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词演变发展

 柴柴520l70gxfx 2020-11-25

古代词演变发展

含义:—是一种文体,它的特定含义是依照燕乐府乐曲所定的乐段乐句和音节声调而填写的歌词。词有各种不同的曲调,每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谓之词牌,如《菩萨蛮》、《苏幕遮》、《忆江南》、《念奴娇》等。每首词,可以无题目,但绝不可无词牌。词是依曲填写的,所以每个词牌都有固定的乐谱,这就决定了每个词牌的句数,每句的音节,也就决定了词本身的句数、字数、用韵的位置及平仄关系,也就是说,每个词牌都有固定的格式,即所谓“调有定格,字有定声”。

词是供演唱用的,一支乐曲演奏一遍叫一阙,所以一段歌词也叫一阙,或称一片。

一般的乐曲演唱时要重复一遍,所以词一般也就分为上下两阙。只有一段歌词的

词称单调,当然后世也有一首词有三阙或四阙的。词又根据篇幅的大小分为小令、

中调和长调,长调又称慢词。

1、关于词的起源问题,古代传统的说法是词源于诗,是诗歌的一种变体。也有人认为词是从乐府诗里变化出来的。因此,词被称为“诗馀”。

2、自近代以来,随着民间俗文学的价值及其革命意义受到重视,产生了词起源于民间的新说法,认为词是“曲子词”的简称,不但具有长短句的形式,而且是“倚声填词”的合乐之作,其所依之声乃隋、唐以来的燕乐新曲。也就是说,

3、因词起源于民间已为敦煌曲子词所证明,由此可推断,词是唐代产生的一种文学体裁,最初是唐代音乐燕乐的产物,大约出现在初盛唐高宗时,中唐以后才开始流行起来。

唐代文学的词

唐代出现的又一影响深远的新文体是词。这新文体的出现,主要因为娱乐的需要。词随燕乐起,选诗配乐、依调填辞,都为了歌唱。它最初来自民间,俗曲歌舞、酒令著辞,用于日常宴饮、歌楼伎馆。中唐以后,城市经济发展,词也得以迅速兴起,文人加人词作的行列。到了晚唐五代,词在西蜀和南唐得到高度繁

荣。西蜀花间词人绮靡侧艳,视野不离男女情爱,目的无非欢娱消遣。南唐词人拓大了词的境界,转向内心缠绵情致的抒写。特别是南唐后主李煜亡国之后的词作,把词这一善于表现绵邈情怀的文体,发挥得淋漓尽致,把它推向了很高的艺术境界。晚唐五代词的成就,则是词这种重要文体在以后得以发展的很好的开端。

发展概况

起源:敦煌曲子词里的《云谣集杂曲子》的发现,填补了一段重要的词史空白。它的选辑时代应在唐末,早于《花间集》成书 30 年。词集所收,有唐开元以来的里巷之曲,作品题材范围较广,具有民间词淳朴的特性,展示了一个与《花间集》、《尊前集》不尽相同的曲子词面貌,反映了早期民间词所特有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风格。

《云谣集杂曲子》

《抛球乐》:珠泪纷纷湿绮罗,少年公子负恩多。当初姊妹分明道,莫把真心过与他。子细思量著,淡薄知闻解好么?

《望江南》:莫攀我,攀我太偏心。我是曲江临池柳,这人折了那人攀,恩爱一时间。

早期文人词大约产生于中唐时期,标志着词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唐是士人作词的尝试阶段,尚无专门此事词创作的作者。中唐的文人词,主要是汲取民间词的表现形式来从事创作,形式比较短小,一般都具有清新、明朗、活泼的特色,题材也较为广泛。

张志和《渔歌子五首》其一: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韦应物《调笑令》: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

韩翃《章台柳·寄柳氏》: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

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

刘禹锡《潇湘神》: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晚唐花间词

1、词发展到晚唐,开始有诗人大量作词,出现了这方面的专门家,推动了词体风格的定型及其艺术表现手法的提高,但词在民间所具有的那种朴素、明朗、自然的特点也渐渐消失了。词成为歌台舞榭、樽前花下的娱乐品,美女的妖娆、相思的柔情、充满脂粉香气的浅斟低吟成为晚唐五代词所表现的内容。在表现形式上则极力追求藻饰,带有香艳性、纯情性和唯美性,形成“词为艳科”的局面。

