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态住宅与绿色标准

 szdcz_ok 2020-11-25

        根据世界银行测算,2015年以前,中国新建工程项目约占全球一半,而目前新建房屋95%以上都是高耗能建筑。对于一个能源相对短缺,环境日益恶化的国家而言,这肯定是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1996年,中国政府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人类住区发展的目标是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并动员全体民众参加,建成规划布局合理、环境清洁、优美、安静、居住条件舒适的人类住区。

 同时,对绿色建筑关注的人们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例如有关人士和组织参考美国绿色建筑理事会颁布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第二版)》和我国《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建设技术要点》、《商品住宅性能评定方法和指标体系》。

进入新世纪,在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指导下,由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清华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等单位编写的《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自2001年第一次出版后,已经三易其稿。在SARS之后针对居住健康和安全问题进行补充和修订,2003年出版发行了第三版

 20056月,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问题,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原建设部部长汪光焘在《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思考》一文中说:“…改革开放以来,住宅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解决住房的紧缺问题。经过20多年的努力,住宅建设从数量上看,基本解决了有无问题,但付出了资源高消耗、环境高污染的代价,必须切实转变住宅建设方式,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在以人为本、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优化生态的基础上,解决住房需求问题。

 由于我国住宅建设品质低等原因,目前,我们的住宅平均使用寿命不足30年,远低于设计寿命50年的标准,而发达国家的住宅寿命一般高达80多年。这种‘推倒砖头垒砖头’的低水平建造方式,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资源。住宅建设应从规划、设计、建造、使用、维护等环节,解决好近期和长远利益的关系,达到全寿命周期使用的目标…”

  20051226日,原建设部部长汪光焘在全国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2006年将研究起草建筑节能的法律法规,制定推进节能省地型建筑的经济激励政策。建设部将组织制(修)定颁发《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建筑节能工程施工验收规范》。

 200611日开始实施《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

 近年来,随着绿色建筑呼声越来越大,发达国家在绿色建筑材料,尤其是生物建筑材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方面突飞猛进。草捆建筑和竹子建筑已经由绿色“发烧友”们的自我欣赏进入了商业市场,甚至还利用这些生物建筑材料建成了高档别墅产品。

 国际绿色住宅的主要特征是:高科技、可持续能源、新材料和生物工程技术等。

 国际社会越来越鼓励采用现代的方式,古代的技术来建造住宅,就地取材,物化能源少的泥墙、夯土墙、土坯墙正在广泛传播,甚至还鼓励采用泥土作为灰浆,以替代石灰、水泥和化学涂料来粉刷墙面。尽管现代工业化生产的屋顶材料层出不穷,但草屋顶在发达国家,以及我们的紧邻日本和韩国根本就没有消失过。在生态住宅开发浪潮中,中国窑洞成了香饽饽,西方发达国家竞相仿效,建成了许多窑洞式高档别墅,甚至还有日本人想把中国窑洞技术申请专利,转卖到非洲赢利。

 发达国家早在10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研发各种新型建筑结构和建筑材料,除了地下基础之外,很少会采用钢筋混凝土“梁柱结构体系”和砌块类建筑材料来建造住宅。

 北美、欧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南主要是采用轻木和轻钢结构体系建造2~3层低层住宅。北美还采用轻木和轻钢结构体系,利用模块化或板式结构设计,在工厂里制造5~6层的公寓式住宅。欧洲5~6层的多层公寓主要是采用各种新型的钢结构框架和各种新型的建筑材料。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国家大批建造钢结构建筑时,一些钢结构住宅的先驱者就开始试着在住宅里使用钢材,并提出了住宅产业化思想。

 众所周知,在发达国家,钢材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循环型建筑材料,钢材回收利用率已经使用高达70%以上,而且基本都是采用电炉来冶炼废旧钢材,既节省了能源和资源,又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这样冶炼出来的钢材不但钢材质量好,对矿石资源的需求也不是太迫切。尽管中国目前钢材产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但由于大部分钢材都是从矿石开始冶炼,所以只能采用耗能和污染环境的高炉冶炼。而且大部分钢材都被浇铸到了混凝土中,因而就变成了不可回收再利用的建筑材料。所以现在我们现在不但要进口矿石,而且还要长期进口废旧钢材(因为钢材冶炼必要使用25%的废旧钢材,才能保证质量),长此下去,资源和环境都是无法承受的。

 发达国家已经初步完成了“钢结构住宅”和“住宅产业化”,20世纪90年代才刚刚开始探索绿色住宅开发。这就要求我们的住宅产业要三步(“钢结构建筑”、“住宅产业化”和“绿色建筑”)并作一步走,才能赶上世界住宅建筑技术潮流。

 但应该注意,即使是在美国和欧洲,尽管许多绿色建筑程序已经存在了10多年或更长,但却一直没有明确和直接的定义绿色建筑的概念和实践。针对每个特殊的项目,在定性和定量精确的环境影响方面保留了许多灰色区域。例如,大多数生产厂商都把放射性物质、化学物质和处理物质的信息视为商业秘密,即使是美国这样的科技强国,很多有害物质也都是使用多年后才被发现,例如最近在全球炒得沸沸扬扬的不沾锅涂料加工助剂——全氟辛酸铵[美国环保局下属的科学顾问委员会在2006215日得出一致的结论:全氟辛酸铵(PFOA)“对人类很可能致癌”]。很少有公众可以利用的制造业程序资料来证明每种建筑材料能源消耗、对自然资源的影响或CO2排放量。某些绿色建筑措施可能还相互抵触。例如,热水再循环系统可以帮助节省保存水,但是在运行时可能要使用相当大量的能源。尽管某些绿色建筑措施是基于经验证据和最近的独立科学研究成果,但由于缺少科学和定量的数据,他们仍然可能丢下了许多问题没有回答。

 另外,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气候、动植物、水土和生活习惯差异巨大,很难制定出大家都一致认可的绿色住宅评分标准。例如,在海南省,安装了能源效率空气调节系统,就应该多增加点分数,而安装了高效加热系统就没有必要再多增加分数了(甚至还要扣分,因为当地冬季不需要长期制热设备)。反之,在东北地区,安装了高效加热系统,就应该多增加点分数,而安装了能源效率空气调节系统就没有必要再多增加分数了(因为当地夏季制冷时间很短)。同样,在西部缺水地区,就应当给高效节水措施加高分,而建造了高耗水的大草坪和水景就应该减分。

 由此看来,真正实用和科学的绿色建筑标准可能还有待时日(“钢结构住宅”和“住宅产业化”已经讨论和走过了100年,只是在20世纪后50年才得以普及和推广),与其无休止的讨论标准和程序,还不如立即把创新的理念和材料应用到住宅建造实践中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