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斗草习俗:中国古代的传统游戏,当今小孩玩斗草,已然变成了奢侈

 深耕文化 2020-11-24

斗草记忆

今年端午节,南师附中行知分校的老师带着孩子们喜迎佳节,包粽子,背古诗等等活动多种多样,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游戏,那便是斗草。斗草作为一种端午节传统习俗,却很少人知道。

小时候在《红楼梦》中,我们经常看到林黛玉带着姐妹几个出去游玩斗草的场景,几个女子蹲在草地上,两个人手持蒿草,不停地拉扯,如果谁的草先断了便是输的一方。看起来没有什么趣味,可在古代这可是普遍存在的游戏,不亚于现在街上下象棋。

试想在古代,没有高楼大厦,人们出门便是田野,地里全是各种各样的小草,闲暇之时几个人蹲在草丛中央,来一场斗草游戏,一来打发时间,二来增加趣味,可见古人也是悠闲的。那么,古人的斗草规则和斗蛐蛐一样吗?其中还有什么鲜为人知的趣味?

斗草来源

斗草作为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其起源却难以查到,最早有文献记载的是在南北朝时期,每年端午节前后,人们都会外出采药,把艾蒿插在门上,古代的人上山采药草会见到各种不知名的草类,这斗草一说,大概就是来源于这种艾蒿草。

在我国南方的江南地区,斗草普遍认为和中医学的产生有关,在斗草的“文斗”中就有这样一个规矩,找出无数奇花异草相互说出名字,谁说出来的名字多,谁就可以获胜,《年华记丽》曾记载:端午结庐蓄药,斗百草,缠五丝。这斗百草大概就是把各种草药进行分类,这个过程中产生“斗草”一说。

久而久之,这种斗草演变成了一种游戏,甚至是比赛,比赛中相互报草的名字,然后相互撕扯,这种习俗慢慢传遍了全国,从南方传入了中原,成为了普遍认可的习俗。《荆楚岁时记》记载: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草之戏。

斗草玩法

文斗

“斗草”亦称“斗百草”,顾名思义就是要说出多种草的名字,在古代这种文斗往往是有特定的规矩,很像是对对子一样,比如一个人说出来自己手中草的名字,比如“狗尾草”,那另一个人就要回答“鸡冠花”,如果对方答不上来,那便是输了。在古代,这种斗法常常是女子玩的,比如红楼梦中的黛玉。她们往往饱读诗书,腹中千百句,在斗草中可以大显身手。

武斗

所谓斗草,就是挑一些有韧劲的草,如狗尾草等,两人交叉撕扯,好像在拔河一样,谁的草断了,谁就输了。这种斗法大多都是男子较多,实际上,这种玩法并不是谁的力气大就可以胜出,而是其中有一定的技巧,看似简单,想要玩好却十分不易。

斗技术

还有一种玩法是把草折起来,然后把各种折过的草茎慢慢地挂在草上,这类似于建房子一般,一层一层,谁挂的草最多,谁就可以胜出。这种玩法常常是那些百无聊赖在家无聊的大小姐之间玩的,多数用来打发时间。

斗草历史

唐代诸多的画作中都有斗草的场景,白居易就曾写:弄尘或斗草,尽日乐嬉嬉。在唐代,有太多的女子参与到斗草中,而且将这种斗草游戏传入到了皇宫,公主大臣都会玩这种游戏。在《刘宾客嘉话录》中就写道,安乐公主在端午节斗草的时候,觉得没有意思就命人快马到寺庙取胡须,生怕被别人抢去。

到了宋朝,这种斗草游戏就更加地盛行了。宋代诗人范成大《春日杂兴》记载: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柳永《木兰花慢·清明》词中也写:盈盈斗草踏青人,艳冶递逢迎。晏殊《破阵子》中写道: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可见,在宋代,这种斗草游戏已经传遍了大街小巷,深受百姓喜爱。

到了明清时代,斗草就变得男女老少都可以玩,除了《红楼梦》中写道女子斗草外,在大量的书画作品都写到过孩子斗草游戏,甚至有:《群婴斗草图》,画中比较形象地显示了十几个小男孩在一起拔草斗草的场景,而且场面十分的温馨有趣,由此可见,在明清时期,斗草已经成为了一种日常现象。

斗草寓意

古人斗草,除了是传承了传统的端午习俗之外,也反映古代人们的生活现状。从武斗来说,诸多男子参与到斗草中,两个人威武高大的人在拉扯两根草,在现代的人看来,这未免有点大材小用,实际上,在古代,这是男人之间用来交友的一种方式,文人以文会友,那寻常百姓,只能用斗草来博君一乐。

女子大多都选择文斗,在古代,女子从小都读过四书五经,而且女子有文化是非常受到尊敬的,她们常常内向羞涩,不会在大场合表现自己的才华,也无法像李清照一样把自己的才华流露在纸上,那就只能在和姐妹斗草的时候,稍稍献丑了,想想这些女子也是悲哀的,无法享受荣华富贵,只能在草丛里斗草取乐。

斗草传承

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古老的习俗已经被人淡忘,在端午节,人们都会赛龙舟吃粽子,可已经不再去“斗草”了。在当代人看来,这种习俗或者说这种游戏,没有任何的趣味,也只有些孩子才有一定的兴趣。

如今电子设备到处都是,人们哪还有闲情逸致去斗草呢。尽管这种斗草的习俗在南方一些地区仍会流传,可其正在渐渐消失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今的孩子再去“斗草”在我们看来真是一种奢侈。

实际上,在端午前后正是草木茂盛的时候,带着家人出去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去草丛间吸收大自然那纯天然的养分,想必这才是古人的真正目的。如今我们和大自然的距离越来越远,千万不能让亲情的距离也越来越远啊。

作者/老黑

喜中国文化,爱历史传承,尽绵薄微力,扬卓越俗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