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余成留——消 失 的 蜂 窝 煤

 老兵原创之家 2020-11-25

                                                                        

  煤,这个人类重要的能源,从发现到现在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1710年煤被作为蒸汽动力运用于工业革命,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中国人在西汉时期已懂得将煤作为燃料应用于生活,而欧洲人到了十三世纪还不知道煤的用途。当马可波罗在中国看到人们用煤取暖时,竟然以为煤是一种可燃的"黒石头",而将煤作为㬱代能源进入千家万户则是近代的事了。

煤从地下挖出来时,大多为粉粒状,块状的较少,为便于贮存和搬运,人们发明了用模具将煤制成块状或柱状,其中以一种圆形带孔,形如蜂窝的煤制品被人们广泛接受,並以极快的速度幅射至大江南北,走进千家万户,这就是人们熟悉的蜂窝煤。

        蜂窝煤的模具分为16或18孔,最大的为24孔,用钢材加工而成,是一种靠手工操作的工具。后来人们陆续发明了用电能为动力的机械,大大提高了蜂窝煤的生产效率,形成了手工制作与机械生产共存的局面。蜂窝煤的发明不仅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也带动了炉具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炉具应运而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选择的余地。炉具分为铁制和陶制两大类,高低不同,大小各异,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蜂窝媒的出现,最先在城市。由于它搬运方便,耐贮存,热效高,燃烧完全等优点,成了人们生活燃料的首选。屋檐下,走廊上,楼梯间,过道里,随处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单位或个人在起房盖屋时,还预留出专门的场地作为存煤专用,以方便和保障生活需要。蜂窝媒的生产对场地的要求不高,只要有一块平整的地方和防雨的工棚即可。生产时为提高其粘合作用,要添加适量的黄泥和水,经搅拌均匀后方可制作成型。成型后的蜂窝煤,要经过凉晒脱水,使其凝固,即为成品。蜂窝煤耐搬运和挤压,搬动时用一块木板一次可搬30一40个。堆放也方便,干透的成品堆40一50层高都不会被压碎。蜂窝煤生产的劳动強度很大,一个人也能生产,通常情况下每天能生产出1000个以上。如果是机械生产,日产量高达上万,是人工的好几倍,但普及率没有人工的那么高,资金、场地、动力制约是其主要因素。

        蜂窝煤使用上的便利性,随交通的延伸也从城市迅速走向农村,改变了农村在生活上长期依赖材草作为主要燃料的状况,对减少森林的砍伐和对植被的进一步破坏,客观上起到了较好的保护作用。蜂窝煤使用时要在专用的炉内放上干材点燃,再放入蜂窝煤,待其燃烧后再添加一至二个进去,上下孔对齐,使其便于通风透气和燃烧。换煤时要先将炉内燃烧的煤全部取出,去掉烧烬的,余下的再依次放回炉内,並䃼充进新的蜂窝煤即可。燃烧过的煤渣可放进田里改良土壤,也可以制成栽花用的花泥,做到废物利用。蜂窝煤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其潜在的缺点也给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首先是它在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和硫化氢气体,对空气造成严重污染而危害人类的健康;其次是燃烧后的粉尘和渣块,加重了土地,水源,和空气质量的恶化,因此,寻找新的清洁能源成了人们的共同愿望。而电能的广泛开发与利用,使其成为最理想的㬱代产品。我国在近30年的时间内,从城市到农村,基本实现了电能的全覆盖,加上太阳能、风能等其他清洁能源的运用和补充,为蜂窝煤这种具有污染缺陷的生活能源淘汰出局创造了可能。

        曾经烧暖了千家万户的蜂窝煤,已经渐渐消失在人们的生活之中。作为时代的印记,它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还会记得它曾经燃烧着的岁月

⋯⋯

作者:余成留,网名:晨流,69年入伍,原铁四师二十团勤务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