2、在小令词的词体风格的定型过程中,温庭筠、韦庄和花间词派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3、花间词派是晚唐五代奉温庭筠为鼻祖而进行创作的一个文人词派,得名于后蜀赵崇柞编辑的《花间集》。该集 10 卷,收温庭筠、韦庄、皇甫松等 18 家词共 500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词派也因此集得名。花间词是晚唐五代社会享乐之用的产物,《花间集》实即供歌妓伶工演唱的曲子词选本。为应歌而作、具有消遣娱乐功能的香艳词的迅速兴起,标志着词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正式流行于文坛,婉丽绮靡的花间词风,亦成了词的主导风格,对后世词的发展起了深远影响。

温庭筠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

《更漏子》: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梦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韦庄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女冠子》: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忍泪佯低面。

《女冠子》:昨夜夜半,分明枕上梦见。

《思帝乡》: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花间词派

孙光宪·《谒金门》:留不得,留得也应无益。白纻青衫如雪

色,扬州初去日。轻别理,甘抛掷,江上满帆风急。……

牛希济·《生查子》:春山烟欲收,天淡稀星小。残月脸边明,

别泪临清晓。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花间派的艺术特色

“花间派”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文学流派,只是创作倾向大致相同的作家群。其风格情趣并不完全相同。如韦庄词,疏淡、质直;还有一部分受民歌的影响或接近民歌,虽然也是写男女之情,但词风清疏健朗,带有民歌的质朴天然风味,如孙光宪、牛希济等。不过,大部分花间词人作词蹈袭的是温庭筠的香软词风,且集中所收温词最多,故后人提及《花间集》时,多以温庭筠为鼻祖和代表,认

为婉丽绮靡是花间词派的主导风格。

南唐词:

1、五代词可以《花间集》出现为界,分为前后 2 期。前期以西蜀为重镇,后期以南唐为中心。前期西蜀词主要用于应歌,秾丽之作较多,接近晚唐;后期南唐词则较重抒怀,多疏淡之作,较为雅致,接近宋初。

2、南唐一冯二主的作品,向来被视为南唐词的代表。基本完成了由“伶工之词”

到“士大夫之词”的转变,对宋词的发展有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冯延巳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采桑子》:花前失却游春侣,独自寻芳。

《醉花间》:晴雪小园春未到,池边梅自早。

《谒金门》: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李璟 《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李煜:世称李后主。

《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

《清平乐》: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

《浪淘沙》:窗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词作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反映宫廷享乐生活、抒写离愁别绪和抒发亡国悲痛等方面。风格不尽相同。

1、前期词作,以反映沉溺声色、纵情逸乐的宫中生活为主,未脱花间词旧格,但写得较为真切率直。

2、后期词作,因蒙受子夭妻亡的家庭悲剧、偏安皇帝的内外交困、入宋为囚的屈辱偷生,词的内容和情调发生了明显变化。李煜的后期词,纯以白描手法,直接抒写心情沉痛的离愁别绪、不幸亡国的深悲巨痛,抒发内心复杂情感,萌发人生悲悯之念,阴郁哀伤,泣血字泪,感慨极深。词中时空跨度很大,旧事新境贯穿,既能引发联想,又加大了感情容量,词境极为阔大,有种悲天悯人的博大情怀,成为不朽之作,引发历代读者的共鸣。

宋词

1、言及宋词的发展,前人有“词至北宋而大,至南宋而深”之说。认为北宋词尤争气骨,南宋词则专精声律,由此将宋词分为北宋与南宋两个时期。

2、就北宋词而言,可分为三个时期:一是北宋初期晏殊、欧阳修等词人,承续花间词派和南唐词风而有所变化;二是北宋词的创造时期,大词人柳永、苏轼以及秦观等,是推动宋词发展的关键人物;三是北宋词的总结期,出现“集大成”的词人周邦彦。(宋室南渡后,因时势关系,词坛风气发生了变化。)

3、南宋初期的词人,多接受苏轼“以诗为词”的影响,以词言志抒怀,籍以激励人心,恢弘士气,这方面以辛弃疾成就最大;此外,李清照强调“词别是一家”,以女性词人特有的细腻纤巧写闺情词而有丈夫气,创立独具一格的“易安体”;朱敦儒承苏轼词风而走向放旷自适,在旷放的基础上形成了看破红尘的隐逸风调,有“朱希真体”,分别代表了当时宋词发展的两种不同走向。南宋中后期词坛,有清雅词派崛起,姜夔为此词派的开山大师,以清刚的诗笔抒写空灵高雅的“白石词”,成为南宋雅词的典范。至此之后,词家取径各异而同趋于雅,欲以人工夺天巧,锻炼之精深,音律之闲婉,皆前所未有,但也因此而伤于自然。词至南宋中期起,豪气是衰落了。

