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戏第一人

 情愫秋生 2020-11-25
原创 范晓青 记忆泰州 

泰州,“州建南唐,文昌北宋,名城名宦交相重”(赵朴初),文化发展带动戏曲繁荣。泰州的戏曲文化,文字可考者,早可推至宋代,明代相习成风,及至清代,更是繁花似锦、百卉争艳。
红楼梦,中国古典文学巅峰之作;昆曲,百戏之祖。两百多年前,在一位泰州人的主持下,红楼梦遇上昆曲,开创戏曲表达红楼先河。

葬花来自记忆泰州00:0005:29

打开音频

龚隐雷饰林黛玉:《葬花》

[斗鹌鹑]

则俺是瑶岛司花,

常惦记珠宫艳友。
眼看着搓粉揉香,
还说甚红肥绿瘦。
这些时拾翠精神,
变做了伤春症候。
因此上丢不下惜花的心,
放不落拈花的手。
准备着护胭脂药圃云锄,
拨动俺扫天门零陵凤帚。
[紫花儿序]
早贮过绛纱囊丹砂几斗,
回避了催花雨过眼缤纷,
又遇着妒花风拂面飕飗,
不分明芳春竟去,
无倒断花梦谁留,
漂流,
这是薄命红颜榜样否,
怎怪的烟荒月瘦
燕懒莺痴
蝶怨蜂愁

红楼首戏

仲振奎(1749—1811),字春龙,号云涧,别号红豆村樵、花史氏。清乾嘉时期泰州戏曲家,一生写了16部昆曲传奇,其中最负盛名的即是《红楼梦传奇》。

2019恭王府非遗演出季《红楼梦传奇·听雨》

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红楼梦》程甲本刊行问世,京城文人一时争相传阅,叹为绝作。第二年,落第文人仲振奎流寓北京,得阅《红楼梦》,产生强烈共鸣。其在《红楼梦传奇自序》中云:“壬子(乾隆五十七年,1792)秋末,卧疾都门,得红楼梦于枕上读之,哀宝玉之痴心,伤黛玉、晴雯之薄命,恶宝钗、袭人之阴险,而喜其书之缠绵悱恻,有手挥目送之妙也。” 同社刘君(刘宗梁,四川人)请为歌词,遂成昆曲《葬花》一折,署名红豆村樵。此举早于孔昭虔创作于嘉庆元年(1796)的《葬花》剧四年,应是首次将《红楼梦》小说改编为戏曲。

《红楼梦传奇》嘉庆四年绿云红雨山房刻本,泰州图书馆藏

嘉庆元年(1796),仲振奎居扬州司马李春舟幕府,得阅逍遥子《后红楼梦》,其中宝玉获救,黛玉回生,历经波折后再续前缘。仲振奎觉“大可为黛玉、晴雯吐气,因有合两书度曲之意”。嘉庆二年(1797)秋仲振奎生病,“百余日始能挟杖而起”,仅花40天,一气呵成,于嘉庆三年(1798)初编成昆曲《红楼梦传奇》56折。“成之日,挑灯漉酒,呼短童吹玉笛调之,幽怨呜咽,座客有潸然沾襟者”,改编成功由此可见。其中一些经典折子戏广泛流传、盛演不衰,《集成曲谱》即收有仲氏《葬花》《扇笑》《听雨》《补裘》四折。

仲振奎对红戏编曲的娴熟驾驭,基于他对小说有着深刻的理解,以及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相当的戏曲造诣。这些都与他生活环境和切身经历有着莫大的关系。

书香世家

明清时期,泰州家族教育繁荣,读书向学之风盛行,仲振奎就出生于一个诗书世家,家学氛围浓郁。
仲振奎曾祖父仲邦文,《道光泰州志》有“能文”的介绍。祖父仲素,人称芍坡先生,为邑名诸生,才甲一世,制艺而外,诗歌词律无所不通,存有《茗叟诗草》。

《迨暇集》清嘉庆十六年兴宁官署刻本,泰州图书馆藏

清代全国仲氏出过8位进士,其中一为仲振奎父,一为仲振奎弟。父仲鹤庆,字品崇,号松岚,乾隆十七年(1752)高中江南乡试解元,十九年中进士,与纪昀、钱大昕同榜,官四川大邑知县,两次代邛州知州,“工诗善画兰”,“得者以为宝”,文章诗赋冠绝一时,诗作被誉为有李白之神韵,著有《迨暇诗钞》四卷。弟仲振履,字临侯,嘉庆十三年(1808)进士,授广东恩平知县,历兴宁、东莞、番禺等县,廿一年升南澳同知,颇有官声,有《冰绡帕传奇》、《双鸳祠传奇》戏曲刊行。
仲家族内女子亦多擅吟咏,勤于笔耕,互相唱和,文采斐然,且多有著作问世,现存《仲氏女史遗草》诗集。

《仲氏女史遗诗》清嘉庆十六年兴宁官署刻本,泰州图书馆藏

作为长孙的仲振奎,自小浸淫诗歌,他在《茗叟诗草》编辑说明中称,“奎六七龄时,先大父呼之膝下教以诗歌,多奖诱之” ,少年时即已才华出众。《道光泰州志》述仲振奎:“诗法少陵(杜甫),为文精深浩瀚,出入三苏(苏轼父子三人),平生著作无体不有”。



