要的一个社交平台,还有明星势力榜、亚洲新歌榜等榜单。这些榜单往往也与微博的数据相关联,比如明星势力榜的其中一个参数是互动数,即明星30天内发布的内容产生的转发、评论、点赞等互动行为。

这些看似没有关联的小数据累计在一起,就成了具备商业价值的大数据。数据变得越来越值钱,成为很多行业投资的重要参考标准,而这一做法也透射在了娱乐行业。比如,电影电视剧在选角时会参考艺人的数据,判断是否能带来票房和收视;品牌则更看重艺人的网络曝光量和带货能力。但由于“大数据”在娱乐行业的应用并不规范和完善,这也导致了粉丝为了艺人能够拿到代言、角色去刻意制造数据的行为,甚至还养活了一批以“刷榜”、“做数据”为生的水军营销公司。”

根据艾漫数据显示,2017年到2018年,社交平台有关娱乐圈的讨论超过500亿条,而其中60%都是“水分”。换句话说,每10条就有6条是重复、刷量、无意义的虚假数据,而创造这60%“水分”的用户,只占全部用户量的5%。

久而久之,大数据这一极具专业参考价值的指标在娱乐行业彻底畸形演变成了流量PK的恶性竞争,产生了大量的垃圾信息和虚假数据。愈演愈烈的数据造假,也引起了官方的注意。曾经帮助蔡徐坤粉丝达成一亿转发量的自动轮博软件“星援app”被下架,#1亿转发量幕后推手被端#一度成为微博热搜词。

但对于各方来说,数据狂热似乎又处于各自的矛盾对抗中,令人又爱又恨。从品牌方来看,为了追求曝光度需要启用拥有互联网高曝光的“流量艺人”,而虚假数据的产生和一些“速食流量艺人”,并不能为品牌带来真正的正向影响和国民度。从粉丝角度来看,艺人缺乏作品,只能靠数据说话。为了能够给自己喜欢的偶像“做数据”,每天需要刷数据、花钱买水军,囤一堆不需要的产品在家。20%的粉丝做出了80%的数据,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还有一种“被割韭菜”的委屈心理。

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最后竟然演变成了品牌方为了追求数据,明目张胆地要求粉丝做数据、买产品打榜来为偶像获取代言的相关资源。而粉丝则一边痛骂品牌方,一边还要为偶像打榜、买产品,抱怨声四起。去年,从偶练出道的NINEPERSENT和IDO的合作就演变成了一场笑话。

而类似的事件并没有停止,以团体出道的艺人从广告到专辑再到杂志,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单人PK的考验。一张专辑出几个单人版本,一本杂志出几个不同封面,团员之间比拼销量。这种做法无时不刻不在消耗着粉丝的热情,这些流量艺人也被业内将称作“快餐艺人”。

“流量”在一次次被消耗之后,几近成为贬义词。数据狂热带来娱乐行业的,更多是恶性循环和虚假繁荣。


当我们谈论数据,在谈论什么?

数据的价值一直存在。

在唱片时代,歌手们用专辑销量说话;而在数字时代,数据的评价指标变得越来越多。仅微博一家平台,基础数据就包括了粉丝数量、转发、评论、点赞数量,进一步衍生出了话题阅读量、发帖量。在这些基本玩法之上,又衍生了超话和各类排行榜。而综合来看,微博还有微指数,这还仅仅是微博一家平台。各大视频平台榜单、播放量,音乐流媒体平台的播放量、销售量,都刺激着粉丝的神经。

 

除了指数排名,还有各种第三方监测机构和各类商业、时尚媒体发布的榜单,都会被媒体和粉丝拿来相互比较。据明星资本论的报道,粉丝日常参与打榜的榜单,即便是不完全统计,也足足有25个主榜单,77个子榜单。

在这场狂欢中,最讽刺的是登顶超话社区排行榜、超话影响力破亿、拿下六个热搜的周杰伦,甚至都没有开通微博。这也成功戳破了娱乐行业长期以来的泡沫——表面的流量并不代表一切,数据是可以人为操作的,真正能留下的只有作品。对于行业来说,如何建立全面且具有公信力的数据评判标准,规范数据平台、第三方监测机构的权责利,成了当下值得思考的问题。

通过复盘整个事件,我们会发现,流量明星和实力偶像之间的界限其实一直是存在的,数据好看的不一定有实力,有实力的不一定数据好看。当娱乐产业与各大品牌通过粉丝数据、产品销量来衡量明星价值时,粉丝便会千方百计地达到这一些要求,但艺人本身的作品反而有可能成为游戏规则之外的东西。

然而,当优质内容被架空,“粉丝经济”离崩塌的那天也就不远了。

排版 | Yerly

不想错过我们的推送,可以选择“设为星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