词:以文为诗,以文为词

晏殊欧阳修范仲淹张先王安石柳永苏轼黄庭坚晁补之晏几道秦观贺铸周邦彦

晏殊词写男女恋情,已过滤了五代“花间”词所包含的轻佻艳冶的杂质,而显得

纯净雅致。他往往略去对女性容貌色相的描写,而着重表现抒情主人公的恋情。

其词的情感基调是雍容和缓,淡淡的忧愁中时而透露出自我解脱的气度;语言也

一洗五代“花间”词的脂粉气和浓艳色彩,而变得清丽淡雅,温润秀洁。

欧阳修:与晏殊词相比,欧阳修虽然也主要是走五代词人的老路,但新变的成分要多些。尽管他作词是“以其馀力游戏” (李之仪《跋吴思道小词》),固守着词为“薄伎,聊佐清欢”(欧阳修《采桑子·西湖念语》)的创作观念,但作为开创风气的一代文宗,他对词作也有所革新。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沿着李煜词所开辟的方向,进一步用词来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二是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而与柳永词相互呼应。欧词未脱艳歌的传统格局,

但上承五代南唐,下启东坡词的舒隽与少游词的深婉,在宋词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A.范仲淹

1.突破了词体专写风花雪月的格局,或写羁旅情怀,或写边塞风光,

2.沉郁苍凉,开宋人豪放词之先声。《渔家傲》《苏幕遮》

B.张先

1.字子野,张三中/影。在抒写男女爱情生活方面不再讲究婉约,即说的明白爽快。

2.贴近生活:“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卷压花影”“堕轻絮无影”

3.从两个方面改变了词的发展方向。

(1)大量用词来赠别酬唱,日常交际功能,扩大了词的实用功能。

(2)用题序,将日常生活引入词中。

缘题赋词,写眼前景、身边事,使词的题材取向逐渐贴近作害的日常生活,改

变了以往词作有调无题的传统格局,也加强了词的纪实性和现实感。此后苏轼

等人的词大量用题序交代创作的缘起、背景,即是直接受张先的启发,正因为

如此,张先词被人视为“古今一大转移”(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

C.王安石:咏史怀古词。

王安石词虽仅存29首,却颇具开创性。他的词已脱离了晚唐五代以来柔情软调

的固定轨道,注重抒发自我的性情怀抱。并进一步由表现个体人生的感受开始

转向表达对历史和现实社会的反思,使词具有了一定的历史感和现实感

1.黄庭坚

a.论词强调以俗为雅,有三十多首艳词与俗词。 b.延着苏轼开创的方向

(1)抒情的自我化

(2)使词的题材进一步贴近自我的生活

2.晁补之

词最突出的主题是吟咏隐逸,自抒被迫退隐后的心境

3.晏几道

(1)字叔原,号小山,与父并称“二晏”

(2)词以写小令为主,主要写男女悲欢离合之情,但创造出新的艺术世界。

(3)内容:

a.所写恋情有着明确而具体的思念对象,情感真挚。《临江仙》

b.缤纷多姿的如梦如幻的艺术境界。

 c.语淡情深的风格特色:《少年游》

4.秦观的词语言清丽淡雅。

周邦彦得其丽而发展为精雕细琢的典雅富丽。 李清照得其清,朝着更加本色自然的方向发展

5. 贺铸;

a.沿着苏轼词抒情自我化的道路,写自我的英雄豪侠气概,开辟了辛弃疾豪放词的先声。

b.语言上又继承晚唐温庭筠、李商隐密丽的语言风格,从而影响到南宋吴文英等人

希真体:朱敦儒,形象单纯明净,风格自然飘逸,意境空旷淡静,情调超然洒脱

其旷放词风带有颓废色彩,是南宋词坛上讴歌隐逸生活和出世思想的隐逸词派代表作家

元明清词发展概况

从元代开始,散曲的勃兴逐渐取代了词的地位,使词的走势开始萎缩。元明两代,词坛一片冷落萧条。

从清代开始,清代社会政治格局骤变对文人心态产生重大刺激,使他们由晚明的狂放恣肆转为内敛拘谨而对抒情文体形式重新定位,结果导致词坛出现了全面中兴的局面。具体表现是:

1、词的创作数量不仅超过元明两代,而且也超过了宋代;

