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光清——久别重逢 真情涌动

 老兵原创之家 2020-11-25
永远的铁道兵

久别重逢  真情涌动
文/十三师  刘光清

在我的人生生涯中,有过多少回幸福难忘的时刻,但比较而言,最为幸福难忘的时刻是见到我阔别45年,曾对我呵护有加的首任指导员——胡家骥。

胡指导员,安徽巢湖人,1962年入伍,先后任过班长、排长、副指导员、指导员、团政治处副主任,1984年转业到地方担任合肥一家国企厂长。

那是202010月的一天,这天天气晴朗,气候宜人。午饭过后稍作休息,我携夫人开车前往江西信丰火车站接我日思夜想的指导员。宽阔的柏油路上,车水马龙大小车辆飞驰而过。七十公里的路程不一会就到了目的地。待我停好车辆看看时间还有两个小时,我和夫人在车站外耐心地等待着指导员的到来……

心想,指导员今年已经78岁高龄了,估摸着是一位白发苍苍、脸上布满皱纹的老人。记得当年分别时是1975年下半年,那时的他33岁,1.75米的个儿,英俊帅气,加上严谨的军容风纪和雄辩的口才,令全连干部战士无比敬佩。

正当我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中,忽然车站广播传来本次列车到站的消息。我连忙和妻子来到出站口焦急地等待亲人的出现。不一会儿,一对70岁上下的夫妇,携带着一袋袋行李,模样似熟非熟,心里判断一定是他们。于是试探性地喊了一声:“指导员”!他抬头望过来:“你是刘光清”!“是”!指导员连忙扔下行李,与我热烈拥抱,此时此刻禁不住的热泪夺眶而出!多么难忘的时刻,多么幸福的一刹那!这一天我们足足等了45年……

曾记否,19753月我们这批新兵在北京密云西田各庄结束为期三个月的新训任务,将以崭新的姿态分赴到各老连队。是胡指导员亲自到北京将我们40位新兵领到江南——浙江湖州东风农场(十三师粮食生产基地)的。指导员见我英俊可爱又是高中文化,在班里又能吃苦耐劳,便下意识培养我。三个月后便调我到连部当文书。当我接到通知时我都不敢相信。心想:我一个新兵蛋子怎么能挑起这副重任呢?但是,这是命令!我只好硬着头皮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在指导员身边工作,他言传身教,率先垂范。他常对我说:“干文书这项工作政治素质要高,思想性要强,也就是处事讲原则,秉公办事;二是业务上要过硬,也就是过好‘文字关’‘书写关’”。于是我按照指导员提出的目标与要求,不断努力学习。一有空我就读书看报,坚持写日记,把有兴趣的内容,文字片断摘录下来,交代的文稿认真对待,力求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此外,还买了各类字帖练毛笔字。工夫不负有心人,由于我的刻苦努力,文书工作越来越有起色,特别是连队的文化宣传工作比以前上了一个新台阶,得到全连干部战士的一致好评。

指导员不仅工作上给予指点迷津,生活上也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757月由于长期挑灯夜战,睡眠不足,老家得过的疾病—美尼尔综合症又复发了,经常头晕眼花。指导员发现后命令我立即停止工作到解放军98医院去诊断治疗。到了医院军医开了一些药吃了一星期果然疗效显著。此后从未复发过。由此我更加以健康的体魄投入到工作中去。

19758月,指导员在支部会上,率先提出1975年新兵当中发展一名党员,以起示范作用,这个名额就是我。正当我满怀信心期待组织的批准之时,指导员一纸调令调北京任职,且调任下来,一星期内要到新的岗位报到。这突如其来的变动,还未等我缓过神来,指导员便踏上了新的征程。那时的我是多么的懊恼与无奈呀!我常常想:假如指导员不调走,一如既往地培养关爱我,我的人生或许会重写。可是人生没有假如,也没有或许……

自从指导员调走后,我有好一段时间心情无法平静下来,工作不起劲,茶饭不思。直到19767月的某一天,我在连部看报纸,忽然一个熟悉的名字在人民日报上赫然出现,我定神一看,这不是我敬爱的指导员胡家骥吗?没错!没错!单位,姓名都对上号。于是,我情不自禁地一口气阅读完了这篇荡气回肠,令人鼓舞的长篇通讯,心情异常的激动。原来发生在19767月的唐山大地震波及到北京密云,所在的密云水库白河主坝500米范围内出现严重滑坡、而且滑坡部分在水下。

