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万雨║《感知自然》外三篇(散文)

 梅州文学网 2020-11-25

《感知自然》


  一树繁花,灿烂了整整一个春天。如今,花落春深。不期然,夏已近。太阳的红唇亲吻着大地,六月的雨富有诗意。一片阳光、一阵雨,大自然谱写着生命的篇章。

  

  刚下过一场雨,大地散发着怡人的清香,缭绕于心。我把头探出窗外,偶尔有几滴细雨打在我脸上,轻轻地,又似细腻的丝绸般滑下。我把手伸出窗外,摊开手掌,一滴两滴……滴在我的手心。我试着观察雨滴,表面上看虽是无色透明,但感知自然的人会说:这雨,是彩色的,是甜甜的味道。我想,我便是那样的人。这场细雨,一直下,闭目细听,是舒缓的节奏。于是,细雨的节奏牵引、带动着我的脚步……

  

  独撑一把伞,漫步于雨中。细雨给大自然蒙上了一层面纱,朦朦胧胧。为大自然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沿着河畔一直走,会看见潺潺流水欢快地流淌着,河岸上有许多花草,不知名的昆虫在花丛中盘旋,雨滴在嫩叶尖上摇摇欲坠。继而又走了很长一段路,不禁有些来自于内心深处的感悟:美的享受蕴藏在大自然中,哲理的启迪包含在大自然的深处,置身于大自然,还心灵一份宁静。这场雨中漫步,让我对自然有深刻感悟,自然世界也给我上了一堂课,让我不仅有精神上的感悟,还有知识上的感知。面对不知名的生物或植物,回到家中,我会第一时间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解答心中的疑惑,从而把无知变成感知。这便是自然带给我们人类的感知。

  

  自然给我们的感觉,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这归根于我们感知自然的不同途径……

  

  对于感知自然,在我们身边通常有这样两类人:一是置身于自然,把自然中的美景留在自己的镜头中,刻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深刻体会自然的真谛,走近自然的灵魂深处。可最后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却也是不足之处。这种人或许得到了精神境界、视觉冲击上的满足与感悟,却偏偏丢失了一种:知识上的感知。二是轻点鼠标之人,二十一世纪已是信息时代,科技日益腾飞发展。我们基本可以从网络上解决心中的疑惑。自然的事物,可以从网络上清楚地了解到物种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这样看来,无需让你的脚步踏进自然的世界,你便可以了解它的内心。如果你是这样认为的,那么你错了。若没有身处其中,感知其美,再多的知识感知,自然的美也无法融入你的精神和视觉上。这两种人,都有其不足之处。

  

  感知自然,还有第三种人。在镜头的支持下,有一种为自然之美,不惜赴汤蹈火之人。把自然之美留在镜头里,与大家分享其美处。我的爸爸是一个对生活非常留心的人。无论是雄伟壮观的夕阳晚景图,还是屋檐上不起眼的小花,他都希望留住美好。而后,在自然中发现不知名的生物时,他就会查阅资料,真正做到感知自然。心思细腻这一点,我或许遗传了他。经常会在微信朋友圈看见他镜头下的自然,我曾问过他,自然的美在哪里?他回答说:自然的美在身边。我们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留心之处,便会发现处处都有美的存在。是呀,感知自然,不正是如此?身临自然,不论气势磅礴、雄伟壮观。亦是唯美、清静。不论发现自然之美的路程有多远,视野有多宽。亦是信息时代,科技有多么迅速、发达。两者相互结合,感知自然,走进自然的灵魂深处。

  

  一树一木,一花一草。大自然谱写着生命的篇章,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它的美好。绿的世界,花的海洋,沐浴着早晨的曙光。大自然中的一切,都似少女般翩翩起舞。我陶醉于春天的盎然生机,我热爱夏天的花落春深,我沉醉于秋天果实初结,我迷恋冬天雪花纷飞。一年四季,大自然的和谐,给了我们一份宁静。似有似无的微风,吹拂着我的脸颊。伴随着花儿和泥土的芬芳,我沉醉了……感知自然,感悟其灵魂,它离我们不近不远。

  

(此文写于2015.6.8,看了高考作文题目后所写)

  

《那山那水》


  处在喧闹的城镇,看着街上人来人往的身影,匆匆忙忙的脚步声在你耳边穿过;当你来到一片寂静的环境,环顾着四周的景色;渐渐地,一颗起伏不停的心变得任由外界如何打扰,都不会轻易掀起一阵涟漪,心中没有丝毫杂念。给自己一份安静,去享受太自然给我们的馈赠。

