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招人待见”的林徽因真的是民国“顶级绿茶”吗?

 说的是对的嗯 2020-11-24

民国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是具有极其特殊的意义,无论峥嵘岁月,还是滚滚红尘,无论沉默,抑或喧嚣,那些在时光中消逝的岁月却常常让后世人意难平。

作为民国时期的大师,胡适先生口中的"中国一代才女",林徽因先于民国诞生,在短暂的民国结束后离世,穿透整个民国历史的她,有着这个时代特殊的气质。而她独特的人生,亦如一部电影,让人久久回味。

65年后,当我们的时代再次记忆起这位风姿绰约的女子,却要被互联网冠以"民国绿茶"的称号。

在"娱乐至死"时代,希望我们少一些"不求甚解",多一份对历史的敬重。

林徽因与诗人徐志摩

作家萧红曾说:"当我死后,或许我的作品无人去看,但肯定的是,我的绯闻将永远流传。"

对于林徽因,便是如此。

她与徐志摩、金岳霖的故事被反复提及,甚至是污名化,关于林徽因的"桃色"故事遍地都是,"民国绿茶"这个标签,牢牢地罩在了林徽因这个名字之外,顺带将她其余的一切才华、成就、卓越都统统罩住。

谈起林徽因与徐志摩,很多人都会觉得是风流才子和"民国绿茶"之间的故事。

但实际上徐志摩对于林徽因的猛烈追求,基本就是一厢情愿的热烈。这位风流才子追哪个女人时不是展开猛烈攻势的?看看他和凌书华、陆小曼的爱情故事,一样狗血肉麻。

徐志摩和林徽因的相识,要从林父林长民开始。徐志摩一开始登门拜访,只为结识林徽因的父亲。他称赞林长民"清奇的相貌,清奇的谈吐","满缀警句和谐趣",对人生有着"锐利的理智的解剖与抉剔",是一位值得深交的书生逸士。

随着和林长民深入交往,徐志摩逐渐被林徽因深深吸引,爱上了这个16岁的小姑娘。我拿你当朋友,你却想泡我女儿?而且还是有妇之夫,当时的林长民大概也很苦恼吧。

在林长民写给徐志摩的一封信中,他亲自替女儿解围:"足下用情之烈,令人感悚,徽亦惶恐不知何以为答,并无丝毫嘲笑,想足下误解耳。"

林徽因希望通过父亲出面写信婉拒他的追求可徐志摩并未死心,在发妻张幼仪怀有身孕时,屡次向她提出离婚,并在张幼仪刚生下次子彼得之后与她离婚。

徐志摩的这次离婚分明是他抛妻弃子,却被他视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也因此,林徽因一直不受鲁迅待见。在鲁迅看来,她与徐志摩谈恋爱,可没有想到回国扭头嫁给了梁思成。鲁迅还怒而写下《我的失恋》,讽刺林徽因用情不专和虚伪。

但实际上,林徽因通过父亲拒绝徐志摩后便跟随父亲回国,不久便与志同道合的梁思成陷入热恋,徐志摩已俨然没有机会。

就连冰心晚年也曾对人澄清过林徽因与徐志摩的绯闻。冰心说:"林徽因认识徐志摩的时候,她才16岁,徐比她大十来岁,而且是个有妇之夫。像林徽因这样一位大家闺秀,是绝不会让他为自己的缘故离婚的。"

林徽因与好友金岳霖

除了徐志摩,另一位与林徽因传出绯闻的便是金岳霖。

在现在流行的众多有关林徽因的故事里,金岳霖经常被描写成一个痴情、专一、苦苦追求林徽因而不得的"备胎",甚至为了她而终身不娶。

但实际上,这也只是一个误会。毕竟真正的事实往往人们不爱看,既然有人爱看故事,那就一定会有人喜欢编故事。

金岳霖是梁、林夫妻的好友,他虽然终身不娶,但身边一直不缺伴侣。最早在北平时,金岳霖就一直有一个同居的美国女友丽琳·泰勒。之后,他还和著名记者浦熙修谈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可谓举国皆知。

虽然林徽因曾坦言对金岳霖有过好感,但她也及时、坦诚地与梁思成讨论,并最终坚定不移地选择了梁思成。在此之后,她和梁思成的感情反而比以前更好了。

而金岳霖分明也是个对爱情很有追求的才子,哪里是一心痴恋林徽因的备胎?