2、词学理论也得到很大发展。从朱彝尊的《词综》到张惠言的《词选》和万树的《词律》等,出现了一大批立论精审、阐幽明微的词学著作。

清代在词作的整理和编辑方面也有很大成就。

【清代感伤与重实文学思潮在词坛的表现】

1、明末清初词坛,以陈子龙为首的云间词派作品,在风流婉丽之中寄托了历史兴亡之感。同时期的王夫之、屈大均、钱谦益、宋琬等人词作中蕴含的兴亡之感和凄怆之情,多相类似。他们的词风是清代文学感伤思潮的肇始。其后,以陈维崧为首的阳羡派、以朱彝尊为首的浙西派以及自成一家的纳兰性德,或师法苏、辛的豪放苍凉,或推崇南宋词人的婉约清空,或上承南唐后主的感伤幽婉,都与清初文学的感伤思潮相融汇;

2、到了乾嘉时期,受社会上以朴学为代表的求实风气的影响,词坛注重质实的风格取代了清初词坛的感伤和激情风格。以厉鹗为代表的浙词派,从形式的角度强调词的质实,比较注重词的音律和辞藻;以张惠言为代表的常州词派则从内容质实的角度主张恢复风骚传统,强调寄托比兴。这些都体现出清代中期的重实风气。

元好问的词今存 380 首,是金源词坛最多产的一代巨擎。他的词风以豪放为主,是苏、辛之后作词极为豪健疏快的高手,但也并非一味豪放,而是能融汇婉约情词的韵致,形成清雄顿挫而深婉明丽的成熟风格,成为辛弃疾之后宋、金词坛上的又一大家。

清初:

阳羡派:指清初以陈维崧为代表的一个词派。因陈维崧为宜兴(古地名“阳羡”)人,故该派被称为“阳羡派”。陈维崧的词师法苏、辛,尤近辛弃疾豪放苍凉的词风,是开清代词坛风气的词作大家。该派作家还有曹贞吉、蒋士铨、沈雄等。他们互相唱和,并编辑过《今词苑》、《瑶华集》等。

陈维崧:使用过的词调达 400 余种,词作达 1600 余首,均为古今之最。

浙西派:清初朱彝尊推举南宋江夔、张炎一类婉约词人作品,认为张炎所说“清空”境界为作词最高标准。其词风格醇雅清丽,婉深流转。朱彝尊的论词主张和词作受到浙西词家的认同,标举朱彝尊推崇的江夔和张炎为楷模,影响波及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百年词坛。后来龚翔麟选朱彝尊、李良年、李符、沈日、沈登岸及他本人的词为《浙西六家词》,遂有“浙西词派”之称。

【纳兰性德与阳羡、浙西词之不同】

1、推崇作家不同:阳羡派代表作家陈维崧作词师法苏、辛;浙西词派代表作家朱彝尊推举南宋江夔、张炎一类婉约词人作品,认为张炎所说“清空”境界为作词最高标准;纳兰性德则极为推崇李煜。

2、艺术风格不同:陈维崧词风尤近辛弃疾的豪放苍凉;朱彝尊词风醇雅清丽;纳兰性德词风则既感伤

幽婉又直抒胸臆。

3、创作成就不同:清初词坛中,以陈维崧为首的阳羡派虽然不乏壮怀激烈,然而有失粗率;以朱彝尊为首的浙西词派长于工巧而短于挚情;纳兰性德的词则纠正了二者的偏颇,代表了清词的最高成就。

清中:

【清初浙派与清中叶浙派之异同:】

1、创作倾向和风格相同:清初以朱彝尊为代表的浙派和清中叶以厉鹗为代表的浙派,都推崇以周邦彦、江夔为代表的清婉秀丽词风。作词比较注重音律和辞藻,内容及抒情则相对薄弱,从形式的角度强调词的质实,从而体现出清代的重实风气。

2、不同之处:厉鹗词中孤寂冷峭的情调,较之朱彝尊更为突出。而浙派词人的末流更是一味模拟,琐屑,词格也日益卑下。

厉鹗:继承了朱彝尊为代表的浙派主张,词风相近,但词中孤寂冷峭的情调更为突出。

常州词派:

常州派嘉庆时期,常州人张惠言与其弟张琦及周济等人,为了矫正阳羡派的粗犷和浙西派的轻弱,提倡从内容质实的角度恢复风骚传统,强调寄托比兴。这种理论在当时相当风行,形成了在清代中后期声势浩大的常州词派。周济词论周济对词坛的贡献主要在词论,曾编选《宋四家词选》。主张词“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常州词派经过周济的发挥,体系上更加完备实用,在词坛上的影响延至晚清。

张惠言:其所说的“比兴”,主要是个人生活和遭遇的曲折吐露,与诗骚传统迥然有别,所以恢复风骚传

统的愿望很难从根本上实现。 张琦、董士锡、周之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