  

  每年春节过后,我们都要回老家进行一次扫墓。今年也不例外,根据天气情况来看,大家就决定年初五那天回老家扫墓。把那些祭祀要用的物品都准备齐全,我们便踏上了回乡之路。

  

  坐在车上,聆听着优美的音乐,嘴里哼着小调。欣赏着车窗外那些美丽的景色。往远处看,那一座座魏然耸立的山峰是墨绿色的,那一点绿色便是树木为纯黑色的山峰增添的色彩。把视线拉近一点,进入你眼球的是一棵棵树木,从你眼前掠过,形成一片奇特的绿色景观。或许是因为我有心欣赏路上的风景,不愿错过一丝美好,便觉得这次的车程不像以往那么远。当我们到达目的地时,我将视线转移到前方。脑海中不由地浮现出四个字:那山那水。

  

  在爬山的过程中,没有了以往的那种胆怯,而是会带着一种努力攀登的勇气。当我站在海拔三百米的山峰向四周望去时,有一种感觉浮上心头:一览众山小。那时的自己多么想呐喊一句,以此来释放束缚在自己心里的那种压抑感。每天生活在喧闹的环境里,无论是在什么地方,都会有竞争和攀比。这难免会蒙蔽了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一点纯真。我不想这样,那就只能在一个适当的环境里,释放自己的内心。让大自然的美,解除枷锁,打开我的内心世界。然而,当自己真正站在这高大巍峨的山上时,就仿佛自己进入到了一片灵魂净地。这也许就是山的魅力所在。

  

  在平坦的山路上行走时,俯首望去,我们发现了山泉水。那水有一部分在水田里静静地躺着,在暖阳的照耀下,像一面镜子,映衬着山峰的雄伟壮观。另一部分则泠泠作响,欢快地流淌着。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偶尔还能听见鸟鸣声,像是在你的头顶上盘旋鸣唱。在路上,能看见一些曾经用砖头做的房屋早已变成一堆废墟,或者还残留着一点痕迹的墙壁,这些都是历史的记忆。而如今大都可以看见装修得很漂亮的房屋,外表用一块块美丽的瓷砖砌上,房屋的外边用篱笆围上,种一些蔬菜瓜果,颇有一番农家乐的味道。如此大的变化,不正代表着百姓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了吗?一些年纪较大的爷爷奶奶会坐在一起聊聊家常,这也让我感受到了农村人们淳朴的风土人情。

  

  冬末已至,春天还会远吗?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我看见了很多桃树。那些桃树早已开满了鲜艳、娇嫩的花,一阵微风拂面,桃花纷飞。正所谓,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上的美景都会出现在你眼前。多情的我怎能辜负了这一美景,按下快门,让桃花随风飘零的画面定格在我的相机屏幕上。我要留住美好。

  

  家乡的那山那水,足以让我流连忘返。走进乡村,就像是走进了一片灵魂净地。

(本文写于2014.2.5)

《看海》


  大海这个词语在我的脑海里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曾经在电视上看过大海,觉得大海是那样广阔、那样无边无际。看到这一幕,我多么想亲身接触一次大海。我觉得大海给人以一种美的感觉,多情的我只是在脑海里勾勒过大海壮阔无边的画面。因为种种原因使得自己从未见过海,就这样,大海神秘的面纱一直在我脑海中萦绕。

  

  看海成了我奢侈的梦,这个夏天,天空很蓝、云朵很白。这个夏天,我奢侈的梦终于实现了。我曾经说过,从小到大都没去过海边。大伯父听到后决定这个假期带我去亲身感受一下海的美丽。有这么一个好机会,我当然求之不得了。前一天我就准备好了所有装备,第二天一早我们就从广州出发,目的地是阳江市海陵岛。

  

  不瞒大家说,去阳江的前一天晚上,由于太激动的缘故,导致我一整晚都处于失眠状态。我的心早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立马飞到我心爱的海边了。第二天正午的时候我们就出发了,一路上,我的思绪根本不在沿途的风景上,而是我心中向往的神圣的地方——海陵岛。我闭目遐想着,蔚蓝色的大海、黄金似的沙滩、海天相接一色的美丽景色。就这样幻想着,时间滴答滴答地流逝着。已经过了四个小时了,睁开眼睛一看,我惊呆了。因为,大海就在我的视线里。听大伯父说,我们已经到达目的地了。听到这里,我的心,早已不平静了……

