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兰辉║荷梅樟坑古道一游

 梅州文学网 2020-11-25

  一连下了几天的春雨,今天放晴。我和姐姐慕名来到南粤古驿道之一的荷梅樟坑古道一游。

  听说这条荷梅村的樟坑古驿道是保存的比较完整的古道,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驿道崎岖的部分,由石材砌成,较平坦的地方就是泥路。古道全长约1.5公里,最高处约380米,最低处为240米。从这座山的山脚攀上山顶,再到另一边的山下。以前穷苦的人们以挑担为生。生活非常艰辛。有山歌为证:挑担阿哥计可怜,一肩唔得一肩前。挑得重来人辛苦,挑得少来又冇钱。”用肩挑脚行,挑起重重的盐担上江西,下博罗,来维持生活。

  我们穿过墟镇,经过村庄,就来到樟坑水库。大约走了一个多小时就来到山脚下,开始攀登古道。古道两旁的野生树木非常的茂盛,特别是小灌木丛郁郁葱葱,遮天蔽日。藤蔓青翠缠绵,小溪边、石头上、大路旁、路中央,到处都是它们的地盘。

  越往上走,道路越陡;空气是非常的清新,满眼都是炫眼的绿。墨绿、翠绿、黄绿、青绿,所有绿色的词语都不能准确地表达此时的绿色。弯曲苍劲的古藤,有手臂般大,垂在路中央,刚好成了一个绿荫中的摇篮。古道两旁的小灌木,修长挺拔;都努力地往上窜,在头顶上形成遮天蔽日的绿荫。人们走在下面,简直穿越绿色隧道。脚下的石头布满了青褐色的青苔,石头更加溜滑。看着这一个个被人们走的圆润的垫脚石,我们可以想象,当年的挑夫是怎样的挑着重重的担子上山。每一个石头,都是一部血泪的辛酸史。

  继续往上走,快到山顶的时,有一个供人们休息的茶亭遗址。遗址中脱落的墙头,依稀能看见用石头砌成的墙基。可以看出有两个房间,旁边还有二个小的房间,其中一个应该是厨房吧?整个设计是长方形,约占地二三十平方米,可供挑累的人们喝茶、歇息。在这山重水复的荒凉野外有一个茶亭,显示出古人非常高的智慧。先民历尽艰难险阻,栉风沐雨,用辛勤与汗水踏出一条坚实的生存繁衍之路。

  从记否?当年革命时期,由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率领广东国民政府进行东征。联合海丰农会相继攻下多个市县,点燃了五华县革命火焰。这条古道极具红色革命意义。

  我们沿着“仙人寻路”,穿过“树洞隧道",漫步在悠悠古道。路上不断有枯枝挡路,腐烂的树叶粘满乌黑圆亮的石头,走每一步都要更加小心。山涧边的泉水清澈见底。,掬一口清凉甘甜。突然一只灰色的山鸡“噗嗤一声”展翅飞过树梢。一转身,“马甲藤”锋利的刺穿破我的手指,给我一个刻骨铭心的回忆。

  岁月悠悠。当年“五里一亭,十里一铺”的驿亭蕴含中国朴素的人文关怀和价值取向,是古驿道内在精神的真正体现。这种精神在当下我们努力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愈发奠基性和指向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时间的印记,这条古驿道绽放着青春的魅力。未来之路就在脚下。牢记使命,勇敢前行。

图文无关,文章配图来源:拍摄作者 授权发布。

编辑:夏鸥;校对:张潺潺;

策划:张潺潺;责编:饶云;

投稿邮箱:790417844@qq.com

延伸阅读

刘兰辉║钓者

刘兰辉║醉了,蒲丽顶公园(散文)
刘兰辉 ‖ 走进老禾仓(游记)

刘兰辉║鼠年春节有感(诗歌)

刘兰辉║2020 0202 2020

刘兰辉║宅在家的元宵节(随笔)

刘兰辉║春风十里柔情(诗九首)

刘兰辉║为了五月而歌(组诗)

刘兰辉║悠悠蒲石情(散文)

作者简介

刘兰辉,笔名梦荷,梅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一名教师。爱好文学、摄影。作品散见于《岭南文学》、《梅州日报》、《五华作家报》、《长乐文艺》、《客家儿童》等刊物和各类媒体平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