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偶像艺人到创作歌手,周汤豪想打破主流市场的门

 音乐先声 2020-11-24

在第一首曝光单曲《I Go》上线21天后,7月25日零点,周汤豪的全新EP《What A Life》正式上线。

这21天里,Mumble rap风格的《I Go》已经创造了太多的数据。自7月4日,《I Go》官方MV在YouTube上正式发布起,两天内已突破100万播放量,上线不到一周便在台湾的博客来即时榜、KKBOX综合新歌即时榜、KKBOX华语新歌日榜、Apple Music热门影片榜、内陆的亚洲新歌榜(港澳台榜)等5个榜单都成功登顶,连周汤豪本人都感叹,“一首非情歌登上榜单第一,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事”。

听完这张阔别3年的全新EP,能感受到周汤豪在做到“Real”之后,更多对于华语乐坛更大的企图心。在《Real》与《What A Life》之间,周汤豪曾经以选手的身份站在2018年《中国新说唱》的舞台上,他用实力告诉观众,他可以做一个“Rapper”,而在《What A Life》中,他做了更多的尝试和想法,而对他而言,这个目标不只是个Rapper。


“不只是个Rapper,我其实就是一个创作者”

这张全新EP《What A  Life》共收录5首歌曲,其采取的发行策略是提前半个月推出首波主打《I Go》,在市场上先行试水。宣发模式上,周汤豪请来了熊仔、高尔宣、吴卓源等10位业内知名说唱歌手与台湾知名YouTuber兼主持人恩熙俊参与了《I Go》这首歌的盲听测试。

6月27日, “周汤豪NICKTHEREAL” YouTube频道上发布的视频中,这些专业人士在不知情的状况下大多对周汤豪的新歌《I Go》予以正面评价,进一步掀起了行业对于这张EP的关注度。

纵观整张EP,以曲风而言,《What A Life》的大部分曲目都偏向于Urban和Hip Hop风格,在听觉上,周汤豪以多种不同的声线展示了过硬的说唱功力,比如在《I Go》第一句中文歌词“我的生活是你一辈子的梦”之前,周汤豪不同于以往的唱腔赋予了这首新歌浓浓的西洋味。

从歌词来说,这张EP的一些曲目都出现了更为街头的内容,如《I Go》中非常抓耳的hook“Bitches try to holla everywhere I go”以及《我的梦》中的“Fuck you and your whole crew”,与过去周汤豪的偶像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视觉上,从EP封面到《I Go》MV中统一着装的T-Shirt、耐克球鞋和“好命”logo,周汤豪都统一以今年较为流行的荧光绿为基础色调,极具辨识度的视觉效果让人惊艳;7月25日,第二支释出的《All These Girls》MV也将跑车、美女、说唱、专辑视觉等多种元素融合在一起,真正实践了周汤豪一心想把华语音乐和潮流审美结合的初衷。

无论是更贴近美式曲风的《I Go》《All These Girls》,还是探讨音乐梦想的《看不见的战争》《我的梦》,这张全新EP中都融入了这几年极为流行的说唱元素,可听性很高。但对于以后的发展方向,周汤豪有着自己的明确定位,“我不会说因为这张专辑开始,以后就是一个Rapper,我觉得我其实就是一个创作者”

之所以提到“创作者”的身份,源于周汤豪认为创作并不局限于音乐,“创作不是只有音乐而已,专辑封面也是一种创作,穿搭也是一种创作,美术也是一种创作,影像也是一种创作”。

从词曲、录音、混音、企划到平面设计、动态影像、美术指导、服装造型,周汤豪的名字出现在这张EP绝大部分的地方,几乎都是自己亲力亲为、一手包办。在《What A Life》的台北EP发布派对上,他也一直强调,发布派对的会场像他的音乐一样,也是他的作品,这种说法“很周汤豪”,也是他将创作融于生活的典型措辞。


从《帅到分手》到《中国新说唱》,

周汤豪的被标签和撕逼标签之路

生长在台湾的周汤豪,15岁时从台湾的高中转学到美国念书,16岁时因被韩国SM娱乐的星探相中,但因经纪公司开出的合约为期过长,放弃了这个出道机会。2009年,21岁的周汤豪在蔡依林的歌曲《大丈夫》中负责男声的说唱部分,开始在演艺圈崭露头角。2010年,周汤豪在华纳发行了他的第一张个人专辑《周汤豪》正式出道,开始了自己的演艺之路,但结果反响平平。

真正让周汤豪在台湾地区大红的是2016年。2016年10月5日,周汤豪《帅到分手》官方MV在YouTube上发布后,这首歌迅速传遍台湾的各大社交平台,2017年底在YouTube的播放量突破了9000万大关,而截止2019年7月25日,《帅到分手》官方MV在YouTube的播放量已超过1亿零5百万。

虽然《帅到分手》一曲让周汤豪在台湾尝到了走红的滋味,但对于内陆观众而言,周汤豪这个名字仍然极为陌生。回过头梳理他从业至今的重大转折点,必然绕不过2018年的《中国新说唱》舞台。

在这个舞台上,周汤豪赢得了更多的关注,也让他的事业赢来了另一个峰值;但也是在这个舞台上,周汤豪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被标签化。成功杀入四强的他,市场被弹幕中蜂拥而上的“星二代”、“充钱”、“黑幕”、“偶像”等词汇,屏蔽了他一次又一次的表演。

这段被“星二代”、“偶像歌手”、“时尚ICON”标签化的历程,这可以理解为周汤豪出身、出道、爱好的标记,前两者似乎并不是周汤豪可以选择的,而后者成为槽点则显得有些苛刻。