  

  我们住海景房,打开落地窗,走到阳台上。海风轻轻吹拂着,我终于看见梦寐以求的大海了。海陵岛的美,的确没有让我失望,的确是我心中所幻想、所勾勒的画面。

  

  我们迫不及待地走向沙滩,我张开双臂,我想拥抱大海。听着海浪向岸边涌来的声音,听着海浪拍打海岸的声音,看着浪花一朵接一朵,看着孩子们在海边戏水,不亦乐乎。我向远处看,看不见对岸,看不出海与天的分界。无边无际的大海,给人以一种波澜壮阔之感。时而还会有几只海鸥从我头顶上飞过,展翅翱翔的姿态。我想,它们一定很快乐。因为,它能随时和海一起歌唱生命之歌,亲身感受着大海,会有一种博大的胸襟,会让你忘记烦恼,静下心来感受这种美好。这也许就是我爱大海的原因吧!

  

  大海,是生命的摇篮。每时每刻都地在演奏生命交响曲、在唱响生命之歌。看海,是一种享受。听海,则是一种情感的升华!

(本文写于2013.8.4)

《沿河看风景》


  

  近日,一连下了好几天雨。我的心情就如这天气一般压抑。独自一人在雨中漫步时,总会抬头看看天空。那时,我的眼神足以证明我是有多么想太阳爷爷出来看看我。奇了,阳光似乎听见了我真切的期盼。雨终于停了,太阳探出头来看看这大自然,看看这世界。瞬间,我能感觉到花开了、草绿了。这就是阳光的魅力所在。抬头看看天空,我不由地感叹:蓝蓝天空白云飘,这景色好美呀!

  

  爸爸听见了我说的话,于是,他提议:我们一起去看白云。我的眼睛顿时发亮,心中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自然,我表示非常乐意。我和爸爸一起漫步在石桥上。迎着清风,让那自然风吹拂我的脸颊,吹醒我内心深处的灵魂。就这样,我们漫步了许久。走累了,我便趴在栏杆上,看沿河风景。河水缓缓流淌,似是在欢唱着属于自己的歌。河边有野花、野草,还有几棵芭蕉树。细看,芭蕉片上还有雨水淋湿过的痕迹。就如我们所说的雨打芭蕉。看着这些沿河景色,自己近日压抑的心情早已“逃之夭夭”。

  

  看完了大地上的自然景象。我的视线便转移到天上……如果我说天上的白云是花,那必然是花团锦簇。每一朵云都是那么地飘渺。看着那一朵朵云,我有一种博大胸襟的情操。我在幻想,要是我能像孙悟空一样坐在白云上飞来飞去,亲手触摸一次白云,体验一次飞翔的感觉,那该是何等潇洒……幻想着、幻想着,不知不觉,天色已渐渐暗下来,我的思绪被一个景象彻底打断,那便是天边的晚霞。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句话,我铭记在心。所以,我格外珍惜着这来之不易的晚霞。恨不得把这美好的景色带回我家里,放在我房间里,每天都能看见。但是,不能如愿以偿呀。我决定慢慢欣赏这美丽的晚霞。

  

  晚霞,一秒一秒地在变化。变幻莫测的表情真是让人难以猜测。可是,晚霞也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惊喜。我刚开始看的时候,天空还是蓝白相间。渐渐地,越来越红。就像红纱巾一般在天际中飘来飘去。看看天空,再看看河流。真可谓是:海天相接一色。河水映着晚霞,晚霞倒映海水。两两相映,你说,这能不相接一色吗?晚霞稍纵即逝,最后一刻的晚霞,我更是认真地欣赏。我想,那一刻即将落幕的晚霞,便成了我脑海中最美好的记忆。夜幕降临了,沿河边的路灯都亮起来了。一瞬间,变成了我在桥上看夜景。

(2013.6.22)

图文无关,文章配图来源:拍摄作者 授权发布。

延伸阅读

王万雨║《妈妈在,幸福就在》外二篇(散文)

王万雨║《父爱重于泰山》外三篇(散文)

王万雨║《记忆如花》外五篇(散文)

王万雨║《无处不思念》外二篇(散文)


作者简介

王万雨,女,五华人,现就读于海口经济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编辑:林诗晴校对:十一郎

策划:周华景;责编周华景

投稿邮箱:790417844@qq.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