梁思成一家和金岳霖结下终生的友谊,感情十分深厚。金岳霖没有子嗣,晚年和梁家人生活在一起,梁从诫尊称其为"金爸爸",为他养老送终。

在梁思成与林徽因结婚前,他问她:"有一句话,我只问这一次,以后都不会再问。为什么是我?"

林徽因说:"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准备好听我了吗?"

我想林徽因用这句话和她的行动向我们证明了,她与丈夫梁思成不仅是事业上的合作伙伴、家庭里的亲密爱人,更是难得的灵魂伴侣。

大师林徽因

作家岳南先生曾写过一个系列关于民国历史的书《南渡北归》,岳南先生说,民国历史虽然短暂,但那却是一个大师辈出的时代,如今,大师已去,再无大师。

在这个大师辈出的年代,林徽因以其在建筑和文学方面杰出的成就,足以与大师比肩。

1920年,年仅16岁的林徽因与父亲林长民游学欧洲各国。在旅欧之前,林父曾写信告诉女儿:"我此次远游携汝同行,第一要汝多观览诸国事物增长见识;第二要汝近在我身边能领悟我的胸次怀抱;第三要汝暂时离去家庭烦琐生活,俾得扩大眼光养成将来改良社会的见解与能力。"

事实上,林徽因完全没有辜负父亲的期许,在游历欧洲的过程中,林徽因博闻强识,立下了学习建筑的决心。

1924年,林徽因与梁思成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建筑,但当时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并不招女学生,无奈之下她只有注册成美术系。但林徽因并没有放弃学习建筑的决心,她选择了用最"蠢"的方法,选修了所有建筑系的课程,硬生生将自己一个美术学生修成了后来的建筑大师。

1928年,林徽因与梁思成在加拿大完婚,同年,她受聘于东北大学建筑系任教。期间,她参加张学良出资发起的东北大学校徽图案征集大赛,以一款"白山黑水"的图案一举夺魁。

1931年,林徽因夫妇回到北京,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开始深入细致考察中国古建筑,并做出巨大贡献。1930年- 1945年,林徽因夫妇共同走访了中国15个省, 19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000多处古建筑物。赵州桥、西应县木塔、武义延福寺、五台山佛光寺等都是通过他们的考察才得到全国认识并从此被加以保护。

抗日战争期间,林徽因一家人不得不被迫转移,颠沛流离的生活让原本体弱的她一病不起。病榻上的她依旧苦心钻研中国"二十四史"中关于建筑的部分,为之后著《中国建筑史》打基础。

1944年她发表《现代住宅设计的参考》,为战后重建低租房提供解决方案,其中的很多理念,即使现在看起来依旧可以有很大德借鉴意义。

抗战胜利后,她与丈夫梁思成共同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并出任教授,培养了中国最早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建筑人才。

在生命最后的岁月,她面容清癯、身材削瘦,气质依然非凡,饱受肺结核折磨的她,却仍然在病床上设计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她还与梁思成联合书写了极具历史意义的《中国建筑史》,保护了诸多古建筑……

1955年4月1日,年仅51岁的林徽因在北京病逝。她在千年尘埃和破瓦片中摸索着测量古建筑,走过了风雨飘摇的人生。她在学术上的成就,配得上后人称她为"林先生",也足以与众多大师比肩。

在杭州的西湖之畔,人们为林徽因雕了一尊塑像,上面镌刻着:"在光影恰恰可人中,和谐的轮廓,披着风露所赐予的层层生动的色彩。无论哪一个巍峨的古城楼或一角倾颓的殿基的灵魂里,无形中都在诉说,乃至歌唱,时间上漫不可信的变迁。"

这是林徽因《平郊建筑实录》中的句子,用在她身上,真是无与伦比的好!

林徽因的一生,历经战争离乱,人情冷暖。从生活优渥的大家闺秀到战争中的颠沛流离,历经生活的大起大落,她仍然热爱生活,为建筑事业孜孜不倦,保持着自己的一份体面,有信念地活着。

这样一位将优雅、傲骨和才学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大师,何以在半个世纪后被后来人冠以"民国绿茶"的称号?

我们每个人应该反思,在娱乐至死的年代,在"快餐文化"大行其道的今天,我们是否应该回望真正的历史,给"先生"们和那个时代应有的尊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