密云水库距北京80公里,拥有40亿立方米的储水量,大坝一旦崩塌,北京与天津将顷刻变成泽国,而且大坝承载着两大城市和周边居民的生活用水,如果大坝决堤,各种问题势必出现连锁反应。

情况万分危急,时间就是命令!大坝就是战场!驻扎在北京密云县的铁13626连接到上级命令,以第一时间赶到大坝现场。指导员胡家骥主动请战到大坝最艰苦、最危险的地方担负抢险工作。他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累”不哼一声,“苦”不说一个字,“休息”没门!他深知这里就是阵地!这里就是战场!这是党和人民考验人民军队的时候。他和他的战友高喊着:人在大坝在!誓与大坝共存亡!誓死保卫北京!誓死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经过两天三夜的奋战,大坝安全了!北京安全了!全国人民放心了!胡指导员和他的战友们笑了!由于在这次抢险救灾保卫水库大坝的战斗中6连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表彰大会上,中央军委给予6连荣立集体“三等功”,他本人也荣立了“三等功”的荣誉称号,并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这次老首长从合肥千里迢迢过来广东南雄,看望昔日的部下算是两年前预约的补偿。201712月由我组织和策划的东风农场全连战友联谊会在老部队浙江湖州举行。作为战友们深爱的指导员,又是当年抗震救灾的英模,理所当然会应约出席。为促使我们能见上面,我还专门打了几个电话,指导员也欣然答应一定会参加。然而老天爷却故意给我们开了一个玩笑,与会的头一天,指导员突然接到福建兵打来的电话,20多人组团去合肥拜见老领导。作为爱兵如子的他也不好拒绝,就这样我们错过了一次难得的见面机会……

我与指导员相拥过后,仔细打量了眼前这位可亲可爱的老领导,他并非像我想象中的苍老,眼前的指导员精神矍烁,思维敏捷,头发黑中有白,身姿挺拔,形态气质仍保留着当年的风貌。他的夫人,我们的老嫂子,着装得体,不瘦不胖,脸上虽有皱纹,但一点也不显老,说起话来,很有亲和力。指导员在一旁夸她在合肥经常参加社区的活动,跳广场舞,时儿打打麻将,业余生活丰富得很呢!心想:怪不得不显老。于是我和夫人连忙接过行旅放到车上的后备箱。待坐稳后由我驾车行驶在回南雄的路上。我一边开车一边与指导员聊天,聊事业、聊家庭、聊生活感悟、聊着聊着不觉到了南雄。我把他们带到事先订好的酒店住下,先让他们休息一会。

晚餐时,我约了几个战友,原来指导员的部下一起共进晚餐。当战友们见到昔日的老领导心情格外激动,纷纷夸指导员心态好,身体棒,不显老!席间,大家谈笑风生。是啊!往事如烟,落下的是最深刻的记忆:大家饶有兴致地回忆部队生活的点点滴滴,特别提到部队军民鱼水情的事情,个个眉飞色舞,滔滔不绝……大家一边吃一边聊,频频举杯,大有酒逢知己千杯少之势。考虑指导员年岁已高,我们敬酒指导员随意。倒是嫂子一杯接一杯都干完了,真是佩服!几个小时过去,余兴未尽,时间不早了。我们连忙送他们到宾馆就寝。

这次指导员南雄之行,共游玩了四天。我陪他们参观了南雄大部分文化旅游景点:珠玑古巷、梅关古道、三影塔广场、雄州公园、还到了我当年刚参加工作的帽子峰中学。每到一处指导员都赞不绝口,称南雄虽然是县级市,但以她的规模、风貌、旅游资源以及城市化建设完全达到了地级市的水准。是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祖国各地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愿我们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祖国变得更加繁荣富强。

114日,指导员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将要离开南雄回老家合肥。我帮他们订了火车票,临行前我们彼此照了合照,留下了永久的纪念。与此同时,为了表达我对指导员的敬意,特意将他在部队时要求全连干部战士学习背诵的毛主席《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这首词,以我的特长—书法爱好者的身份挥毫泼墨,将作品送给我敬爱的指导员作为留念。

据指导员回去后,他告诉我,家里搬了新居,将我赠送的作品装裱好配上镜框悬挂在客厅里,这样每天起床就能看到和想到他南雄有一位亲密的战友——刘光清。

作者简介:刘光清,男,65岁,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广东南雄市教育局退休干部。197412月—19793月在铁道兵十三师留守处六分队服役,任战士、文书、班长;19793月退役,7月参加全国高考,考入韶关教育学院,毕业后在中学任教;19928月从政,任某镇办公室主任、党委宣传委委员、党委副书记;20058月调本市教育局任工会主席;2015年退休至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