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家散文】梦中西河

 大家文学网 2020-11-25
【作者简介】
吴志平,中国通俗研究会会员,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  芜湖市作家协会会员、芜湖市评论家协会会员 



梦中西河
青弋江畔的西河古镇,传说有千年的历史,“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去西河,绝对无法体验在古镇如同进入时空隧道,那种多时空并存的意境。
古镇的吴书记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这是一个精明帅气的年轻人,他从小在这里长大,心里装满了对古镇的规划和设想。他介绍说,原来这里商业极为发达,天然水运码头,居民多以经商谋生,手工业者也有不少,特别是古镇的小吃,蛋糕、方片糕、西河馄饨,油炸臭干子、羊肉、青弋江小鱼等,都很有名气,手工业者也有不少,周边农村土地肥沃,盛产粮棉,人们生活富裕。我们满街找寻传说中的西河馄饨,想一饱口福,有个大嫂告诉我们,这个馄饨是他们家祖传,现在已经不做了,我们问有什么秘方,她笑着说,哪有什么秘方,只是将酱油熬熟了就行,没有馄饨,附近的薄皮大馅烧麦也不错,你五个他十个,带回去与家人共同品尝。小镇自古地杰人灵,这里造就了无数个有名的商人,他们奉行以儒家文化来指导经商。他们留给后人的不但是经商的法宝和精神财富,还有至今依然留存的老街古巷和建造特别的老屋。
老街的房屋店铺建于圩埂两侧,街心青石路面,两旁店铺门面飞檐对峙,一色的徽派建筑,粉墙黛瓦。因逐年防汛加固堤埂,有的屋基低于路面,有些已经倒塌或者写上危险,请勿靠近的字样。一些古老的记忆,沿着被踩出了凹痕的青石板铺就的小路弯弯曲曲地延伸着,几百年来,它记载着人世间的万千沧桑、爱恨情仇、悲欢离合。徜徉在小巷里,一切都是古老的,连房子里的摆设也是古老的,那雕花的床,八仙桌,梳妆台等家具,还有徽州著名三雕,都积淀了古人多少的智慧。能倚在楼上窗边,晒着冬日的暖阳,捧着青花瓷的壶,细细品味茶香,与三两友人谈文学,谈世事,是让人多么渴望的一件事。古镇的静让人窒息,它向人们诉说一段陈旧的时光,斑驳的故事,木门上的铁环,造型别致的狮子睁着大眼睛为主人守门,轻叩一声,仿佛整个街道都听到它依然清脆的声响。我碎步轻移,与老屋门前的石狮、木制的排门相拥合影,我看着屋顶墙头上夕阳的金辉,好希望那一刻下雨,细雨霏霏的青石路面闪着光,幽深窄窄的小巷,有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撑着油纸伞,手拎着竹篮迎面而来,她迷雾般的眼神结着愁怨,低头慢步在雨巷里,我会与她擦肩而过,一股淡淡的香味弥漫在雨中,这是份挥抹不去的情结,望不尽的浓厚。
当年的繁华不在,不远处的高楼拔地而起,与古镇形成鲜明的对比。小镇人依然过着他们自己的日子,这里的生活是慢节奏的,铁匠铺里有叮当的敲击声和红红的炉火,裁缝店里的缝纫机踩踏声,能催得人入眠,中药房里捣药的、称药的一系列老物件让人想起博大精深的中国医学,手工艺人精心制作自己的作品,乱石堆里的秋菊盛开,爬墙虎探头探脑地在木头窗棂边窥视,一束阳光射进来。满屋的绿色,显得老屋更加深幽。谁家一只古老的座钟正在报时,屋边一小块空地上,蔬菜瓜果藤蔓依然葱绿,蝴蝶绕着花儿在舞蹈,扁豆花漂亮的紫罗兰色装扮着老屋。老人们坐在屋边的石块上嗑瓜子聊天,小凳上放着一个笸箩,我伸头一瞧,里面盛着的瓜子是他们种的向日葵收获后自己炒的,那香味让我想起儿时的许多往事,他们舍不得丢弃祖祖辈辈留下的一切,坚守在这里,期待着古镇重新焕发青春。
从小就在徽派建筑的屋子里长大,那里一切都对我的一生有着极大的影响,对老屋有深切的怀念和情感。西河古镇如同我的一个梦,当我真切地站在这里,忽然感觉前世就住在这里。如果脚印是西河秋阳里的印记,那老街的青石板上就有我拭不去的足音,年复一年,墙角下的青苔、太阳花和三叶草的生生死死,无不重重叠叠的包裹着岁月年轮,让岁月研磨成一杯浓得化不开的咖啡,那醇香和苦涩,是偶然找寻的一份古朴沧桑的况味,还是我从来没有离开过。远处稻田里飘过收割后烧草的烟雾,古镇缭绕在烟雾里,我融化在那千年古韵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