现存仲振奎诗稿手迹



仲氏一族明初由苏州辗转迁至泰州东乡西场(今江苏省海安市城东镇),仲鹤庆中进士后举家移居泰州城中。苏州昆曲应对其家族先辈有所影响,也养成了仲振奎的浓厚兴趣。彼时泰州地区戏曲繁荣,家班、乐部遍布全城,昆曲的“吴侬软语”激发着“洪武赶散”后人的苏州情结,昆腔吹奏传唱盛极一时,孔尚任《桃花扇》在泰州成稿,郑板桥有“千家养女先教曲”的诗句。这些,都为仲振奎将《红楼梦》改编为戏曲打下了扎实功底。

命运多舛

仲振奎虽才思敏捷,博学多才,但命运坎坷。

乾隆三十一年(1766),缅匪犯边,父仲鹤庆以马政赴云南督修澜沧官道并监牛角官军粮,因为人刚直,不肯苟且敷衍,遭人嫉恨诬陷,罢官后归里,家境由此维艰。

然而祸不单行,在仲振奎凄苦的生活中,唯一可以给他带来一些慰籍的才华横溢的女儿,出嫁三年,女婿早亡,女儿随之而去。后又丧妻,晚景甚是凄凉。

他在悼念亡妻赵笺霞的诗中云,“嫁衣尽典供甘旨”“无复鹅膏同泪日”。诗下自注:“乙已予贫甚,邻馈鹅膏以燃灯,随燃随灭,两人泪涔涔下矣”,艰苦之状,令人唏嘘。

他一生多次应试落榜,“名场十五度,孤负九秋鹏”,贾宝玉痛恨的“劳什子”八股文也套住了他,仅以监生终老。为谋生计,先后跟着父、弟赴任帮忙,或游他幕,到过川、云、粤,也到过湘、鄂、赣、河朔、京城、鲁、扬州等地,足迹曾遍及大江南北。

仲振奎的身世与曹雪芹有相似之处,家道中落,一生潦倒,更易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同时,作为与曹雪芹同时代的人,仲振奎对大家庭里交错的人际关系、世情世貌有着真切的感受,广泛的游历和丰富的阅历也成为他创作《红楼梦传奇》的重要源泉。

《绿云红雨山房诗抄》清嘉庆十六年兴宁官署刻本,泰州图书馆藏

仲振奎是多产剧作家。除《红楼梦传奇》于嘉庆四年 (1799)以绿云红雨山房刻版印行,并被各地先后搬上舞台外,尚有 15种传奇未刻,由此推之,其晚年困窘,或以编戏糊口。其他著作如《绿云红雨山房诗钞》《脉约》《辟光轩文钞外集》《绿云红雨山房文钞外集》《春柳咏》《红豆村樵词》,亦多以抄本存世。

经典传唱

《红楼梦传奇》的成功,与其合理的改编和再创作密切相关,得益于删繁就简、主线突出,人物刻画爱憎鲜明,韵文填词十分精彩。因此,此曲很快为优伶所采,粉墨登场,首演于扬州。

许兆桂《绛蘅秋》序言中称:“吾友仲云涧于衙斋暇日曾谱之,传其奇。壬戌春,则淮阴使者,已命小部,按拍于红氍上矣”。壬戌春,指嘉庆七年春,这是红楼戏曲演出的最早记载。以后扬州剧场大多流行此剧,至道光时期流传到北京,道光中叶仍盛演不衰。至清末上海昆旦小桂林还演出全本,显示出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著名红学家刘心武翻阅仲振奎《红楼梦传奇》



日本青木正儿《中国近世戏曲史》:“乾隆间小说《红楼梦》出而盛传于世也,谱之于戏曲者数家,传于今者三种。……而三种中,仲云涧之作,最脍炙人口,后日歌场中流行者即此本也”。 
《红楼梦传奇》被评价为“谱曲得风气之先”,曲学大师吴梅盛言其为“清人佳构”。在其面世后的80年间频频出版,嘉庆四年(1799)由友人刊于京师,同治年间(1862—1874)有友于堂刊本,光绪三年(1877)有上海印书屋排印本,影响之大可见一斑。1978年,中华书局出版的阿英所编《红楼梦戏曲集》收其前32折。

昆曲《红楼梦传奇》剧照

2018年,由92岁高龄的顾笃璜老先生担任艺术总监,取仲振奎《红楼梦传奇》的《葬花》《听雨》与清代吴镐所作《红楼梦散套》的《焚稿》《诉愁》,合为四折,仍名为《红楼梦传奇》,在苏州大学举行首次公演。这是民国昆曲衰落后,100多年来这部昆剧经典之作首次在舞台复活。顾笃璜老先生在改编时,未动古本中一字,也体现了仲振奎填词谱曲文采绝佳。





这部清代昆坛百年场上搬演最多的红楼戏,沉寂百年后,又重新焕发生机。

仲振履为《红楼梦传奇》题诗
公子佳人总太痴,
痴情何必作仙慈。
一生玉笛高吹起,
那是红楼梦醒时。

六百年昆曲流传,两百年红楼一梦。

END


作者单位:泰州市党史方志办公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