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WAT/PCM参数CPK控制要点!

 Long_龙1993 2020-11-25

前面我们讲了SPC的精髓,对于任意一个可以记录数据的项目我们都可以建立SPC监控,但是我们并不会面面俱到,对于有些非常次要的参数,我们也不一定要去监控它,我们所选择监控的项目,一般来说都是对工艺制程稳定性控制有着至关重要作用的项目。

如果你是从一个全新项目开始的,那么恭喜你,你将学习到非常多的东西,从design rule到bias table,从线宽控制到膜厚测量,从关键工序的条件到关键工序的window check,甚至于有些关键工序的好坏直接决定这CP的好坏,从WAT/ PCM结构设置,到WAT/PCM测试,直到WAT/PCM项目spec与目标值得match,甚至良率与其中某些参数的相关性可能你都有机会做出来,经过这么一整套的开发过程,你将对整个工艺的开发过程有一个非常全面的认识,哪些地方应该重点考虑,哪些地方应该做window check等等,最终完成工艺开发,再整合出一个供客户参考的PDK文件,有的时候是先开发平台,后加入客户,有的时候是客户跟工艺平台一起走,后者会更快的使工艺得到验证,前者可能会使工艺平台做得更完整,然后客户根据这个平台再来设计电路,更有的放矢,两者各有优缺点,一个趋向于速度,一个趋向于标准化,可以拉更多的客户进来,不管是哪一种,最终除了CP测试外,很大程度上数据是否满足要求都会落在WAT/ PCM参数是否满足要求这一硬性指标上,满足了WAT/PCM的要求之后,还需要数据的支撑,就是所谓的从工程品向小批量生产的过渡,工艺的稳定性如何在这个阶段可以初步得到验证,一旦小批量生产的WAT/PCM参数以及最终CP和FT都没有问题,则可以进入量产阶段,进入这个阶段意味着所有该验证的都已经完成,所有要window check的地方也都做好了,除非工艺波动,否则WAT/PCM参数将保持长期稳定了,但是,这种只是理想的状况,实际工艺过程中会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WAT/PCM参数shift,甚至OOC/OOS,因此,PIE的很大一部分工作是监控WAT/PCM参数的长期trend,确保当出现shift时及时发现导致WAT/PCM参数shift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方案,以及防堵措施。

可是,说起来容易的事情,做起来往往并没有那么简单。当某个参数shft的时候,首先你要知道跟它相关的其它参数有哪些,以及跟它相关的工艺步骤一般有哪些,你才能有针对的去查问题,除非是从来没有见到过的异常导致了某种失效,这种失效又确实影响到了这种参数,但这种情况往往非常少见,大多数的异常还是会遵循经验式的失效模式,即一个参数失效后,其它相关参数也会跟着有变化,也就是说你首先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器件知识背景,同时你需要对自己的工艺倒背如流,这样无论从器件知识上,还是工艺方面都能解释得通,才能说服别人问题确实出在这里,说了这么多,好像十八般武器要样样精通的感觉有没有,是的,作为顶尖的PIE,你就是需要有这样的功力才能不被module欺负,否则module可以以“我这里一切正常”为由,轻松把你打发掉,谁让咱们半导体行业做的是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呢!

说了那么多,我么还是讲重点吧!对于WAT/PCM shift,我们要如何着手分析,我想这个是大家都关心的重点,那么我们现在就开始说。

  1. 当发现一个或者多个lot的某个参数发生shift时,首先要做的是你要去确认这种shift是真是假。很多时候发生异常并不一定就是工艺本身shift了,而是WAT/PCM测试机台发生了shift,或者统称为测试问题,所以,不论 你是手动测试,还是换机台测试,换针卡测试,还是换人测试,只要你能证明没有测试问题,或者有测试问题都可以,对于测试问题很简单了,重测一般都可以测好,对于非测试问题,先把所有WAT/PCM参数拉出来,把shift的参数列出来。

  2. 异常参数所测试的WAT/PCM参数涉及的层次,这个需要对GDS非常熟悉,对器件结构非常理解,列出所有相关层次,分析出最可能影响该参数的层次,最好可以缩小到1-2个之内。

  3. 查lot加工历史,查异常记录报告,看是否有异常记录,把所以异常记录列出来,把所有停留步骤时间过久的步骤列出来,对比前面缩小的层次范围,看是否有发生重合的地方。

  4. 查inline线宽,膜厚,应力,电阻率等等参数,确认是否有对应的shift现象。

  5. 对于划片道内的WAT/PCM测试图形,还可以加测full mapping,确认影响的范围,以及是否有一定的区域性,从而辅助判断与何种类型工艺有关。

  6. FA分析,前面讲过很多种FA分析手段,可以辅助判断失效结构,帮助确认异常层次。

  7. 相关性分析:不管你用的是什么系统,一般都可以做相关性分析,将异常lot用过的机台与正常lot用过的机台做比对,可以分析出全部异常lot走过的机台,全部正常lot走过的机台,以及部分异常lot,部分正常lot走过的机台,从而找出与正常lot完全不同的工艺步骤,再进一步分析是否有可能是这些步骤导致的异常。

  8. 从各种可能的异常步骤,将工艺lot按工艺时间排列,看是否某个步骤出现时间相关性,或者机台相关性,或者操作人员的相关性等等。

  9. 找出最可能的工艺步骤,请module工艺去查相关lot工艺时间段,机台的状态,异常记录等等,判断是否该机台当时发生了异常,如果FA已经完全说明了问题,就更好办了,只要找到机台为什么发生异常即可,然后给出解决方案和预防措施。

前面讲的都是如何发现问题,WAT/PCM SPC控制的要点其实就是让所有参数尽量on target的同时,保持所有参数都在正常的波动范围,比如CPK定为大于1.33,在SPEC的基础上,给出合理的control限,同时可能的话加入一些上升/下降规则,或者3sigma规则,从而帮助PIE提前发现参数的shift,可以提早去找到问题的根源,当然,如果规则设置的太紧,可能会造成每天报警的囧况,那就没有意义了,所以,在实践中选择合理的规则,并可以长期控制好WAT/PCM参数的波动即达到了目的,对良率非常敏感的参数,我们可以设置的稍微敏感一些,这样可以时常让我们保持警觉,前提是你知道哪些参数对良率敏感,这个需要一定的经验积累。

今天不打算进一步讲哪些参数跟哪些工艺步骤相关,这个我们放在后面,毕竟这个是一个非常大的题目,可能要分好多次讲才能讲完,今天我们就这样提出一个笼统的找问题的方法,以及对于WAT/PCM参数如何去控制的,让大家心理有个初步的概念,总之就是在问题发生时,你要把所有能想到的地方都要想到,当经验达不到目的的时候,适时的跳出经验的框框,利用相关性分析,把所有可能的情况都算进去,再重新做一次分析,也许你就能发现新的可能,从而一切都豁然开朗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