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残荷傲骨之美

 梦中听雨0701 2020-11-26

残荷傲骨之美

      “白露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干。无人解爱萧条境,更绕忠丛一匝看”、“上善若水残荷美,洞天福地寿可期”,前者是《衰荷》唐.白居易的诗句,后者则是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均为描写残荷的古诗句。

       从古至今描摹残荷的诗词很多,描写残荷的画作也很多,中国画、西洋画均有描摹。绘画里的“枯荷、雨荷、风荷、雪荷等”题材的作品,更是把残荷描绘的凄美至极!

      诗句、绘画、摄影,其实都是在描摹残荷的残败意境,而抒发意境美最好的表现方法当首选“画意”。

      但画意不只是简单的把残败摄入画面调成黑白就可以了。靠后期调出来的“画意”那是“伪画意”。简单的构图模仿也是“照猫画虎”。

       画意境,要求摄影人必须懂得绘画,注重审美观察,懂得“画眼选择”,才能真正悟道 “残缺美”,才能拍出画面的意境。


       她

       盛开时,圣洁傲然

       凋零时,圆成自然……

    曾以为它们会枯败不堪,会满目疮痍。然而,它们虽已把颜色交还岁月,却把纯粹留给自己。冬日的荷,褪去的是娇媚,留下的是风骨。

         交叠的线条,是荷枯枝的以形表意,是曾经的岁月沉淀,是神秘的宣泄,也是内敛的达意。

   那些风干的茎,变成了苍劲有力的线条。那些饱经风霜的荷叶,已变成一团团晕染有度的墨,一池的枯枝残叶,却蜕化成绝妙的风景。 

      残荷美景,是谁的毛笔蘸了墨,

      画着欲说还休的沧桑。


  这画面,似曾相识,哦,让人想起了毕加索(Picasso),一个来自西班牙的伟大画家,20世纪最富创造性的画家。

     冬日的荷塘里,线条和块面构成的绝妙图案,恰如毕加索(Picasso)的手笔,毕加索以“体面重叠、线条交错”的超现实手法著称,赢得天才画家美誉。在横河陈的荷塘里,仿佛看到了一个天才画家手笔的再现。

      残荷,恰巧契合了古文人的审美趣味与境界。
      残荷,丢失了夏荷的碧绿与生机,却迎来了生命的苍劲与沉淀。
      残荷,虽枯败清瘦,但却亭亭峭立,即折仍直,散发不屈的傲骨。
      残荷,凄清却不失洁净,颓败却不失风度,落幕却饱含厚重。
      残荷,清池,夕照,营造凄美意境,催发诗情。
      人生多舛,愿人如夏荷,更如残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