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献推荐 |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复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疗效分析

 硬化在线图书馆 2020-11-25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9年第25卷第4期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复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疗效分析




苏威强 付艳忠

(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普通外科 454000)

摘要:


目的:研究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复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疗效。

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4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复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3例、对照组22例。对照组采取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并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再次复发率。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长、切口长度较对照组短,失血量较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较对照组短(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再次复发率较对照组低[4.38%(1/23)比18.18%(4/2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复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采取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可明显减少失血量,缩短手术时长及切口长度,还可加快术后恢复,且再次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复发性下肢静脉曲张;聚桂醇泡沫硬化剂;大隐静脉高位结扎


文献编号:


DOI:10.3760/cma.j.issn.1007-1245.2019.04.029



下肢静脉曲张属于血管外科常见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等特点,通常早期无明显症状,易错过最佳就诊、治疗时机,导致多数患者未能得到及时有效救治,从而造成较大伤害,可能引发血栓性浅静脉、静脉性溃疡等严重病症,同时该疾病具有较高复发率,复发后治疗难度增加 [1]。既往临床针对复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多采取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手术治疗,虽具有良好效果,但手术创伤较大,延缓术后恢复。近年来,聚桂醇泡沫硬化剂作为一种微创疗法逐渐应用于此类患者治疗中,且取得一定临床效果,受到临床关注。本研究选取本院复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45例分组探讨,以研究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聚桂醇泡沫硬化剂的疗效,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4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复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3例、对照组22例。观察组女9例,男14例,年龄(50.04±5.11)岁,年龄范围为18~71岁,病程(15.14±5.57)年,病程范围为2~25年,发病部位:左下肢11例,右下肢12例。对照组女9例,男13例,年龄(50.68±4.87)岁,年龄范围为19~70岁,病程(15.48±5.70)年,病程范围为3~25年,发病部位:左下肢10例,右下肢12例。两组年龄、病程、性别、发病部位等方面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

1.2 选取标准

(1)纳入标准:均证实为复发性下肢静脉曲张;均属于单侧病变;均具备手术指征;患者及家属均知情,签订知情承诺书。(2)排除标准:伴有手术禁忌者;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异常者;存在其他严重疾病者;无法耐受手术者;因肿瘤性而致静脉曲张者;伴有其他下肢疾病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取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手术治疗,术前标记患者站位曲张静脉,麻醉方式选择硬膜外麻醉,手术体位均取平卧位,于腹股沟卵圆窝位置作一个切口(斜向,长度为2~3cm左右),将大隐静脉根部分支离断、结扎,促使其股静脉入口充分显露,采取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之后对大隐静脉远心端采取分离措施,剥脱大隐静脉主干(由近心端至远心端),对浅表静脉团进行结扎,缝合切口,加压包扎(弹力绷带),术毕。

1.3.2 观察组 采取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术前明确标记患处,选择最佳穿刺位置(5~10处)。首先,制备聚桂醇泡沫硬化剂,将聚桂醇(1%)与空气按照1∶4的比例进行混合,现用现制备。麻醉方式选择局麻,手术体位为平卧位,于腹股沟韧带附近部位作切口(2cm左右),逐层切开,明确大隐静脉主干,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之后于静脉主干输注聚桂醇泡沫硬化剂(5ml),缝合手术切口。留针(大隐静脉起点)将聚桂醇泡沫硬化剂(5ml)注入,采取止血措施。最后于每个穿刺点进行回抽出血,再将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注入(1~2ml),总注入量<20ml,穿刺后加压包扎(弹力绷带)。

1.4 观察指标

(1)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长、切口长度、失血量。(2)术后恢复情况,包括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3)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再次复发率。

1.5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n(%) 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手术情况

观察组手术时长、切口长度较对照组短,失血量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术后恢复情况

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2.3 再次复发率

随访3个月,观察组再次复发1例,再次复发率为4.38%(1/23);对照组再次复发4例,复发率为18.18%(4/22);观察组再次复发率较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03,P=0.317)。



3

 讨 论 



下肢静脉曲张发生后,可导致血液总容量过量增加,造成下肢沉重、肿胀,促使静脉血流速度减缓,很大程度延长血液循环时间,最终导致下肢营养状态及皮肤软组织发生病理改变,形成静脉炎症或血栓,还可能伴有湿疹、皮肤瘙痒等症状,需及时采取外科手术治疗[2]。但部分患者治疗后存在复发现象,相关数据统计显示,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术后复发率高达21%左右,很大程度增加治疗难度 [3]。因此,临床应探索更为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以优化手术情况,降低再次复发率。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是临床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传统术式,具有一定疗效,但该术式术中操作极易造成较大损伤,加之其切口相对较长,明显增加失血量,导致患者痛苦程度显著上升,且不利于术后恢复,同时残留交通静脉可提高疾病再次发作风险 [4]。本研究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基础上联合应用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复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长、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失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可见两者联合可显著优化手术情况。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是一种硬化治疗药物,其中桂醇属于膜活性化合物,主要于表皮细胞表面膜脂发挥药物作用,可促使静脉血管内皮损伤,从而导致血管内皮细胞脱落,加快血栓形成,阻塞血管 [5]。聚桂醇泡沫硬化剂主要是将适量空气与聚桂醇混合,可产生微泡沫,发挥气体栓塞作用,同时对血流运动无影响,且不损伤皮肤细胞 [6]。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聚桂醇泡沫硬化剂具有以下优势:(1)采用聚桂醇泡沫硬化剂可促使大隐静脉闭塞,从而有效降低手术创伤程度,减少术中失血量,有助于加快术后康复进程;(2)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可避免出现股隐静脉瓣膜关闭不全等现象,联合聚桂醇泡沫硬化剂后可明显降低复发风险;(3)可有效阻止泡沫硬化剂回流至深静脉;(4)可有效避免血栓能进入股静脉,从而防止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 [7-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P<0.05),可见复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采取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可明显加快术后恢复。此外,本研究结果还表明,观察组再次复发率仅为4.38%,可见两者联合再次复发率低。

综上可知,复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采取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可明显减少失血量,缩短手术时长及切口长度,还可加快术后恢复,且再次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硬化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