由于父母都是台湾地区的知名艺人,他出道就被定制了偶像歌手路线,球鞋厂牌也纷纷找他代言,这些生命历程却成了周汤豪身上的标签。就像周汤豪自己说的,当他知道吉克隽逸在《中国新说唱》的帮唱环节中选择改编的是母亲比莉的《Dear John》,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怎么做才是对的,“选也不对,不选也不对”。

面对质疑,这些年周汤豪也用行动给出了自己的答卷,这个过程也是一部当代偶像艺人的成长史。

从流水线的偶像歌手歌路,到开始包办整张专辑的曲和部分歌曲的词,再到参与了大部分曲目的词曲、编曲、MV乃至专辑企划,周汤豪也在努力打造作为音乐人的辨识度。

而站上《中国新说唱》舞台的周汤豪,也在《Dear John》、《顶天立地》等曲目中延续了这个说唱风格。从第一张专辑开始投入部分的创作到对新歌事无巨细地把工作揽到自己的身上,周汤豪一点一滴地倾注自己的创作能量和努力,力图从一个偶像歌手蜕变、进化成一个创作型歌手、音乐人,甚至是一个音乐全才。要做到这一点,他在其中付出的努力不言而喻,就像周汤豪自己说的,“与其说要特别表达什么,我真的没有想太多,纯粹做我想做的音乐!

和音乐一样,对于潮流时尚,周汤豪也有他自己独到的见地。很多人都说MV中的周汤豪和生活中的周汤豪并没有太大的差别,而这种将音乐与时尚视为生活的心态也在新专辑中得到了更好的体现。

无论是音乐抑或是时尚审美,周汤豪都不希望自己只是一个“follower”(追随者),他想做的是“leader”(领导者)。从大创作观的角度去看,周汤豪更希望这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工作或是爱好,他总是试图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自己,正如他这些年的成长之路。


从偶像艺人到创作歌手,他想打破主流市场的门

纵观周汤豪的成名之路,从唱片工业时代的偶像艺人成长为流媒体时代的创作歌手,他的从业经历有足够的特殊性和代表性,也足以给后来者以参考。

一方面,周汤豪试图并最终突破、扩大了粉丝圈层的经历,代表了由偶像歌手转型为创作歌手的艰辛与突破。他并没有固守在从业初期的偶像剧演员、偶像剧OST演唱者的定位上,而是在一开始就贡献了自己的创作,并尝试在音乐作品中注入自己的想法,逐步掌握了在作品的创作、发行上的主导权,成为一个全能型的音乐人。

值得一提的是,他甚至放下了自己作为业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歌手身份,以选手的姿态参加了《中国新说唱》这种更强调音乐类型和创作能力的综艺选秀,用一场场正面battle在说唱音乐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定位。

正如周汤豪对于《I Go》这首歌的看法:“这样的歌根本是在冲撞市场,对我本来的形象、粉丝听众也是很大的挑战”, 而这一切在这张《What A Life》中也得到了体现。

他说他想做的更多的是自己喜欢的音乐,这一切并不以市场作为第一考量,更多想的是“在这张专辑的每一步能不能创新,在主流市场去打破这个门。那我觉得至少这个门现在开了,开得很好,然后同时也让主流的朋友们知道说其实这样的文化,其实市场大致已经ready。

某种程度上,他从业至今的每一次选择都是对以往粉丝圈层的冲撞。正如我们看到的,他的努力最终也达到了让更大的受众看到了他。

另一方面,在唱片工业时代以标准台湾偶像歌手模式出道的他,虽然也曾以《帅到分手》一曲赢得了YouTube的过亿播放量,但真正让周汤豪进入到大众视野的,却是流媒体时代的音乐网综。这位唱片工业时代的偶像歌手在时代更迭之际,成功掌握了互联网时代流行音乐的运营逻辑和市场脉搏。

在《I GO》这首单曲的宣发中,他甚至采用了上传盲听测试视频以及架设YouTube频道等方式作为宣发的途径,以期收获在华语乐坛的一席之地。可以这么说,唱片工业时代出道,最终搭上流媒体时代方舟的周汤豪,其从业经历是两个时代的见证,也是唱片时代的偶像歌手在流媒体时代靠着音乐作品翻红的范例。

而这其中所蕴含的意义,恰如他自己所说,参加《中国新说唱》“是他做过最疯狂的事”。走出舒适圈对他而言并不容易,从唱片工业时代模式成长到接受流媒体时代的洗礼,对于这样一个横跨两个时代的歌手来说是挑战、是风险,也是未知的新生。

从更宏观的视角来说,周汤豪这些年的不断尝试与突破自我,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在华语音乐大环境的转变下,新生代歌手为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在现实与理想间的试探、欣喜、受挫、奋起、彷徨,直至沉下心坚定自我的时代缩影。

不甘于做偶像歌手的周汤豪,在面对网民们的标签、鄙夷和谩骂,曾说道“既然大家认为我起跑点在大家前面,那我就往外绕一大圈,重新开始。”也在歌曲《做你自己》中写出这样的字句:“我痛恨你的标签,老是说我得来的容易,我听你的刺激,没有关系,我不放弃。”周汤豪或许不是一鸣惊人、才华横溢的天才型音乐人,但他对于音乐之路的探寻,对于华语音乐、嘻哈文化的坚持,却从来没有退却过。

邓紫棋曾如此评价道,“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听到的并不是一个偶像的说唱,而是一个亮丽偶像底下,他有的真实的心情是什么。”千帆过尽,从出道初期的偶像歌手到如今的说唱歌手、创作歌手,不安分的周汤豪没有止步于质疑和掌声中,反而为华语乐坛带来了更为前卫的Mumble Rap和潮流元素,不断推动着华语音乐的听觉进化。

排版 | Yerly

不想错过我们的推送,可以选择“设为星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